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古代白酒有蒸餾嗎

古代白酒有蒸餾嗎

發布時間:2022-04-27 19:57:49

A. 古代酒的度數怎麼樣,跟現代白酒的度數有差別嗎

古代的酒的度數很低,相當於現在的米酒。但是隨著古代釀酒工藝的不斷進步,酒的度數也有提升。但是跟現代白酒動不動就50度,50多度來說,還是相差的很大。
史料記載中有很多有海量的名人,在他們那個時代,其實酒的度數很低,就相當於現在的米酒和啤酒。比如著名的詩仙李白,他的酒量就很大,從史料記載上來上來說。但是,他喝的酒角的度數頂多隻有十度。但無法跟現代白酒50多度,甚至於更高進行對比。


滿意答案,記得點贊~~~

B. 中國古代的酒是如何釀造的和現代白酒有哪些不同

號稱世界最早的酒之一。不過美國有好事者據此山寨出了一種Chateau Jiahu,卻是啤酒。漢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喝的主要是各種黃酒。黃酒是以曲櫱參與糖化發酵製成的穀物酒。《說文解字》:曲,酒母也;櫱,芽米也。其實就是發芽長霉的穀物。早先是天然形成,後來發展出人工制曲,把發芽的穀物(櫱)搗爛,加入其他草葯製成培養基,長霉之後,就成了酒麴。
曲是中國人獨創的,除了造酒,醬油,醋,豆豉也是曲的作品。曲分大麴,小曲,黃曲,白曲,紅曲等等,製成的酒分為黃酒,白酒,紅酒,還有當時人們說的燒酒,其實都是現在說的黃酒。因為有各種穀物和各種草葯配方的排列組合,所以不同風格的黃酒歷史上層出不窮。
現在所說的白酒何時出現有各種說法,但比較靠譜的應該是元代。《本草綱目·谷部》卷二十五: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醩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白酒仍然以酒麴製作,但之後有一道蒸餾的程序。蒸餾技術在中國出現很晚,有說是宋元間由阿拉伯傳入。
也就是說,李白和武松喝的都是黃酒,度數應在15以內。
***補充一點:除了黃酒,李白應該也喝過不少葡萄酒。武松可能也喝過,但他主要還是黃酒。
葡萄酒是外來品種,據說漢魏間已有傳入,但本土大規模釀造是隋唐間事。葡萄酒之外尚有無花果酒和石榴酒等(均為西域傳來)行世,但當以葡萄酒為大宗。在此之前,國中幾無果酒,主要因為本土水果並無合適釀酒者。

C.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匯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匯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制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

D. 古人喝的酒是現在的白酒嗎白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古代人喝的並不是現代的白酒,而是黃酒。因為古時候人們的釀酒技術比較落後,釀出了的酒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額米有經過蒸餾,所以呈黃色液體。至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蒸餾技術釀出的白酒,歷史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雖然我們已經沒辦法判定白酒出現的確切年代,但是酒文化在我們國歷史長河中歷經千年,衍生出了很多類別的酒,比如說高粱酒、果酒、白酒等等,甚至還形成了獨特的酒桌文化。就算目前的酒桌文化不太讓人喜歡,但是它也算是我國歷史文化標志之一。

E. 古代人怎麼將酒提純的

蒸餾。

考古中,人們在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版。考古學家最後權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

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5)古代白酒有蒸餾嗎擴展閱讀:

提純其實就是提高酒精度,古代也是通過蒸餾的方法,提高酒精度,去除雜質。在水井坊的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傳統工藝採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F. 蒸餾酒在中國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普及的

東漢。元代普及。

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

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吳德鐸先生和馬承源先生認為我國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紀時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銅蒸餾器了。但他們並未認定此蒸餾器是用來蒸餾酒(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

吳德鐸先生在1986 年於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這一研究結果後,這一轟動世界科技史學界的論文引起了致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史>>這一巨著編撰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科學技術史圖書館館長李約瑟博士的高度重視。

並表示要對其原著作中關於蒸餾器的這部分內容重新修正。這篇論文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有人認為"東漢已有蒸餾酒"(王有鵬:"我國蒸餾酒起源於東漢說"<<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暫時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6)古代白酒有蒸餾嗎擴展閱讀:

流派:

從文史資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餾酒分為南北兩大類型,如在明代,蒸餾酒就起碼分為二大流派,一類為北方燒酒,一類為南方燒酒。<<金瓶梅詞話>>中的燒酒種類除了有"燒酒"(未註明產地)外,還有"南燒酒"這一名稱。但實際情況是在北方除了糧食原料釀造的蒸餾酒外,還有西北的葡萄燒酒,內蒙的馬乳燒酒;

在南方還可分為西南(以四川,貴州為中心)及中南和東南(包括廣西,廣東)兩種類。這樣的分類僅僅是粗略的,並無統一的劃分標准。

由於燒酒的主要特點是酒精濃度高,許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濃度是隨著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氣成分及其濃淡成了判斷燒酒質量的標准之一。我國風格多樣的燒酒,主要是釀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釀造技術等因素。

G. 我國古代白酒製作過程

《禮記·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點注意事項:「秫稻必齊,曲粟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要求造酒用的穀物必須成熟,投曲必須及時,浸煮時必須保持清潔。

造酒用的水質必須要好,器皿必須用優良的陶器,火候必須適宜,這其實也是對我國古代釀酒技術的科學總結。漢代由於制曲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不同的穀物制曲,從而增加了酒的品種。

北魏的《齊民要術》專門講了制曲釀酒的方法,列舉的12種制曲法中,有兩種是碎塊的散曲,有10種是餅狀曲,這些餅曲至今仍是釀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唐宋時期,制曲技術進一步發展,酒的品種更多了。北宋時還出現了一部論述造酒的專著——《北山酒經》。

(7)古代白酒有蒸餾嗎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說:「中古之時,未知曲櫱,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為酒後,秫酒名也。」杜康,作為中國的酒祖,歷代受人敬仰。杜康酒,五糧液,作為歷史名酒,歷代文人騷客暢飲著它,寫下了汗牛充棟的錦綉文章、不朽詩篇。

酒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它的發明者,共推儀狄、杜康。晉人江統說:「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儀狄,大禹時代人;杜康,據說就是夏代國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於儀狄,故儀狄之名則彰而不顯。撥開塵封於酒史上的重重迷霧,最早的酒產生於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則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H. 古代的酒是怎麼釀的

《禮記·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點注意事項:「秫稻必齊,曲粟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要求造酒用的穀物必須成熟,投曲必須及時,浸煮時必須保持清潔。

造酒用的水質必須要好,器皿必須用優良的陶器,火候必須適宜,這其實也是對我國古代釀酒技術的科學總結。漢代由於制曲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不同的穀物制曲,從而增加了酒的品種。

北魏的《齊民要術》專門講了制曲釀酒的方法,列舉的12種制曲法中,有兩種是碎塊的散曲,有10種是餅狀曲,這些餅曲至今仍是釀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唐宋時期,制曲技術進一步發展,酒的品種更多了。北宋時還出現了一部論述造酒的專著——《北山酒經》。

(8)古代白酒有蒸餾嗎擴展閱讀

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I. 蒸餾酒源於中國古代的

這個還沒確來認 因為元代的時候自就有蒸餾酒的器皿了
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宋朝好像也是有的……古書記載中是有蒸餾器了的
唐朝的話 也沒辦法說 因為當時說的是燒酒 不一定是蒸餾酒

閱讀全文

與古代白酒有蒸餾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管道黃海標高計算 瀏覽:386
全自動水軟化鈉離子交換器 瀏覽:31
超濾膜的透過濾 瀏覽:834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液體 瀏覽:769
怎樣拆洗臉盆上的水龍頭過濾網 瀏覽:773
中間提升泵 瀏覽:637
日本為什麼發明凈水花灑 瀏覽:120
噴漆回槍有什麼用 瀏覽:824
不銹鋼濾芯可以用什麼代替 瀏覽:921
丙烯酸樹脂高位槽 瀏覽:570
道口什麼地方買污水磅 瀏覽:621
旋轉沉澱器是屬於什麼濾芯 瀏覽:358
空氣凈化器怎麼拆修 瀏覽:879
凈水器水管編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20
edi技術手冊 瀏覽:238
美的的飲水機怎麼開 瀏覽:936
超濾能過濾袋掉什麼 瀏覽:609
金銀廢水回收一噸多少錢 瀏覽:730
雨水管中有污水留下的痕跡可以叫什麼 瀏覽:199
私家車怎麼改裝空氣濾芯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