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白酒蒸餾的錫鍋

白酒蒸餾的錫鍋

發布時間:2022-01-29 16:36:07

Ⅰ 釀酒為什麼用錫鍋做冷凝器

用錫的原因是冷卻快,不生銹,易製造,其它材料不具備這些條件。

Ⅱ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匯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匯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制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

Ⅲ 二鍋頭酒是蒸餾時經什麼方法留下來的酒

二鍋頭酒選用高粱為原料,還是以麩曲和酵母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的「老五曾瓦」工藝,經原料清蒸、輔料清蒸,低溫入池,適當發醇,緩火蒸餾,掐頭去尾,貯陳精釀而成。由於二鍋頭酒的酒液清亮透明,香氣芬芳,酒質醇厚,入口甘潤、爽洌,酒力強勁,後勁綿長,回味悠長,因此備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二鍋頭品牌家族也日漸豐富,其中「紅星」牌二鍋頭酒,執行國家優級和一級標准,採取電話、電碼防偽,已受到越來越多飲酒者的喜愛。概述1、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到後來還能喝的酒,只有10幾度了,叫「酒稍子」。燒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經過五到六次的發酵和上鍋。除了原材料有小麥、高粱、玉米等等,還有輔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麥麩子和米糠什麼的。按一定的比例經過粉碎後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後入窖發酵,一般要5天後出窖、燒酒,這是第一鍋。出酒後,要把蒸鍋中的料取出,經過揚場,把這些料冷卻、鬆散開,而後還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後再入窖發酵,這才完成一個班次的工作。5天後再取出用來燒酒,為第二鍋,這時開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鍋頭」。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制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並把它裝壇密封於地下,經過長時間醇化,那樣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
名稱由來 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金朝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酒器,釀制燒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是一種很純凈的好酒,也是質量最好的酒。現在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所採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藝原理而來的。清代末期,二鍋頭的工藝已傳遍北京各地,頗受文人墨客贊譽。吳延祁在詩中贊道,「自古人才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將二鍋頭比作「甘醴」。

Ⅳ 我想自己釀點白酒 要蒸餾的 發酵的也可以 要糧食的 大哥大姐們謝謝了 我希望有 糧食的發酵時間 等一些詳細

白酒蒸餾-生產工藝-大麴酒生產工藝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蒸餾是釀制白酒的一個重要操作階段。
一.設備
1.甑桶:(高1米,上1.7,下1.6)
白酒的固態裝甑蒸餾是我國的一種獨特蒸餾方式,它是非常古老的,但也是很科學的,至今尚無取代設備。它的形狀結構極其簡單,但其機理
至今仍在探索中。它通過較矮的固體發酵酒醅進行水蒸汽蒸餾法,隨加熱水蒸汽和酒汽與酒醅相接觸,層層濃縮,能從含酒精5%的酒醅中獲得40-
65度獨具風格的白酒,其中包含了許多芳香成分。白酒甑桶相當於一個填料蒸餾塔,物質(水與酒)和熱量的傳遞均在酒醅中進行,酒醅既是含有
酒精成分的物料,又是蒸餾塔的填充料。甑桶與酒精蒸餾塔。甑桶上口徑比下口徑大15-20%,克服鑽邊現象,四周壓緊,
2.冷凝器
如果俗稱錫鍋的冷凝器的錫質不純而含鉛,則鉛與酒中的醋酸等有機酸會生成可溶性的鹽類進入酒中,危害人體健康;鉛還能與酒醅在高溫下
產生的硫化氫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鉛沉澱,導致人體的慢性中毒。因此,蒸餾及貯酒等容器,不要採用含鉛的金屬。冷凝器可採用九九錫或不銹
鋼、鋁等,導管可使用不銹鋼管或無毒塑料管等為材料。
二.裝甑
1.裝甑工具:裝甑用木杴或簸箕均可,關鍵是操作人員要責任心強、操作細致、技術過硬。
2.裝甑前的准備:底鍋水要每天清換,底鍋水溫度高,可用虹吸管或手搖泵吸出。如果底鍋水中有懸浮物,或溶解較多的蛋白質等成份,蒸
餾時就會產生大量泡沫,串入酒醅內造成「淤鍋」而影響出酒率及酒質。
底鍋水位應與簾子保持50-60cm的距離,若距離太近,也易產生「淤鍋」現象。鋪好底鍋簾子後,撒上一薄層谷殼,再接上流酒管,放置接酒
容器,並將冷卻水調整好。
3.裝甑原則
要求以「松、輕、准、薄、勻、平」六字為原則。即物料要疏鬆,裝甑動作要輕巧,蓋料要准確,物料不宜一下鋪太厚,撒料及上汽要均勻,
物料從底至上要求平整。如果在裝甑過程中偶爾造成物料不平而上汽不勻時,可在不上汽的部位扒成一個坑,待上汽後,再用輔料填平。裝甑不應
過滿,以裝平甑口為宜。
4.裝甑操作
為了使水蒸汽與酒醅充分接觸,裝甑桶內的酒醅必須疏鬆,加熱用汽要緩、要探氣裝甑,輕倒勻撒,不壓汽,不跑汽,四周壓緊,裝太慢,低
沸點物損失,太快,壓緊,高沸點物少。裝甑時間大約35-45分鍾。
三.蒸餾
1.汽量的掌握:蒸餾時開汽的原則為「緩汽蒸餾,大汽追尾」。即餾酒過程中用汽要緩,不宜開大汽;待餾出的酒液酒度較低時,可開大汽
門,以追盡酒尾。待酒尾流盡後,可敞蓋用大汽將醅中的不良氣味驅散。當然,在裝甑過程的中間階段,開汽量也應較大,否則會造成壓汽而無謂
地處長裝甑 時間,但兩頭的開汽量宜小,最好在甑上安裝水壓柱,以觀察蒸餾是否平穩。整個操作,汽壓穩定,以免破壞甑桶各層氣液相平衡。
2.接酒溫度:接酒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以30℃左右為宜。因為接酒溫度較高時,雖然可揮發掉硫化氫及乙醛等雜質,但同時也會散失所需
的香味成份。
在裝甑過程中,下層酒醅中的酒精不斷蒸發,同時又不斷被新裝入的酒醅 冷凝,這樣徨不息,當物料快滿甑時,下層的酒醅中酒分已很少了
,酒精集積於上層酒醅中。因此,上蓋後,酒氣會很快沖出,如果冷凝器的效能不足,會產生憋氣現象。因此,應保證足夠的冷卻面積,並合理控
製冷卻的溫度。
3.取酒操作:流酒開始去酒頭0.5kg左右,餾出酒液的酒度,主要以經驗觀察,即所謂看花取酒。讓餾出的酒流入一個小的承器內,激起的泡
沫稱為酒花。開始餾出的酒泡沫較多、較大、持久,稱為「大清花」;酒度略低時,泡沫較小,逐漸細碎,但仍較持久,稱為「二清花」;再往後
稱為「小清花」或「絨花」,各地叫法不統一。在「小清花」以後的一瞬間就沒有酒花,稱為「過花」。此後所摘的酒均為酒尾。「過花」以後的
酒尾,先呈現大泡沫的「水花」,酒度約為28-35度。若裝甑效果好,則「大清花」和「小清花」較明顯,「過花」酒液的酒度也較低,並很快出
現「小水花」,或稱第二次「絨花」,這時仍有5-8度的酒度,直至看不到泡沫而酒表面布滿油珠,即可停止摘酒。名酒廠還採取「量質接酒」工
藝。
4.蒸餾時間:蒸糧從流酒開始算一般60-70分鍾,蒸完酒(斷尾)後,用大火來蒸,加大蒸汽。
5.蒸餾過程分析:隨時間↑,溫度↑,20分鍾最高,酒度迅速↓在酒頭中,主要是一些比酒精更易揮發的低沸點物質,如乙醛、乙酸乙酯、
甲酸乙酯(甲醇)等。但雜醇油等高級醇也存在於酒頭,主要由於酒精濃度低時,雜醇油(異戊醇、異丁醇、兩醇等)揮發系數大,蒸到了酒醅上
層氣化的於經過氣管冷凝流出,故新酒頭邪味大(高級醇多),長期貯存後,香氣大增,可勾酒,雜醇油香味之一,過多頭痛,異戊醇30-
60mg/ml。酒尾 有大量香味物質,乳酸慚酯,白酒中不可缺少,又不可太多,40-200mg/100ml,過多酒味發澀。酒尾可用於勾兌酒態白酒。亞油酸
乙酯、油酸乙酯、棕櫚酸乙酯等高級脂肪酸酯類,分子量大,不溶和難溶於水,在酒中的溶解度隨酒度升高而升高。這些高級脂肪酸乙脂和乳酸乙
酯構成了酒尾的主要酯類,是呈口味極好的物質。所以,蒸餾時必須正確掌握好去頭去尾操作,避免去尾過早,大量香味物質損失。

Ⅳ 白酒釀造蒸餾器設備製作圖紙

蒸餾器器分為2個部分,一個是蒸餾鍋,一個是冷凝器。蒸餾鍋的作用是內將原酒加熱變成蒸汽容,冷凝器的作用是將蒸汽冷凝變成液態的酒。蒸餾的原理是:酒精的沸點比水低,酒水混合物中,酒精含量越高,其沸點越低,因此在加熱的過程中,酒精首先蒸發由密封的管道進入冷凝器,蒸汽遇冷凝集而成酒,達到分離和濃縮酒精的作用。整個鍋體由銅製成的,銅制目的有多個:其一是銅具有很好的導熱性,其二銅是某些酯化反應催化劑,其三是銅對原料酒的酸度具良好的抗性,其四是銅可以使丁酸、已酸、癸酸、月桂酸等形成不溶性銅鹽而析出,使這些不良氣味的酸被去除。銅板應是質地很純的電解銅,銅板應進行過刨平,使金屬內的孔密實化,使鍋體表面更光滑而利於清洗。鍋體為圓壺式,鍋底應向內凸起以便利於排空,由於直接火加熱,因而鍋底應有一定的厚度。發酵酒第一次蒸餾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餾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餾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

Ⅵ 燒酒的燒酒鍋

1975年12月,青龍縣西山嘴村(現更名為水泉村)一處金代遺址隨著河道開掘被發現,一件沉睡了800多年的金代燒酒鍋面世,從而揭開了金代燒酒的神秘面紗。此鍋高41.6厘米,上下兩個分體套合組成,青銅材質,經專家和學者鑒定、考證,為金代蒸餾造酒器皿。歷史追溯到800多年前。自阿骨打建立金政權以後,統治者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發展農業生產。大金國首推行猛安謀克制。這是一種兼軍事和農業生產於一體的制度,每個猛安謀克戶平素耕田種地,當戰事發生的時候立刻變民成兵加入戰斗,此舉既鞏固了國防,又發展了當時農業生產。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張,女真族逐漸佔領了北部中國。大批的猛安謀克戶被遷往中原地區。……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隴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萬人,皆築壘於村落間(《大金國志》卷十二)。遷徙後的猛安謀克戶和漢人計口授田,自行播種,自充口食。金國在攻克北宋汴京時,還擄獲了大批宋人和物品北還,不僅把北宋的先進農耕文明帶到北方,也把北宋的釀造酒和酒匠帶到北方。這種南北的互相遷徙行為在鞏固了金的統治同時,也促進了當時金人與漢人在農業方面的交流,加速了女真民族的漢化進程。而一般的猛安謀克戶在強行兼並、掠奪土地後,是不習慣農耕生活的,大多數是將土地租給漢族農民耕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女真人作物品種少、食物缺乏的現狀。加之一系列的減稅、免稅、抗旱和政府組織捕蝗等積極措施,更加刺激了當時的農業發展,糧食作物不僅有麥、稷、稻、菽和蕎麥,更重要的是高粱和穀物得到了規模的種植。燕山東部南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雨量充沛,土質肥厚,日照時間長,十分適宜農耕,尤其是適合高粱和穀物的生長。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徵決定這里能生產質量優良的高粱和穀物,上好的高粱、穀物又是釀出美酒的最佳原料。
銅器製造業是金代僅次於冶鐵業的手工業,主要以製作青銅為主。初期,盡管銅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但金境內銅礦還是很貧乏的。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於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銅器,陝西、南京者輸京兆,他路悉輸中都(《金史·食貨三》),大興括銅之法。世宗即位後,更加積極籌措銅源,分別鑄出大量的正隆通寶和大定通寶。大定27年(1187年),代州、曲陽兩監歲鑄錢已達14萬余貫。28年,上謂宰臣奏曰:今者外路見錢其數甚多,聞有六千餘萬貫,皆在僻處積貯,既不流散,公私無益,與無等爾(《金史》卷四十八食貨志)。由此判斷,錢幣鑄造數量已足夠當時社會流通,且後來章宗推行交鈔與錢同行,可見到後來積累和採掘的大量的銅,只為鑄錢已綽綽有餘。有意無意中,鑄錢的匠人們已有將余銅用作他途的非份之想。 我們再來看燒酒鍋的前身。在宋金時期,人們已使用蒸餾器蒸取花露水。南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五描述了當時民間用蒸餾器蒸取花露水的情況: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這種蒸餾花露水的甑與發現的金代燒酒鍋外形極為相似,原理相同,應該就是金代燒酒鍋的前身。在日復一日的花露水蒸餾使用過程中,時人不難積累出關於液體蒸發冷凝的知識,並從中得到啟發:如果用銅鑄造蒸餾器,溫度會不會比錫質的還要高?如果將製造出來的鍋用於蒸酒,芳香會不會比花露水還要濃?正是這些當然之想與非份之想的巧妙結合,於是匠人們設計、鑄造出了青銅燒酒鍋。
當必要的造酒原料具備,當青銅蒸餾器獨運的匠心與廣納漢人文明的女真人智慧相撞,當蒸餾花露水的技術與蒸餾酒的靈感擦出火花,就會放射出燦爛的光芒,發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金人造出了中國最早的燒酒,金人從以糜釀酒時代跨進了白酒時代。
這件事應該發生在金北京中路的一個部落,也就是今天燒酒鍋的出土地。這里的女真人依山而居,聯木為柵,山半腰一眼清泉,泉水甘洌,經年不衰,深情地哺育著這里的子民。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壤,200多天的無霜期,生長的高粱和穀物穗大粒飽,富含澱粉而微酸。得天獨厚的山泉水,質地上乘的造酒原料,彌足珍貴的燒酒鍋……難怪金人要選擇在這里繁衍生息,難怪中國白酒要最先在這里飄香。
辛辣、濃烈、醇香的燒酒很快就得到了女真人的推寵和喜愛。酒的清香,酒的易燃,酒對人類神經的麻醉,更加給燒酒披上了神秘和神聖的外衣,甚至女真人認為它是一種人神可以共享的飲品。北國冬季的寒冷早已讓這里的居民飽嘗風霜之苦,且遼金時代中國大陸氣候正處於近五千年氣候變遷中的第三寒冷期,燒酒一經問世,即刻風行全國,香飄萬里。《會編·政室上帙卷三》記載:當時的人飲酒無算,只用一木勺子,自上而下循環酌之。每逢節慶、祭祀、聘娶、圍獵、宴飲賓客,必以酒助興。女真人追求酒味皆珍美,懷面滿春風的感覺,甚至嗜酒好客,酒行無算,必醉或逃才已,此種古風至今尚在這個地方留存。金的詩人元好問在《中州集》中也寫道:青蕪平野四圍山,山郭依依柴翠間,林遠路長人去少,一竿斜日酒旗閑,好一幅和平、安逸、田園的畫面! 那麼能不能說青龍是最先造出白酒的地方呢?
我們從出土的燒酒鍋尋找答案。首先我們從時間上分析,已經在中國出土的燒酒器具中沒有一件比青龍的還早,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說,這口鍋是中國第一燒酒鍋。有人會這樣問,上海博物館不也珍藏一件東漢的蒸餾器嗎?時間不比金代更久遠?是的,該館是有這樣一件藏品。但是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學者認為它是一件造酒器,普遍認為它是一件蒸餾器。這里需要做一下說明:白酒的燒制必須經過蒸餾器蒸餾這道工序,但是經過蒸餾器蒸餾的卻不一定是白酒(比如用蒸餾器蒸餾花露水)。更主要的是,現有文字中沒有任何關於東漢蒸餾器用作造酒的記載。我們基本可以這樣認為,在青龍出土的這口燒酒鍋,是中國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燒酒鍋,在沒有另一口比它年歲更大的鍋出土前,它無疑是該行業的龍頭老大。一個淺顯的道理:最先有電視機的地方最先看上了電視節目,最先製造出飛船的國家最先登上了月球,同理,最先造出燒酒鍋的地方也最先喝到了白酒。
其次我們從空間上分析。林榮貴先生的所著的《金代蒸餾器考略》(《考古》,1980年第5期)一文中詳細寫道:挖土時在見到第三層灰土後露出窖口,窖口以下半米處見到蒸餾器……此外,挖土時從同一文化層灰土中出土的六鋬耳鐵鍋、曲把鐵鋤和小銅佛像各一件,以及銅錢一百多斤,專家們考證,這里是一處遼金代的文化層。在該鍋出土的西北500米左右,一戶農民在挖掘菜窖時挖出一件黑色陶罐,此罐的形狀與描述當時的儲酒器十分相似,相當於現代的酒瓶子。在瓮西的山腳下,也有金人活動的遺跡(出土了一口普通銅鍋),而北部不遠的山腰就是那眼水泉。從酒鍋、酒罐、銅鍋、泉水大三角形分布的空間位置上分析、判斷,此處方圓幾里內皆為造酒之所,且酒坊成片,產量可觀(酒罐能容二百餘斤酒)。當燒酒的產量形成規模後,必然形成酒的市場。燒酒鍋周圍出土的五十多公斤銅錢,在酒罐里發現的十數枚銅錢,及當時出土的比丘佛,都見證著這里當時酒交易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庶,而且此處酒市的繁榮也輻射了周邊,離此不遠的干溝,一直都是一個大榷場,很有可能就是當時造酒原料和成品酒交易的集散地。 燒酒,即用高粱、大麥等穀物經蒸餾釀 制的白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 也。因其釀造原料的不同,可分為高粱 燒、麥燒、玫瑰燒、茵陳燒等。醫治關節 炎、頗具療效的虎骨燒, 蓋取燒酒用虎骨 煎之,為正陽門外樂家葯鋪(即同仁堂)專 門之物。燒酒以干燒為最,其含酒精度數 高。在瓷杯內傾入少許,引火點燃,可燃燒干凈,故又名干酒,白乾酒。通常,燒酒多按其產地命名,如長樂燒、衡水老白乾、南路燒酒等等。清代時,北方所產的燒酒以南路燒酒最為著名。南路燒酒的主要產地在北京大興縣黃村、禮賢、采育三鎮。其名稱源於清北京順天府南路同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在北京近郊分設東、西、南、北四路 同知,分管順天府二十四州縣。南路廳駐大 興縣黃村鎮,設巡檢司,俗稱南路飛虎 廳,管轄霸州和固安、永清、東安、文 安、大城、保定六縣。當時,黃村鎮內的幾家燒鍋釀制的燒酒,其味辛而甘,醇香濃 郁,尤以位於海子角的裕興燒鍋(今大興制 酒廠)所釀燒酒為佳,運銷京師,獲利甚 豐,聲名大振,遂得名為南路燒酒。
南路燒酒是大興縣重要物產之一。據統計,1932年大興縣黃村、禮賢、采育尚 有6個制酒作坊。民國末期,大興縣造酒業奄奄一息, 南路燒酒已名存實亡。1949 年,河北省任丘縣溢泉涌酒廠遷至黃村 鎮,在裕興燒鍋舊址建起了黃村酒廠。1958 年正式改名為國營北京大興酒廠。

Ⅶ 二鍋頭酒是蒸餾時經什麼方法留下來的酒

二鍋頭酒是北來京的傳統白酒,屬普源通白酒.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金朝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酒器,釀制燒酒.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

Ⅷ 二鍋頭酒是蒸餾時經什麼方法留下來的酒拜託了各位 謝謝

蒸餾鍋是雙層的。【暖瓶膽性質】裡面是酒料、夾層是蠟、外面加熱。蒸餾塔的管也兩層,裡面走蒸餾出來的氣體、外層是冷凝水。蒸餾氣體預冷凝形成酒滴落下為酒。經兩次蒸餾就叫二鍋頭。

閱讀全文

與白酒蒸餾的錫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oppoa52閃回鍵怎麼用 瀏覽:328
做超濾膜的材料 瀏覽:461
屈臣氏蒸餾水打開後可以放多久 瀏覽:64
小米純水機用的什麼RO膜 瀏覽:866
污水泵干燒情況 瀏覽:349
污水處理站設備防腐檢驗批怎麼填 瀏覽:564
船舶油污水屬危廢嗎 瀏覽:254
d500樹脂 瀏覽:260
測總氮含量的蒸餾裝置 瀏覽:300
水怎樣蒸餾 瀏覽:35
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的必要性 瀏覽:396
飲水機怎麼放熱水出來 瀏覽:980
機油濾芯質量不好會有什麼影響 瀏覽:362
軟水大師和怡口凈水哪個性價比高 瀏覽:937
中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數據 瀏覽:450
邁銳寶空調濾芯什麼樣 瀏覽:381
動脈管路血液過濾器 瀏覽:549
地下室不用污水泵 瀏覽:260
吉林污水處理的費用怎麼計算 瀏覽:862
駐極式靜電除塵過濾網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