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脫四注的四「注」
所謂四「注」,指的是注鹼、注氨、注鹼性水、注緩蝕劑四步工藝。 緩蝕劑是能形成膜的有機胺類化合物。這類物質具有表面活性,能物理或化學吸附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抗水性保護膜,遮蔽金屬同腐蝕性水相接觸,使金屬免受腐蝕。
② 原油蒸餾的工藝過程
包括原油預處理、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三部分。 應用電化學分離或加熱沉降方法脫除原油所含水、鹽和固體雜質的過程。主要目的是防止鹽類(鈉、鈣、鎂的氯化物)離解產生氯化氫而腐蝕設備和鹽垢在管式爐爐管內沉積。
採用電化學分離時,在原油中要加入幾到幾十ppm破乳劑(離子型破乳劑或非離子型聚醚類破乳劑)和軟化水,然後通過高壓電場(電場強度1.2~1.5kV/cm),使含鹽的水滴聚集沉降,從而除去原油中的鹽、水和其他雜質。電化學脫鹽常以兩組設備串聯使用(二級脫鹽,圖1)以提高脫鹽效果。 也稱真空蒸餾。原油中重餾分沸點約370~535℃,在常壓下要蒸餾出這些餾分,需要加熱到420℃以上,而在此溫度下,重餾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裂化。因此,通常在常壓蒸餾後再進行減壓蒸餾。在約2~8kPa的絕對壓力下,使在不發生明顯裂化反應的溫度下蒸餾出重組分。常壓渣油經減壓加熱爐加熱到約380~400℃送入減壓蒸餾塔。減壓蒸餾可分為潤滑油型(圖3)和燃料油型兩類。前者各餾分的分離精確度要求較高,塔板數24~26;後者要求不高,塔板數15~17。
通常用水蒸氣噴射泵(或者用機械抽真空泵)抽出不凝氣,以產生真空條件。發展的乾式全填料減壓塔(見填充塔)採用金屬高效填料代替塔板,可以使全塔壓力降減少到 1.3~2.0kPa,從而可以提高蒸發率,並減少或取消塔底水蒸氣用量。為了在同一爐出口溫度下使常壓渣油有最大的汽化率,減壓蒸餾都將爐出口至塔的管線設計成大管徑的形式(見彩圖),以減少壓降,進而降低爐出口壓強。減壓塔頂分出的餾分減(壓、拔)頂油,一般作為柴油混入常壓三線中,減壓一線至四線作為裂化原料或潤滑油原料,塔底為減壓渣油,可作為生產殘渣潤滑油(見溶劑脫瀝青)和石油瀝青的原料,或作為石油焦化的原料,或用作燃料油。
③ 石油蒸餾用什麼裝置
常壓蒸餾
預處理後的原油經加熱後送入常壓蒸餾裝置(圖2)的初餾塔,蒸餾出大部分輕汽油。初餾塔底原油經加熱至360~370℃,進入常壓蒸餾塔(塔板數36~48),該塔的塔頂產物為汽油餾分(又稱石腦油),與初餾塔頂的輕汽油一起可作為催化重整原料,或作為石油化工原料,或作為汽油調合組分。常壓塔側線出料進入汽提塔,用水蒸氣或再沸器加熱,蒸發出輕組分,以控制輕組分含量(用產品閃點表示)。通常,側一線為噴氣燃料(即航空煤油)或煤油餾分,側二線為輕柴油餾分,側三線為重柴油或變壓器油餾分(屬潤滑油餾分),塔底產物即常壓渣油(即重油)。
減壓蒸餾
也稱真空蒸餾。原油中重餾分沸點約370~535℃,
原油蒸餾
在常壓下要蒸餾出這些餾分,需要加熱到420℃以上,而在此溫度下,重餾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裂化。因此,通常在常壓蒸餾後再進行減壓蒸餾。在約2~8kPa的絕對壓力下,使在不發生明顯裂化反應的溫度下蒸餾出重組分。常壓渣油經減壓加熱爐加熱到約380~400℃送入減壓蒸餾塔。減壓蒸餾可分為潤滑油型(圖3)和燃料油型兩類。前者各餾分的分離精確度要求較高,塔板數24~26;後者要求不高,塔板數15~17。
通常用水蒸氣噴射泵(或者用機械抽真空泵)抽出不凝氣,以產生真空條件。發展的乾式全填料減壓塔(見填充塔)採用金屬高效填料代替塔板,可以使全塔壓力降減少到 1.3~2.0kPa,從而可以提高蒸發率,並減少或取消塔底水蒸氣用量。
全自動原油蒸餾儀
為了在同一爐出口溫度下使常壓渣油有最大的汽化率,減壓蒸餾都將爐出口至塔的管線設計成大管徑的形式(見彩圖),以減少壓降,進而降低爐出口壓強。減壓塔頂分出的餾分減(壓、拔)頂油,一般作為柴油混入常壓三線中,減壓一線至四線作為裂化原料或潤滑油原料,塔底為減壓渣油,可作為生產殘渣潤滑油(見溶劑脫瀝青)和石油瀝青的原料,或作為石油焦化的原料,或用作燃料油。
④ 原油提煉設備的
石油是由分子大小和化學結構不同的烴類和非烴類組成的復雜混合物,通過本章所講述的預處理和原油蒸餾方法,可以根據其組分沸點的差異,從原油中提煉出直餾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及各種潤滑油餾分等,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過程。然後將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原料,進行原油二次加工,如以後章節要介紹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向後延伸的煉制過程,可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和輕質油收率。
一、原油的預處理
一 預處理的目的
從地底油層中開采出來的石油都伴有水,這些水中都溶解有無機鹽,如NaCl、MgCl2、CaCl2等,在油田原油要經過脫水和穩定,可以把大部分水及水中的鹽脫除,但仍有部分水不能脫除,因為這些水是以乳化狀態存在於原油中,原油含水含鹽給原油運輸、貯存、加工和產品質量都會帶來危害。
原油含水過多會造成蒸餾塔操作不穩定,嚴重時甚至造成沖塔事故,含水多增加了熱能消耗,增大了冷卻器的負荷和冷卻水的消耗量。
原油中的鹽類一般溶解在水中,這些鹽類的存在對加工過程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
1、在換熱器、加熱爐中,隨著水的蒸發,鹽類沉積在管壁上形成鹽垢,降低傳熱效率,增大流動壓降,嚴重時甚至會堵塞管路導致停工。
2、造成設備腐蝕。CaCl2、MgCl2水解生成具有強腐蝕性的HCl:MgCl2 + 2H2O Mg(OH)2 + 2HCl如果系統又有硫化物存在,則腐蝕會更嚴重。Fe + H2S FeS + H2 FeS + 2HCl FeCl2 + H2S
3、原油中的鹽類在蒸餾時,大多殘留在渣油和重餾分中,將會影響石油產品的質量。根據上述原因,目前國內外煉油廠要求在加工前,原油含水量達到0.1%~0.2%,含鹽量<5毫克/升~10毫克/升。
二 基本原理
原油中的鹽大部分溶於所含水中,故脫鹽脫水是同時進行的。為了脫除懸浮在原油中的鹽粒,在原油中注入一定量的新鮮水(注入量一般為5%),充分混合,然後在破乳劑和高壓電場的作用下,使微小水滴逐步聚集成較大水滴,借重力從油中沉降分離,達到脫鹽脫水的目的,這通常稱為電化學脫鹽脫水過程。
原油乳化液通過高壓電場時,在分散相水滴上形成感應電荷,帶有正、負電荷的水滴在作定向位移時,相互碰撞而合成大水滴,加速沉降。水滴直徑愈大,原油和水的相對密度差愈大,溫度愈高,原油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在這些因素中,水滴直徑和油水相對密度差是關鍵,當水滴直徑小到使其下降速度小於原油上升速度時,水滴就不能下沉,而隨油上浮,達不到沉降分離的目的。
三 工藝過程
我國各煉廠大都採用兩級脫鹽脫水流程。原油自油罐抽出後,先與淡水、破乳劑按比例混合,經加熱到規定溫度,送入一級脫鹽罐,一級電脫鹽的脫鹽率在90%~95%之間,在進入二級脫鹽之前,仍需注入淡水,一級注水是為了溶解懸浮的鹽粒,二級注水是為了增大原油中的水量,以增大水滴的偶極聚結力。
二、原油的蒸餾
一 原油蒸餾的基本原理及特點
1、蒸餾與精餾 蒸餾是液體混合物加熱,其中輕組分汽化,將其導出進行冷凝,使其輕重組分得到分離。蒸餾依據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揮發度)的不同。
蒸餾有多種形式,可歸納為閃蒸(平衡汽化或一次汽化),簡單蒸餾(漸次汽化)和精餾三種。其中簡單蒸餾常用於實驗室或小型裝置上,它屬於間歇式蒸餾過程,分離程度不高。
閃蒸過程是將液體混合物進料加熱至部分汽化,經過減壓閥,在一個容器(閃蒸罐、蒸發塔)的空間內,於一定溫度壓力下,使汽液兩相迅速分離,得到相應的汽相和液相產物。精餾是分離液體混合物的很有效的手段,它是在精餾塔內進行的。
2、原油常壓蒸餾特點 原油的常壓蒸餾就是原油在常壓(或稍高於常壓)下進行的蒸餾,所用的蒸餾設備叫做原油常壓精餾塔,它具有以下工藝特點:
(1)常壓塔是一個復合塔 原油通過常壓蒸餾要切割成汽油、煤油、輕柴油、重柴油和重油等四、五種產品餾分。按照一般的多元精餾辦法,需要有n-1個精餾塔才能把原料分割成n個餾分。而原油常壓精餾塔卻是在塔的側部開若於側線以得到如上所述的多個產品餾分,就像n個塔疊在一起一樣,故稱為復合塔。
⑤ 原油含水對常減壓裝置的危害,急!急!
原油含水過多會造成蒸餾塔操作不穩定,嚴重時甚至造成沖塔事故。原油含水多增加了熱能消耗,例如對一座250萬噸/年的原油蒸餾裝置來說,原油含水量每增加1%,熱能的消耗就增加700×104千焦/時。同時也增大了冷凝冷卻器和蒸餾塔的負荷,冷卻水消耗量也隨之增大。
原油中的鹽類一般是溶解在原油所含的水中,有時也會有一部分以微細顆粒狀態懸浮於原油中。各種原油所含鹽分的組成是不同的,主要是鈉、鈣、鎂的氯化物,而以NaC1的含量為最多。這些鹽類的存在對加工過程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
(1)在換熱器和加熱爐中,隨著水分的蒸發,鹽類沉積在管壁上形成鹽垢,降低傳熱效率,增大流動壓降,嚴重時甚至會堵塞管路導致被迫停工;
(2)造成設備腐蝕。CaC12、MgC12能水解生成具有強腐蝕性的HC1,尤其是在低溫設備部分由於水的存在而形成鹽酸時更為嚴重。
CaC12+2H2O=Ca(OH)2+2HC1
MgC12+2H2O=Mg(OH)2+2HC1
在加工含硫原油時,含硫化合物會分解出H2S,對設備有腐蝕作用,但生成的腐蝕物FeS附著在金屬表面上能對金屬起保護作用。可是,當同時有HC1存在時,HC1能與FeS反應而破壞保護層,而放出的H2S,又會進一步與鐵反應,從而加劇腐蝕。
FeS+2HC1=FeC12+H2S
例如荊門煉廠在加工含硫的江漢原油時,在沒有防腐措施之前,塔頂冷凝冷卻器的腐蝕率高達20毫米/年,以後完善"一脫四注"(即脫鹽脫水、塔頂餾出管線注氨、注緩蝕劑、脫鹽後原油注鹼、塔頂冷凝器入口注水)防腐措施後腐蝕率降至0.2毫米/年以下。
(3)原油中的鹽類大多殘留在渣油和重餾分中,這將直接影響某些產品的質量,例如使石油焦的灰分增加、瀝青的延伸度降低等。同時也使二次加工原料中金屬含量增加,加劇催化劑的污染和中毒。
⑥ 本人大四學生想求原油蒸餾常減壓系統的控制設計
原油蒸餾控制軟體簡介2008-05-26 14:54轉 永立 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DCS在我國煉油廠應用已有15年歷史,有20多家煉油企業安裝使用了不同型
號的DCS,對常減壓裝置、催化裂化裝置、催化重整裝置、加氫精製、油品調合等實施
過程式控制制和生產管理。其中有十幾套DCS用於原油蒸餾,多數是用於常減壓裝置的單回
路控制和前饋、串級、選擇、比值等復雜迴路控制。有幾家煉油廠開發並實施了先進控制
策略。下面介紹DCS用原油蒸餾生產過程的主要控制迴路和先進控制軟體的開發和應用
情況。
一、工藝概述
對原油蒸餾,國內大型煉油廠一般採用年處理原油250~270萬噸的常減壓裝置
,它由電脫鹽、初餾塔、常壓塔、減壓塔、常壓加熱爐、減壓加熱爐、產品精餾和自產蒸
汽系統組成。該裝置不僅要生產出質量合格的汽油、航空煤油、燈用煤油、柴油,還要生
產出催化裂化原料、氧化瀝青原料和渣油;對於燃料一潤滑油型煉油廠,還需要生產潤滑
油基礎油。各煉油廠均使用不同類型原油,當改變原油品種時還要改變生產方案。
燃料一潤滑油型常減壓裝置的工藝流程是:原油從罐區送到常減壓裝置時溫度一般為
30℃左右,經原油泵分路送到熱交換器換熱,換熱後原油溫度達到110℃,進入電脫
鹽罐進行一次脫鹽、二次脫鹽、脫鹽後再換熱升溫至220℃左右,進入初餾塔進行蒸餾
。初餾塔底原油經泵分兩路送熱交換器換熱至290℃左右,分路送入常壓加熱爐並加熱
到370℃左右,進入常壓塔。常壓塔塔頂餾出汽油,常一側線(簡稱常一線)出煤油,
常二側線(簡稱常二線)出柴油,常三側線出潤料或催料,常四側線出催料。常壓塔底重
油用泵送至常壓加熱爐,加熱到390℃,送減壓塔進行減壓蒸餾。減一線與減二線出潤
料或催料,減三線與減四線出潤料。
二、常減壓裝置主要控制迴路
原油蒸餾是連續生產過程,一個年處理原油250萬噸的常減壓裝置,一般有130
~150個控制迴路。應用軟體一部分是通過連續控制功能塊來實現,另一部分則用高級
語言編程來實現。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控制迴路。
1.減壓爐0.7MPa蒸汽的分程式控制制
減壓爐0.7MPa蒸汽的壓力是通過補充1.1MPa蒸汽或向0.4MPa乏氣
管網排氣來調節。用DCS控制0.7MPa蒸汽壓力,是通過計算器功能進行計算和判
斷,實現蒸汽壓力的分程式控制制。0.7MPa蒸汽壓力檢測信號送入功能塊調節器,調節
器輸出4~12mA段去調節1.1MPa蒸汽入管網調節閥,輸出12~20mA段去
調節0.4MPa乏氣管網調節閥。這實際是仿照常規儀表的硬分程方案實現分程調節,
以保持0.7MPa蒸汽壓力穩定。
2.常壓塔、減壓塔中段迴流熱負荷控制
中段迴流的主要作用是移去塔內部分熱負荷。中段迴流熱負荷為中段迴流經熱交換器
冷卻前後的溫差、中段迴流量和比熱三者的乘積。由中段迴流熱負荷的大小來決定迴流的
流量。中段迴流量為副回中路,用中段熱負荷來串中段迴流流量組成串級調節迴路。由D
CS計算器功能塊來求算冷卻前後的溫差,並求出熱負荷。主迴路熱負荷給定值由工人給
定或上位機給定。
3.提高加熱爐熱效率的控制
為了提高加熱爐熱效率,節約能源,採取了預熱入爐空氣、降低煙道氣溫度、控制過
剩空氣系數等方法。一般加熱爐控制是利用煙氣作為加熱載體來預熱入爐空氣,通過控制
爐膛壓力正常,保證熱效率,保證加熱爐安全運行。
(1)爐膛壓力控制
在常壓爐、減壓爐輻射轉對流室部位設置微差壓變送器,測出爐膛的負壓,利用長行
程執行機構,通過連桿來調整煙道氣檔板開度,以此來維持爐膛內壓力正常。
(2)煙道氣氧含量控制
一般採用氧化鋯分析器測量煙道氣中的氧含量,通過氧含量來控制鼓風機入口檔板開
度,控制入爐空氣量,達到最佳過剩空氣系數,提高加熱爐熱效率。
4.加熱爐出口溫度控制
加熱爐出口溫度控制有兩種技術方案,它們通過加熱爐流程畫面上的開關(或軟開關
)切換。一種方案是總出口溫度串燃料油和燃料氣流量,另一種方案是加熱爐吸熱一供熱
值平衡控制。熱值平衡控制需要使用許多計算器功能塊來計算熱值,並且同時使用熱值控
制PID功能塊。其給定值是加熱爐的進料流量、比熱、進料出口溫度和進口溫度之差值
的乘積,即吸熱值。其測量值是燃料油、燃料氣的發熱值,即供熱值。熱值平衡控制可以
降低能耗,平穩操作,更有效地控制加熱爐出口溫度。該系統的開發和實施充分利用了D
CS內部儀表的功能。
5.常壓塔解耦控制
常壓塔有四個側線,任何一個側線抽出量的變化都會使抽出塔板以下的內迴流改變,
從而影響該側線以下各側線產品質量。一般可以用常一線初餾點、常二線干點(90%干
點)、常三線粘度作為操作中的質量指標。為了提高輕質油的收率,保證各側線產品質量
,克服各側線的相互影響,採用了常壓塔側線解耦控制。以常二線為例,常二線抽出量可
以由二線抽出流量來控制,也可以用解耦的方法來控制,用流程畫面發換開關來切換。解
耦方法用常二線干點控制功能塊的輸出與原油進料量的延時相乘來作為常二線抽出流量功
能塊的給定值。其測量值為本側線流量與常一線流量延時值、常塔餾出油量延時值之和。
組態時使用了延時功能塊,延時的時間常數通過試驗來確定。這種自上而下的干點解耦控
制方法,在改變本側線流量的同時也調整了下一側線的流量,從而穩定了各側線的產品質
量。解耦控制同時加入了原油流量的前饋,對平穩操作,克服擾動,保證質量起到重要作
用。
三、原油蒸餾先進控制
1.DCS的控制結構層
先進控制至今沒有明確定義,可以這樣解釋,所謂先進控制廣義地講是傳統常規儀表
無法構造的控制,狹義地講是和計算機強有力的計算功能、邏輯判斷功能相關,而在DC
S上無法簡單組態而得到的控制。先進控制是軟體應用和硬體平台的聯合體,硬體平台不
僅包括DCS,還包括了一次信息採集和執行機構。
DCS的控制結構層,大致按三個層次分布:
·基本模塊:是基本的單迴路控制演算法,主要是PID,用於使被控變數維持在設定
點。
·可編程模塊:可編程模塊通過一定的計算(如補償計算等),可以實現一些較為復
雜的演算法,包括前饋、選擇、比值、串級等。這些演算法是通過DCS中的運算模塊的組態
獲得的。
·計算機優化層:這是先進控制和高級控制層,這一層次實際上有時包括好幾個層次
,比如多變數控制器和其上的靜態優化器。
DCS的控制結構層基本是採用遞階形式,一般是上層提供下層的設定點,但也有例
外。特殊情況下,優化層直接控制調節閥的閥位。DCS的這種控制結構層可以這樣理解
:基本控制層相當於單迴路調節儀表,可編程模塊在一定程度上近似於復雜控制的儀表運
算互聯,優化層則和DCS的計算機功能相對應。原油蒸餾先進控制策略的開發和實施,
在DCS的控制結構層結合了對象數學模型和專家系統的開發研究。
2.原油蒸餾的先進控制策略
國內原油蒸餾的先進控制策略,有自行開發應用軟體和引進應用軟體兩種,並且都在
裝置上閉環運行或離線指導操作。
我國在常減壓裝置上研究開發先進控制已有10年,各家技術方案有著不同的特點。
某廠最早開發的原油蒸餾先進控制,整個系統分四個部分:側線產品質量的計算,塔內汽
液負荷的精確計算,多側線產品質量與收率的智能協調控制,迴流取熱的優化控制。該應
用軟體的開發,充分發揮了DCS的強大功能,並以此為依託開發實施了高質量的數學模
型和優化控制軟體。系統的長期成功運行對國內DCS應用開發是一種鼓舞。各企業開發
和使用的先進控制系統有:組份推斷、多變數控制、中段迴流及換熱流程優化、加熱爐的
燃料控制和支路平衡控制、餾份切割控制、汽提蒸汽量優化、自校正控制等,下面介紹幾
個先進控制實例。
(1)常壓塔多變數控制
某廠常壓塔原採用解耦控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多變數控制。常壓塔有兩路進料,產
品有塔頂汽油和四個側線產品,其中常一線、常二線產品質量最為重要。主要質量指標是
用常一線初餾點、常一線干點和常二線90%點溫度來衡量,並由在線質量儀表連續分析
。以上三種質量控制通常用常一線溫度、常一線流量和常二線流量控制。常一線溫度上升
會引起常一線初餾點、常一線干點及常二線90%點溫度升高。常一線流量或常二線流量
增加會使常一線干點或常二線90%點溫度升高。
首先要確立包括三個PID調節器、常壓塔和三個質量儀表在內的廣義的對象數學模
型:
式中:P為常一線產品初餾點;D為常一線產品干點;T〔,2〕為常二線產品90
%點溫度;T〔,1〕為常一線溫度;Q〔,1〕為常一線流量;Q〔,2〕為常二流量
。
為了獲得G(S),在工作點附近採用飛升曲線法進行模擬擬合,得出對象的廣義對
象傳遞函數矩陣。針對廣義對象的多變數強關聯、大延時等特點,設計了常壓塔多變數控
制系統。
全部程序使用C語言編程,按照採集的實時數據計算控制量,最終分別送到三個控制
迴路改變給定值,實現了常壓塔多變數控制。
分餾點(初餾點、干點、90%點溫度)的獲取,有的企業採用引進的初餾塔、常壓
塔、減壓塔分餾點計算模型。分餾點計算是根據已知的原油實沸點(TBT)曲線和塔的
各側線產品的實沸點曲線,實時採集塔的各部溫度、壓力、各進出塔物料的流量,將塔分
段,進行各段上的物料平衡計算、熱量平衡計算,得到塔內液相流量和氣相流量,從而計
算出抽出側線產品的分餾點。
用模型計算比在線分析儀快,一般系統程序每10秒運行一次,克服了在線分析儀的
滯後,改善了調節品質。在計算出分餾點的基礎上,以計算機間通訊方式,修改DCS系
統中相關側線流量控制模塊給定值,實現先進控制。
還有的企業,操作員利用常壓塔生產過程平穩的特點,將SPC控制部分切除,依照
計算機根據實時參數計算出的分餾點,人工微調相關側線產品流量控制系統的給定值,這
部分優化軟體實際上只起著離線指導作用。
(2)LQG自校正控制
某廠在PROVOX系統的上位機HP1000A700上用FORTRAN語言開
發了LQG自校正控製程序,對常減壓裝置多個控制迴路實施LQG自校正控制。
·常壓塔頂溫度控制。該迴路原採用PID控制,因受處理量、環境溫度等變化因素
的影響,無法得到滿意的控制效果。用LQG自校正控制代替PID控制後,塔頂溫度控
製得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塔頂溫度和塔頂撥出物的干點存在一定關系,根據工藝人員介紹
,塔頂溫度每提高1℃,干點可以提高3~5℃。當塔頂溫度比較平穩時,工藝人員可以
適當提高塔頂溫度,使干點提高,便可以提高收率。按年平均處理原油250萬噸計算,
如干點提高2℃,塔頂撥出物可增加上千噸。自適應控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常壓塔的模擬優化控制。在滿足各餾出口產品質量要求前提下,實現提高撥出率及
各段迴流取熱優化。餾出口產品質量仍採用先進控制,要求達到的目標是:常壓塔頂餾出
產品的質量在閉環控制時,其干點值在給定值點的±2℃,常壓塔各側線分別達到脫空3
~5℃,常二線產品的恩氏蒸餾分析95%點溫度大於350℃,常三線350℃餾份小
於15%,並在操作台上CRT顯示上述各側線指標。在保證塔頂撥出率和各側線產品質
量之前提下優化全塔迴流取熱,使全塔回收率達到90%以上。
·減壓塔模擬優化控制。在保證減壓混和蠟油質量的前提下,量大限度拔出蠟油餾份
,減二線90%餾出溫度不小於510℃,減壓渣油運行粘度小於810■泊(對九二三
油),並且優化分配減一線與減二線的取熱。
(3)中段迴流計算
分餾塔的中段迴流主要用來取出塔內一部分熱量,以減少塔頂負荷,同時回收部分熱
量。但是,中段迴流過大對蒸餾不利,會影響分餾精度,在塔頂負荷允許的情況下,適度
減少中段迴流量,以保證一側線和二側線產品脫空度的要求。由於常減壓裝置處理量、原
油品種以及生產方案經常變化,中段迴流量也要作相應調整,中段迴流量的大小與常壓塔
負荷、塔頂汽油冷卻器負荷、產品質量、回收勢量等條件有關。中段迴流計算的數學模型
根據塔頂迴流量、塔底吹氣量、塔頂溫度、塔頂迴流入口溫度、頂循環迴流進口溫度、中
段迴流進出口溫度等計算出最佳迴流量,以指導操作。
(4)自動提降量模型
自動提降量模型用於改變處理量的順序控制。按生產調度指令,根據操作經驗、物料平
衡、自動控制方案來調整裝置的主要流量。按照時間順序分別對常壓爐流量、常壓塔各側
線流量、減壓塔各側線流量進行提降。該模型可以通過DCS的順序控制的幾種功能模塊
去實現,也可以用C語言編程來進行。模型閉環時,不僅改變有關控制迴路的給定值,同
時還在列印機上列印調節時間和各迴路的調節量。
四、討論
1.原油蒸餾先進控制幾乎都涉及到側線產品質量的質量模型,不管是靜態的還是動
態的,其基礎都源於DCS所採集的塔內溫度、壓力、流量等信息,以及塔內物料/能量
的平衡狀況。過程模型的建立,應該進一步深入進行過程機理的探討,走機理分析和辨認
建模的道路,同時應不斷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相結合,如人工神經元網路模型正在日益引起
人們的注意。在無法得到全局模型時,可以考慮局部模型和專家系統的結合,這也是一個
前景和方向。
2.操作工的經驗對先進控制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很重要,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如何吸
取他們實踐中得出的經驗,並幫助他們把這種經驗表達出來,並進行提煉,是一項有意義
的工作,這一點在開發專家系統時尤為重要。
3.DCS出色的圖形功能一直為人們所稱贊,先進控制一般是在上位機中運行,在
實施過程中,應在操作站的CRT上給出先進控制信息,這種信息應使操作工覺得親切可
見,而不是讓人感到乏味的神秘莫測,這方面的開發研究已獲初步成效,還有待進一步開
發和完善。
4.國內先進控制軟體的標准化、商品化還有待起步,目前控制軟體設計時還沒有表達
其內容的標准符號,這是一大障礙。這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對提高DCS應用水平和推廣
應用成果有著重要意義。
⑦ 原油的蒸餾方法過程和產物
原油的蒸餾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通常先進行常壓蒸餾,再進行減壓蒸餾。蒸餾所得的組分稱為餾分,從沸點由低至高依次為石油氣、溶劑油、汽油、柴油、煤油(包括航空煤油)、石蠟、瀝青和石油焦等。
⑧ 電脫鹽注水的目的是為了脫除原油中的什麼
脫水和脫鹽。
原油含鹽含水對原油儲運、加工、產品質量及設備等均造成很大危害,主要為:
一、增加設備的負荷和動力、熱能、冷卻水的消耗
二、影響蒸餾塔正常操作
含水過多的原油,水分氣化,氣相體積大增,造成蒸餾塔內壓降增加,氣速過大,易引起沖塔等操作事故.
三、影響傳熱、堵塞管路
原油中的鹽類,隨著水分蒸發,鹽分在換熱器和加熱爐管壁上形成鹽垢,降低傳熱效率,增大流動阻力,嚴重時導至堵塞管路,燒穿管壁、造成事故.
四、腐蝕設備
CaCl2和MgCl2能水解生成具有強腐蝕性的HCl,特別是在低溫設備部分存在水分時,形成鹽酸,腐蝕更為嚴重.
加工含硫原油時,含硫化合物會分解出H2S,對設備有腐蝕作用,但生成的腐蝕物FeS附著在金屬表面上能對金屬起部分保護作用.可是,當同時有HCl存在時,HCl能與FeS反應而破壞保護層,而放出的H2S又會進一步與鐵反應,加劇腐蝕.
五、影響產品質量
鹽類中的金屬進入重餾分油或渣油中,毒害催化劑、影響二次加工原料質量及產品質量.
因此原油進入煉油廠後,必須先進行脫鹽脫水,使含水量達到0.1%~0.2%,含鹽量<5mg/l.
對於有渣油加氫或重油催化裂化過程的煉油廠,要求原油含鹽量<3mg/l.
⑨ 保證常減壓蒸餾裝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常減壓蒸餾裝置是石油加工中最基本的工藝設備,隨著減壓蒸餾技術的改造和發展、原油蒸餾裝置的平均能耗大幅下降、輕油拔出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危險、危害因素也隨之增加。
常減壓蒸餾裝置的重點設備包括加熱爐、蒸餾塔、機泵和高低壓瓦斯緩沖罐等幾部分。加熱爐的作用是為油品的汽化提供熱源,為蒸餾過程提供穩定的汽化量和熱量。加熱爐的平穩運行是常減壓裝置生產運行的必要保證,加熱爐發生事故不能運行,整個裝置都將被迫停工。而塔則是整個常減壓蒸餾裝置的核心,包括初餾塔、常壓塔、常壓汽提塔、減壓塔及附屬部分。原油在分餾塔中被分餾成不同組分的各測線油品,同時,塔內產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直接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和裝置的安全運行。機泵是常減壓蒸餾裝置的動力設備,它為輸送油品及其他介質提供動力和能源,機泵故障將威脅到裝置的平穩運行,特別是塔底泵的事故將導致裝置全面停產。高低壓瓦斯緩沖罐因其儲存的介質為危害極大的瓦斯,瓦斯一旦發生泄漏將可能導致燃燒爆炸等重大事故的發生。因此高低壓瓦斯緩沖罐在開工前要按照標准對其進行嚴格的試壓和驗收,檢查是否泄漏。運行中要時常對其檢查維護,如有泄漏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用並處理,同時還要定期排殘液。
常減壓蒸餾裝置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不同的階段,存在不同的危險因素,避免或減輕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可以採取相應的一些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開工時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常減壓裝置的開工按照以下順序步驟進行:
開工前的設備檢查→設備、流程貫通試壓→減壓塔抽真空氣密性試驗→柴油沖洗→裝置開車。
裝置開車的順序是:原油冷循環→升溫脫水→250℃恆溫熱緊→常壓開側線→減壓抽真空開側線→調整操作。
在開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危險因素主要是:機泵、換熱器泄漏著火、加熱爐升溫過快產生裂紋等,其危險因素為油品泄漏、蒸汽試壓給汽過大、機泵泄漏著火等,具體介紹如下:
油品泄漏
(1)事故原因:
①開工操作波動力大,檢修質量差,或墊片不符合質量要求。
②改流程、設備投用或切換錯誤造成換熱器憋壓。
(2)產生後果:換熱器憋壓漏油,特別是自燃點很低的重質油泄漏,易發生自燃引起火災。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平穩操作。
②加強檢修質量的檢查。
③選擇合適的墊片。
④改流程、設備投用或切換時,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⑤發生憋壓,迅速找出原因並進行處理。
蒸汽試壓給汽過大
(1)事故原因:開工吹掃試壓過程中,蒸汽試壓給汽過大。
(2)產生後果:吹翻塔盤,開工破壞塔的正常操作,影響產品質量。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調節給汽量。
機泵泄漏著火
(1)事故原因:
①端面密封泄漏嚴重。
②機泵預熱速度太快。
③法蘭墊片漏油。
④泵體砂眼或壓力表焊口開裂,熱油噴出。
⑤泵排空未關,熱油噴出著火。
(2)產生後果:機泵泄漏著火。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報火警滅火。
②立即停泵。若現場無法停泵,通過電工室內停電關閉泵出入口,啟動備用泵。
③若泵出入口無法關閉,應將泵抽出閥及進換熱器等關閉。
④若塔底泵著火,火勢太大,無法關閉泵入口時,應將加熱器熄火,切斷進料。滅火後,迅速關閥。
停工時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在停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有:爐溫降低過快導致爐管裂紋,洗塔沖翻塔盤。停工主要危險因素有停工時爐管變脆斷裂、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等。
停工時爐管變脆斷裂
(1)事故原因:停工過程中,爐溫降溫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高鉻爐管延展性消失而硬度增加,爐管變脆,爐管受到撞擊而斷裂。
(2)產生後果:爐管出現裂紋或斷裂。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停工過程中,爐溫降溫不能過快,按停工方案執行。
②將原爐重新緩慢加到一個適當的溫度,然後緩慢降溫冷卻,可以使爐管脆性消失而恢復延展性,繼續使用。
③停工,將已損壞的爐管更換。
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
(1)事故原因:停工蒸洗塔過程中,蒸汽量給的過大,又發生水擊,吹翻塔盤。
(2)產生後果:停工蒸洗塔時吹翻塔盤。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適當控制吹氣量。
正常生產中的危險因素及其安全預防管理
開工正常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原油進料中斷加熱爐爐管結焦、爐管破裂、瓦斯帶油、分餾塔沖塔真空度下降、汽油線憋壓、減壓塔水封破壞、常頂空冷器蝕穿漏洞轉油線蝕穿等。
原油進料中斷加熱爐爐管結焦
(1)事故原因:
①原油進料中斷。
②處理量過低,爐管內油品流速低。
③加熱爐進料流。
④加熱爐火焰撲爐管。
⑤原料性質變重。
(2)產生後果:
①塔底液位急劇下降,造成塔底泵抽空,加熱爐進料中斷,加熱爐出口溫度急劇上升。
②結焦嚴重時會引起爐管破裂。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與原油罐區的聯系,精心操作。
②若發生原油進料中斷,聯系原油罐區盡快恢復並減低塔底抽出量,加熱爐降溫滅火。
③爐管注汽以增加加熱爐爐管內油品流速,防止結焦。
④保持爐膛溫度均勻,防止爐管局部過熱而結焦,防止物料偏流。
爐管破裂
(1)事故原因:
①爐管局部過熱。
②爐管內油品流量少,偏流,造成結焦,傳熱不好,燒壞漏油。
③爐管質量有缺陷,爐管材料等級低,爐管內油品高溫沖蝕,爐管外高溫氧化爆皮及火焰沖蝕,造成砂眼及裂口。
④操作超溫超壓。
(2)產生後果:煙囪冒黑煙,爐膛溫度急劇上升。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多火嘴、齊水苗可防止爐管局部過熱造成破裂。
②選擇適合材質的爐管。
③平穩操作,減少操作波動。
瓦斯帶油
(1)事故原因:
①瓦斯罐排凝罐液位上升,未及時排入低壓瓦斯罐網。
②瓦斯罐排凝罐加熱盤管未投用。
(2)產生後果:煙囪冒黑煙,爐膛變正壓,帶油嚴重時,爐膛內發生閃爆,防爆門開,甚至損壞加熱爐。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控制好瓦斯罐排凝罐液面,及時排油入低壓瓦斯罐網。
②投用瓦斯罐排凝罐加熱盤管。
③瓦斯帶油嚴重時,要迅速滅火,帶油消除後正常操作。
分餾塔沖塔真空度下降
(1)事故原因:
①原油帶水。
②塔頂迴流帶水。
③過熱蒸汽帶水,塔底吹汽量過大。
④進料量偏大,進料溫度突然。
⑤塔底吹汽量過大(濕式、微濕式),或爐管注汽量過大(濕式),汽提塔吹汽量過大(潤滑油型),或爐出口溫度波動或塔底液面波動。
⑥抽真空蒸汽壓力不足或中斷,減頂冷卻器汽化,抽真空器排凝器氣線堵,設備泄漏倒吸空氣。
(2)產生後果:
①塔頂壓力升高。
②油品顏色變深,甚至變黑。
③破壞塔的正常操作,影響產品質量。
④倒吸空氣造成爆炸。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原油脫水。
②加強塔頂迴流罐切水。
③調整塔底吹汽量。
④穩定適當進料量和進料溫度。
⑤控制好塔底液位。
⑥保持適當的吹汽量,穩定的抽真空蒸汽,穩定的爐溫。
⑦調整好抽真空系統的冷卻器,保證其冷卻負荷。
⑧加強設備檢測維護。
汽油線憋壓
(1)事故原因:管線兩頭閥門關死,外溫高時容易憋壞管線。
(2)產生後果:管線爆裂,汽油流出,易起火爆炸。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夏季做好輕油的防憋壓工作。
減壓塔水封破壞
(1)事故原因:
①水封罐放大氣線中存油凝線或堵塞,造成水封罐內壓力升高,將水封水壓出,破壞水封。
②水封罐放大氣排出的瓦斯含對人有害的硫化氫,將其高點排空,排空高度與一級冷卻器平齊。若水封罐內的減頂污油排放不及時,污油憋入罐內,當污油積累至一定程度時,水封水被壓出,水封水變油封,影響末級真空泵工作。
(2)產生後果:易造成空氣倒吸入塔,發生爆炸事故。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加強水封罐檢查。
②水封破壞,迅速給上水封水,然後消除破壞水封的原因。
③若水封罐放大氣線堵或凝,迅速處理暢通。
④水封變油封,迅速拿凈罐內存油,並檢查放大氣線是否暢通。
常頂空冷器蝕穿漏洞轉油線蝕穿
(1)事故原因:
①油品腐敗,製造質量有問題或材質等級低。
②轉油線高速沖刷及高溫腐蝕穿孔,製造質量有問題或材質等級低。
(2)產生後果:
①漏油嚴重時,滴落在高溫管線上引起火災。
②高溫油口泄漏。
(3)安全預防管理措施:
①做好原油一脫四注工作,加大防腐力度。
②報火警消防滅火,汽油罐給水幕掩護(降溫)原油降量,常爐降溫,關小常底吹汽,降低常頂壓力,迅速切換漏油空冷器,滅火後檢修空冷器。
③做好防腐工作。
④選擇適當材質。
⑤將漏點處補板焊死或包盒子處理。
設備防腐
隨著老油田原油的繼續開采,原油的重質化、劣質化日益明顯,原油的含酸介質量不斷增加,加上對具有高含酸量的進口高硫原油的加工,都對設備的防腐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油中引起設備和管線腐蝕的主要物質是無機鹽類及各種硫化物和有機酸等。常減壓裝置設備腐蝕的主要部位:
(1)初餾塔頂、常壓塔頂以及塔頂油氣餾出線上的冷凝冷卻系統。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蒸餾過程中,原油中的鹽類受熱水解,生成具有強烈腐蝕性的HCl,HCl與H2S的蒸餾過程中隨原油的輕餾和水分一起揮發和冷凝,在塔頂部和冷凝系統易形成低溫HCl-H2S-H2O型腐蝕介質,使塔頂及塔頂油氣餾出線上的冷凝冷卻系統壁厚變薄,降低設備殼體的使用強度,威脅安全生產。原油中的硫化物(參與腐蝕的主要是H2S、元素硫和硫醇等活性硫及易分解為H2S的硫化物)在溫度小於120℃且有水存在時,也形成低溫HCl-H2S-H2O型腐蝕性介質。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在電脫鹽罐注脫鹽劑、注水、注破乳劑,並加強電脫鹽罐脫水,盡可能降低原油含鹽量。在常壓塔頂、初餾塔頂、減壓塔頂揮發線注氨、注水、注緩蝕劑,這能有效抑制輕油低溫部位的HCl-H2S-H2O型腐蝕。
(2)常壓塔和減壓塔的進料及常壓爐出口、減壓爐轉油線等高溫部位的腐蝕。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充化物在無水的情況下,溫度大於240℃時開始分解,生成硫化氫,形成高溫S-H2S-RSH型腐蝕介質,隨著溫度升高,腐蝕加重。當溫度大於350℃時,H2S開始分解為H2和活性很高的硫,在設備表面與鐵反應生成FeS保護膜,但當HCl或環烷酸存在時,保護膜被破壞,又強化了硫化物的腐蝕,當溫度達到425℃時,高溫硫對設備腐蝕最快。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為減少設備高溫部位的硫化物和環烷酸的腐蝕,要採用耐腐蝕合金材料。
(3)常壓柴油餾分側線和減壓塔潤滑油餾分側線以及側線彎頭處。常壓爐出口附近的爐管、轉油線,常壓塔的進料線。
①腐蝕原因及結果:220℃以上時,原油中的環烷酸的腐蝕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強,到270℃~280℃時腐蝕性最強。溫度升高,環烷酸汽化,液相中環烷酸濃度降低,腐蝕性下降。溫度升至350℃時環烷酸汽化增加,汽相速度增加,腐蝕加劇。溫度升至425℃時,環烷酸完全汽化,不產生高溫腐蝕。
②防腐預防管理措施:為減少設備高溫部位的硫化物和環烷酸的腐蝕,要採用耐蝕合金材料。
機泵易發生的事故及處理
機泵是整個裝置中的動設備,相對裝置的其他靜設備如塔等更容易發生事故。機泵的故障現象有泵抽空或不上量;泵體振動大、有雜音和密封泄漏。
泵抽空或不上量
(1)產生原因:
①啟動泵時未灌滿液體。
②葉輪裝反或介質溫度低黏度大。
③泵反向旋轉。
④泵漏進冷卻水。
⑤入口管路堵塞。
⑥吸入容器的液位太低。
(2)處理措施:
①重新灌滿液體。
②停泵聯系鉗工處理或加強預熱。
③重新接電機導線改變轉向。
④停泵檢查或重新灌泵。
⑤停泵檢查排除故障。
⑥提高吸入容器內液面。
泵體振動大、有雜音
(1)產生原因:
①泵與電機軸不同心。
②地腳螺栓松動。
③發生氣蝕。
④軸承損壞或間隙大。
⑤電機或泵葉輪動靜不平衡。
⑥葉輪松動或有異物。
(2)處理措施:
①停泵或重新找正。
②將地腳螺栓擰緊。
③憋壓灌泵處理。
④停泵更換軸承。
⑤停泵檢修。
⑥停泵檢修,排除異物。
密封泄漏
(1)產生原因:
①使用時間長,動環磨損。
②輸送介質有雜質,磨損動環產生溝流。
③密封面或軸套結垢。
④長時間抽空。
⑤密封冷卻水少。
(2)處理措施:
①換泵檢查。
②停泵換泵處理。
③調節冷卻水太少。
⑩ 原油蒸餾有哪三個工序
原油蒸餾的工藝過程包括原油預處理、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三個部分:
原油預處理 - 應用電化學分離或加熱沉降方法脫除原油所含水、鹽和固體雜質的過程。主要目的是防止鹽類(鈉、鈣、鎂的氯化物)離解產生氯化氫而腐蝕設備和鹽垢在管式爐爐管內沉積。採用電化學分離時,在原油中要加入幾到幾十ppm破乳劑(離子型破乳劑或非離子型聚醚類破乳劑)和軟化水,然後通過高壓電場(電場強度1.2~1.5kV/cm),使含鹽的水滴聚集沉降,從而除去原油中的鹽、水和其他雜質。電化學脫鹽常以兩組設備串聯使用以提高脫鹽效果。
常壓蒸餾 - 預處理後的原油經加熱後送入常壓蒸餾裝置的初餾塔,蒸餾出大部分輕汽油。初餾塔底原油經加熱至360~370℃,進入常壓蒸餾塔(塔板數36~48),該塔的塔頂產物為汽油餾分(又稱石腦油),與初餾塔頂的輕汽油一起可作為催化重整原料,或作為石油化工原料,或作為汽油調合組分。常壓塔側線出料進入汽提塔,用水蒸氣或再沸器加熱,蒸發出輕組分,以控制輕組分含量(用產品閃點表示)。通常,側一線為噴氣燃料(即航空煤油)或煤油餾分,側二線為輕柴油餾分,側三線為重柴油或變壓器油餾分(屬潤滑油餾分),塔底產物即常壓渣油(即重油)。
減壓蒸餾 - 也稱真空蒸餾。原油中重餾分沸點約370~535℃,在常壓下要蒸餾出這些餾分,需要加熱到420℃以上,而在此溫度下,重餾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裂化。因此,通常在常壓蒸餾後再進行減壓蒸餾。在約2~8kPa的絕對壓力下,使在不發生明顯裂化反應的溫度下蒸餾出重組分。常壓渣油經減壓加熱爐加熱到約380~400℃送入減壓蒸餾塔。減壓蒸餾可分為潤滑油型和燃料油型兩類。前者各餾分的分離精確度要求較高,塔板數24~26;後者要求不高,塔板數15~17。通常用水蒸氣噴射泵(或者用機械抽真空泵)抽出不凝氣,以產生真空條件。發展的乾式全填料減壓塔採用金屬高效填料代替塔板,可以使全塔壓力降減少到 1.3~2.0kPa,從而可以提高蒸發率,並減少或取消塔底水蒸氣用量。為了在同一爐出口溫度下使常壓渣油有最大的汽化率,減壓蒸餾都將爐出口至塔的管線設計成大管徑的形式,以減少壓降,進而降低爐出口壓強。減壓塔頂分出的餾分減(壓、拔)頂油,一般作為柴油混入常壓三線中,減壓一線至四線作為裂化原料或潤滑油原料,塔底為減壓渣油,可作為生產殘渣潤滑油和石油瀝青的原料,或作為石油焦化的原料,或用作燃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