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天台污水廠移民到哪裡

天台污水廠移民到哪裡

發布時間:2025-09-12 11:16:15

Ⅰ 台州的水資源分布

1 水資源概況
台州市位於浙東中部沿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雨水充沛、日照適宜、四季分明,
年降水日數140~180d,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40mm。台州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平衡,一般西北部山區多,東南沿海少。台州市區及溫嶺、玉環兩市縣,人口佔全市54.2%,耕地佔55.99%,GDP佔76.9%,財政收入佔71.3%,而水資源量僅佔全市的28.83%;年內分配不均,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大部分集中在4~10月;由於降水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加上江河源短流急,洪峰集中,大部分水資源以洪水形式流入大海;年際變化較大,其中徑流的年際變化較降水量的年際變化更為劇烈,豐枯交替明顯,年徑流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值在3~4之間,大於年降水量的比值(2~3)。台州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93.63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92.32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1.31億m3。根據台州市2002年統計年鑒人口550.46萬計,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700m3,低於全省人均水資源量2003m3,已經接近1700~2000m3/人的缺水警戒線,屬於中度缺水。台州市區及溫嶺、玉環兩市縣人均水資源量只有900m3,低於生存起碼要求1000m3的國際通行標准。
2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經過50多年的水利建設,台州市興建了大批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排澇、工業及城鎮居民
生活用水等水利工程。迄今為止,已建成11座大中型水庫,小(一)型水庫71座,小(二)型水庫235座,山塘水庫1.5萬座,總庫容17.13億m3,興利庫容10.64億m3。平原河網水域面積97.3km2,正常蓄水容積1.44億m3。引水工程:堰壩2998條;提水工程:機電水泵3503台;地下水工程:機井、民井34562餘眼。從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開發程度南部高,北部低,三門灣、靈江,溫黃3個分區水資源開發程度分別為9.3%、11.8%、31.5%,其中台州市區開發利用程度最高(33.5%)。
通過對各類供水工程實際運行狀況的調查和分析,全市供水工程現狀供水能力總計為17�7242億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5.8653億m3,地下水源供水量1.7918億m3,其它水源供水量0.0671億m3。地表水是最主要供水水源,蓄水工程供水量13.2221億m3,引水工程供水量1.0392億m3,提水工程供水量1.6040億m3,分別占總供水量的83.3%、6.6%、10.1%。從近幾年供水情況看,蓄水工程仍然是台州市今後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工程措施;另外,引水、提水工程可以作為補充水資源不足的重要工程措施。其它供水源:例如跨流域調水,污水處理回用,雨水、海水利用等,都是今後水資源的發展方向。
3 水資源供需狀況分析
隨著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尖銳,各縣(市、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資源性缺
水、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三門系水源工程規模小而分散,供水配套建設滯後,三門系水源是台州
市中長期規劃重要電力能源基地(火電480萬kW、核電2×100萬kW)和港口開發區,現狀供水規模遠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缺水性質為工程性缺水。仙居及臨海市、天台系的局部山區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大,條件好,但水資源開發利用投入不足,水資源工程建設明顯滯後於用水要求。(P=95%)2000年水平年缺水17195萬m3。台州市區、溫嶺市、玉環縣是該市人口密度最大,社會經濟最發達地區,而人均水資源量、畝均水量則是全市最低,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有限。隨著玉環火電廠240萬kW能源基地和椒北醫葯化工基地建設,資源性和污染性缺水愈加明顯。台州市區、玉環、溫嶺(P=95%)2000年和2010年兩水平年缺水分別為16561萬m3和27625萬m3。現狀水利工程到2020年水平年時,工業、生活用水保證率(P=95%),農業用水保證率(P=90%)時,全市年缺水量3.86億m3,其中南片年缺水量達2.5億m3。解決該市中長期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有:跨流域引水,即「仙引」、「臨引」工程;沿海圍塗蓄淡工程;改善河網水質,提高河道調節能力;調整產業結構,降低水的消耗量;對大中小型工程進行挖潛配套,提高蓄供水能力。
4 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4.1 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
在水資源管理實踐中,部門之間、城鄉之間長期處於一種分散狀態,沒有形成一個權威性的水資源
管理體制。具體表現為:地表水的開發利用歸水利部門,地下水的開采歸地礦部門,水污染防治歸環境
保護部門,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歸建設部門,農村改水歸衛生部門等。這種多部門管理的體制,不利於
水資源統一管理、統籌兼顧、優化配置、節約保護、高效利用。
4.2 水環境惡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隨著台州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工業、生活污水排放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全年廢污水排放量1.3414億t,其中達標排放量0.4063億t,僅佔全年排放量的3�03%。據2002年台州市水資源公報,從對全市主要江河湖庫地表水質監測情況來看,金清河網水質Ⅴ類和劣於Ⅴ類佔全市
893.7km監測河段的82.6%,椒江區、路橋區、溫嶺市、玉環縣城區大部分河道水質屬Ⅴ類或劣Ⅴ類。由於河網水體喪失自凈能力和使用功能,已不能作為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長潭水庫、牛頭山水庫、湖漫水庫等飲用水源水質中營養化趨勢加重,已威脅到城鄉人民飲用水安全。由於地表水被污染及供水緊張,導致地下水嚴重超采,溫嶺、路橋出現局部地面沉降的地質現象,嚴重的達1.0m以上。水環境的惡化,給農業灌溉、水產養殖,尤其是城鄉生活用水帶來嚴重危害,已成為該市缺水的一個重要因素。
4.3 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水庫淤積
據衛星遙測,台州水土流失面積1190km2,佔全市土地面積12.7%,每年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因素,全市河道淤積量達4870萬m3,流失的土壤總量達180萬t,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生態惡化,致使河床抬高、水庫淤積。
4.5 用水浪費,加劇水資源緊缺
農業是用水大戶,灌溉方式仍停留在大水漫灌狀態,渠道防滲能力差,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系
數低。城市供水管網的「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工業節水意識淡薄,水的重復利用率低,用
水的浪費加劇了水的緊缺,同時也增加了廢污水的排放。
5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5.1 多途徑開源,解決水資源短缺
(1)近期目標。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挖潛、改造,緩解工程性缺水的矛盾。①長潭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目前長潭水庫正在實施除險加固,該工程完成後,可恢復原設計功能。水庫從原來控制蓄水位33.0m(相應庫容3.57億m3),提高到設計正常蓄水位36.0m(相應庫容4�57億m3),這樣長潭水庫可增加蓄水量1.0億m3,增加調節庫容1.6億m3,最大供水能力由現狀的60萬m3/d提高到85萬m3/d。除險加固的同時長潭水庫二期移民也相繼完成,加上永寧江二期治理工程的實施,有望徹底改變長潭水庫「上不能蓄,下不能泄」的局面。②市區平原水庫的規劃是在考慮柵嶺
汪排澇隧洞兩端排澇河道開挖中形成的,水庫由東山、桐嶼、坦洋3個庫區組成,集雨面積40.6km2,庫水面積4.5km2,正常水位2.52m,相應水深3.02m,相應庫容1359萬m3。該工程把提高城市排澇能力與改善城市水環境結合起來,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③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已累計完成河道疏浚1200km,整治120km,增加調蓄庫容1800萬m3。④仙居下岸水庫是以防洪、灌溉(供水)為主,結合發電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總庫容1�35億m3。正常蓄水位207m,蓄水量10249萬m3,通過工程措施可向溫黃平原供水8m3/s。⑤漩門二期蓄淡工程,蓄淡1600hm2,興利庫容4700萬m3;東海塗蓄淡圍墾工程,蓄淡386.6hm2,蓄水量940萬m3,以上蓄淡水庫解決了沿海地區城鄉居民飲用水困難問題。⑥椒北引水工程。該工程從牛頭山水庫庫區南嶴口打隧洞到馬宅,再接壓力鋼管至溪口村,將牛頭山水庫與溪
口水庫並聯使用,分2路供水到杜橋水廠和章安水廠,工程線路總長28�09km,供水規模為6.5萬t/d,工程完成後可以解決臨海沿海及椒北水資源緊缺問題;台州二期供水工程總投資9.0億元,管線總長80餘km,供水規模為49萬m3/d,供水范圍為椒江、黃岩、路橋、溫嶺、玉環縣(市、區)重點城鎮。二期供水工程建成後,一、二期供水總規模74萬m3/d,引水總規模77萬m3/d,可以滿足供水范圍內120多萬人的用水需求。
5.2 節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關鍵
要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健全和完善各級節約用水管理機構,制定和實施節約用水的有關政策、措
施。農業用水要繼續推廣防滲渠道和薄露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加大企業節水技術改造
力度,重點對耗水大戶進行節水設施改造,使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60%;生活用水提倡使用節水
器具,利用經濟杠桿,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城市用水要分行業、分系統進行水量平衡,限制和取締不
合理用水。根據台州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科學合理地制定各部門、各地區的用水指標和用水定額,對城市
實行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5.3 加強水資源保護,改善水環境
加強對全市20多個飲用水源水質的保護,實施長潭水庫、牛頭山水庫、湖漫水庫等飲用水源保護工
程。長潭水庫是市區唯一的飲用水源地,關繫到200多萬人生活、生產用水安全。

Ⅱ 漢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從面臨的有利因素看,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城鎮化建設和擴大消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快增長,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實施,這是我們乘勢而上的基礎所在、希望所在。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國內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市經濟發展仍將處在比較艱難的階段;經濟總量偏低、增速不快依然是影響率先突破發展的主要矛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地方財政增長缺乏有力支撐,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作風不扎實、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消極畏難,必須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爭搶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加快推進漢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達標任務。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強力推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把擴大投資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位置,又要注重擴大消費和外貿出口,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既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又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既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根據上述目標和工作要求,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強推「三化」進程,突出「三大增收」,主攻「五大突破」,實施「十大項目」。具體要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投資拉動戰略
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0個,年度投資192.06億元。建成十天高速漢中東段、國道108水磨灣至寧強縣城段、省道309災後重建以及330千伏略陽變電站等工程;加快建設十天高速漢中西段、寶漢高速漢中段、漢中機場、紅石樑隧道以及略電二期、110千伏輸變電、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西漢蓉客專、西漢高速佛坪連接線等工程;積極做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鎮巴油氣開發、4×100萬千瓦火電等38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項目管理。進一步落實市級領導包抓、聯席會議協調、重大項目稽查、綜合執法監督等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項目責任考評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實行責任追究,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
抓好項目儲備。建立項目工作聯動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有色冶金、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超前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特別要根據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布局和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策劃、論證、包裝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
(二)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增長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牢固樹立「循環、低碳、綠色」意識,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加快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六大企業集團」、「八戶明星企業」為重點,支持鼓勵企業相互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漢中航空工業園以及9個縣區工業園建設,促進工業經濟走集群化、園區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依託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強勢推進工業再翻番「三個一」工程,抓緊實施64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2億元。加快500萬噸鋼技改、漢川機床製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漢航集團航空基地、陝南現代生物醫葯園等項目開工,確保中航電測二期、洋縣釩鈦磁鐵礦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抓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銜接協調,促進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切銀政、銀企聯系與合作,推動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積極促進中航電測實現上市融資,漢川機床、漢王葯業、安中機械加快上市步伐。
(三)大力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三農」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三個六」、「四個優」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核桃、蠶桑、烤煙、漁業、花卉等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實用技術,確保糧食總產110萬噸、油料總產16萬噸。生豬飼養量力爭達到700萬頭;新建和改造茶園13萬畝、柑桔園7萬畝。鞏固茶葉品牌整合成果,擴大優質品牌效應。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抓好勞務輸出和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民生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4000元以上。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戶用沼氣池2萬口、農村信息站500個、扶貧重點村138個,移民搬遷1.42萬人,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四)下大力氣推動三產持續繁榮
做強旅遊產業。加大「四區四湖四園」精品景區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洋縣梨園景區三月下旬開園,青木川古鎮重建力爭「五·一」完成,華陽景區「七·一」前推向市場,定軍山、天台山景區和溫泉資源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景區創A、飯店創星、服務創佳活動,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精心辦好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歡樂中國行—魅力漢中」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和首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中國陝西首屆茶葉茶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強化宣傳促銷,依託節慶造勢,繁榮旅遊產業,全年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48億元。
培育消費熱點。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注重培育汽車等大宗消費和繼續教育、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用足用活政策,鼓勵支持幹部職工住房消費。
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天漢大道百億元商貿街區、褒河物流園區和漢中口岸建設步伐。堅持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以及「縣超」工程,促進「農超對接」,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五)全力以赴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以「雙百」城市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繼續在「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剛性管理,重點打造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縣級城市,著力培育大鄉名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力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年增長30%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努力將漢中建設成西部地區最具特色的園林生態城市、宜居休閑城市、旅遊觀光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圍繞打造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大城市經營力度,做大融資平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力爭土地經營收益4億元以上。今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0個,年度投資20.09億元。以「一江兩岸」和濱江新區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成漢南大道、江南東路,加快建設漢江「雙橋」、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橋南橋北廣場改造工程、濱江西路、朱䴉閣和濱江綠化帶,抓緊漢中火車站廣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切實抓好漢中茶城、十天高速北出口等重點項目。以彰顯個性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突出縣城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集中建好大鄉名鎮。按照「六個一」要求,突出抓好省級重點鎮和陝南重點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重點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5平方公里以上。推進縣域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優先向重點鎮布局,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提升重點鎮資源聚集能力。抓好農村「清潔工程」,集中治理高速路、國省道、景區和鄉村道路兩側臟亂差問題,全力改善農村面貌。
深入開展「聯創」工作。下功夫抓好城鎮綠化,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樹栽植工程;繼續開展取締佔道經營、拆除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公廁、集貿市場等公用設施建設,力爭兩年內所有縣城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
(六)堅持不懈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股權多元化為目標,繼續深化以市屬企業為重點的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深化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改革;以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為目標,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世博會、西洽會、西交會等平台,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漢投資,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能夠產生聚集效應的大項目。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銜接協調,實行簽約項目進展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招商成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大力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損害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到辦事有方便感、投資有優越感、創業有安全感,使漢中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園。
(七)傾情傾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持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22億元以上,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持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學生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標准和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妥善解決低收入群眾的居住問題。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認真落實就業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勞務輸出70萬人、收入65億元。
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加強重建項目銜接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盡快啟動二、三批恢復重建項目,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如期實現。
(八)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雙高普九」步伐,推動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突出抓好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快漢中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新體制機制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強化基層基礎,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標准化建設,健全以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食品葯品監管,確保群眾飲食和用葯安全。抓緊張騫墓「申遺」工作,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力爭在省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節能減排24項工程,建成漢中江南和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其餘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爭取年內開工。加強醫葯、化工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和重金屬污染防控,加大環境污染整治,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縣城達二級以上標准。嚴格管理並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九)深入持久推進平安漢中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處置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做好道路、礦山、交通等重點領域,學校、商場、車站等公眾場所,煙花爆竹、食品葯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高危行業,以及節慶等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法治漢中創建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以「三無」創建為載體,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包案制度,堅持律師接訪、法律援助、聯合督查、信訪救助等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三項建設」,深化「兩見警」模式和農村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和反邪教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十)周密細致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從漢中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立足實際,認真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區位、資源優勢和人民群眾最關心、長遠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規劃安排,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要注重銜接,指標上既要以率先突破目標為基礎,又要著眼長遠發展,確定適度的趕超目標;體繫上既要與省上規劃相銜接,又要與各專項規劃相一致,做到上下協調。要統籌兼顧,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精心謀劃一批能支撐引領漢中發展的重大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天台污水廠移民到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寸ro膜 瀏覽:414
凈水機FL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32
超濾膜對cod的影響 瀏覽:524
什麼是超濾水和純水 瀏覽:449
污水處理廠設備科工作總結 瀏覽:911
污水弄到牆紙上了怎麼辦 瀏覽:391
為什麼核污水會變多 瀏覽:868
Ro膜的造水快慢跟水溫的關系 瀏覽:416
污水暫存池隱蔽驗收內容如何填寫 瀏覽:625
青州單級反滲透設備 瀏覽:672
機油濾芯膠圈是什麼材質 瀏覽:68
玻纖樹脂螺紋設備 瀏覽:159
石米過濾 瀏覽:874
農村污水處理有那些 瀏覽:344
廢油機械過濾器原理 瀏覽:117
載銀活性炭和超濾膜濾芯 瀏覽:648
空氣凈化器滴一聲怎麼辦 瀏覽:968
飲水機的桶口苔蘚怎麼清洗 瀏覽:597
天台污水廠移民到哪裡 瀏覽:780
畢節凈水系統如何收費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