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酵粉是酸性還是鹼性
酵母是不分酸鹼性的。
酵母分為鮮酵母、乾酵母兩種,是一種可食用的、營養豐富的單細胞微生物,和化學物質不同,它本身具有生物活性,沒有酸鹼之分,營養學上把它叫做「取之不盡的營養源」。
酵母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比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除了各種微量元素之外,酵母中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酶類。
多數酵母可以分離於富含糖類的環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蘋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蟲體內生活。酵母菌是單細胞真核微生物,形態通常有球形、卵圓形、臘腸形、橢圓形、檸檬形或藕節形等,比細菌的單細胞個體要大得多,一般為1~5或5~20微米。酵母菌無鞭毛,不能游動。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線粒體等,有的還具有微體。
Ⅱ 發酵粉是酸性還是鹼性
酵母粉,泡打粉和小蘇打都可以用作面制食品的疏鬆劑,即起發麵食。
小蘇打:
小蘇打是一種鹼性物質,對於胃酸過高的患者醫生經常開些小蘇打來平衡胃酸。以前長輩經常用來發面做饅頭,但弊病是小蘇打雖然具有起發的作用,但起反應時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起發作用有限,而且因為鹼性的關系,經常讓饅頭有很大的鹼味。很多人在做麵包時,如果實在找不到酵母粉和泡打粉,可以將就使用小蘇打來起發,不過就不要期待過高了。
泡打粉:
泡打粉主要成分 = 小蘇打 + 酸性原料 + 玉米澱粉
剛才說過小蘇打是鹼性的,由於起發作用有限,為了達到更好的起發作用,向其中加入了一些酸性原料,用於酸鹼平衡,同時加入了玉米澱粉來分隔酸性和鹼性粉末,避免過早反應。通過這樣配比之後,新的混合物質稱為泡打粉,由於酸鹼平衡變成了中性,起發時化學反應更加強烈,能生成更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對做麵包來說起發速度更快。
酵母粉:
酵母是一類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它們能大量繁殖。當酵母菌揉入濕的面團中後,它就開始生長繁殖。酵母體能分泌出各種物質,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再一步分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等,最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分布在面團的麵筋里,使麵筋變成如海綿狀多孔的疏鬆體。再經過揉面和烤制,面團里的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製得的麵包獲得了疏鬆多孔的品質。
三者區別:
小蘇打由於起發作用低、鹼味重等缺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已經更多的成為醫用或化學用品,如果做麵包和饅頭實在找不到其他的材料,可以用小蘇打混合白醋或食醋來達到酸鹼平衡,增加起發作用。
泡打粉和酵母粉雖然都可以達到起發作用,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泡打粉是化學物質組成的,靠化學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來達到起發作用,優點是起發快,受溫度濕度影響小,價格低,但畢竟是化學物質組成的,建議家中有小孩和孕婦的盡量減少使用。
酵母粉才用純生物方法製成,優點是健康、幫助吸收、起發作用好,缺點是起發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配合,如果天氣寒冷,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起發或不容易起發,同時價格比泡打粉要高很多。
泡打粉和酵母粉可以相互替代,但由於為了效率,常混合使用,因為酵母受溫度濕度限制,而泡打粉則不受限制。所以酵母粉+泡打粉混合後,可以達到更好更快的起發效果。
泡打粉與發酵粉一起使用需注意
泡打粉可和發酵粉二者同時使用不僅能使做出來的食物不黃,並且松軟,不僅好看,還很好吃。
傳統包子饅頭是利用酵母菌發酵,發面的同時產生發酵的清香味做出的饅頭和餅香甜好吃。酵母發面與溫度關系密切,溫度高,面發得就快。有時發得過火了,面就是酸的。得放一點食用鹼中和一下。
泡打粉的主要原料是小蘇打,屬鹼性。小蘇打遇水會產生氣體,氣體使面看起來像發面一樣,但它不會產生酵母,所以,用泡打粉發面做出來的麵食沒有酵母發面的香味。
如果既放泡打粉又放發酵粉,泡打粉里的小蘇打屬鹼性,它會抑制發酵粉中的酵母的生長,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兩樣同時都放,要先放發酵粉,後放泡打粉。
Ⅲ 為什麼固定綠藻用培養液洗滌而固定酵母菌用蒸餾水洗滌
A、剛溶化的海藻酸鈉要冷卻至室溫,才能與活化的酵母細胞混合制備混合液,以免版高溫使酵母細胞權失活,A錯誤;
B、混合液加入CaCl<sub>2</sub>溶液進行固定化酵母細胞,CaCl<sub>2</sub>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鈉形成凝膠珠,B正確;
C、發酵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培養液與酵母細胞充分接觸,以利於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C正確;
D、制備的凝膠珠用蒸餾水洗滌(去除殘留的CaCl<sub>2</sub>)後再轉移到圖2裝置中進行發酵,D正確.
故選:BCD.
Ⅳ 發酵粉加熱水會失效嗎
會的。要看你的發酵粉具體成分是什麼。一般的發酵粉有小蘇打,臭粉,明礬和泡打粉。
小蘇打反應的引發很難控制,所以很少作為蓬鬆劑單獨使用,一般都作為復合蓬鬆劑的成分之一。臭粉在加熱時或酸性條件下會分解成水,氨氣和二氧化碳氣體。明礬其實是酸性混合物,在和食物固有或添加成分如小蘇打作用時放出氣體,起蓬鬆作用。一般也是作為復合蓬鬆劑的酸的成分。特點是要在高溫下才能快速反應。泡打粉(baking powder):是一種復合蓬鬆劑,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一般是將固體的鹼和酸的粉末混合,在乾燥的條件下它們不接觸,也不發生反應,一旦遇水就會溶解接觸,反應放出氣體。固體鹼粉常用小蘇打,固體酸粉有酒石酸鹽(塔塔粉,tartar)和磷酸鹽(phosphate, 如磷酸鈣和焦磷酸鈉),它們的反應速度都很快;另外,還有用明礬(S.A.S.)作為固體酸的,反應速度要慢很多,但在高溫下很快。明礬常見於雙重活性泡打粉(Double-acting (D.A.) baking powders )。雙效的意思是指在加水和麵粉混合後,小蘇打首先和快速的固體酸(如塔塔粉)反應放出第一批氣體,此時明礬和小蘇打基本不反應,但在加熱時,明礬和小蘇打受熱放出第二批氣體,這就是所謂的雙重活性(Double-acting)。
Ⅳ 發酵粉適宜冷水還是熱水蒸
冷水,發酵粉其實是其中有酵母,如果用熱水,把酵母燙死了,活性就沒有了,也就起不到發酵的效果老。
Ⅵ 發酵粉放溫水裡可以攪拌不
發面時酵母是放麵粉中還是放溫水中和面?有什麼區別?
我來回答下發面時酵母放麵粉中還是放溫水中和面,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掌握好酵母發酵的方法,無論是放麵粉中還是放溫水中和面,其實都是可以的,但有些注意事項需要說說。我們先看下兩者的不同之處,我們在和面的時候,如果用酵母粉直接放到麵粉中,然後邊加水邊進行攪拌,我覺得這樣我們先攪拌成面絮的效果,面絮稍微帶一點水分後,隨後我們就可以將面絮用手團成一團,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好了帶有水分的發酵好的面團,那麼後續就可以進行發面了,這裡面就需要我們將面絮混合均勻一些之後,做成的面團需要稍微揉的均勻一些,這樣我們發面的時候才比較均勻。
如果沒有經過充分的和面,那麼我們在做面團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同樣去放到鍋裡面的面團,有的面團能充分的發酵之後這樣就能發酵起來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在同一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會出現回縮的情況,這也就是我們在揉面的時候沒有進行充分揉面,導致的麵皮出現回縮的問題了、所以這一點揉面也是我們做發面麵食非常基本也是前面很主要的一個問題。如果用酵母粉先和溫水化開之後,這裡面就需要攪拌的稍微均勻一些,這樣我們在用酵母水去攪拌面絮的時候,這裡面酵母粉就能和麵粉充分混合,按照這種方法就可以盡量避免我們出現和面不太均勻的情況,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能光用酵母水和面就完事了,進行揉面的工作還是要做好,否則不能說酵母水和全部麵粉充分混合就不用在意和面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
可能大家覺得老方法中的混合酵母粉方法比較多,但是這個方法去混合面團的話效果會比較好一些,但是就是需要提前用酵母粉和溫水混合,這一步需要提前做好並且讓酵母粉和麵粉都充分的混合才可以,這一步比直接往麵粉裡面加入酵母粉多一些步驟。如果還是比較習慣用麵粉中加入酵母粉和面的話,我們可以用筷子先用酵母粉和麵粉充分攪拌一下,隨後往裡面加入溫水的話,這樣我們就能更好的和面,只是這兩種方法都需要進行充分和面,這樣做出來的面團效果才會比較好一些。另外我們說的這個溫水和面是比較正確的,只有在溫水和面的情況下才能比較大限度地發揮酵母粉的效果,這樣能讓酵母粉的發酵效果更好一些。
另外溫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麵粉和溫水能比較好的混合在一起,這樣做成一個面絮的效果就比較容易揉成面團了,所以我認為這也是用溫水和面的一個優勢、並且能讓發酵效果還好。總結以上就是我寫的關於酵母是放麵粉中和面還是用溫水和面的回答
Ⅶ (2012淮北模擬)小明對媽媽買來的一包焙制糕點、麵包的發酵粉發生興趣,他拆開發酵粉包裝,裡面有兩小
[實驗探究]:(1)小明取少量NaHCO3粉末於試管中,加入適量水,無氣體產生,從而否定了猜想A.猜想A是:碳酸氫鈉與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小明將酒石酸粉末和NaHCO3粉末在紙上混合均勻,放入試管,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當他向試管中加入蒸餾水後,觀察到產生大量的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渾濁,猜想B正確,說明了NaHCO3具有的化學性質之一是:碳酸氫鈉和酸溶液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
(3)碳酸鈉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說明該粉末是碳酸鈉;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