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氰化物測定最後顏色變白
沒有變白。
(1) 氰化物有劇毒,砒啶也有毒,分析操作時要格外小心謹慎,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避免沾污皮膚和眼睛。當水樣中干擾物質濃度不是很大時,通過酸性條件下的預蒸餾,使簡單氰化物轉變為氰化氫從水中釋放出來,再使之通過氫氧化鈉洗滌液而收集起來,即可將簡單氰化物和絡合氰化物區分開來,並使氰化物濃度提高、降低檢出限值。(2) 水樣中干擾物質濃度較大,就應當首先採取有關措施,消除其影響。氧化劑的存在,會使氰化物分解,如果懷疑水中有氧化劑,可以採取加入適量硫代硫酸鈉的方法排除其干擾。水樣應貯存於聚乙烯瓶中,採集後,應在24h內進行分析。必要時,應加入固體氫氧化鈉或濃氫氧化鈉溶液,使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3) 硫化物在酸性蒸餾時,可呈硫化氫態被蒸出,並被鹼液吸收,因此必須預先除去。除硫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在酸性條件下,加入不能氧化CN-的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S2-氧化後再蒸餾;二是加入適量CdCO3或CbCO3固體粉末,使生成金屬的硫化物沉澱,將沉澱過濾後再蒸餾。(4) 在酸性蒸餾時,油類物質也可被蒸出,此時可以用(1+9)醋酸調節水樣pH值至6~7後,迅速用水樣體積20%的己烷或氯仿進行一次(不可多次)萃取,隨後立即用氫氧化鈉溶液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再蒸餾。(5) 含高濃度的碳酸鹽的水樣在酸性蒸餾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洗滌液收集而影響測定結果。遇高濃度的碳酸鹽的污水時,可用氫氧化鈣代替氫氧化鈉固定水樣,使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並經過沉澱後,再傾上清液於樣品瓶中。(6) 採用光度法測定氰化物時,反應溶液的pH值直接影響顯色的吸光值。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吸收液的鹼濃度,注意磷酸鹽緩沖液的緩沖容量。在加入一定量的緩沖液後,需注意測定是否能達到最適的pH值范圍。另外,在磷酸鹽緩沖液配製之後,必須以pH計測量其pH值,了解其是否符合要求,以避免因試劑不純或含有結晶水而出現較大的偏差。(7) 氯銨T的有效氯含量的改變,也是氰化物測定不準的常見原因。當出現不顯色或顯色不呈線性、靈敏度低等現象時,除了溶液pH值出現偏差這個原因以外,往往與氯銨T質量有關。因此,氯銨T的有效氯的含量必須在11%以上,已分解或配製後出現混濁沉澱物的不能再用。
B. 總氰化物蒸餾時可以用其他酸調節PH<2嗎
在懵懂的情況下最好不要改掉標准中要求的東西。磷酸很難買嗎??
C. 濃硫酸能不能氧化氰離子
不可以的。
濃硫酸雖然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是對於氰根是沒有降解能力的。
而且氰根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揮發出氰化氫氣體。
降解氰根,可以通過高溫加熱、氯氣氧化、絡合沉澱等方法。
D. 氰化物不能與什麼混放
酸液浸蝕的工件在進入氰化物溶解前,必須徹底清洗附著的酸類物質。應特別注意防止有雞蛋孔和袋狀零件將酸液帶入氰化物溶液。
操作者的手、臉和其他部位有切傷或皮膚損傷時,嚴禁與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觸了,應立即用清沖洗,並速去醫院治療。 嚴格規定使用吸氣裝置和防護用品。接觸氰化物時,絕對禁止飲食和吸煙。
配合氰化物鍍液時,操作者必須站在上風方向,防止中毒。 放置過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和工作場所,必須使用硫酸亞鐵溶液和5%氫氧化鈉溶液的混合溶液進行消毒處理,用水徹底清洗。
工作結束後,人員應立即更換工作服和其他防護用品。必要時消毒護用品進行消毒、清洗、保存櫃台,不得帶到其他地方。同時,對方、臉和全身進行嚴格的消毒清洗。
發現氰化物中毒時,用手帕或棉花在1min內吸入5滴戊烯酯,同時在0分之4的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10ml過氧化氫水中加入3ml水)溶液,立即送往醫院接受救治。 氰化物的存放、稱量及其溶液的配製,應有專人負責。
E. 請問氰化電鍍需要用硫酸還是鹽酸 加酸的作用是什麼
加酸的話估計是不要命了。
氰化物遇酸會產生劇毒氣體,所以氰化物電鍍不可能用到酸
硫酸和鹽酸只能用到電鍍前處理工程,用於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膜
並中和脫脂工程殘留的鹼性葯液。
正解!!!!!
《電鍍手冊第三版》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最新電鍍手冊、化學鍍鎳、電鍍葯水分析等資料需要的話我傳給你。珍惜生命吧兄弟!
F. 為什麼在蒸餾前向水裝置發生器內裝水時要加幾毫升硫酸,而在蒸餾樣品中卻要加
因為在水中加入濃硫酸時,由於硫酸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會沉入水底,而且硫酸在水中稀釋過程要放出大量的熱,很容易將含有硫酸的水飛濺出來傷人。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把水緩慢的沿著容器壁加入,同時用玻璃棒慢慢攪動。
硫酸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是H2SO4,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且屬於強酸。純凈的硫酸為無色油狀液體,10.36℃時結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種不同濃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觸法製取。前者所得為粗製稀硫酸,質量分數一般在75%左右。
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的原因:
1、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
2、蒸餾是慢慢升溫的過程,而產品的沸點是一個固定的值,在到達那個固定值前可能有雜質隨溫度升高被蒸出去了,那一部分要棄去。
3、蒸餾設備中含有許多雜質,剛出來的水起到了清洗作用。
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1、搭設裝置。
2、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3、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4、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打開T形夾關閉熱源關閉冷凝水水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硫酸
G. 為什麼含氰水在鹼性條件加雙氧水才起到反應
CN-離子有還原性,H2O2有氧化性,二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CN-+H2O+H2O2=2CO2+N2+H2O+2OH-
H. 總氰化物質控要蒸餾嗎
總氰化物質控要蒸餾的。
由於要蒸餾,所以可以增加采樣體積,即採用50毫升的吸收管采樣;如果需要大體積的蒸餾條件,可以將采樣管的吸收液,在加需要體積的 「空白稀釋液」,再蒸餾。
中毒原理
其毒性跟CN離子對重金屬離子的超強絡合能力有關。CN 主要跟細胞色素P450中的三價鐵離子結合,從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鏈中起到的傳遞電子能力,進而使中毒者死亡。氰化物中毒一般都很迅速。
臨床上常用的搶救方法是用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靜脈注射,同時使那些尚有意識的病人吸入亞硝酸異戊酯進行血管擴張來克服缺氧。常見的氰化物中毒原因是誤食含氰果仁兒,比如苦杏仁兒、白果等。中毒後會發出一種獨特的苦杏仁味。
I. 為什麼要在蒸餾燒瓶加幾滴硫酸
A、蒸餾時溫度計的作用是測量蒸餾物蒸氣的溫度,溫度計水銀球位置處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故A正確;
B、硫酸銅過量,溶液呈酸性,新制氫氧化鈉和葡萄糖的反應應該在鹼性環境中發生,故B錯誤;
C、鈉的還原性很強,能和乙醇緩慢反應生成氫氣,故C正確;
D、濃硝酸見光易分解,需避光保存,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並貯存在避光、低溫處,故D正確.
故選:B.
J. 為什麼氰化物不能與有機物混合
,,,,不能互相混合的廢液
,過氧化物與有機物;
2、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鹽與酸;
3、鹽酸、氫氟酸等揮發性酸與不揮發性酸;
4、濃硫酸、磺酸、羥基酸、聚磷酸等酸類與其它的酸;
5、銨鹽、揮發性胺與鹼。
氰化物的毒害很嚴重,操作不當,會危急人的生命,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操作制度。以下各條務必要認真遵守。 ①必須嚴格遵守氰化物劇毒品的存放和領用制度。存放氰化物等劇毒化學品的庫房必須有嚴格的安全措施,並且是雙人雙鎖保管,有領用審批和簽字制度,有明確的用途和去向。 ②工作者必須是接受過使用氰化物安全教育並經考核合格的人員,要求熟悉氰化物的特性和它的危害性,操作前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品,操作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③使用氰化物電解液時,必須具備良好的通風裝置,應該是先開抽風機,然後操作。 ④氰化物遇酸類物質產生反應生成劇毒的氫氰酸氣體,影響環境和安全生產,因此氰化物不能擺放在酸類物質的附近,酸類溶液不能與氰化物溶液共用抽風系統。 ⑤工件進入氰化物溶液之前,必須將酸類物質徹底清洗干凈(特別是有盲孔的或袋狀的工件),以杜絕酸液帶進氰化物溶液中。 ⑥配製和添加氰化物時速度應緩慢,一方面使它能在溶液中充分擴散起反應,同時要避免溶液外濺。為了減少氰化物的分解揮發,防止環境的污染,溶液的溫度不宜超過60℃。 ⑦盛過和使用過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必須用硫酸亞鐵溶液作消毒處理後,再用水徹底沖洗干凈(專用於盛裝氰化物)。凡含有氰化物的廢水、廢渣等都應進行凈化處理,經處理符合排放標准後,才能排放。 ⑧操作人員皮膚有破傷時,不得直接操作氰化物。清理氰化物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