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壺里的水垢的成分是什麼呢
水垢主要成分有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鈣、硫酸鎂、氯化鈣、氯化鎂等。
水垢主要是因鍋爐給水中所含鈣、鎂等的鹽類受熱後析出並粘結於金屬表面而形成。水垢的導熱系數很小,約為普通鋼材的2~5%,水垢結於鍋爐受熱面上,會大大惡化傳熱效果,影響鍋爐效率。
容易使金屬材料因局部過熱而燒壞,甚至發生爆管事故;會促使電化學腐蝕加劇,引起鍋爐水垢腐蝕,加速受熱面的損壞。
(1)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擴展閱讀:
水垢主要有以下幾種清除方法:
1,水壺煮山芋除垢
在新水壺內,放半水壺以上的山芋,加滿水,將山芋煮熟,以後再燒水,就不會積水垢了。但要注意水壺煮山芋後,內壁不要擦洗,否則會失去除垢作用。
對於已積滿了水垢的舊水壺,用以上方法煮一二次後,不僅原來的水垢會逐漸脫落,並能起到防止再積水垢的作用。
2,小蘇打除水垢
用結了水垢的鋁制水壺燒水時,放1小匙小蘇打,燒沸幾分鍾,水垢即除。
3,煮雞蛋除水垢
燒開水的壺,用久了積垢堅硬難除。如用它煮上兩次雞蛋,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4,土豆皮除水垢
鋁壺或鋁鍋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結有薄層水垢。將土豆皮放在裡面,加適量水,燒沸,煮10分鍾左右即可除去。
5,熱脹冷縮除水垢
將空水壺放在爐上燒干水垢中的水分,燒至壺底有裂紋或燒至壺底有「嘭」響之時,將壺取下,迅速注入涼水,或用抹布包上提手和壺嘴,兩手握住,將燒乾的水壺迅速坐在冷水中(不要讓水注入壺內)。重復2次至3次,壺底水垢會因熱脹冷縮而脫落。
2.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稀鹽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學校化學研究性
(1)氫氧化鈉因吸收二氧化碳而質量增加,根據生成中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增加和反應時間確定點,把點用平滑曲線連接; 故答案為: ![]() |
300g |
400g |
3. 長期使用的熱水瓶內膽常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以用稀鹽酸除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
4. 長時間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會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1)4分鍾後,產生的CO2不再增加,說明水垢中CaCO3(已)反應完全。
(2)設這種石灰石礦石中專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屬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0×X% 66
100/200×X% =44/66
X=75%
5.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為測定水垢中碳酸鈣的含量,將足量
﹙1﹚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75%;﹙2﹚至少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86.22g
(1)由圖可知碳酸鈣完全專反應時放屬出二氧化碳3.3g;設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消耗HCl的質量為y
z ≈ 3.147g
至少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的質量為:
﹙5.475g+3.147g﹚÷10% =86.22g
答:至少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86.22g
6. 水壺裡面的水垢是什麼成分
水壺裡面的水垢是什麼成分?
燒水壺用久了,內壁會出現一層厚厚的硬物質,也就是「水垢」,有人擔心,隨水喝下去的話,可能會在胃內形成結石,危害身體健康。自來水中含有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這兩種物質都是可以溶於水的。但在燒開水的過程中,當它們釋放出二氧化碳之後,就會形成碳酸鈣和碳酸鎂。這兩種成分就是所謂的水垢,是不溶於水的,會沉澱在水壺底部。
第三個用茶葉。這個妙招的特點是不需要煮沸,把茶葉渣飯放進水壺中,然後充分的晃動幾次,最後放置一段時候水垢就會自己脫落下來。不過效果往往會比較弱,需要多進行幾次。
7.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他們為
(1)由表來中數據可知,反源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3.3g;
故填:3.3;
(2)10克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為:10g×
40 |
100 |
100 |
44 |
x |
3.3g |
7.5g |
12.5g |
8. 熱水壺中的水垢成份是什麼
是碳酸鈣、氫氧化鎂,還有少量碳酸氫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