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熱蒸餾白酒如何控制溫度才能做到大火中火呀
白酒的釀制非常復雜,從選取原料到制曲發酵,再到出酒陳年等,要歷經多重步驟,而且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一個細節沒把控好就容易造成酒質偏差,其中蒸餾出酒時的溫度控制,將直接影響到酒質的好壞。白酒蒸餾出酒時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糊鍋
因為白酒比較講究的就是味、香、色等特點,如果在蒸餾酒時糊鍋了,那酒的基本體現價值不存在了,為了防止糊鍋,我們可以在鍋中加適當的水以及在蒸片上鋪一層不銹鋼細網,酒糟倒在不銹鋼細網上面,不銹鋼細網基本上漏不了什麼酒糟到鍋底去,再說不銹鋼網透氣性比棉布好多了,這樣不會壓氣,而且上氣快,透氣也很均衡。
2、控制溫度
在蒸餾出酒時要緩慢加溫蒸餾,因為要保證蒸餾溫度在95度以下,如果蒸餾溫度過高,會導致酒糟里的一些物質會揮發出來,再者低溫出酒也是為了酒體中的小分子物質不因長時間接觸高溫而發生變化。
所以冷卻水的溫度也要注意控制,溫度不能高於30度,這樣出來的酒才香,並且在接酒時要用小瓶口容器比較好,直接將管子插容器裡面,這樣就會降低酒香揮發。
3、去除甲醇
首先我們可以先把酒醅的溫度升高到75度左右,讓甲醇自然揮發五分鍾,然後再蓋上蓋子進行正常的蒸餾出酒。因為75度還沒有到酒精的蒸發溫度,損失的酒精是比較少的。
其次就是接頭酒,按照50斤酒糟接一兩頭頭的比例。頭酒不能食用,直接倒掉或者另作他用。如果你覺得不放心,這兩種方法可以一起用。
Ⅱ 冷卻水量和水溫的調節方法分別有哪些
水溫感測器是發動機冷卻水的溫度感測器,傳輸到發動機電腦。
冷卻液感測器有兩種:一種是冷卻液溫度感測器也叫水溫感測器,叫法不同而以。一種是冷卻液液面感測器,提示發動機冷卻液缺少功能。
另外還有水溫感應塞是傳送信號到儀表直接指示給駕駛員的。
Ⅲ 製取蒸餾水時,,需要控制的餾出液的具體溫度是多少通常情況下,水的沸點並非攝氏100度。
93°好像是吧
Ⅳ 釀酒知識-制酒蒸餾上甄小技巧
一、取料時裝甄要注意將取出的料裝入甄桶時要注意:裝甄要疏鬆,動作要輕快,上汽要均勻,甄料不宜太厚且要平整,蓋料要准確。
二、裝甄完畢時要注意插好餾酒管,蓋上甄蓋,蓋內倒入水。甄桶蒸餾要做到緩汽蒸餾,大汽追尾。在整個餾酒過程中,冷卻水的溫度大致控制在:酒頭30左右,酒身不超過30,酒尾溫度較高。
三、裝甄工序應注意 「見濕蓋料」的裝甄方法要注意:酒醅發濕時蓋一層發酵的材料,避免跑汽,但若掌握不好,容易壓汽; 「見汽蓋料」酒汽上升至甄桶表層要注意:在酒醅表層稍見白色霧狀酒汽時,迅速准確地蓋一層發酵材料,此法不易壓汽,但易跑汽。這兩種操作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據自己裝甄技術的熟練程度選擇使用。
Ⅳ 蒸餾酒是涼水放酒培還是熱水放酒杯
熱的時候放酒杯
插好餾酒管,蓋上甄蓋,蓋內倒入水。甄桶蒸餾要做到緩汽蒸餾,大汽追尾。在整個餾酒過程中,冷卻水的溫度大致控制在酒頭30左右,酒身不超過30,酒尾溫度較高。
裝甑前的准備:底鍋水要每天清換,底鍋水溫度高,可用虹吸管或手搖泵吸出。如果底鍋水中有懸浮物,或溶解較多的蛋白質等成份,蒸餾時就會產生大量泡沫,串入酒醅內造成「淤鍋」而影響出酒率及酒質。底鍋水位應與簾子保持50-60cm的距離,若距離太近,也易產生「淤鍋」現象。鋪好底鍋簾子後,撒上一薄層谷殼,再接上流酒管,放置接酒容器,並將冷卻水調整好。
Ⅵ 精餾塔頂冷卻水回水溫度過高原因有哪些
個人認為:1、循環水回水閥門開度偏小,或者冷凝器循環水供水不足,導致進出水溫差變大。2、精餾塔處理量增加,而配套的冷凝器沒有加大。3.
原有冷凝器設計換熱面積不足,導致進出水溫差偏大。
Ⅶ 白酒製作過程中都掐頭去尾,是哪些原理呢
甑桶蒸餾原則上要做到緩汽蒸餾,大汽追尾。即通過酒醅蒸餾,使酒份逐漸冷熱交換,汽液交換,使酒汽得到濃縮,餾出液的酒度由高到低。通常蒸餾開始時用汽要緩,至餾出液的酒精濃度較低時,要開大汽門,大汽追尾。蒸餾過程中,冷卻水的溫度控制要做到先低後高,這是因為酒頭中低沸點和高沸點的香汽成份都較高。
如將稍子回底鍋或拌糠,可復蒸得高度酒。過花以後的稍子,先出現大泡沫的「水花」,酒度約28-35度。如裝甑技術高超,出酒時酒花利落,「大清花」和「小清花」明顯,過花餾份的酒度也較低,稍子很少,很快出現「小水花」,又稱「小絨花」,也叫第二次「絨花」,這時仍有5~8度酒精。
直至泡沫全部消失至「油花」滿面,即在摘酒器的小杯內,餾出液全部鋪滿油滴,方可揭去排蓋,停止摘酒。如裝甑操作不過關,「六個字」掌握不好,從流酒現象也能看出。從酒花就可以判斷材料是否壓汽。如果「大清花」和「小清花」不一致,泡沫有大有小,稍子不利, 「水花」有大有小,都是操作技術不過關的表現。有些班組,看見第二次絨花一到就匆忙揭排蓋;個別班組,甚至過花以後再不看花,拉1-2桶稍子就拉籠頭,揭排蓋,這樣酒的損失都較大。必須加強管理,不到油花滿面不要搶揭排蓋。
Ⅷ 蒸酒時,冷卻水的溫度多少度才是最佳
Ⅸ 用自來水製取蒸餾水溫度是多少
溫度大於水的沸點即100攝氏度即可,此時,水會蒸發,經過冷凝後形成蒸餾水
水經過一次蒸餾,不揮發的組分(鹽類)殘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揮發的組分(氨、二氧化碳、有機物)進入蒸餾水的初始餾分中,通常只收集餾分的中間部分,約佔60%。
要得到更純的水,可在一次蒸餾水中加入鹼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有機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揮發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為不揮發的銨鹽。由於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於水的組分,因此進行二次或多次蒸餾時,要使用石英蒸餾器皿,才能得到很純的水,所得純水應保存在石英或銀制容器內。
另附網路詳細方法:http://ke..com/link?url=Kx0EO9vHhwxPNXP_JXPGQk84hLPbu9GkulmqzlNpaPPi__LYK-9JkXIdZ5W7xtlSHeU-XfyOFEi2RNi4L
Ⅹ 制酒蒸餾上甄的技巧
【取料時裝甄要注意】
將取出的料裝入甄桶時要注意:裝甄要疏鬆,動作要回輕快,上汽答要均勻,甄料不宜太厚且要平整,蓋料要准確。
【裝甄完畢時要注意】
插好餾酒管,蓋上甄蓋,蓋內倒入水。甄桶蒸餾要做到緩汽蒸餾,大汽追尾。在整個餾酒過程中,冷卻水的溫度大致控制在:酒頭30℃左右,酒身不超過30℃,酒尾溫度較高。
【裝甄工序應注意】
『見濕蓋料』的裝甄方法要注意:酒醅發濕時蓋一層發酵的材料,避免跑汽,但若掌握不好,容易壓汽;
「見汽蓋料」酒汽上升至甄桶表層要注意:在酒醅表層稍見白色霧狀酒汽時,迅速准確地蓋一層發酵材料,此法不易壓汽,但易跑汽。這兩種操作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據自己裝甄技術的熟練程度選擇使用。
以上就是本人的心得啦,如果其它的朋友有更好的方法,也可參照以上答案繼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