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鉛和鉍是否可以用蒸餾的方法分離
鉛的熔點很低,為328℃,沸點是1740℃
鉍(bì),天然放射性元素,為有銀白色光澤的金屬,質脆易粉碎;熔點271.3°C,沸點1560°C
可採用「鉛鉍金銀銅多元合金真空分離爐」來分離。
㈡ 用水蒸氣蒸餾來分離或提純的化合物應具備哪些條件
通入水蒸氣蒸餾是汽提的一種,也有通入氮氣等其他的氣體的,恩根據道爾回頓分壓定理,減小答「提出物」的分壓,讓它更好的從「被提純物」中揮發出來.由於水蒸氣在常壓下易被冷凝下來,所以其操作環境一般都是真空環境.至於你要問「被提純物」需要具備的條件,我認為 1.提出物和被提純物之間需要有較大的沸點差,一般「提出物」和「被提純物」都是一些互不相容的物質,但由於「提出物」在「被提純物」中的微量性,所以溶解在其中.(如:廢水中的微量有機物)2.「被提純物」溶液中的「提出物」必須符合拉烏爾定律,也就是那些非電解質.(不能是苯酚鈉、氯化鈉、有機鹽、金屬、礦物之類的,因為這些物質是要特殊能量才能以分子變成氣相).而「被提純物」沒必要必須符合拉烏爾定律(可以是電解質).(廢水中汽提有機物,廢水是氯化鈉溶液也不要緊)3.「被提純物」不可與蒸汽(水)發生影響其汽提的化學反應或者強大的分子間作用力效應.(如:濃度高的硫酸、鹽酸、硝酸、以及帶有氫鍵的化合物等,這些都是吸水性液體物質).大部分「提出物」在工藝情況允許下,可以與蒸汽發生反應.(如:水蒸氣汽提並分解稀硫酸中的亞硝醯基硫酸NSA)
㈢ 蒸餾分離的原理是什麼
蒸餾的原理:利用液態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通過加熱到一定溫度使沸點低的成份先汽化,再冷凝,從而與沸點高的物質分離開來
㈣ 蒸餾法去除哪些雜質
蒸餾是一種來熱力學的分離工藝,自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Absorption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只有在蒸餾水時,才是蒸餾除水以外的物質。蒸餾法還可以用來金屬提出等。
㈤ 蒸餾與精餾的區別
1、精餾是多次簡單蒸餾的組合。
2、精餾待分離物系中的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較小,蒸餾相對揮發度需要相差很大。
3、精餾分離程度更高,蒸餾只能簡單分離。
精餾通常在精餾塔中進行,氣液兩相通過逆流接觸,進行相際傳熱傳質。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進入氣相,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轉入液相,於是在塔頂可得到幾乎純的易揮發組分,塔底可得到幾乎純的難揮發組分。
評價精餾操作的主要指標是:
①產品的純度。板式塔中的塔板數或填充塔中填料層高度,以及料液加入的位置和迴流比等,對產品純度均有一定影響。調節迴流比是精餾塔操作中用來控制產品純度的主要手段。
②組分回收率。這是產品中組分含量與料液中組分含量之比。
③操作總費用。主要包括再沸器的加熱費用、冷凝器的冷卻費用和精餾設備的折舊費,操作時變動迴流比,直接影響前兩項費用。
㈥ 鐵粉和銅粉可以用蒸餾法分離嗎
可以。
1、首先,銅和鐵的沸點都非常高,銅的沸點是2595℃,鐵的沸點是2750℃,如果用蒸餾的方法,溫度應該控制在2595到2750之間。在這個溫度下,鐵、銅都會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所以用蒸餾法分離銅與鐵,必須保證在無氧環境下進行,比如真空蒸餾。
由於溫度較高,又需要無氧環境,所以沒有特別要求的話,這個方法實用價值並不高,普通實驗室也不容易實現。
2、高純度的銅一般用電解精煉法製取,粗銅作陽極,電解液用含銅離子的溶液,陰極上會析出純銅,如果純度不夠,可以進行二次電解。
3、分離銅粉與鐵粉最簡單的物理方法:用磁鐵吸引鐵粉,剩餘的是銅粉。
4、化學方法:用足量的稀硫酸將鐵溶解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過濾得到銅粉,洗凈烘乾,然後向在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鋅或者鋁,將鐵置換出來,再洗凈烘乾,得到鐵粉。
㈦ 為什麼蒸餾能除去重金屬離子
因為重金屬離子並不隨蒸汽蒸發。
㈧ 水中的金屬元素可以通過蒸餾去除嗎
蒸餾利用化合物彼間沸點差異達離提純效.水沸點較低,蒸餾程,隨著溫度升高,水率先蒸發,水氫離少,氯離形HCl隨水蒸發,蒸餾水含氯離
㈨ 蒸餾分離-催化光度法測定鋨、釕
方法提要
RuO4和OsO4具有揮發性,利用該特性,用蒸餾的方法使它們與伴生金屬分離。選擇適當的氧化劑或吸收劑,使鋨和釕再分離,然後利用鋨、釕對Ce4+-As3+系統的催化作用進行催化光度法測定。固定時間法測得的吸光度A的負對數與鋨(或釕)的濃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適用於鋨、釕含量低的試樣,測定的濃度范圍為鋨0.5~2.5ng/mL,釕0.2~1ng/mL。固定濃度法測得的反應時間t的倒數與鋨(或釕)的濃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適用於鋨、釕含量較高的試樣,測定的濃度范圍為鋨2~16ng/mL,釕1~5ng/mL。
蒸餾裝置見圖64.1。
圖64.1 鋨釕蒸餾器(數字單位:mm)
試劑
氫氧化鈉。
過氧化鈉。
乙醇。
硫酸。
鹽酸。
氯化鈉溶液(20g/L)。
高錳酸鉀溶液(15g/L)。
溴酸鈉溶液(15g/L)。
氯化鈉溶液(200g/L)。
鋨吸收液(0.05mol/LAs2O3-2mol/LH2SO4溶液)稱取10.0g三氧化二砷於250mL燒杯中,加入5gNaOH及約20mL水,加熱溶解後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稀釋至700mL左右,加入230mL(1+1)H2SO4,冷卻,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鋨稀釋液吸取100mL鋨吸收液於200mL容量瓶中。加入8mL乙醇,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釕吸收液稱取0.15g亞硫酸鈉,置於1000mL容量瓶中,加600mL水,加100mL100g/L硫酸汞溶液,立即搖勻。加入40mL乙醇,再加入222mL(1+1)H2SO4,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三氧化二砷溶液(0.05mol/LAs2O3-1mol/LH2SO4溶液)稱取10.0gAs2O3,加入5gNaOH及約20mL水,加熱溶解後,用水稀釋至約700mL,加入118mL(1+1)H2SO4,冷卻,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硫酸汞溶液(50g/LHgSO4-1mol/LH2SO4)稱取25g硫酸汞,溶於500mL1mol/LH2SO4。
硫酸鈰銨溶液稱取11g硫酸鈰銨,溶於500mL1mol/LH2SO4中。
釕標准儲備溶液ρ(Ru)=100.0μg/mL准確稱取32.92mg光譜純氯釕酸銨[(NH4)2Ru(H2O)Cl5],置於100mL燒杯中,用1mol/LH2SO4使之溶解,並將其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H2SO4稀釋至刻度,搖勻。
釕標准溶液ρ(Ru)=1.0ng/mL用釕標准儲備溶液(100.0μg/mL)逐級用1mol/LH2SO4稀釋配製。
鋨標准儲備溶液ρ(Os)=100.0μg/mL准確稱取23.08mg光譜純氯釕酸銨[(NH4)2OsCl6],置於100mL燒杯中,用1mol/LH2SO4使之溶解,並將其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H2SO4稀釋至刻度,搖勻。
鋨標准溶液ρ(Os)=20.0ng/mL用鋨標准儲備溶液(100.0ng/mL)逐級用1mol/LH2SO4稀釋配製。
釕的校準曲線
(1)固定時間法
移取0.00mL、0.02mL、0.04mL、0.06mL、0.08mL、0.12mL、0.16mL、0.20mL釕標准溶液(1.0ng/mL),置於25mL比色管中。用1mol/LH2SO4補足至2mL。加入2mL三氧化二砷溶液、1mL硫酸汞溶液,搖勻。再加入1mL硫酸鈰銨溶液,搖勻。在恆溫水浴或室溫放置一定時間(以校準曲線中的最高釕量之吸光度值降至0.3附近時所需時間來確定),以水作參比,用1cm比色皿,在波長420nm處測量溶液的吸光度A和試劑空白吸光度A0,以lg(A0/A)對釕量作圖,繪制校準曲線。
(2)固定濃度法
移取0.00mL、0.05mL、0.10mL、0.20mL、0.30mL、0.40mL鋨標准溶液(1.0ng/mL),置於25mL比色管中。補加1mol/LH2SO4至2mL。加入2mL三氧化二砷溶液、1mL硫酸汞溶液,搖勻。置於35℃恆溫水浴中20min(若含量高可降低溫度),迅速加入1.00mL已恆溫至相同溫度的硫酸鈰銨溶液,搖勻;同時立即啟動秒錶計時,將溶液移入1cm比色皿中,在波長420nm處測量溶液的吸光度降至0.3所需的時間,求出1/t值。對釕量作圖,繪制校準曲線。
鋨的校準曲線
(1)固定時間法
移取0.00mL、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釕標准溶液(20.0ng/mL),置於25mL比色管中,補加鋨稀釋液至5mL。加入2mL三氧化二砷溶液、1mL硫酸汞溶液,搖勻。再加入1mL硫酸鈰銨溶液,以下步驟同釕的固定時間法校準曲線。
(2)固定濃度法
移取0.00mL、0.20mL、0.40mL、0.60mL、0.80mL、1.20mL、1.60mL釕標准溶液(100.0ng/mL),置於25mL比色管中,補加鋨稀釋液至5mL。加入2mL三氧化二砷溶液、1mL硫酸汞溶液,搖勻。置於35℃恆溫水浴中20min,以下步驟同釕的固定濃度法校準曲線。
分析步驟
稱取5g(精確至0.1g)試樣於50mL高溫坩堝中,加入2倍的過氧化鈉,混勻,再覆蓋約2倍的過氧化鈉,放入已升至700~750℃的高溫爐中熔融20~30min取出,冷卻。若試樣中含硫、碳或有機物較多,用過氧化鈉直接熔融會使坩堝炸裂,因此要先焙燒。在焙燒過程中,鋨易氧化為OsO4揮發損失。為減少損失,加少量NaOH作Os的保護劑,從低溫緩慢升至500℃並焙燒10~20min,就能使硫、碳或有機物分解完全。焙燒完畢,取出,趁熱在不斷搖動下撒入過氧化鈉直到劇烈反應停止。再分次加入約15g過氧化鈉,再在700~750℃熔融15~20min,取出坩堝,冷卻,放入預先盛有200mL水的500mL燒杯中浸取。劇烈反應後,用水洗凈坩堝,並將浸取物用水洗入蒸餾瓶中,加入幾粒玻璃珠。連接蒸餾瓶與支管,並在瓶頸及蒸餾瓶和支管連接之磨口處滴加數滴(1+1)H2SO4。在第一吸收管中加入25mL釕吸收液,第二吸收管中加入25mL鋨吸收液。將吸收管與導管連接,從漏斗中慢慢加入120mL(1+1)H2SO4,搖動蒸餾瓶使沉澱完全溶解。再加入10mL高錳酸鉀溶液和10mL溴酸鈉溶液及4~5滴氯化鈉溶液。洗凈漏斗,關閉活塞。
將蒸餾瓶架於可調電爐上,第二吸收管浸入冷水槽中。加熱蒸餾,待溶液沸騰後適當調節爐溫。蒸餾進行到第二吸收管內溶液增至37~40mL時,迅速取下導管和吸收系統,將吸收管置於水中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至50mL刻度,搖勻。第一吸收管中溶液測定釕,第二吸收管中溶液測定鋨。
(1)釕的測定
移取1.0~2.0mL第一吸收管中溶液於乾的25mL比色管中,不足2mL時,用1mol/LH2SO4補足至2mL。以下步驟同校準曲線,用固定時間法或固定濃度法測定。
(2)鋨的測定
移取1.0~5.0mL第二吸收管中溶液於乾的25mL比色管中,補加鋨稀釋液至5mL,以下步驟同校準曲線,用固定時間法或固定濃度法測定。
釕、鋨含量的計算參見式(64.2)。
注意事項
1)坩堝的選擇:按照傳統方法,用過氧化鈉熔解貴金屬時,通常使用鐵坩堝。測定1×10-9以上的鋨、釕時,使用鐵坩堝對其影響不大。測定1×10-9以下的鋨釕時,其空白值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大,尤其對0.0x×10-9的鋨、釕,基本上是測不準確的。試驗發現,高鋁坩堝的空白值遠遠低於鐵坩堝。
2)Na2O2的選擇:通常使用的Na2O2中鋨、釕空白值較高。由於Na2O2用量大,氧化性強,實際提純困難較大。故應選用空白值低的Na2O2產品。
3)蒸餾裝置:蒸餾器必須是全部磨口玻璃連接,保持干凈。任何有機物都會把四氧化釕還原成不揮發的釕的低價化合物而沉積在容器上、導管壁上。連接處不能塗油脂類的潤滑劑,可用硫酸或高氯酸代替之。
4)氧化劑的選用:氧化還原電位因配合物的配位體不同而改變,氧化劑的氧化還原電位也受溶液中的酸度和其他物質的影響而改變。在蒸餾鋨、釕所使用的氧化劑中,人們通常選擇價格便宜、氧化能力強的KMnO4。對於痕量分析,KMnO4的氧化能力及空白值均能滿足需要。對於超痕量分析,KMnO4的空白值已經超出我們的要求。對幾種主要的氧化劑進行空白值檢查,結果見表64.13。
表64.13 不同氧化劑的空白值 (wB∶10-9)
從表64.13可以看出,K2Cr2O7、NaBrO3、KIO4的空白值都比較低。但是,用K2Cr2O7或KIO4作氧化劑時,釕的回收率只有70%,鋨的回收率還不到70%;用NaBrO3作氧化劑時,也會分解出大量的Br,干擾測定。
所以選用高錳酸鉀和溴酸鈉混合氧化劑用於蒸餾鋨、釕。這種混合氧化劑既能提高鋨、釕的回收率,又不會析出干擾測定的物質。
5)酸度對反應速度的影響:選用0.5mol/L、1.5mol/L、2mol/L硫酸介質,考察其對鋨、釕反應速度的影響。結果看出,體系酸度越小,反應速度越快,靈敏度越高。當體系酸度到達0.5mol/L時,雖然反應速度大大提高,整個體系卻處於不穩定狀態,而且曲線線性關系不好。因此,採用1mol/L的硫酸酸度。
6)As、Ce用量對鋨釕催化As3+-Ce4+反應速度的影響:As3+-Ce4+反應速度隨As3+濃度的增大而加快,即反應速度隨[As3+]/[Ce4+]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曲線向下彎曲,線性不好。因此選定的砷用量為0.05mol/L的As2O32mL,鈰用量為0.02mol/L的硫酸鈰銨1.00mL。
7)溫度、時間對反應速度的影響:一般來說,溫度高則催化時間短,溫度低則催化時間長。如果溫度過高,反應速度過快,曲線陡峭,線性關系被破壞,濃度范圍也相應縮小。溫度太低,反應速度緩慢,曲線斜率太小。需通過實驗確定合適的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准確的測定要求反應溫度控制在±0.2℃以內。
㈩ 為什麼蒸餾能除去重金屬離子
蒸餾過程中,水(或油等)先由液體升華成氣態,然後遇冷液化,溫度達不到讓重金屬汽化,故而可以收集到不含重金屬的水(或者不同分子量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