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茶具怎麼清洗
刷壺復的時候不能想刷碗一樣粗暴,用制軟毛的小刷子輕輕的刷,用開水沖洗就可以了,洗完之後用干毛巾擦乾。
紫砂壺用完之後清理裡面的殘渣,然後放到通風的地方,保持干凈清爽。避免讓紫砂壺接觸到油污和灰塵,如果接觸到油污,油污沁入紫砂壺里,就不能很好的吸收茶的香氣了。
不要只觀賞而不使用,最好的保養就是時常使用了吧。不用的時候不要用水泡著。
不要用洗調劑去清洗紫砂壺,洗調劑洗潔精什麼的都含有化學成分,不僅會把茶的香氣洗掉,還會洗去紫砂壺的光澤。
Ⅱ 關於茶和茶具的問題
西湖龍井,
用玻璃壺或杯最好.90C.的水就可以了.溫度高把茶煮熟了.品質變壞.
祁門紅茶,
鐵觀音
用紫砂壺就可以..
綠茶的沖泡
綠茶在色、香、味上,講求嫩綠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沖泡,看似簡單,其實極考工夫。因綠茶不經發酵,保持茶葉本身的鮮嫩,沖泡時略有偏差,易使茶葉泡老悶熟,茶湯黯淡香氣鈍濁。此外,又因綠茶品種最豐富,每種茶,由於形狀、緊結程度和鮮葉老嫩程度不同,沖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所以沒有多次的實踐,恐怕難以泡好一杯綠茶。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凈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污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級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准,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游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沖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槍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湯面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鍾為標准,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此種沖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樣適合於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較緊結的茶。
2.條索松展的茶
這些茶,如採用上述方法,則茶葉浮於湯面,不易浸泡下沉。應採用如下方法:
1)燙杯後,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沖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沖擊茶葉,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沖力,反而易燙傷嫩葉。我採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稍停約兩分鍾,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4)其它步驟,皆與緊結茶相同。
合適這種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有些條索不是特別緊結亦非特別松展的茶,兩種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習慣而已。
任何一種茶的沖泡,非常依賴於個人的經驗。本文也只不過提供一些慣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得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見仁見智了。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制工精細,綜合了紅、綠茶初制的工藝特點,使之兼具紅茶之甜醇,綠茶之清香。其味甘濃而氣馥郁,無綠茶之苦,乏紅茶之澀,性和而不寒,久藏而不壞,香久愈精,味久益醇。加之「綠葉紅鑲邊」的色澤,壯結勻整之外形,高級烏龍更有特殊「韻味」(如武夷岩具有岩骨花香之岩韻,鐵觀音之觀音韻),使得烏龍茶特別引人注目,其妙無比。
烏龍茶的品飲,以閩南人和廣東潮汕人最為考究,因其沖泡時頗費工夫,亦稱之為「工夫茶」。地道的潮汕工夫茶,所用的水需山坑石縫水,而火必以橄欖核燒取,罐則用酥罐,選用上品烏龍茶,經復雜的沖泡程序,才能充分發揮出烏龍茶特有的色香味。正所謂茶鮮、水活、器美、藝宜,缺一不可
Ⅲ 關於茶具問題
那是茶寵~「茶寵」顧名思義就是茶水滋養的寵物,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版燒制的陶質工權藝品,喝茶時用茶蘸茶湯塗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長日久,茶寵就會溫潤可人,茶香四溢。常見茶寵如金蟾、貔貅、辟邪、小動物、人物等,寓意招財進寶、吉祥如意。一些茶寵製作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還有些茶寵利用中空結構,澆上熱水後會產生吐泡、噴水的有趣現象。
Ⅳ 黑檀木茶具長期不浸水會不會出現裂紋
首先,檀木茶盤極容易被硬物劃傷,如您所用的茶具為粗糙的陶土或金屬包嵌的材質時,應在茶盤上鋪墊小竹簾用以隔絕,以免給茶盤造成「硬傷」,影響美觀。其次,實木茶盤要注意不要曝曬,以免開裂。如長時間不適用,也需用水濕潤,以免本身木材水分被蒸發,導致木材裂開。再者,每用完茶盤,要用清水沖走上面的茶渣茶垢,再用清潔的茶巾拭去積水,然後自然晾乾。茶盤上的茶具和小茶簾也應清洗晾乾後放置,以免水垢淤積在茶盤上。由於茶盤本身只帶有一層透明保護的清油,不要使用化學清洗劑和硬鋼絲刷洗,以免破壞保護油膜和劃傷茶盤表面。黑檀木屬於高級的木材,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每噸的價格一般在1萬多元到3萬多元不等,如果材質好,價格就會更高一些。而由黑檀木製造的傢具價格都比較昂貴,一般由其製成的一把椅子也要數萬元。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黑白相間,直至淺交錯,結構緬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是一種十分稀少的珍貴傢具及工藝品用材。
關於黑檀木茶盤真假辨別方法一:由於正宗黑檀木茶盤的價格比較昂貴,因為它的選材黑檀木屬於高級的木材,是當今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那麼,消費者如何來鑒別黑檀木茶盤的真假呢?掌握分別真假的方法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黑檀木造假的方法,現在最為多見的就是用莫三比克皮灰木上色上漆的造假方法,而正宗的印尼黑檀木由於其特質的關系,所做出的茶盤一般都是不上漆的,而製作手法也以拋光為主,一般拋光後的器物其光澤飽滿,隨著用戶使用時間的久遠,茶盤本身所分泌出來的油脂就會在表面慢慢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層,就是包漿,如果包漿越飽滿厚實,該茶盤的價值也就越高。因此鑒別方法非常簡單,看到上有油漆的茶盤就要小心了,如果可以的話,用粗沙磨掉一層就能夠知道真假。
Ⅳ 新功的N20噴淋式蒸茶器怎麼用呢
先用清水清洗下茶葉,再把茶葉放到煮茶器的盛茶格,之後就簡單了哈,按一下自動煮水,水開了以後蒸氣就會上沖去蒸茶,其它不用管,3分鍾之後就可以喝了。
Ⅵ 鑄鐵茶壺使用方法
捧一本書,,聽一首曲,喝一杯茶,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上雲卷雲舒,這是多少人嚮往的生活。在中國人眼裡,閑適的生活是必須要有茶的,中國愛喝茶,這恐怕是全世界眾所皆知的事情。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想要喝到美味的茶,不僅需要好的茶葉和精湛的泡茶手藝,泡茶工具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茶壺的種類多種多樣,今天要介紹的是鑄鐵茶壺。
首選理由
一般人有泡茶的人都知道山泉水或井水比較甜,所以比較講究的人都會想設法弄這種水回來泡茶。
曾經有人分析過水質發現這兩類水中鐵的含量較高,其不接觸空氣而以二價鐵離子形式存在。
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
沖煮特性
用鑄鐵茶壺煮出的水為軟水,口感較圓潤、甘甜,用來沖泡飲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僅可以沖煮、還可持續加熱,功能性范圍更廣,所以歐美人士專門用來沖煮花果茶、紅茶,用來煮普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經由鑄鐵壺的沖煮,可有效去除茶中的異味,提升口感。
鑄鐵壺具有強力的導熱性及保溫性,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鐵壺之所以有名,其由來在於鍋燒之製法(800一l000℃炭燒)。因系鍋燒,鐵的表面會變成酸化鐵。此東西被稱為酸化皮膜(帶白的青紫色)。因酸化皮膜沒有直接和鐵及水混在一起,所以燒開的水不會感覺有金屬味道(亦有抑制生菌之作用)。但是,在此狀態,鐵分則不會溶出。然而,在使用當中,從酸化皮膜之較弱部分紅垢會一點一點產生,此乃正常現象。長時間使用鐵壺的話,當鐵壺內之紅垢部分增加時,白色的水垢則會沉澱。此水垢的任務系為了不讓紅垢做不必要之擴散,及凈化水質。
使用方法
1.鐵壺第一次使用,先將5-10克茶葉放入鐵壺網內,加水蒸煮約10分鍾。如此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綉;同時可去除新壺的異味。燒開後將壺內水倒掉,重復2-3次,直至水質清澈即可。建議新壺剛開始使用時請每天使用,讓水垢能迅速付著。
2.鐵壺適合的熱源是炭火現在使用電熱爐和瓦斯爐,電磁爐代替也可以。
3.日常使用時,請裝8分滿的水,以免水沸騰後溢出。鐵壺使用約5天後,內壁會出現猩紅色斑點,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這為正常現象,只要水不混濁是不影響飲用的。
4.每次使用後,開小火將壺內水分充分蒸發,再用乾的軟布擦乾,保持壺體乾燥,不要壺內剩水過夜。防止鐵壺生銹,影響使用壽命。
一杯讓人回味無窮的茶,必須要在茶具中流轉一遍。鑄鐵茶壺不同於一般的瓷器茶壺,經過手工打造,造型精美,有觀賞性,而且它含有微量的鐵元素,在泡茶的過程中會釋放鐵離子,對人身體非常有益,長期使用鑄鐵茶壺泡茶,可以防止貧血,還兼具養生的作用。大家在使用鑄鐵茶壺的時候,也要注意它的日常清洗,還有保養,以延緩它的使用壽命。
Ⅶ 紫砂壺用久了是什麼味道
既然覺得是香味而不是難聞的異味,那就沒有問題。用壺的方法也沒問題,現在國專內大部分地區自來屬水偏硬,不如桶裝水泡茶好喝,但是自來水燒沸以後是沒什麼味道的,也不會對紫砂壺產生影響。
感覺有微酸味,可能是壺身外層水分幹了但是內部還沒有完全乾透就蓋上壺蓋,時間久了殘留在孔隙內的茶漬產生的輕微發酵味道,開水燙一燙,打開壺蓋晾上幾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