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鍋蒸餾器

蒸鍋蒸餾器

發布時間:2022-12-20 10:25:11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蒸餾酒的歷史發展:
1、東漢蒸餾酒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
2、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3、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往往是蒸餾酒的統稱。
4、白酒和老白乾,這是現代才啟用的名稱。
蒸餾酒器皿糟燒或糟燒酒,是黃酒過濾後的酒糟經再次發酵, 並經蒸餾得到的蒸餾酒。有的書將糟燒酒稱為「酒汗」。
對於蒸餾器的稱呼有:蒸鍋、燒鍋、酒甑。

② 60度白酒能不能提純到75度

肯定是可以的,在酒廠或者一些小作坊都可以做到。但是一般來說在自己家裡是內做不到,因為沒容有專用的蒸餾器。

蒸餾器

食用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

蒸餾器就是一個蒸鍋加一個冷卻用的天鍋。將發酵好的酒賠過濾一下,使酒糟和酒液分開,上面放酒糟,下面放酒液,這樣不容易糊鍋,不要放太滿,影響酒液清澈度,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中火,開始出來的酒液度數高。

③ 一體式釀酒干蒸鍋的原理

大漢釀酒設備設備的工作原理。酒中含有水、乙醇和總量約佔2%的眾多微量成分三大物質。水和乙醇的比例構成酒的度數,含水量高則酒度低,含水量低則酒度高。微量成分的種類、含量及各種微量成分之間的比例構成酒的品質,很多微量成分直接降低酒的品質,更多的微量成分含量過高也會降低酒的品質。影響酒質的這些微量成分其沸點都在100℃以上,水的沸點時100℃,乙醇的沸點死78.3℃。根據三大物質的不同沸點及酒度、酒質形成的原理,我們設計了該設備。 設備結構及功能。該設備由蒸鍋、可調鍋蓋、導氣管、和冷卻器組成,其主要功能在鍋蓋部分。鍋蓋內有多個夾層和多層阻隔,有預冷系統、過濾系統和迴流系統,可自由控溫,儀表顯示。酒蒸
釀酒設備的設計原理及圖紙
釀酒設備的設計原理:

釀酒這個操作的過程稱之為蒸餾。白酒釀造採用固態發酵,加入一定數量的稻殼、高粱皮、谷糠等作為疏鬆劑。

原料和疏鬆劑經蒸煮冷卻後,拌入糖化用的曲子或酵母,放在窖內或缸內發酵,發酵後再拌入原料和疏鬆劑,進行蒸餾。蒸餾出酒,並對新料起到蒸煮作用。

酒糟丟掉一部分再次配料、發酵、蒸餾和蒸煮,如此循環往復,蒸餾出的酒在酒窖中陳釀,裝瓶前再進行勾兌。

釀酒設備的設計圖紙:

(3)蒸鍋蒸餾器擴展閱讀

生產原理:

在釀酒過程中,澱粉吸水膨脹,加熱糊化,形成結構疏鬆的澱粉,在澱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單糖在脫羧酶、脫氫酶的催化下分解,逐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以澱粉為原料釀酒,需經過兩個主要過程,一是澱粉糖化過程,二是酒精發酵過程。

1、澱粉的糖化澱粉在催化劑澱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單糖。澱粉酶來源於酒麴中的微生物反應過程。

2、酒精發酵澱粉在澱粉酶作用下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酒精,酒化酶是由酵母菌分泌出來的。多數酒麴中也含酵母菌(除麩曲)。

這個反應式是法國化學家蓋·呂薩克在1810年首先提出來的。後來科學家們又研究測得每1009葡萄糖理論上可以產生51.149的酒精(實際的產量比理論上低)。

1857年,法國另一名化學家路易斯·帕斯特(LouisPasteur)發現酒精發酵是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進行的。為此,他作出了「發酵是沒有空氣的生命活動」的著名論斷。

釀造酒是最自然的造酒方式,主要釀酒原料是穀物和水果,其最大特點是原汁原味,酒精含量低,屬於低度酒,對人體的刺激性小。

例如用穀物釀造的啤酒一般酒精含量為3%~8%,果類的葡萄酒酒精含量為8%~14%。釀造酒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適量飲用有益於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釀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釀造酒

釀酒是什麼原理?
白酒的發酵機理: 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分析檢測,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和水,還含有占總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於這些香味物質在酒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別於酒精,具有獨特的風格。白酒中的香味物質主要是醇類、酯類、醛類、酮類、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質。 白酒物質的產生過程:澱粉→糖→乙醇; 蛋白質→氨基酸→醇、醛、酮等物質 詳見白酒生產工藝: http://scty.nease.net/bjgy5.htm 一種釀酒新工藝--微生物發酵釀酒: 選取紅高粱、玉米、大米、小麥、稻穀及薯乾等的混合物,輔料為棄酒糟、谷殼及水;原料與棄酒糟、谷殼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將原輔料充分拌
釀酒設備原理
生產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都酵母菌發酵糖得到酒精! 但生產的過程以及結果有所不同而已!傳統的白酒發酵是緩慢的邊糖化邊發酵工藝,以濃香型白酒為例,其發酵時間一般都在60天以上(醬香型的還是10個月的),而現代的一些白酒生產工藝一般就那麼兩三天就把酒做出來了;發酵的結果不同是在酒的香氣以及酒的口感上面,傳統的生產工藝所得的酒香味要好許多! 在你這說到的米酒也是如此的!傳統的米酒發酵時間長達一兩個月的!
蒸酒技術方法是什麼?
蒸酒技術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得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蒸酒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蒸酒之前檢查糧食有沒有發酵完畢(眼看、鼻聞、嘴嘗、手抓、測品溫和酒度等綜合判斷)

2、清洗設備:新買的五穀釀釀酒蒸餾器在蒸酒之前用0.1%的高錳酸鉀浸泡後用清水清洗干凈或蒸酒前先蒸兩鍋清水高溫消毒。

3、蒸酒點火前先檢查是否加有鍋底水(鍋底水加鍋爐水位鏡的一半或三分之二)注意隔夜的不新鮮干凈的鍋底水要及時的更換,避免產生異味影響白酒的品質。

4、等鍋底水燒開看到噴氣管噴氣後投入發酵好的糧食酒醅。

5、購買的催陳寶(陶瓷球)一部分放五穀釀蒸酒器鍋蓋中的,鍋蓋中不宜放太多太厚,過濾除雜;將另一部分清洗干凈存放在存酒的陶瓷缸中起到催陳增加的作用。

6、安裝連接設備時,導氣管要有一定的斜度,蒸煮鍋一頭比冷卻器一頭高2-3公分(按實際情況),注意五穀釀蒸餾器導氣管夾層一邊要接到冷卻器一頭,確保產量。

④ 有沒有將42度白酒濃縮成60度怎麼弄

在酒企是這樣做的:把低度酒用再蒸餾的方法提純後就得到較高度數的白酒,就像酒精蒸餾塔一樣的小型蒸餾器,可以提純到85-90度左右。很多廠家也經常用這個設備提取質量較好的白酒用於調高檔酒用。

⑤ 怎麼選擇家用蒸酒器

我 曾經用過廣東來的蒸餾器當時是 180買來的 出酒很慢 冷卻源不好,更嚴重的是出來的酒 重金屬超標,後來才知道 他們用的是錫焊,錫是不能用來做酒的容器的,特別是加熱。
自己折騰了一個 但是出酒太慢了,最後還是買了一個叫酒小二的蒸餾器。產品用得還不錯,上面還有二道冷卻的裝置,出酒溫度很低,價格是200多吧還送不少酒麴,那個小老闆人還不錯,我做酒的 時候很多不懂的 他都很耐心的指導我。
我們 群的一個人買的是電加熱的,好像用了兩次就燒了,他說 花了700多買的,保修很麻煩,大家還是 不要買電加熱的好。

⑥ 做飯蒸鍋水氣是一氧化碳嗎

做飯蒸鍋水氣是水蒸汽,不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碳燃燒不充分的產物。

⑦ 玫瑰花精油怎麼提煉出來的.具體是用什麼設備呢

製作500g的玫瑰精油是需要2500-3000公斤的玫瑰花瓣。玫瑰精油的提取起源於古代,最初用水浸漬鮮花,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水蒸氣蒸餾玫瑰鮮花獲得精油的技術。

玫瑰精油的蒸餾設備主要包括:蒸餾釜、復蒸柱、鵝頸、冷凝器、油水分離器。最好都用不銹鋼質材製作,油水分離器也可用鋁材料製作。供熱設備一般用鍋爐。

玫瑰花與水按1:4投入蒸鍋內,先用間接蒸氣加熱,溫度上升到70-80℃時,通入直接蒸氣加熱到沸騰,約用30-40分鍾,繼續蒸餾2.5-3小時,控制流出液量為花重的1-2倍。

蒸餾速度為蒸鍋容積的8-10%,控製冷卻水量,使流出液頭半小時溫度控制在28-35℃,半小時後至最後溫度控制在40-45℃,一般不超過50℃。

流出液經油水分離器將玫瑰油與玫瑰油飽和蒸餾水分開,取出玫瑰油,飽和蒸餾水由油水分離器在高差作用下流入復餾柱,在蒸鍋上升的蒸氣的作用下進行加熱復餾,再經冷凝器回到油水分離器,這樣反復蒸餾、復餾。

技術要點:

1、採摘:玫瑰花採摘時間與玫瑰精油的含量有很大關系,一般清晨5-7時,含油量最高,最適宜的氣溫為15-23℃,相對濕度55-70%。花開放程度不同含油量也不同,在花開至呈半杯狀、花蕊黃色時,含油量最高。

2、運輸:採摘完後運輸過程中要注意使用通風好的盛器,以花籃、麻袋為好,要自然裝滿,不要擠壓,免得生熱損失油分。

3、加工前預處理:⑴玫瑰花採摘後,一般應立即加工,存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來不及加工的玫瑰花可臨時貯存,將玫瑰花攤薄層於水泥地面上或鋪席的濕地面上,並經常翻動。⑵食鹽水淹漬保鮮,用20%食鹽水將鮮花淹在干凈防滲的池子里,鹽水要將花全部淹沒,密封存放。

4、裝鍋:裝花量應為蒸鍋的2/3。

5、通氣加熱:蒸餾開始時,不宜使用直接蒸氣,因鍋內溫度較低,使用直接蒸氣無疑會增加鍋內水量,同時直接蒸氣使鍋內鮮花翻動激烈,蒸出的氣流中夾帶花渣、飛沫的現象嚴重,這時,加熱升溫緩慢一些,使花朵充分被水濕潤,待花瓣受熱變軟沉於水中時,再適當加快升溫過程。

6、冷凝器出口處應裝有溫度計,以觀測餾出液的溫度。

7、油水分離:玫瑰油為水不溶性油,密度小於水,靜止時,油在上層,用分離器將其與水分離,取出玫瑰油。

8、貯存:玫瑰精油為多醇、多烴、多烯等類有機物的混合物,見光及暴露在空氣中,易發生氧化,影響香氣質量,所以,最好用棕色玻璃瓶裝,密封,貯放在陰暗處。

(7)蒸鍋蒸餾器擴展閱讀:

玫瑰精油的使用技巧:

1、 滴5-6滴的玫瑰於浴缸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荷爾蒙失調,對於生理不順、更年期荷爾蒙分泌不足有調理的作用的問題。

2、將5滴的玫瑰精油加入5CC的基底油中,按摩下腹部可以緩和經痛及調理經前癥候群,也可用於的荷爾蒙失調的更年期障礙。

3、將以調和好玫瑰按摩油,按摩臉部具有柔軟膚質,保濕與抗皺的作用,對於老化及乾性肌膚,可以有效調理膚質,讓皮膚的新陳代謝活潑化。

4、浪漫玫瑰香花浴:倒一浴缸溫水,滴入8-10玫瑰精油.在浴缸中泡浴15-20分鍾,使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能得到玫瑰的滋養,鼻子吸入玫瑰的香氣,可增加浪漫情趣,凝聚植物的生命能量。

玫瑰浴後不要先後把衣服穿上,用浴巾包裹身體,靜做10分鍾做深呼吸,使身體得到更好的放鬆,可延緩壽命,提升個人氣質,玫瑰浴可一周1-2次。

5、DIY潤手乳霜玫瑰蛋清護手乳:甜杏仁油5ML、雞蛋1個、蜂蜜1匙、玫瑰精油2滴。將植物油、蜂蜜、玫瑰精油、蛋清攪勻,放入微波爐稍加熱至人體溫度。雙手清洗干凈,將護手乳均勻塗抹在手部。軟化角質細胞、去除老化角質,滋養雙手。

⑧ 我想知道關於釀酒起源的一些知識,謝謝!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1、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 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摺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 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 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 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里,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穀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 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quot;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我國最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 ……。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綜上所述,關於穀物釀酒的起源有二種主要觀點,即:先於農耕時代、後於農耕時代。新的觀點的提出,對傳統觀點進行再探討,對酒的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極有意義的。

蒸餾酒的起源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 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

現代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士忌"。 "伏特加?quot;,"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一般是糧食釀成後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麥等穀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一 蒸餾酒起源的種種觀點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製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 關健設備是蒸餾器。故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前提條件,但蒸餾器的出現並不是蒸餾酒起源的絕對條件。因為蒸餾器不僅可用來蒸酒,也可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從古代起就有人關注過。歷來眾說紛紜。 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 主要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一是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其二是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從外國傳入的,還是本國發明的,或者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否向國外輸出?

歷代關於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將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1 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quot;。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 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於中土"。

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黑龍江釀酒>>,1978年)。

3 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這個觀點經過現代學者的大量考證提出的。現將主要依據羅例於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lt;<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吳德鐸先生認為:"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至遲在宋以前,中國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燒酒所必需的蒸餾器"。當然, 吳先生並未說此蒸餾器就一定用來蒸餾酒。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鍋(<<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製品)。邢潤川認為:" 宋代已有蒸餾酒應是沒有問題"(邢潤川:"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微生物學報>>, 1981年第8卷第一期)。從所發現的這一蒸餾器的結構來看,與元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所描述的蒸餾器結構相同。器內液體經加熱後,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內壁所冷卻,從內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所記載的南番燒酒所用的蒸餾器尚未採用此法,南番的蒸餾器與阿拉伯式的蒸餾器則相同,器內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較長。從器形結構來考察,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國在宋代自創蒸餾技術。

(3)宋代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徵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 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卷四的<<鎮江酒庫>>記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並未註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宋史食貨志>>中關於"蒸酒"的記載較多。 採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肱的<<北山酒經>>,或蘇軾的<<酒經>>等)及酒類網路全書<<酒譜>>中均未提到蒸餾的燒酒。北宋和南宋都實行酒的專賣,酒庫大都由官府有關機構所控制。如果蒸餾酒確實出現的話,普及速度應是很快的。

4 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

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 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 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5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 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吳德鐸先生和馬承源先生認為我國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紀時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銅蒸餾器了。但他們並未認定此蒸餾器是用來蒸餾酒(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吳德鐸先生在1986 年於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這一研究結果後,這一轟動世界科技史學界的論文引起了致力於<<中國科學了技術史>>這一巨著編撰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科學技術史圖書館館長李約瑟博士的高度重視。並表示要對其原著作中關於蒸餾器的這部分內容重新修正。這篇論文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有人認?quot;東漢已有蒸餾酒"(王有鵬:" 我國蒸餾酒起源於東漢說"<<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 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 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6 國外蒸餾酒的起源

在古希臘時代,Aristotle曾經寫到:「通過蒸餾,先使水變成蒸汽繼而使之變成液體狀,可使海水變成可飲用水」。這說明當時人們發現了蒸餾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餾術製造香料。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酒的蒸餾。在十世紀,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學家曾對蒸餾器進行過詳細的描述。但當時還未提到蒸餾酒(alcohol),有人認為盡管沒有提到蒸餾酒, 但蒸餾酒肯定在那個時期已經出現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於西班牙等國的人)教授,也許是第一次記載了蒸餾酒(alcohol)的人(上述資料來自Alexis Lichine`s, < < New EncyclopEdia of Wines and Spirits>>)。

國外已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 據說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並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後來又用於葯品(引自<< Comprehensive Biotechnology>>, Vol. 3, P862, Edited by Murray Moo-Young, pergamon Press)。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英語中的"spirits"來源於拉丁語"spiritus vini"。後來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餾的烈性酒稱為"al ko hol"(意指:the fiest, the noblest)。從時間上來看, 公元12世紀正相當於我國南宋初期,與金世宗時期幾乎同時。我國的燒酒和國外的烈性酒的出現時間又是一個偶合嗎?

二 古代蒸餾酒名稱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 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

"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阿剌吉酒(元代<<飲膳正要>>;

南番燒酒(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原注為"阿里乞");

軋賴機(元代<<軋賴機酒賦>>);

法酒(明初<<草木子>>,原書又稱為" 哈剌基");

汗酒,氣酒(清代<<浪跡叢談續談三談>>中引元代人李宗表詩);

火酒(明代<<本草綱目>>);

酒露(清代<<滇海虞衡志>>);

高梁酒,高梁滴燒(清代<< 隨園食單>>)。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往往是蒸餾酒的統稱。

白酒和老白乾,這是現代才啟用的名稱。

糟燒或糟燒酒,是黃酒過濾後的酒糟經再次發酵, 並經蒸餾得到的蒸餾酒。有的書將糟燒酒稱為「酒汗」。

據考證,阿剌吉,軋賴機,阿里乞,哈剌基等名稱都是個來?quot;Arrack" 的譯音。關於"Arrack"這個字,在人認為在語源上它是"汗"的同義詞。本來是指"樹汁",後來發展成植物的液汁自然發酵成的酒。這個字即可指未經蒸餾的樹汁及其自然發酵而成的酒,又可用來指經蒸餾而成的酒。"Arrack"這個字在世界各國古代都通行過,寫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語"Arac",德語"Arrck","Rack", 荷蘭語 "Arak" 或 "Rak",葡萄芽語"Araca"。(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過對一些國外酒史資料來看,古代用"Arrack" 等名稱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餾酒。

對於蒸餾這一過程的描述,古人及現代人所用的詞彙也有不少。如「蒸酒」, 「燒酒」,「吊酒」,「拷酒」。

對於蒸餾器的稱呼,則更多,有:蒸鍋、燒鍋、酒甑。 赫艄�⑸展�⒕臍怠鱟旨純芍肝淳�裊蟮氖髦�捌渥勻環�酵而成的酒,又可用來指經蒸餾而成的酒。"Arrack"這個字在世界各國古代都通行過,寫法上稍有不同,如法語"Arac",德語"Arrck","Rack", 荷蘭語 "Arak" 或 "Rak",葡萄芽語"Araca"。(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代>>,成都出版社,1993年)。通過對一些國外酒史資料來看,古代用"Arrack" 等名稱所指的酒一般都是蒸餾酒。

對於蒸餾這一過程的描述,古人及現代人所用的詞彙也有不少。如「蒸酒」, 「燒酒」,「吊酒」,「拷酒」。

對於蒸餾器的稱呼,則更多,有:蒸鍋、燒鍋、酒甑。

⑨ 家庭自釀酒的製作方法

1:浸米:將大米(糯米更好,高粱,玉米都可以,只是發酵略有不同)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左右,直至右手指能夠將米捏碎。

2:蒸飯:將浸好的大米淘洗干凈,放入蒸鍋蒸熟:

3:冷卻:將米飯攤凉至30——35攝氏度,也可以用冷水沖涼,然後將飯打散至不粘連。

4:拌曲,不同的曲用量略有不同,但大致一樣,將曲與米飯拌勻,裝入容器里,一般用陶瓷缸,老酒壇,塑料的擔心有塑化劑,不銹鋼也不是太好,因為酒發酵時有酸性,會和鐵反應,將米飯表面壓平,中間留一個動,酒麴發酵時要呼吸,而且也便於觀察發酵.

5:一次發酵,將裝有拌好曲的米飯的容器蓋好,不要密封,因為糖化階段是需要氧氣的,大約3天後,打開問道酒香,中間洞里有酒液溢出,嘗嘗有甜味,糖化成功。

6:二次發酵:將水加入糖化好的米飯中,大約是1斤大米1.5斤水,加蓋進行二次發酵,時間這個氣溫大約15天,期間攪拌一次,開始不要密封,3——5天後可以密封(不密封影響出酒率)加水用山泉,如果用自來水,先靜置24小時。

7:發酵好以後,就可以蒸餾,蒸餾器就是一個蒸鍋加一個冷卻用的天鍋。將發酵好的酒賠過濾一下,使酒糟和酒液分開,上面放酒糟,下面放酒液,這樣不容易糊鍋,不要放太滿,影響酒液清澈度,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中火,開始出來的酒液度數高,但是甲醇等太多,一般接1分鍾後倒到下次蒸餾的酒液中不直接喝,酒的前期酒度較高,可以達到60多度,然後會逐漸降低,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控制度數,最後的尾酒可以加入下一次蒸餾。

但我不建議在家自釀白酒。因為我們在釀造過程中沒辦法控制釀酒的工藝過程!殺菌、溫度控制、雜質去除、過濾,這是我們都控制不了的。就是說我們自己在家自釀的白酒是不適合飲用的,酒里的有害物質我們沒辦法有效的去除,所以不建議在家自釀白酒!建議白酒還是去大型名企購買,安全、方便。

搜索
500斤釀酒全套設備報價
50斤小型釀酒設備
宜賓免費釀酒技術培訓
製作釀酒設備全套視頻
個人小型釀酒設備
全自動釀酒設備2020年

⑩ 葡萄蒸餾酒的製作過程

葡萄蒸餾酒的製作過程如下:

准備材料:青提1串

製作步驟:

1、青提洗凈瀝版干水份

閱讀全文

與蒸鍋蒸餾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化學edi 瀏覽:371
沃克凈水機產生多少廢水 瀏覽:425
戴森凈化器hp00怎麼清洗濾網 瀏覽:788
超濾膜可做RO前置嗎 瀏覽:911
清除電水熱水瓶的水垢 瀏覽:422
水瓶裡面放酸醋可以去水垢嗎 瀏覽:307
廣州化學實驗廢液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436
edi證查詢 瀏覽:974
鋼管防腐環氧樹脂漆分類 瀏覽:719
環氧樹脂自流平材料技術要求 瀏覽:497
蒸汽爐除垢劑的用法 瀏覽:298
石油蒸餾加沸石嗎 瀏覽:180
超濾膜的進出水壓差是多少 瀏覽:651
安徽潤心水處理怎麼樣 瀏覽:487
ro膜可以用檸檬酸浸泡嗎 瀏覽:640
凈水器反滲透膜包裝紙要撕掉嗎 瀏覽:342
衛生間頂上污水管換管多少錢 瀏覽:916
污水指標cod是什麼項目 瀏覽:18
重慶塵蟎過敏凈化器多少錢一台 瀏覽:977
污水井爬梯尺寸6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