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天然產物的提取方式有哪些殘余物質如何除去
(一)溶劑提取法:
1.溶劑提取法的原理: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需適當粉碎)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逐漸通過細胞壁透入到細胞內,溶解了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於是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繼續多次加入新溶劑,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於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2.溶劑的選擇:運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溶劑。溶劑選擇適當,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將需要的成分提取出來。選擇溶劑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②溶劑不能與中葯的成分起化學變化;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
3.提取方法:用溶劑提取中草葯成分,、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同時,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設備條件等因素也都能影響提取效率,必須加以考慮。
1)浸漬法:浸漬法系將中草葯粉末或碎塊裝人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漬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較簡單易行,但浸出率較差,且如用水為溶劑,其提取液易於發霉變質)須注意加入適當的防腐劑。
2)滲漉法:滲漉法是將中草葯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葯材,自上而下從滲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浸出方法小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在滲渡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涌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淮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葯液變色。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熱設備的葯廠,多採用大反應鍋、大銅鍋、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還可將數個煎煮器通過管道互相連接,進行連續煎浸。
4)迴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小量操作時,可在圓底燒瓶上連接迴流冷凝器。瓶內裝葯材約為容量的%~%,溶劑浸過葯材表面約1~2cm。在水浴中加熱迴流,一般保持沸騰約1小時小放冷過濾,再在葯渣中加溶劑,作第二、三次加熱迴流分別約半小時,或至基本提盡有效成分為止。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浸法高,大量生產中多採用連續提取法。
5)動連續提取法: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中草葯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6)水蒸氣蒸餾法:水蒸氣蒸餾法,適用於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中草葯成分的提取。此類成分的沸點多在100℃以上,與水不相混溶或僅微溶,且在約100℃時存一定的蒸氣壓。當與水在一起加熱時,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就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中草葯中的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一麻黃鹼、蕭鹼、檳榔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質。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應用本法提取。有些揮發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將蒸餾液重新蒸餾,在最先蒸餾出的部分,分出揮發油層,或在蒸餾液水層經鹽析法並用低沸點溶劑將成分提取出來。例如玫瑰油、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制備多採用此法。
7)升華法:固體物質受熱直接氣化,遇冷後又凝固為固體化合物,稱為升華。中草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華的性質,故可利用升華法直接自中草葯中提取出來。例如樟木中升華的樟腦(camphor),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詳細的記載,為世界上最早應用升華法製取葯材有效成分的記述。茶葉中的咖啡鹼在178℃以上就能升華而不被分解。游離羥基蒽醌類成分,一些香豆素類,有機酸類成分,有些也具有升華的性質。例如七葉內酯及苯甲酸等。升華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中草葯炭化後,往往產生揮發性的焦油狀物,粘附在升華物上,不易精製除去,其次,升華不完全,產率低,有時還伴隨有分解現象。
4.分離和純化:
(一)溶劑分離法:一般是將上述總提取物,選用三、四種不同極性的溶劑,由低極性到高極性分步進行提取分離。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為膠伏物,難以均勻分散在低極性溶劑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適量惰性填充劑,如硅藻土或纖維粉等,然後低溫或自然乾燥,粉碎後,再以選用溶劑依次提取,使總提取物中各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極性溶劑中溶解度的差異而得到分離。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鹼化後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鹼,再以冷苯處理溶出粉防己鹼,與其結構類似的防己諾林鹼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羥基,不溶於冷苯而得以分離。利用中草葯化學成分,在不同極性溶劑中的溶解度進行分離純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兩相溶劑萃取法:
1.萃取法:兩相溶劑提取又簡稱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的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方法。萃取時如果各成分兩相溶劑中分配系數相差越大,則分離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親脂性的物質,一般多用親脂性有機溶劑,如苯、氯仿或乙醚進行兩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於親水性的物質,在親脂性溶劑中難溶解,就需要改用弱親脂性的溶劑,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還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適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親水性。提取黃酮類成分時,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兩相萃取。提取親水性強的皂甙則多選用正丁醇、異戊醇和水作兩相萃取。不過,一般有機溶劑親水性越大,與水作兩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為能使較多的親水性雜質伴隨而出,對有效成分進一步精製影響很大。
2.逆流連續萃取法:是一種連續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其裝置可具有一根、數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內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銹鋼絲圈填充,以增加兩相溶劑萃取時的接觸面。例如用氯仿從川楝樹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將氯仿盛於萃取管內,而比重小於氯仿的水提取濃縮液貯於高位容器內,開啟活塞,則水浸液在高位壓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擊而分散成細粒,使與氯仿接觸面增大,萃取就比較完全。如果一種中草葯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輕的苯、乙酸乙酯等進行萃取,則需將水提濃縮液裝在萃取管內,而苯、乙酸乙酯貯於高位容器內。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樣品用薄層層析、紙層析及顯色反應或沉澱反應進行檢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稱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與兩相溶劑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樣量一定,並不斷在一定容量的兩相溶劑中,經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達到混合物的分離。本法所採用的逆流分布儀是由若干乃至數百隻管子組成。若無此儀器,小量萃取時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預先選擇對混合物分離效果較好,即分配系數差異大的兩種不相混溶的溶劑。並參考分配層析的行為分析推斷和選用溶劑系統,通過試驗測知要經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達到真正的分離。逆流分配法對於分離具有非常相似性質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時間長,萃取管易因機械振盪而損壞,消耗溶劑亦多,應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稱液滴逆流層析法。為近年來在逆流分配法基礎上改進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對溶劑系統的選擇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時間內分離成兩相,並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於移動相形成液滴,在細的分配萃取管中與固定相有效地接觸、摩擦不斷形成新的表面,促進溶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故其分離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會產生乳化現象,用氮氣壓驅動移動相,被分離物質不會因遇大氣中氧氣而氧化。本法必須選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劑系統,且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離效果較差,處理樣品量小(1克以下),並要有一定設備。應用液滴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離多種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鹼型季銨鹼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裝置,近年來雖不斷在改進,但裝置和操作較繁。目前,對適用於逆流分配法進行分離的成分,可採用兩相溶劑逆流連續萃取裝置或分配柱層析法進行。
(三)沉澱法:是在中草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試劑使產生沉澱,去雜質的方法。
1.鉛鹽沉澱法:鉛鹽沉澱法為分離某些中草葯成分的經典方法之一。由於醋酸鉛及鹼式醋酸鉛在水及醇溶液中,能與多種中草葯成分生成難溶的鉛鹽或絡鹽沉澱,故可利用這種性質使有效成分與雜質分離。中性醋酸鉛可與酸性物質或某些酚性物質結合成不溶性鉛鹽。因此,常用以沉澱有機酸、氨基酸、蛋白質、粘液質、鞣質、樹脂、酸性皂甙、部分黃酮等。可與鹼式醋酸鉛產生不溶性鉛鹽或絡合物的范圍更廣。通常將中草葯的水或醇提取液先加入醋酸鉛濃溶液,靜置後濾出沉澱,並將沉澱洗液並入濾液,於濾液中加鹼式醋酸鉛飽和溶液至不發生沉澱為止,這樣就可得到醋酸鉛沉澱物、鹼式醋酸鉛沉澱物及母液三部分。
然後將鉛鹽沉澱懸浮於新溶劑中,通以硫化氫氣體,使分解並轉為不溶性硫化鉛而沉澱。含鉛鹽母液亦須先如法脫鉛處理,再濃縮精製。硫化氫脫鉛比較徹底,但溶液中可能存有多餘的硫化氫,必須先通人空氣或二氧化碳讓氣泡帶出多餘的硫化氫氣體,以免在處理溶液時參與化學反應。新生態的硫化鉛多為膠體沉澱,能吸咐葯液中的有效成分,要注意用溶劑處理收回
『貳』 柴胡口服液到底是退熱的還是上火的
雖然我不是中醫,但是我也是中醫世家的小孩
白天為陽,晚上為陰
男為陽,女為陰
你可能是熱性感冒,所以不能服用火性的葯劑,這些,你可以通過本草綱目的條目查到某些葯物的屬性。而且,同樣的葯物經過不同的加工方法,也許葯性也大不相同,值得注意。
雙黃連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正好治好了你的熱證。所以,夏天宜多飲菊花金銀花茶,決明子也很好。
祝你早日康復
ps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區分與治療
感冒是四季常見的外感病,尤以冬春兩季多見。許多家庭都備有治療感冒的中成葯,有的人患感冒後吃了不少葯,但病症並沒減輕。關鍵在於沒有辨證用葯。
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症狀、治療原則及用葯差別很大。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葯。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葯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葯後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葯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薑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薑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葯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葯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如何區分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
最近經常聽到朋友說感冒啦,在喝板藍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銀花,在喝涼茶等。我一般都會勸告朋友,你沒正確區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為什麼這么說呢,最近時間廣東天氣降溫,這時候受涼感冒,十之八九是風寒感冒。就是吹風受涼了唄。通常在休息不好,身體虛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風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中醫將常見的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其實很多朋友都分不清什麼是風寒感冒,什麼是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勞累,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風寒感冒屬於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其特徵症狀為:
* 後腦強痛,就是後腦袋疼,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
* 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
* 舌無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會把脈,你應該可以測到脈像是浮緊,浮脈的意思是陽氣在表,輕取即得。
我到葯店,很奇怪地竟然沒有找到合適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葯。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打一場籃球(如果你還有力氣的話)、蓋上兩層被子、喝薑糖水、喝姜粥、吃個辣辣的麻辣火鍋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將抄錄桂枝湯的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薑 3片
紅棗 6枚
很簡單的一條方,不過兩三元錢。師父說過,學懂了桂枝湯,就學會了如何開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風熱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時屬於陽明經症。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便秘兩天以後,喉嚨痛一兩天,然後出現感冒症狀,這就是風熱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熱邪,首先犯肺)。為什麼便秘會引致感冒?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表裡,排便不暢,大腸影響肺就出現感冒症狀啦。同樣反過來,風寒感冒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對對症也會外邪內進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實風寒感冒後拉肚子,在中醫屬於變症,屬於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隨便使用止瀉葯。
風熱感冒的症狀:
* 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 濃涕,通常黃色
* 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 便秘
* 身熱、口渴、心煩
* 脈像通常為數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的為快,為大。
搞清楚了風熱感冒成因,治療很簡單,大多數情況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熱解表葯物,通常很快見效)。方法很多,喝點涼茶;吃些清熱解毒葯板藍根等。中成葯有三黃片,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板藍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療風熱感冒的金銀花口服液之類的。陽明經症的代表方劑是白虎湯,不過我不主張大家隨便用,屬於猛葯之一,這里也不抄錄了。
最後澄清幾點朋友們可能會搞混的概念。
* 病毒性感冒並不代表風熱感冒,病毒是西醫的提法,中醫更關注的是人體。所以有些醫生將病毒性感冒等同於風熱感冒來治療是不正確的。
* 喉嚨痛並不是區分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的關鍵,風寒感冒很多時也會引致喉嚨痛的。
* 同樣的,咳嗽和流涕還有發高燒也不能作為這兩種感冒的區分。
* 不要同時進行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這是兩種是不同的治療體系,開了抗生素了,就沒必要再喝薑糖水啦。為什麼?大家想一想,一個是想辦法給身體降溫,一個是想辦法讓身體出汗,幾乎是反著干,身體能受得了嗎?這既會減低中醫效果,也會降低西醫療效
『叄』 古籍中的柴胡注射液簡介,有什麼功效
中葯部頒標准拼音名ChaihuZhusheye製法取柴胡1000g,切斷,加水溫浸,經水蒸氣蒸餾,收集初餾液,再重蒸餾,收集重餾液約1000ml,加入3g聚山梨酯80g,攪拌使油完全溶解,再加入9g氯化鈉,溶解後,濾過,加註射用水至1000ml,調pH值,測定吸收度,精濾,灌封,滅菌,即得。性狀本品為無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體;氣芳香。鑒別(1)取本品各2ml,分置甲、乙兩試管中,乙管置水浴中蒸干後,殘渣加水2ml使溶解。兩管各加0.05%二硝基苯肼的2mol/L鹽酸溶液2滴,混勻,再分別加入10%氫氧化鉀溶液4~5滴,甲管所顯葡萄酒紅色應比乙管深。(2)取本品各2ml,分置甲、乙兩支試管中,乙管置水浴中蒸干後,殘渣加水2ml使溶解。兩管各加品紅亞硫酸試液2滴,混勻,稍放置後,甲管所顯玫瑰紅色應比乙管深。檢查吸收度精密量取本品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量取本品5ml,置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水使溶解,移入5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測定,在278nm及243nm波長處分別有最大吸收與最小吸收。在278nm波長處的吸收度應不小於0.65。pH值應為4.0~7.0(附錄ⅦG)。其他應符合注射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U)。功能與主治清熱解表。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瘧疾等的發熱。用法與用量肌內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規格每支裝2ml貯藏密封,避光,置陰涼處。安徽省葯品檢驗所起草
詳見網路詞條:柴胡注射液 [ 最後修訂於2009/3/3 21:08:57 共650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
『肆』 柴胡口服液簡介
chái hú kǒu fú yè
chaihu oral liquid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chaihu koufuye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柴胡口服液為中成葯,是由柴胡經加工製成的口服液[1]。具有解表退熱的功效。用於外感發熱,症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乾而渴。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記載有柴胡口服液的葯典標准。
柴胡口服液
Chaihu Koufuye
柴胡1000g
柴胡粉碎成粗粉,加四倍量的水,於80℃溫浸半小時,加熱迴流1小時,用水蒸氣蒸餾(蒸餾過程中補充四倍量的水),收集初餾液適量,加入氯化鈉使濃度達到12%,鹽析12小時,再進行重蒸餾,收集重蒸餾液適量,加丙二醇30ml,振搖,放置,備用;再收集重蒸餾液適量,備用。將收集初餾液後的葯材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中加入蔗糖,溫熱使溶解,冷卻後與重蒸餾液合並,濾過,加入香精及續蒸餾液至1000ml,濾過,灌封,經100℃流通蒸汽滅菌30分鍾,即得。
本品為棕紅色的液體;味微甜、略苦。
(1)取本品10ml,置250ml燒瓶中,加水50ml,加熱蒸餾,收集蒸餾液10ml,取2ml,加入品紅亞硫酸試液2滴,搖勻,放置5分鍾,溶液顯玫瑰紅色。
(2)取本品5ml,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甲醇10ml使溶解,取上清液0.5ml,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甲醇溶液(1→30)0.5ml,混勻,加磷酸2ml,混勻,置熱水浴中,溶液顯淡紅紫色。
(3)取本品30ml,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15ml,棄去乙醚液,再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15ml,合並正丁醇液,加入等體積的氨試液,搖勻,放置使分層,分取上層液,減壓回收正丁醇至於,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對照葯材1g,加水30ml,在80℃溫浸30分鍾後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取濾液,自「用以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起,同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乙醇溶液(1→10),在7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在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下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應不低於1.01(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Ⅷ A)。
4.6.2 pH值應為3.0~5.0(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Ⅶ G)。
4.6.3 其他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Ⅰ J)。
解表退熱。用於外感發熱,症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乾而渴。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兒酌減。
每支裝10ml
密封,置陰涼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中葯
柴胡口服液
解表退熱。用於外感發熱,症見身熱面赤、頭痛身楚、口乾而渴。
每支裝10毫升(相當於原葯材10克)
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小兒酌減。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葯。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
7.服葯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如與其他葯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葯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伍』 我將柴胡按照1:10的比例和純水混合後蒸餾得到提取液,那提取液的質量規格是怎麼算啊是不是1:10
柴胡又不是飛發性的葯,你確定蒸餾得到的是葯液?
『陸』 魚腥草經常喝對身體有沒有害處
中醫認為魚腥草未苦性寒故可以降火,但久服苦寒之物是會敗胃的,就是傷害消化系統的
『柒』 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柴胡揮發油,皂苷起沫怎麼辦
因為玫瑰精油易揮發、難溶於水、化學性質穩定,所以適用水蒸氣蒸餾法蒸餾的玫瑰精油當中含有天然的玫瑰臘,也只有蒸餾的玫瑰精油當中才含有天然的玫瑰臘,在18-20攝氏度的時候,蒸餾的玫瑰精油將會呈現粘稠狀直至結晶為固體的狀態水蒸氣蒸餾法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葯材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經冷凝分取揮發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該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葯材成分的浸提.水蒸氣蒸餾法可分為共水蒸餾法、通水蒸氣蒸餾法、水上蒸餾法.為提高餾出液的濃度,一般需將餾出液進行重蒸餾或加鹽重蒸餾.常用設備為多能提取罐、揮發油提取罐,它在生產活動中被廣泛使用.1、水蒸氣蒸餾法原理香料與水構成精油與水的互不相溶體系,加熱時,隨著溫度的增高,精油和水均要加快蒸發,產生混合體蒸氣,其蒸氣經鍋頂鵝頸導入冷凝器中得到水與精油的液體混合物,經過油水分離後即可得到精油產品.2、蒸餾方式水中蒸餾:原料置於篩板或直接放入蒸餾鍋,鍋內加水浸過料層,鍋底進行加熱.水上蒸餾:(隔水蒸餾)原料置於篩板,鍋內加入水量要滿足蒸餾要求,但水面不得高於篩板,並能保證水沸騰至蒸發時不濺濕料層,一般採用迴流水,保持鍋內水量恆定以滿足蒸氣操作所需的足夠飽和整齊,因此可在鍋底安裝窺鏡,觀察水面高度.直接蒸氣蒸餾:在篩板下安裝一條帶孔環行管,由外來蒸氣通過小孔直接噴出,進入篩孔對原料進行加熱,但水散作用不充分,應預先在鍋外進行水散,鍋內蒸餾快且易於改為加壓蒸餾.水擴散蒸氣蒸餾:這是近年國外應用的一種新穎的蒸餾技術.水蒸氣由鍋頂進入,蒸氣至上而下逐漸向料層滲透,同時將料層內的空氣推出,其水散和傳質出的精油無須全部氣化即可進入鍋底冷凝器.蒸氣為滲濾型,蒸餾均勻、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較快進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質量較好、得率較高、能耗較低、蒸餾時間短、設備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