① 自製白酒的方法
自製白酒的具體方法:
一、製作材料:
1、夾缸一個(畢酒缸,又叫冷卻缸。夾層,上有一進氣口,下有一出酒孔。農村集貿市場或賣壇子商鋪和做壇子作坊有賣)。
2、24㎝高壓鍋一隻(將中間的壓力閥孔擴大裝上洗臉盆底部排水接頭,接頭上的卡子是自己加工的)。高壓鍋太小不好用,建議採用大一點的容器,比如米粉店煮粉用的直筒不銹鋼鍋最好,那樣一次就可以烤10-20斤酒糟,由於鍋大可以多放些水也就避免粘鍋。
3、不銹鋼軟管一根(由於連接高壓鍋和夾缸,建材市場有賣,是洗臉盆的下水軟管)。
二、製作甜酒
1、先用水將糯米泡半天,漂洗干凈,然後蒸熟成糯米飯:
在蒸鍋里放上水,蒸屜上墊一層紗布,燒水沸騰至有蒸汽,將糯米撈放在布上蒸熟(約一小時),這時嘗一嘗糯米的口感,如果飯粒偏硬,就灑些水拌一下再蒸一會,蒸好後盛到發酵用的容器中(臉盆、湯盆或者玻璃容器),用勺攪動,涼至不燙手的溫度(30左右利用中溫發酵,米飯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麴發酵的)。
2、拌酒麴(酒麴要採用中草葯酒麴,不要用化學酒麴):
拌酒麴時一定要注意糯米飯的溫度,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發酵,用勺將蒸熟的糯米飯弄散攤勻,由於糯米的粘性大,因此要弄散就必須加水(建議水用優質礦泉水,沒有礦泉水用純凈水也行),將酒麴碾成粉(按說明或規定的分量)均勻地撒在糯米飯上(稍微留下一點點酒麴最後用),然後用勺(或手)將糯米翻動,盡量將酒麴和糯米混均勻。
3、保存:
用勺輕輕壓實,用留下的一點點酒麴摻少許水抹平表面,作成平頂的圓錐型,中間壓出一凹陷窩(俗稱酒窩),將最後剩下一點酒麴水撒在酒窩裡面等待發酵。
4、發酵:
將容器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30℃左右,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發酵。
5、大約發酵24--48小時(中間可以檢查,看有無發熱,發熱就證明已經開始發酵了)就可以將容器打開,這時會發現酒窩里滿是酒水並散發出濃郁的酒香,甜酒就這樣製作成功了。
喜歡吃白酒的人就要讓酒繼續發酵,把酒改盛到大容器(壇子)里放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甜酒因發酵過度糯米都空了,全是酒水,酒味也非常濃烈(很老),這時就可以烤制白酒了。
三、烤制白酒:
1、在高壓鍋里放上3-4斤自來水(放水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粘鍋。水的分量視酒糟的濃度而定,酒水少就多放一點,酒水多就少放一點),然後把發酵好的酒糟放進鍋里,離檐口2-3厘米蓋上蓋並將洗臉盆軟管連接到夾缸,夾缸內注滿冷水。
2、先用大火將酒水燒開後再用小火慢慢地烤,酒水經高溫加熱後變成蒸汽經軟管進入夾缸內壁,利用夾缸內的冷水冷卻後變成白酒。
3、先出的酒度數較高(60度左右),然後慢慢降低,可根據自己喜歡的度數自行掐斷。想喝度數高的酒成本也就會高一點,喝度數低一點的成本也就低一點,請自己選擇。
做糯米酒的產出比是:25斤糯米生產出54度高度白酒10斤,30度低度酒6斤。
注意事項:
1、拌酒麴一定要在糯米涼透至30℃以後。
2、釀酒的關鍵是干凈,一切用具都不能沾鹽和油。
3、烤酒時先用大火將酒糟燒開,然後改用小火烤。火大了容易燒糊沾鍋,一定注意好火候。如果用液化氣或電磁爐控制火候就方便多了。
4.烤酒時的酒糟一定要發酵過度,發酵過度的酒糟酒味濃烈,出酒就多。發酵過度的糯米都是空的,烤酒時會浮在上面不容易粘鍋。 如果發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而且烤酒時還很容易粘鍋。
② 白酒製作工藝流程是什麼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的工藝流程:粉碎、配料、潤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積,入池發酵、出池蒸酒8個工序。
一、粉碎:古用石磨或(驢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狀,後用電磨磨成過標准篩的原料。
二、配料:將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輔料(稻殼)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勻。夏季一般為25%的輔料,冬季為30%的輔料。
三、潤料、拌料:將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糧量的40—50%加水進行潤料,水溫為常溫,翻拌均勻,堆積1小時左右,使糧充分吸收水分,有利於糊化,加水量視面濕而不粘,有經驗的釀酒師傅憑手感一捏就能感覺出來。
四、蒸煮糊化:將面楂上甑鍋進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將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後用木鍬和菠萁將面楂一層一層地裝入甑鍋,待汽圓後蒸煮糊化1小時左右,使面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由有經驗的釀酒師用手捻來感覺蒸煮程度。
五、冷散:將蒸好的面楂用木鍬鏟出甑鍋放到干凈的地面上用木鍬攤薄、勻,進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數次冷散,視溫度達到夏季為20—22℃為宜,冬天為16—18℃為宜。
六、加曲、加水堆積:將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為常溫,用木鍬進行翻拌,使之均勻,用手掌捏住面楂從手指縫擠出1—2滴水為宜,然後進行堆積,堆積時間不低於1—2小時。
七、入缸發酵:將堆積好的酒醅用竹簍人工入到缸里,上邊蓋上石蓋進行發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與地面平齊,缸的間距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澱粉含量在9—12%之間,水分含量在55—57%之間,酸度在0.8—1.1mol/g之間,糖分在0.5—0.6。Be′之間,發酵周期一般為21天。
八、出缸蒸酒:發酵到21天的酒醅用竹簍抬出至甑鍋邊進行蒸餾,裝甑時應按照「穩、准、細、勻、薄、平」的原則進行操作,裝甑蒸汽應按照「兩小一大」的原則進行操作,流酒時蒸汽應按照「中酒流酒,大氣追尾」的原則進行操作,接酒時應依照酒花大小程度來判別酒頭、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憑釀酒大師傅的經驗來判別,接酒一般接到0°。酒頭、原酒和酒尾都分級分缸儲存,一般儲存6個月以上酒體成熟。
③ 最好喝的白酒製作方法
1.固態白酒,即全穀物固態發酵,採用高粱、大麥、小麥等穀物原料,在窖池或地窖中發酵,然後在甑內蒸餾,蒸餾出原酒(基酒),溫度為70-85度。經過長期貯存、陳釀、勾兌、降低,包裝成酒。根據固態白酒的工藝、香氣和口感風格的不同,市場上有清香型、濃香型和醬香型等11種香型。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名酒或品牌都是全穀物固態發酵。
2.液態酒是以穀物、薯類及含澱粉和糖的代用品為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的蒸餾酒。比如紅薯酒,木薯酒。液態白酒QB1498-92標准規定:「本標准適用於以糧食、薯類、糖蜜為原料,以液態發酵蒸餾得到的食用酒精為酒基,再經調味勾兌而成的白酒。」
3.固液結合型白酒分為半固態和半液態發酵型白酒,即以大米為原料,以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固態糖化,半固態和半液態發酵,然後蒸餾而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任何成品白酒都要進行勾兌,勾兌只是白酒釀造中「必須」和「不可或缺」的工藝流程之一。固態法、液態法、固液結合法都是國家允許的白酒生產方法。
④ 做白酒蒸氣大出酒率高還是蒸氣小出酒率高
出酒率與發酵情況有直接關系。蒸餾是發酵良好的基礎上談的。蒸汽大小不是出酒率的核心,裝甑是出酒率的核心,緩慢裝甑,見汽撒料,輕撒勻鋪,穩准細凈才好。
⑤ 白酒的生產流程
白酒的生產流程:其中幾個工序是糧糟蒸餾後的攤涼、成品灌裝時的傳送、罐裝的周轉速度、壓蓋機器運轉等,這幾個地方需要減速電機。
⑥ 白酒的二次蒸餾方法
二次蒸餾技來術方法
1、用傳自統小型白酒釀酒設備蒸酒時火燒得太大,將酒糟燒糊了,從而導致釀出來的酒有糊鍋味。zd
2、因操作不當而導致酒醅酸味太重,蒸餾出來的中低度白酒酸味重。
3、生料味重。做生料酒時,選擇不不合格的生料酒麴發酵,或發酵管理沒做到味而導致釀出來的酒生料味重。
4、中低度酒升度或者想讓我們釀出來的酒口感更醇正。
(6)白酒蒸餾蒸汽兩小一大擴展閱讀:
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復忌、朗姆酒和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制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
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粱、稻米、麥類馬鈴薯等。百糖和澱粉經酵母發酵後產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⑦ 白酒的蒸餾原理是什麼
白酒蒸餾原理介紹:白酒蒸餾的目的是利用酒醅中所含各種物質沸點不同,將易揮發的酒精、水、雜酯油及酯類物質蒸發為氣體後再冷卻為液體,將酒醅中4—6%的酒精濃縮到50一
70%。
蒸餾過程能將酒醅中的微生物殺死和再產生一部分香味物質。為了使酒醅疏鬆便於蒸餾,常加入少量谷糠。但用糠量過多會有邪味。一般酒頭的酒精濃度較大,醛、酯及酮等沸點物質都聚集在酒頭里,接近灑尾時,酒精濃度急劇下降。雜醇油的沸點雖然較高,但由於它的蒸發系數受酒精度的影響,在酒頭和酒尾的含量均較多。因此,蒸餾出的新酒頭常有邪味。但經長期貯存以後,由於醇類發生轉化,反而能增強香味。
⑧ 白酒蒸餾技術
白酒的製作方法: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麴、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佔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並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澱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8、原酒儲存一段時間,勾兌成品,符合國家相關標准就可以出售了。
如果是單純蒸餾過程的技術細節,那就很細了,要點:輕、松、緩、勻,見氣撒糟、探氣撒糟、斷花取酒、掐頭去尾、高溫餾酒、底鍋黃水、適時調味、蒸糠攤涼等等。
⑨ 白酒的二次蒸餾方法
二次蒸餾技術方法
1、用傳統小型白酒釀酒設備蒸酒時火燒得太大,將酒糟燒糊了,從而導致釀出來的酒有糊鍋味。
2、因操作不當而導致酒醅酸味太重,蒸餾出來的中低度白酒酸味重。
3、生料味重。做生料酒時,選擇不不合格的生料酒麴發酵,或發酵管理沒做到味而導致釀出來的酒生料味重。
4、中低度酒升度或者想讓我們釀出來的酒口感更醇正。(9)白酒蒸餾蒸汽兩小一大擴展閱讀:
白酒蒸餾香型
1、清香型:清香型白酒的特點是清香純正,醇甘柔和,諸味協調,餘味凈爽,如山西汾酒。
2、濃香型:濃香型白酒的特點是芳香濃郁,甘綿適口,香味協調,回味悠長,如四川瀘州老窖特曲。
3、醬香型:醬香型白酒的特點是香氣幽雅,酒味醇厚,柔和綿長,杯空留香,如貴州茅台酒。
4、米香型:米香型白酒的特點是蜜香清柔,幽雅純凈,入口綿甜,回味怡暢,如廣西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園大米原漿酒。
5、兼香型:兼香型白酒的特點是一酒多香,即兼有兩種以上主體香型,故又被為混香型或復香型,如貴州董酒。
⑩ 62度白酒怎樣調到52度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62度白酒怎麼調成52度?我咨詢了釀酒的叔叔。
關於白酒調度,一般酒廠都用加水的方法,其實這是不可取的。
在白酒蒸餾過程中,酒度一般隨著酒醅里的發酵物含量減少,先高後低。如果想要製作高度酒,就控溫蒸餾,因為酒的沸點較水略低,只要蒸汽量小,酒度一般較高。
如果想要製作低度酒,蒸餾時加大蒸汽量,這樣得到的酒混合後,可以調出低度酒。
真正的原漿酒是不能加水調度的,只能用高度酒與低度酒進行調配。這樣調配出來的酒才穩定。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62度的白酒兌低度酒,根據比例自然可以達到52度。千萬不要試圖兌水降度的方法,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特殊工藝,個人一般無法完成。
大家都知道,一般蒸餾出來的白酒大都在50度以上,而市面上卻有很多的低度白酒。不知者可能會以偏概全說這是酒精酒,其實這關繫到白酒的特殊工藝--降度。
低度白酒在生產過程中的勾兌技術比高度酒勾兌難度還要大,因為既要保持酒本身的風味,還要把其度數降下來。一些優質的低度白酒有時候需要經過無數次勾調,才能保持低而不淡,具有高度白酒的風格。
如果自己加水稀釋後,酒原本的味道和香氣都會變淡,直接影響飲用口感。也會使得本來透明的酒體變渾濁、失光,影響美觀。
其實這個就涉及到白酒勾兌工藝了。我們剛剛蒸餾出來的酒,一般都是70-80度,後面要經過勾兌加水把度數降低到想要的度數。我空間有一個視頻講勾兌,你可以看下。希望我的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是關於白酒降度的問題,白酒降度通常有3個方法:
1. 抽取酒精分子
2. 高度酒和低度酒混合調制
3. 增加水分子
我是做醬香型白酒的,叫傳承人酒,醬香型白酒用的降度方法是第2種,也就是使用不同輪次的不同酒精度數的酒進行勾調,最終達到理想的53度,當然醬香型白酒的勾調那是屬於比較專業的領域咯。
這3種方法中,第3種相對簡單,也就是增加水分子,加水(實稱加漿)也就是純凈水,冷開水,或者山泉水。
這個加水不是叫製作假酒哦,假酒是採用食用酒精加水勾兌,這有本質區別。
那麼加漿加多少了?
比如:你要52度得酒,那就是加水讓水分子佔到48%,酒分子佔52%。
最簡單方法就是用酒度計放在缸里,加漿待酒度達到你想要的度數為止。
也有個公式可以用:
加漿量=(原酒度數 想要度數-1) 原酒重量
例如:
現有100斤62度的酒,想要降到52度,需要加多少水?
(62 52-1) 100 = 19.23斤,也就是需要加19.23斤水。
62度白酒調到52度,這是一個白酒降度的問題。白酒在生產的過程中,不經過任何的降度,前面的酒基本上都是60度以上,第二段,第三段的酒的度數才會稍稍降低,一般在50度以上。
現在關於白酒降度,酒廠的工藝是稱之為「加漿」,說白了就是加水。
當然,並不是,直接往白酒裡面加水稀釋就完了,純糧食酒在降度的過程中,加水之後,會有沉澱物質的陳生,還需要進行過濾。一般市場上40左右及以下的糧食酒,基本上都是通過「加漿」的工藝,來實現降度的。
另外,也可以通過 低度數的白酒和高度數的白酒,進行勾兌之後,也能中和酒里的酒精含量,降低度數。 這個我見的比較多的是在喜歡喝老酒的朋友,用新酒喝老酒進行勾兌調味之後飲用。
還有一種,就是直接52度左右這一段的酒,直接不用進行勾調了。現在52度這個度數,一般是在濃香型的白酒和清香型的白酒比較的常見。醬香的主流度數是53度。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配製酒,比如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葯酒,還有竹葉青、梅子酒等, 使用高度數的酒進行浸泡,在浸泡的過程中,酒精會揮發,會分解葯效,也會降低度數。
目前來說,比較合理的,比較良心的就是這幾種方式了。
其實降度最簡單的方法:100斤酒降一度須加純凈水2斤,例如:100斤62度降到52度,(62-52=10度,10/100=0.1斤,須要加水量0.1*100斤=10斤水,以此類推
62度原酒18元一斤,自己怎樣勾兌成 濃香型酒48度或者52度的酒,需要加什麼東西,比例是多少?
專業講叫「加漿降度」,就是加水,水為純凈水最好。粗略計算:62度 1斤=48度 #斤;#=62 1 48 #-1=需要加的水。
你的原酒是什麼香型沒說,結果是濃香型,需要加什麼?
我沒法回答,你的原酒是濃香型,什麼也不要加,本身就是濃香。
加冰
最好的辦法是,按加純凈水降到想要的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