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Griess試劑配製的時候,能用DMSO或者其他的溶劑溶解嗎
格里斯氏(Griess)試劑:是用來測亞硝氮變化的硝酸鹽還原試劑.
其有多種不同的配方,一般為:
A液:對氨基苯磺酸0.5g,稀醋酸(10%左右)150mL
B液:α萘胺0.1g,蒸餾水20mL, 稀醋酸(10%左右)150 mL
在培養液中滴加A、B液後溶液如變為粉紅色、玫瑰紅色、橙色或棕色等表示有亞硝酸鹽還原,反應為陽性.
你提出的DMSO: 二甲基亞碸,無色液體,重要的極性非質子溶劑.它可與許多有機溶劑及水互溶.廣泛用作溶劑和反應試劑,特別是丙烯腈聚合反應中作加工溶劑和抽絲溶劑,作聚氨酯合成及抽絲溶劑,作聚醯胺,聚醯亞胺和聚碸樹脂的合成溶劑,以及芳烴,丁二烯抽提溶劑和合成氯氟苯胺的溶劑等.
DMSO溶劑與(Griess)試劑配方中的溶質:對氨基苯磺酸難溶.
對氨基苯磺酸:白色至灰白色粉末,在空氣中吸收水分後變為白色結晶體,帶有一個分子的結晶水,溫度達100℃時失去結晶水,在300℃時開始分解碳化,在冷水中微溶,溶於沸水,微溶於乙醇、乙醚和苯,有明顯的酸性,能溶於氫氧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
主要是(Griess)試劑是用來測亞硝氮變化的硝酸鹽還原試劑,硝酸鹽在高溫或酸性水溶液中是強氧化劑,而DMSO溶劑為有機溶劑與硝酸鹽溶解會產生反應.
所以不適應用DMSO配製(Griess)試劑.
② 二甲基亞碸水溶液 怎樣回收二甲基亞碸
先加苯,再分液,再利用二元共沸混合物蒸餾
這樣做可以回收大部分的二甲基亞碸,但會有少部分殘留
如果一開始溶液特別稀,先蒸發濃縮再走以上步驟
③ 葯物溶於DMSo後加水稀釋,析出怎麼處理
水是該葯物的不良溶劑,DMSO容易溶解的葯物,在水中並不一定容易溶解。因此該葯物的DMSO溶液加水稀釋後,因溶解度降低就析出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細胞膜上打洞,使細胞內的水分子能滲透出來,從而防治冷凍細胞時,細胞內冰晶的形成,而破壞細胞。所以在做細胞凍存時它是必不可少的。
但DMSO又能損傷細胞使用它時需要有一定濃度,一般採用的是終濃度10%就行了。最大濃度葯物的DMSO含量是0一般來說,培養基中濃度為小於0.5%就可以了。
(3)二甲基亞碸加蒸餾水擴展閱讀:
無色粘稠液體。可燃,幾乎無臭,帶有苦味,有吸濕性。除石油醚外,可溶解一般有機溶劑。 能與水、乙醇、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惡烷和芳烴化合物等任意互溶,不溶於乙炔以外的脂肪烴類化合物。
有強烈吸濕性,在20℃,當相對濕度為60%時,可從空氣吸收相當於自身重量70%的水分。該品是弱氧化劑,不含水的二甲基亞碸對金屬無腐蝕性。含水時對鐵;銅等金屬有腐蝕性,但對鋁不腐蝕。
對鹼穩定。在酸存在時加熱會產生少量的甲基硫醇;甲醛;二甲基硫;甲磺酸等化合物。在高溫下有分解現象,遇氯能發生激烈反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④ 二甲基亞碸加熱會爆炸嗎
二甲基亞碸加熱會爆炸。
二甲基亞碸長時間在沸點溫度下加熱微量分解。沸點是189℃。你嘗試到200以上,就分解了。不過要避免鹼性條件哦。
二甲基亞碸(DMSO)是一種含硫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2H6OS,常溫下為無色無臭的透明液體,是一種吸濕性的可燃液體。具有高極性、高沸點、熱穩定性好、非質子、與水混溶的特性。
化合物介紹:
化合物為由二種或二種以上不同元素所組成的純凈物。組成此化合物的不同原子間必以一定比例存在。
換言之,化合物不論來源如何,其均有一定組成。在日常生活里,氯化鈉、及蒸餾水(水),均為常見的化合物。
⑤ 洗必泰都溶解在什麼東西裡面
醋酸洗必泰除了溶於乙醇外,還溶於二甲基亞碸。
醋酸洗必泰:白色結晶性粉末。熔點154-155℃。微溶於水(20℃在水中溶解度為1.9g/100ml),易溶於乙醇、二甲基亞碸。洗必泰醋酸鹽在260-262℃分解。
醋酸洗必泰溶液配方:醋酸洗必泰1g;亞硝酸鈉1g;甘油50ml;蒸餾水加至1000ml。
製法:取醋酸洗必泰溶於約800ml、60℃的蒸餾水中,加入甘油,冷卻後濾過,自濾器上添加蒸餾水使成1000ml,再加入亞硝酸鈉。
鑒於二甲基亞碸有萬能溶劑的稱號且又與水混溶良好,理論上二甲基亞碸適合做醋酸洗必泰的助溶劑,不過未見相關報道,你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⑥ 製作食用菌母種有哪幾種方法 保存有那幾種方法 有何意義
製作食用菌母種有固體斜面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兩種方法。保存方法常用的有五種。
1. 斜面冰箱保藏法:把生長豐滿健壯的斜面母種,把棉塞在管口剪平,用蜜蠟封口或換用膠塞,存放於攝氏4度冰箱內保存。高溫菌在16攝氏度為宜。有效期3—6個月。
2. 石蠟油保藏法:斜面母種注入經二次滅菌後,在攝氏40度溫箱2天蒸發水分而冷卻了的石蠟油至斜面頂尖1—1.5厘米處,再用蜜蠟封管口或換用膠塞,直立於攝氏4度冰箱或室溫存放。保存期可1—2年。
3. 孢子保藏法:用2×0.5×0.8厘米經滅菌的濾紙條吸附上孢子,可參考孢子分離法,然後把帶孢子的紙條放入無菌試管內,置乾燥器內2—3天吸干水分,再改用膠塞。在冰箱或室溫內可保存多年。
4. 菌絲球保藏法:常用經滅菌的生理鹽水、無菌水、蒸餾水、營養液等裝入試管約5毫升作媒介,把經過液體培養至對數生長期的菌絲球4—5個,移入媒介內,用膠塞封口,冰箱攝氏4度或室溫可保存1—2年。
5. 液氮保藏法:常用經滅菌10%甘油蒸餾水或10%二甲基亞碸蒸餾水為保護劑,注入斜面母種管,刮下菌絲體成懸浮液或孢子液,吸取菌液0.5—0.8毫升注入已滅菌安瓿管,熔封管口,置液氮冷凍器內,每分鍾降攝氏1度,1小時內使其溫度降至攝氏負35度,其後迅速降至氣相攝氏負150度,液相攝氏負196度保存。保存期可超過10年。
⑦ 微核由染色體的斷片或整條染色體形成,是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呈圓形或橢圓形
微核由染色體的斷片或整條染色體形成,是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異常結構,呈圓形或橢圓形,游離於主核之外。微核往往由於細胞受輻射或化學葯物的作用而產生,「微核檢測」可用於了解化學物質的遺傳毒性。
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了解廚房油煙能否誘導微核,採集了某家庭40天中廚房抽油煙機內積累的油煙冷凝物,用二甲基亞碸溶解後再用蒸餾水稀釋,配製了一系列濃度的油煙冷凝物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燒杯A、B、C、D中;另取等量二甲基亞碸和蒸餾水加入燒杯E,取等量蒸餾水加入燒杯F。之後,將6個大小和生長狀況相同、幼根已培養至1 cm的洋蔥,分別置於上述6種溶液中培養24h,然後再將洋蔥轉移到蒸餾水中繼續培養24h。24h後從每個洋蔥上隨機取4條根尖並按常規方法製作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每個裝片上的1000個根尖細胞,計算其中出現微核的細胞數目(微核的千分率),結果如下表所示。
項 目
組 別
項目1
細胞微核率(‰)
項目2
A
50μg/ mL
12.54
13.50
11.72
13.00
B
100μg/ mL
15.92
15.00
14.85
14.91
C
200μg/ mL
18.68
16.22
17.00
18.00
D
300μg/ mL
20.00
20.20
20.00
18. 69
E
二甲基亞碸加蒸餾水
3.77
3.85
4.00
3.87
F
蒸餾水
3.43
3.60
3.64
4.00
請分析回答:
(1)為什麼將洋蔥根尖在上述各種溶液中培養24 h?(確保洋蔥根尖細胞在各種溶液中經歷一個細胞周期
)鏡檢的細胞應該位於根尖 區而且處在細胞分裂 期。
(2)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取得洋蔥根尖後,按「常規方法」製作裝片,這種常規方法的操作步驟可簡略表示為 。
(3)表中的項目2應該是 。
(4)對A~D組而言,E組和F組中,哪一組是對照組?
。將E組和F組進行比較,能說明 。
(5)該實驗可得出什麼結論?
為什麼是E組為對照組呢 而不是F組呢 賜教拉
[ 本帖最後由 mao123 於 2010-3-21 22:46 編輯 ]
⑧ 熔融法制備高嶺土-有機插層復合物
在兩步插層法制備高嶺土-有機插層復合物中,熔融法盡管插層不很均勻,對控溫設備要求較高,但插層速度快,環境污染小,易於實現工業化生產。本節主要介紹了熔融法制備高嶺土-苯甲醯胺插層復合物和高嶺土-1,4-丁二醇插層復合物,並對其插層復合物進行了表徵。
一、高嶺土-苯甲醯胺插層復合物的制備
1.實驗主要原料
高嶺土:萍鄉硬質高嶺土,≤200目。無水乙醇:分析純,含量≥99.7%。二甲基亞碸:分析純,含量≥99.0%。苯甲醯氯:分析純,含量98.0%。氨水:分析純,含量25-28%。丙酮:分析純,含量99.5%。
2.高嶺土-苯甲醯胺的制備
苯甲醯胺試劑為實驗室制備,因而,高嶺土-苯甲醯胺的制備可以分為三個步驟:Kao-DMSO的制備、苯甲醯胺(BZ)的制備和高嶺土-苯甲醯胺(Kao-BZ)的制備。
Kao-DMSO的制備:將10g高嶺土懸浮於100mLDMSO和9mL蒸餾水的混合液中,將混合物裝入三頸瓶內,放置於恆溫磁力攪拌儀上,冷凝迴流,在一定溫度下磁力攪拌反應一定時間後,離心沉降分離;將固體物用無水乙醇洗滌除去復合物外表面多餘的DMSO,50℃下烘乾8h,得到白色粉末狀樣品。
苯甲醯胺的制備:將1000ml三口燒瓶置冰浴中,加入250ml濃氨水。裝上電攪拌器和滴液漏斗。開動攪拌,經漏斗滴加60.5g(50ml)苯甲醯氯。加料畢,攪拌一會兒,濾出結晶,以少量水洗滌晾乾後得產品[3]。經4次重結晶和烘乾後得實驗用樣品。
Kao-BZ的熔融法制備:將0.5g高嶺土-二甲基亞碸與1.5g苯甲醯胺混合,研磨10min使之混勻,在烘箱中140℃反應不同時間後取出,降溫至室溫,用丙酮漂洗去除多餘的苯甲醯胺,晾乾後樣品裝入密封袋備用。
3.結果與討論
(1)Kao-BZ的XRD分析
高嶺石原樣的d001值為0.717nm,用DMSO插層後d001值由0.717nm增至1.124nm,插層率90.17%。高嶺石經苯甲醯胺插層後,高嶺石的d001值由0.717nm膨脹至1.433nm。因此,可以用插層率和置換插層率來表徵插層程度。可以看出,當苯甲醯胺插入到高嶺石層間後,其層間距增加了0.716nm,考慮到苯甲醯胺分子中,氨基上的氫原子與苯環上的氫原子間最大距離為0.770nm,所以苯甲醯胺分子很有可能是以垂直於高嶺石層片的方式單分子排列在高嶺石層間。
不同反應時間熔融法制備的高嶺土-苯甲醯胺的XRD圖譜及插層率見圖4-8。熔融法插層速率快,反應3h插層率即趨向一穩定值約80%。從苯甲醯胺的插層看,插層效果最好為反應12小時,插層率達最大值為80.75%。隨時間延長,插層率略有降低並穩定在79%左右。從圖4-8上還可以看出,插層時間為1h或2h時還有預插層體復合物的衍射峰存在,這是由於預插層體被逐步置換,需要一定時間,在沒有被完全置換前在XRD圖譜上可看到有預插層體的特徵峰存在。而3h以後則沒有該衍射峰。插層3h的插層率與延長時間後的插層率沒有明顯的差別,從經濟效益角度出發,可以認為插層3h為最佳反應時間。
圖4-8 熔融法不同反應時間插層制備高嶺土-苯甲醯胺的XRD圖譜
(a)1h;(b)2h;(c)3h;(d)6h;(e)12h;(f)24h;(g)48h;(h)96h
為了確定插層復合物中的1.433nm衍射峰不是多餘的苯甲醯胺晶體或原預插層體引起的,將高嶺土原樣、預插層體Kao-DMSO樣、苯甲醯胺樣及插層後的Kao-BZ樣的XRD圖譜疊加加以對比(圖4-9)。可見,1.433nm衍射峰確實為苯甲醯胺插入高嶺石層間引起高嶺石層間域膨脹之後的衍射峰。
圖4-18 140-14X,180-16X,180-32X的XRD圖
由圖4-18可知,水洗後140-14X d001衍射峰收縮至約0.796nm,而180-16X,180-32X的d001衍射峰基本保持不變。說明140-14X不穩定,水洗可以將其層間插層分子清除,而180-16X,180-32X穩定性較好。
(2)紅外光譜分析
選取140-14,180-16,180-32樣及高嶺石、DMSO-K、1,4-丁二醇(以下簡稱1,4BG)、二甲亞碸(DMSO)進行了紅外光譜分析,結果見圖4-19及表4-2。DMSO-K樣品紅外譜圖及表4-2中數據顯示,高嶺石的特徵吸收峰基本保留,只是3690cm-1的Si—O—H的吸收峰向低波數移動,說明高嶺石外側羥基部分與S=O形成氫鍵;層間和羥基吸收峰3455cm-1向高波數移動且峰型變得尖銳,說明二甲亞碸插入高嶺石層間使層間的氫鍵破壞,進而形成(CH3)2S=O⋯H-O-Si氫鍵,得羥基二聚體;同時出現新的特徵峰3016cm-1、2936cm-1和1427cm-1,1406cm-1、1317cm-1,這些峰歸屬於二甲亞碸的甲基;S=O的特徵吸收峰與高嶺石Si-O特徵峰的位置相近,而發生重疊不顯示S=O的特徵吸收峰,由此表明二甲亞碸較好的插入高嶺石層間,此結果與XRD結果一致。
圖4-19 14-BG,K,DMSO,DMSO-K,140-14,180-16,180-32紅外光譜圖
1—14-BG;2—K;3—DMSO;4—DMSO-K;5—140-14;6—180-16;7—180-32
表4-2 高嶺土-1,4-丁二醇的IR數據(cm-1)
在樣品140-14的紅外譜圖(圖4-19)及表4-2中數據顯示,除高嶺石特徵吸收帶發生不同程度位移外,層間締合羥基的特徵峰3465cm-1的峰形明顯、強度增強,說明1,4-丁二醇進入層間並形成了較多數量的氫鍵;同時出現2945cm-1、2873cm-1、1437cm-1、1380cm-1和1052cm-1特徵峰,其中2945cm-1、2873cm-1、1437cm-1、1380cm-1歸屬於1,4-丁二醇亞甲基的特徵峰,1052cm-1歸屬於1,4-丁二醇的C-O特徵峰。因此可以說明1,4-丁二醇成功地進入了高嶺石的層間,此結論與X衍射分析結果一致。
180-16紅外光譜的特徵吸收峰中,締和羥基的吸收峰強度明顯增大,可認為是在較長的時間內1,4-丁二醇的羥基與層間硅氧鍵形成穩定的氫鍵而使締和羥基的特徵峰增強,形成新的層周期;2923cm-1、2851cm-1歸屬—CH2—的吸收峰,1085~1010cm-1的寬化特徵峰可認為是C-O與Si-O的重疊吸收峰,因此樣品180-16的高嶺石層間存在有序的1,4-丁二醇,使高嶺石層間規整、結晶度高,該結果與XRD分析顯示結果一致。
樣品180-32的紅外光譜顯示,除高嶺石特徵吸收光譜外,還存在相對較弱的2920cm-1和1704cm-1特徵吸收帶,其中2920cm-1應歸屬於—CH2—,1704cm-1特徵吸收帶是羰基的吸收峰,推測1,4-丁二醇在高溫下可能被氧化生成羰基化合物,同時也有可能生成醚類化合物,但醚的特徵吸收帶1150~1070cm-1與高嶺石的特徵吸收帶重合,不能辨析。此外觀察不到1,4-丁二醇和二甲基亞碸特徵吸收譜帶。故可認為180-32樣品中基本不含1,4-丁二醇和二甲基亞碸,而XRD分析清楚表明,高嶺石層間的確插入有機分子,因此認為1,4-丁二醇已在高嶺石層間發生反應,形成了含有—CH2—和羰基化合物或醚類化合物。
⑨ 60%二甲基亞碸用於皮膚
什麼叫用在皮膚?這個又不是葯物。
如果只是不小心灑在了皮膚上,趕快沖洗,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⑩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80%的二甲基亞碸怎麼配置
(Pyrithiobac- sodium)
化學名稱:嘧草硫醚;嘧硫草醚; 2-氯-6- (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硫)苯甲酸鈉
CAS:123343-16-8
化學結構類型:嘧啶水楊酸類
分子式:C13H10ClN2NaO4S
分子量:348.7
理化性質:純品為白色固體;熔點:233.8- 234.2oC(分解);蒸氣壓為:4.80 *10^-9 Pa;分配系數:LogP(20oC)= 0.6(PH 5)、-0.84(pH 7).水中溶解度(20oC,g/l):264(pH 5)、705(pH 7)、690(pH 9)、728(蒸餾水);在其他溶劑中溶解度 (20oC,mg/l):丙酮812、甲醇270000、二氯甲烷 8.38、正己烷10.在pH 5-9,27oC水溶劑中32天穩定,54oC加熱貯存15天穩定。
毒 性:大鼠急性經口LD50:雄性3300、雌性3200mg/kg;兔急性經皮LD50:> 2000mg/kg.對兔皮無刺激,對兔眼有刺激.大鼠吸入LC50(4小時):> 6.9mg/l.魚毒LC50(96小時,mg/l):鯉魚> 91,虹鱒> 95.無"三致"性質。
適宜作物:棉花
安全性:對棉花安全,是基於其在棉花植株中快速降解。
防除對象: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和大多數闊葉雜草.對眾所周知的難除雜草如牽牛、蒼耳、刺黃花禾念、天菁、苘麻、阿拉伯高粱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使用方法:土壤處理和莖葉處理均可,使用劑量為:35-105克有效成分/公頃.苗後需同表面活性劑一起使用。
分析方法:HPLC
規 格:95%原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