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茶葉泡的第一次水可以喝嗎
泡茶
沖泡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沖泡得法,並非易事。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異非常明顯。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沏茶)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唐代,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就總結了煮茶用水的經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惡,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雖佳弗佳也。」可見,要真正泡好茶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
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
所謂「實用性」,就是要從實際需要與條件出發,可以是沖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所謂「科學性」,就是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所謂「藝術性」,就是要選用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文明的沖泡程度與方法等。總之,要掌握好茶葉的沖泡,重點是要選擇適宜的泡茶用水與器皿;同時,要學會科學的沖泡技術。
用水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明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品質。水質不好,就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杭州的「龍井茶,虎跑水」,俗稱杭州「雙絕」。「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名揚遐邇。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歸納起來,其要點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潔。宋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指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王安石還有「水甘茶串香」的詩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鮮。宋唐庚的《鬥茶記》記載:「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明代張源在《茶錄》中分析得更為具體,指出:「山頂泉清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於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三是貯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羅山介茶記》中指出:「養水須置石子於瓮……」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進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為甚,木桶貯水,其害滋甚,潔瓶為佳耳。」明代羅廩在《茶解》中介紹得更為具體,他說:「大瓮滿貯,投伏龍肝一塊,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熱投之。貯水瓮預置於陰庭,覆以紗帛,使晝挹天光,夜承星露,則英華不散,靈氣常存。假令壓以木石,封以紙箬,暴於日中,則內閉其氣,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來源可分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也是通過凈化後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種為好,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國泉水(即山水)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百餘處之多。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號稱中國五大名泉。
(1)鎮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聞名。劉伯芻把它推舉為全國宜於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於鎮江金山之西的長江江中渦險處,汲取極難。「銅瓶愁汲中冷水(即南零水),不見茶山九十翁」。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詩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閑品茶經拜羽仙。」如今,因江灘擴大,中冷泉已與陸地相連,僅是一個景觀罷了。
(2)無錫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此泉於唐代大歷十四年開鑿,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張又新《煎茶水記》中說:「水分七等……惠山泉為第二。」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和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分別書有「天下第二泉」,刻石於泉畔,字跡蒼勁有力,至今保存完整。這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由來。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質最佳;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歷代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視為珍品。相傳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飲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吏用壇封裝泉水,從鎮江運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全程數千里。當時詩人皮日休,借楊貴妃驛遞南方荔枝的故事,作了一首諷刺詩:「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憂遲。吳園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3)蘇州觀音泉為蘇州虛丘勝景之一。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將蘇州虛丘寺石水(即觀音泉)列為第三泉。該泉甘冽,水清味美。
(4)杭州虎跑泉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和尚遊方到虎跑,到此處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便想建座寺院,但無水源,一籌莫展。夜裡夢見神仙相告:「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夜遣二虎遷來。」第二天,果然跑來兩只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涌,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國第四。其實,同其他名泉一樣,虎跑泉也有其地質學依據。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地下是石英砂岩,天長地久,岩石經風化作用,產生許多裂縫,地下水通地砂岩的地濾,慢慢從裂縫中湧出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來源。據分析,該泉水可溶性礦物質較少,總硬底低,每升水只有0.02毫克的鹽離子,故水質極好。
(5)濟南趵突泉為當地七十二泉之首,列為全國第五泉。趵突泉位於濟南舊城西南角,泉的西南側有一建築精美的「觀瀾亭」。宋代詩人曾經寫詩稱贊:「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至真」。
一般說來,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爽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礦泉水已失去飲用價值。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水,用來沏茶也並不遜色。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描繪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詩雲:「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也,澄之既凈,香味自發。」說明江河之水,盡管渾濁度高,但澄清之後,仍可飲用。通常靠近城鎮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經》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也就是到遠離人煙的地方去取法水。千餘年前況且如此,如今環境污染較為普遍,以致許多江水需要經過凈化處理後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東傳心殿內的「大庖井」,曾經是皇宮里的重要飲水來源。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污染少,水質潔凈;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裡的井水,受污染多,多鹹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當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長沙城內著名的「白沙井」,那是從砂岩中湧出的清泉、水質好,而且終年長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視。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六幺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還有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詩中的「夜掃寒英煮綠塵」,都是描寫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更描繪得有聲有色:當妙玉約寶釵、黛玉去吃「體己茶」時,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雨水一般比較潔凈,但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於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凈,泡茶茶湯渾景,不宜飲用。
自來水,一般都是經過人工凈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凡達到我國衛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都適於泡茶。但有時自來水中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和之泡茶,嚴重影響品質。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的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所以,經過處理後的自來水也是比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選擇泡茶用水時,還必須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系。天然水可為硬水和軟水兩種:凡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澱。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平時用鋁壺燒開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
水的硬度與茶湯品質關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湯色加深;pH達到7時,茶黃毒就傾向於自動氧化而損失。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層「銹油」,簡直無法飲用。這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一鐵作用的結果。如水中鉛的含量達0.2ppm時,茶味變苦;鎂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淡,鈣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澀,若達到4ppm,則茶味變苦,由此可見,泡茶用水以選擇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於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為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的軟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為一般飲用水。
器皿
我國茶具,各類繁多。各種茶具的結構、特點及其藝術價值,包含極豐富的內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麼茶具呢?這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慣而定。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視人數多少而定。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福建、台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橋,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後倒入杯中飲用。品飲各種名茶,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則以選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最為理想,品飲綠茶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種保溫杯,這種杯只適用泡烏龍茶或紅茶等,不適宜泡綠茶,尤其不適宜泡高級綠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還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碗托3部分組成。個人泡飲或多人泡飲都適宜。
以上介紹的各種茶壺、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盤、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壺之用,分盤形與碗形兩種,其作用一可保護茶壺,二可盛熱水保溫並供燙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湯之用。待茶泡至適當濃度,先將茶湯從茶壺倒茶盅,然後再斟入每個茶杯中,這樣至少有3個作用:一可使茶湯濃度均勻;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於茶盅底部,不至於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湯到處滴落。
茶荷:供賞茶時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賞茶」,即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聞嗅茶葉的干香。先將茶葉從茶罐倒至茶荷,其數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賞茶之後再將茶葉倒入茶壺。
茶巾:常用乾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來吸干茶壺與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將茶壺從茶船提取倒茶時,先將壺底的茶巾上沾一下,以吸干壺底水滴。
茶匙:舀茶葉用。有人常用手直接從罐或茶荷中取茶,既不衛生,也不文明。用茶匙舀茶是值得提倡的。
茶盤:放置茶杯用。先將茶杯放在茶盤內,倒茶後,主人端盤奉茶,客人從茶盤中取用靠近自己的一杯。如賓主人數不多,大家促膝圍坐,則可將茶盤放在中央,各人自行取杯享用。
茶托:放置茶杯用,每個茶杯配一茶托。茶托質地有陶瓷的,也有用竹、木或其他材料製成的,其大小與茶杯要協調。用茶托可以避免沾濕桌子或燙杯桌面,而且端杯奉茶時可避免手指直接觸杯口。
茶罐:專門存放茶葉用。要求無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馬口鐵罐、不銹鋼罐、錫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茶葉品質審評用的器皿與日常飲茶用的器皿不同,有嚴格的統一規格,以盡量減少客觀上的誤差。
常用的評茶用具有:審評盤、審評杯、審評碗、葉底盤、樣茶秤、砂時計、網匙、茶匙、湯杯、吐茶筒、燒水壺等。
審評盤:又叫「樣茶盤」,用無氣味薄木板製成,分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專供審評茶葉外形之外。正方形盤的規格是23×23×3厘米(長×寬×高);長方形盤的規格是25×16×3厘米。盤的一角,開一缺口,供倒出茶葉之用。作塗白色漆,待漆味全部揮發之後才能使用。
審評杯:用來泡茶與審評茶葉香氣。國際標准審評杯規格為:杯高65毫米,內徑62毫米,外徑66毫米,杯柄對面杯口有一鋸齒形小缺口,杯蓋外徑72毫米,內徑61毫米。杯蓋上有一小氣孔。審評杯容量為150毫升。我國審評紅、綠毛茶用的審評本容量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為弧形小缺口。審評烏龍茶的審評杯為容量110毫升的有蓋茶碗。
審評碗:為特製的廣口白色瓷碗,審評茶葉湯色與滋味之用。國際標准審評碗規格為:外徑95毫米,內徑86毫米,高52毫米,容量為150毫升。我國毛茶審評碗容量為200或250毫升。
葉底盤:有木質方形葉底盤和長方形白色搪瓷盤兩種,均為審評葉底之用。
本質葉底盤的規格為10×10×2厘米(長×寬×高),白色搪瓷盤的規格為22×15×3厘米。
樣茶秤:為特製稱樣茶的衡器。也可用1/10的粗天平稱取樣茶。
砂時計:專門記茶葉沖泡時間之用。審評室堂用5分鍾砂時計,也可用定時鍾代替。
網匙:用細密銅絲網製成,作撈取審評碗內茶渣之用。
茶匙:取茶湯評滋味用。
湯杯:放網匙、茶匙用。
吐茶筒:審評時吐茶用,其規格為:高80厘米,口徑35厘米,半腰徑20厘米,通常用鍍鋅鐵皮製成。
==================================
泡茶技法
(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准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里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溫度,開水沖入後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註:安溪在福建省南安縣西,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三):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製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盡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干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乾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乾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製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註: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四):宜興泡法
宜興式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干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沖八水將剩餘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五):詔安泡法
詔安式泡法:
1.特色:用於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折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巾上,摺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鑒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後,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
泡茶三要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鑒茶,只有正確鑒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干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凈,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污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凈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匯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凈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里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
B. 泡茶和蒸煮茶那種方式好
無論是蒸的茶還是泡的茶,都沒有煮的茶好,有人會問,你為什麼這么說?事實上,你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味佳餚都是經過嚴挑細選和手工製作的,那蒸茶和泡茶哪個效果好呢?其實兩者泡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大打折扣,就像只有經過層層工序做出來的酒才更香一樣。
蒸茶和泡茶哪個效果好
1.泡茶更佳,另外一種方式稍微遜一點
如果這兩個用茶方式相比,我還是喜歡泡茶。茶量和水溫是泡茶的重要因素之一,用茶既不能多又不能少;水既要太涼,也不要太熱,用量適當,煮出來的茶這樣味道更好。蓋在碗里香氣不易散去,不易失味。就算你不馬上喝,也能聞到茶香。當你看杯子的底部時,你可以直接看到底部。證明茶已經洗過頭了,茶的味道這些都沒有了。這樣的話,我覺得意義也不大。
2.蒸茶、泡茶和煮茶,煮茶更好
相比之下,我覺得煮茶更好一點。蒸煮在中國古代非常流行。過去採摘的茶葉都要經過層層篩選,才能成為高檔茶。我們今天有機器的幫助,就不需要太多工序了,所以煮比泡更好一點,還方便。畢竟,煮茶中所含的物質都是保留下來的,而且茶中的雜質不多,所以對人體沒有必要的物質。因此,平時泡茶時,建議多沏茶,這樣才能體會到不同的茶味。
3.煮茶的效果更好
(1)把握煮茶火候
煮茶也要注意溫度,燒的時候,火候的把握也很重要,既不能偏大,也不能偏小。力度要剛好。煮茶的每道工序都要經過嚴格的打磨,才能成為上等的茶。像我們的奶奶那一輩,她們對這種要求很高,做出來的茶味道更現在的就是不一樣,對茶比較講究的人會在乎茶的味道和香氣。我們要在意一些不被發現的點。這樣才能做出好茶來。不得不說,蒸茶或沖泡茶的香氣遠不如煮茶,而且味道也不錯。
(2)煮茶味道正宗
煮茶時,茶味更濃,回甜明顯,就說明茶葉是正宗的,香氣也比前兩種好。不過,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也會跟得上檔次。如果你喜歡喝茶,你必須知道茶的味道和氣是關鍵。如何喝上一杯上好的茶,是對茶師能力的考驗。你覺得古代文人在閑暇時,會聚在一起喝一杯好茶,吟詩作詩,這很有意思。再者,多喝點茶,你會發現自己精力充沛,尤其是在你工作睏倦的時候。一杯濃茶會讓你精神煥發,精力充沛,一整天都不困。
蒸茶和泡茶哪個效果好,我認為煮茶更好?。這是我的主意。這也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茶製品。有些人喜歡濃茶,而有些人喜歡淡茶。因此,選擇因人而異。
C. 白開水和湯水、茶水的區別
1 白開復水是指經過加溫燒滾了制的水,理論上就是燒到100度,其實是沒有的!
以為此時水中的有害物質(病菌等)基本上被燒死,利於人體健康!
2 湯水按你說的就是加了農作物等等進行加溫,費煮,熬制而成的湯!
3 茶水很簡單啊,就是在白開水中放入了茶葉等等,不過可以統稱為茶葉!
白開水主要為了補充人體每天的需水量,人體每天的需水量很大的,你可以自己查下(你可以想一下,人體的重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就是水的重量啊)!如果人體每天得不到足夠的水分,結果是可想而知了!
湯水一般主要是補充營養所用,
茶水一般是提神的
你說的可不可以用"多喝一些綠豆湯啊排骨湯啊綠茶啊花茶啊什麼"代替喝白開水,我個人認為是不可以的,因為它們的作用不相同,特別是湯水可以歸納為飯食的,(切忌飯食半小時之內,飲用白開水)!
好了,小弟,僅供參考而已!
D. 如何正確泡茶葉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用沸水沖泡,注意控制溫度
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沖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5、選擇茶具
選對茶具是泡茶、賞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沖泡綠茶時可以根據茶葉的品質選杯子,品相好、細嫩名貴的綠茶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賞「茶舞」。一般品質的茶葉可以用瓷杯,泡綠茶不要蓋杯蓋,否則茶湯容易變黃。
紅茶為了觀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襯托其紅色茶湯,但不同的是,使用蓋碗杯沖泡更能發揮紅茶的濃郁香氣。烏龍茶也適合用蓋碗杯沖泡,方便聞香和賞葉底,還可以用紫砂壺來沖泡,能使茶湯醇厚,香氣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
E. 所謂泡茶用好水,實驗比較,市面上的昆侖山和農夫山泉泡出來的鐵觀音湯水均為深黃色,用屈臣氏和純凈水泡
1、昆侖山是礦泉水,農夫山泉是山泉水,兩者水中都含有礦物質(含量有不同、種類回有不同),礦物答質同茶中的茶鹼、茶多酚結合,這樣在顏色、口感上有你說的表現。
2、屈臣氏是蒸餾水,蒸餾水和純凈水一樣水中沒有任何礦物質(蒸餾水和純凈水制水工藝不同),泡茶時沒有礦物質與茶中的物質發生反應,所以有這樣的顏色和口感。
F. 電茶壺怎麼樣可以做出蒸餾水來
壺口蓋上塑料膜方上硬幣地下方個蓋子接就行了,產量小
G. 蒸餾水泡茶後水質有改變嗎
當然有改變啦,泡茶後茶葉中的物質溶解到水裡,它就不再是蒸餾水啦!
H. 蒸餾水適合泡茶嗎
礦泉水泡茶是最好的選擇。 並不是越純凈的水越好。 純凈水, 自來水都沒也沒礦泉水好。
I. 蒸餾水加熱泡茶喝好嗎
不要用蒸餾水,蒸餾水裡面時候去了氧的,缺少很多泡茶的微元素,口感會不一樣!
J. 用純凈水泡茶好么
用純凈水泡茶好。
純凈水是經純化處理後的水,它呈弱酸性,不僅去除了水中的版細菌、病毒、污染物等雜權質,也去除了包括鈣鎂離子等在內的礦物質,因此純凈水也常被稱為「軟水」。
沒有純凈水,泡茶也可以用處理過的自來水。自來水一般是經過人工凈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其中殘留了消毒用的氯,如果直接用來泡茶,會影響茶的滋味。因此,用自來水泡茶前需要先對水進行凈化,將其靜置一天,讓水中的氯揮發後,再用來煮沸泡茶。
(10)蒸餾水泡的茶湯擴展閱讀;
泡茶的技巧
1、泡茶水的選擇
比較理想的泡茶水是泉水、深層地下水等,這類的水泡出茶來別有一番滋味。盡量不要用自來水,小編也覺得喝起來味道比較怪,我去趵突泉時,經常看到賣泉水泡茶的地方高朋滿座。
2、水溫的掌握
泡茶前,水溫的掌握也很關鍵的,剛燒開的水不要急著沖茶,這樣沖出來的茶不好喝,也容易損失茶的營養。85°--90°之間的水溫最適宜。
3、先洗一遍茶
茶葉烘乾的過程容易落上灰塵、細菌等臟東西,因此泡茶前最好先倒入少量水,涮涮茶葉後半擰緊杯蓋,把水空出,小心不要倒出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