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 取少量蒸餾水放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結論是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色為何反思說此過程可以省略
因為石蕊試液本身就是含有水的,石蕊試液的配置就是用水將其溶解得到的。
Ⅳ 初中用的紫色石蕊試液如何簡單配置
配製方法:
方法1:在500 mL水中加入10 g粉碎了的石蕊,煮沸5分鍾,靜置後過濾,將所得溶液存放在試劑瓶中。
方法2:取石蕊粉末10g,加乙醇40ml,迴流煮沸1小時,靜置,傾去上層清液,再用同一方法處理2次,每次用乙醇30ml,殘渣用水10ml洗滌,傾去洗液,再加水50ml煮沸,放冷,濾過,加適量氫氧化鈉稀溶液調至紫色即得。 變色范圍 pH4.5~8.0(紅→藍)。

(5)紫色石蕊試液加入蒸餾水擴展閱讀:
一、把液體用潔凈的膠頭滴管,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如果試液顯紅色,則說明液體顯酸性。
2、如果試液顯藍色,則說明液體顯鹼性。
3、如果顯紫色(也就是溶液不變色),則是中性。
二、紫色石蕊試液的浸制方法:
1、石蕊試紙有三種:紅色石蕊試紙(檢驗鹼性)、藍色石蕊試紙(檢驗酸性)、中性石蕊試紙。常用的是前兩種,中性石蕊試紙不常用。
2、浸制方法是用濾紙在石蕊液中浸制、涼干、乾燥、封存,備用。
Ⅵ 初中用的紫色石蕊試液如何簡單配置
紫色石蕊液配製:在不斷振盪的條件下,在藍紫色石蕊原液中逐滴加入飽和CO2水溶液,直至溶液由藍紫色變成純正的紫色,即成。調配紫色石蕊液,還可以用極稀的H3PO4來代替飽和CO2水溶液(但不要用H2SO4、HCl等強酸);如果H3PO4稍過量則會調製成紅色石蕊試液。
實驗准備:在250mL燒杯中注入150mL左右的蒸餾水,加入半葯匙石蕊粉末,微熱至50℃~60℃,攪動加速溶解成深藍紫色石蕊溶液(原液),備用。試管里注入1/2體積的蒸餾水,通入CO2製成飽和CO2水溶液(H2CO3)。

(6)紫色石蕊試液加入蒸餾水擴展閱讀
浸制方法:浸制方法是用濾紙在石蕊液中浸制、涼干、乾燥、封存,備用。用石蕊原液(藍紫色)浸製成藍色石蕊試紙,用紅色石蕊試液浸製成紅色石蕊試紙,用紫色石蕊試液浸製成中性石蕊試紙。
紫色石蕊小花當然要用紫色石蕊試液浸制。但是,由於H2CO3隻存在於水溶液中,所以用於浸制紅色石蕊試紙和浸染紫色石蕊小花的石蕊液,只能用極稀的H3PO4與石蕊原液來調制。
Ⅶ 石蕊試液的配製方法
實驗中,常用紫色這中性石蕊試液。因為紫色石蕊試液既可以鑒別酸,也可以鑒別鹼。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鹼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酸和鹼能與指示劑反應,而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
實驗准備:在250mL燒杯中注入150mL左右的蒸餾水,加入半葯匙石蕊粉末,微熱至50℃~60℃,攪動加速溶解成深藍紫色石蕊溶液(原液),備用。
紫色石蕊液配製:在不斷振盪的條件下,在藍紫色石蕊原液中逐滴加入極稀的H3PO4,直至溶液由藍紫色變成純正的紫色(參見初三化學下冊48頁圖1021的石蕊試液的色澤),即成。調配紫色石蕊液,如果H3PO4稍過量則會調製成紅色石蕊試液。但不可以用通入CO2製成飽和CO2水溶液(H2CO3),因為H2CO3易分解為CO2和H2O。 2.石蕊是一種有機弱酸(HIn),其電離方程式為:
HIn↔H+ + In-
紅色 紫色 藍色
紫色
變色范圍:5.0(紅)-------→8.0(藍色)

Ⅷ 碳酸鈉溶液中加入蒸餾水/澄清石灰水的現象,以及紫色石蕊試液加入蒸餾水的現象
Na2CO3+H2O=2NaOH+CO2產生氣體,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
Ⅸ 紫色石蕊試液的配製方法
實驗准備:
1、在250mL燒杯中注入150mL左右的蒸餾水,加入半葯匙石蕊粉末,微熱至50℃~60℃,攪動加速溶解成深藍紫色石蕊溶液(原液),備用。
2、試管里注入1/2體積的蒸餾水,通入CO₂製成飽和CO₂水溶液(H₂CO₃),備用。
紫色石蕊液配製:在不斷振盪的條件下,在藍紫色石蕊原液中逐滴加入飽和CO₂水溶液,直至溶液由藍紫色變成純正的紫色,即成。
調配紫色石蕊液,還可以用極稀的H₃PO₄來代替飽和CO₂水溶液(但不要用H₂SO₄、HCl等強酸);如果H₃PO₄稍過量則會調製成紅色石蕊試液。

(9)紫色石蕊試液加入蒸餾水擴展閱讀
石蕊作為化學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鹼性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波義耳( Robert Boyle, 1627 -1691)首先發現並開始推廣使用的。
如何能簡便地測出溶液的酸鹼性,曾使波義耳及其他科學家大傷腦筋、束手無策。但有一天,問題在波義耳面前出現了轉機。這一天,波義耳把剛采來的一束美麗的紫羅蘭插在實驗室的花瓶里,開始做實驗。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幾滴鹽酸滴到了紫羅蘭的花朵上。
愛花的波義耳趕忙用清水去沖洗,就在此時,波義耳看到紫羅蘭花竟變成了紅色花! 紫羅蘭為什麼會變紅? 波義耳感到很新奇,同時更感興奮,他決心探根究底、搞個水落石出。
波義爾又用HNO₃(硝酸)、H₂SO₄(硫酸)、CH₃COOH(醋酸)做實驗,結果完全相同———花瓣全變成了紅色。經過反復實驗,波義耳認定紫羅蘭花的浸出液,可用於檢驗溶液是否呈酸性。
初戰告捷,但波義耳並不滿足,他試圖再找出用來檢驗鹼性的物質。他把能找到的花卉、葯草、樹皮、塊莖、塊根、苔蘚、地衣等製成浸出液,逐一試驗它們在鹼性溶液中的變色反應。
終於發現:鹼性溶液能使從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體變藍。即便如此,波義耳仍未就此止步,他想:能不能用一種試劑既能測酸性又能測鹼性呢? 他試著把石蕊浸出液滴入鹽酸溶液中,結果出現了與用紫羅蘭檢驗酸性一樣的現象———石蕊浸出液也變成了紅色!
問題徹底解決了。石蕊試劑遇鹼變藍,逢酸變紅,這正是波義耳苦苦找尋的雙向指示劑! 從此,石蕊試劑廣泛應用於檢驗溶液的酸鹼性。波義耳這項重大發明是在1646年作出的,如今仍在普遍採用。所以,我們能十分容易地檢測出溶液的酸鹼性,這應該感謝偉大的波義耳!
Ⅹ 向蒸餾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現象是
紫色 即不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