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抽提塔為什麼會發生混相
(1)現象
塔壓力升高,壓力上限報警。
(2)原因
a)後部憋壓。
b)處理量突然大幅度增加回。
c)壓控答閥失靈全關。
d)T1301滿塔。
(3)處理方法
a)及時聯系後部撤壓,緊急時可以通過泄壓線泄壓。
b)儀表失靈,及時改手動或副線控制,聯系儀表工處理。
c) T1301滿塔,及時降低貧液入塔量,並加大富液外送量。
⑵ 化工蒸餾塔可以用迴流比控制溫度和壓力嗎
首先,你說的應該是精餾。
精餾控制溫度包括進料預熱溫度、塔底溫內度及塔頂溫度三部份。前兩容者是通過預熱器和再沸器來實現控溫,塔頂溫度是通過冷凝冷卻溫度及迴流比的大小來調節控制的。塔內壓力一般操作平穩時壓力平衡,提高底溫則壓力升高,增大迴流比則壓力下降。
⑶ 常壓蒸餾塔為何設壓力高限報警
常壓塔屬於壓力容器,有設計壓力和工作壓力。設置壓力高限報警,為了防止塔頂的安全閥跳了,如果安全閥跳了,就算事故了,要追究責任,有了高限報警,在安全閥快了跳了前,做其他操作,防止壓力繼續上升。
⑷ 在精餾塔操作過程中,塔釜壓力為什麼是一個重要操作參數塔釜壓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重要的參數。塔釜壓力與各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與操作溫度和要求的精餾純度相內關。
塔釜的壓容力本來就要高於塔頂的壓力,這樣才能在熱量的推動下完成精餾的過程。同時塔釜一般是作為原料進入或者是重餾分的收集。(有塔中間進料的)所以塔釜的溫度和壓力均要高於塔頂。
壓力升高,則氣相中重組份減少,相應地提高了氣相中輕組份的濃度,液相中輕組份濃度較前增加,同時也改變了氣液相的重量比,使液相量增加,氣相量減少。
同理,壓力降低,塔頂餾份的數量增加,濃度減少,塔底釜液量減少,輕組份濃度減少。另外,壓力增加,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降低,分離效果下降,但處理能力增大,反之情況相反。
(4)抽提蒸餾塔為什麼控制壓力擴展閱讀:
塔釜是化工上的詞彙。釜和塔都是化工廠的設備,釜像煮飯的鍋,塔像一般的塔,塔釜就是兩種結合體,是一種高度較高,各級塔結構基本相同,具備塔和釜的雙重功能。一般是做分離用,根據物料沸點不同分離原料,沸點不同也就是蒸發溫度不同,所以溫度很重要,塔釜溫度是塔釜各個點不同的溫度,一般分塔底塔中進料溫度,塔頂出料溫度。
⑸ 在精餾甲醇時其中加壓塔的原理,為什麼加壓
常壓塔的放空溫度也是個重要的控制指標,放空溫度過高,易使甲醇蒸汽從放空管內放掉;放空溫度過容低,則甲醇中輕組分雜質脫除不完全,使產品不合格。一般控制放空溫度在40℃。
d)
雜醇油的采出:由於雜醇油的沸點介於甲醇和水之間,因此從塔頂和塔釜都難把它除去,在塔內下部的塔板上,雜醇油逐漸累積而影響甲醇質量。因此,在塔的下部設置了雜醇油采出口,用於采出雜醇油。
e)
迴流比是個很重要的操作指標,一般說來,迴流比越大,精醇質量越好,但迴流比大,蒸汽消耗就多,因此在滿足甲醇質量、操作比較容易控制的前提下,應盡量採用較小的迴流比。
5.2.3系統停車時必須對預蒸餾塔、加壓塔、常壓塔充氮保護。
⑹ 真空泵抽吸化工蒸餾塔塔頂氣體,它形成塔內負壓的原理是什麼 越詳細越好
所謂負壓就是比復外界大氣壓低制,如果密閉容器中沒有氣體就可以認為是絕對的真空,從一個大氣壓到絕對真空之間用真空度來表示,精餾塔近似認為是密閉容器,真空泵不停的抽塔內氣體,造成塔內氣體壓力比外界大氣壓低。所以塔內有一定的真空度,塔內是負壓。
⑺ 蒸餾塔的操作原理
當液態物質受熱時蒸氣壓增大,待蒸氣壓大到與大氣壓或所給壓力相等時液體沸騰,即達到沸點。所謂蒸餾就是將液態物質加熱到沸騰變為蒸氣,又將蒸氣冷卻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 分餾:如果將兩種揮發性液體混合物進行蒸餾,在沸騰溫度下,其氣相與液相達成平衡,出來的蒸氣中含有較多量易揮發物質的組分,將此蒸氣冷凝成液體,其組成與氣相組成等同(即含有較多的易揮發組分),而殘 留物中卻含有較多量的高沸點組分(難揮發組分),這就是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蒸餾。 如果將蒸氣凝成的液體重新蒸餾,即又進行一次氣液平衡,再度產生的蒸氣中,所含的易揮發物質組分又有增高,同樣,將此蒸氣再經冷凝而得到的液體中,易揮發物質的組成當然更高,這樣我們可以利用一連串的有系統的重復蒸餾,最後能得到接近純組分的兩種液體。 應用這樣反復多次的簡單蒸餾,雖然可以得到接近純組分的兩種液體,但是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且在重復多次蒸餾操作中的損失又很大,設備復雜,所以,通常是利用分餾柱進行多次氣化和冷凝,這就是分餾。 在分餾柱內,當上升的蒸氣與下降的冷凝液互凝相接觸時,上升的蒸氣部分冷凝放出熱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氣化,兩者之間發生了熱量交換,其結果,上升蒸氣中易揮發組分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難揮發組分)增加,如果繼續多次,就等於進行了多次的氣液平衡,即達到了多次蒸餾的效果。這樣*近分餾柱頂部易揮發物質的組分比率高,而在燒瓶里高沸點組分(難揮發組分)的比率高。這樣只要分餾柱足夠高,就可將這種組分完全徹底分開。工業上的精餾塔就相當於分餾柱。
⑻ 液化氣脫硫抽提塔壓力的影響因素及調節方法是什麼
a)貧液濃度的變化抄。
b)溶劑貧液量的變化。
c)溶劑再生效果差,溶劑貧液中硫化氫含量高。
d)貧液入塔溫度的變化。
e)原料溫度的變化。
f)原料中的硫化氫含量的變化。
⑼ 抽提汽提塔底為什麼採用壓力控制
汽提塔底通入過抄熱水蒸汽,在溫度不變以及總壓力一定時,降低油氣分壓,增加汽化率,即提高側線產品中輕組分的拔出率,從而降低產品中輕組分的含量。 焦化分餾塔底部進料,只有精餾段而沒有提餾段,汽提塔是塔頂進料,相當於側線產品的提餾段。
⑽ 蒸餾塔的蒸餾塔的工作原理
在發酵成熟醪中,不單是含有酒精,還含有其它幾十種成分的物質,若加上水,這些物質的含量遠遠超過酒精的含量,成熟醒中酒精含量僅為7—11%(容量)左右,而包括水、醇類、醛類、酸類、脂類的雜質幾乎佔90%,要得到純凈的酒精,就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把酒精從成熟醪中分離出來。生產中是採用加熱蒸餾的辦法,把各種不同沸點、比重、揮發性的物質從不同的設備中分離出來,從而得到較高純度的酒精。
粗餾塔的工作原理為發酵成熟醪通過預熱後,進入粗餾塔中的上部,塔底不斷均勻地通入加熱蒸氣,這時由於加熱的作用就可將成熟醪中液態酒精轉變為酒精氣體,同時其它低沸點和揮發性的雜質,都成為氣態,和酒精一同進入排醛塔中(也可直接進入精餾塔),塔底將蒸餾後的廢糟排出塔外。
粗餾塔運行正常時,塔頂溫度不得低於93℃,但也不能過高,過高的頂溫對分離無利,且耗蒸氣量大。一般控制在95—96℃。溫度過低,醒中的酒精沒有完全蒸發出來,逃酒率明顯增大。純酒精的沸點是78.3℃,但混有水等成分的混合液體的沸點遠遠不止78.3℃,所以,粗餾塔底溫控制不應低於105℃,一般在105℃—109℃之間。成熟醪進入粗餾塔前必須進行預熱,減小溫差,有利於粗餾塔穩定運行。一般應將醪預熱溫度控制在60—70℃之間,有些生產單位由於設備性能的影響,一般偏低5—10℃。
除醛塔的工作原理是成熟醪中的酒精經過粗餾後,由氣態從粗餾塔頂進入除醛塔中,通過除醛塔內再適量的加熱、冷凝、迴流,使粗酒精中所含的醛、酯等低沸點、易揮發的雜質從排醛管中排出,脫醛酒精從醛塔底部進入液相精餾塔,部分酒頭從酒頭管中進入後發酵罐的醪中或成熟醪中。
正常情況下,除醛塔底部溫度為86—89℃,塔頂溫度控制在79℃,除醛塔上的1*冷凝器水溫不應低於60℃,最後一個冷凝器的溫度不得低於25℃。
精餾塔的工作原理是酒精通過以上兩塔蒸餾後,酒精濃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雜質還需進一步排除,精餾塔的蒸餾目的就是通過加熱蒸發、冷凝、迴流,上除頭級雜質,中提雜醇油,下排尾級雜質,獲得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酒精。蒸餾塔的工作原理並非只局限於提純酒精。蒸餾塔的功能主要是為了分離混合液體,利用不同液體在不同條件下,如溫度不同,揮發性(沸點)不同的原理進行液體分離,從而達到提純效果。蒸餾塔主要分為板式塔與薄膜式塔。板式塔比較常見,其構造可分為板、重沸器、冷凝器三個部分。
精餾塔的塔頂溫度一般應控制在79℃,塔底溫度應控制在105—107℃,塔中溫度在取酒正常的情況下,在88—92℃之間。精餾塔上的1*冷凝器水溫應在60—65℃,2*冷凝器應在35—40℃,最後一個冷凝器溫度最好不低於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