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 蒸餾實驗的 實驗原理,儀器,步驟,誤差分析
1、實驗原理:
蒸餾是通過加熱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2、實驗儀器:
蒸餾燒瓶(帶支管的),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支口錐形瓶,橡膠塞。
3、實驗步驟: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溫度計應安裝在通向冷凝管的側口部位。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
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
4、誤差分析:
(1)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端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謝謝
『貳』 實驗中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
我以復前回答過一個差不多的問題來著制= =黏貼過來。。。
一般來說根據個人的經驗最常見的有以下誤差0 0....
首先是設備誤差
1)比如說儀器的精確度什麼的...這個一般如果需要計算的時候老師會給你數字和公式再讓你算的...
2)比如說儀器老化什麼的就會導致測量的不精確=。=
然後是環境誤差
這個主要就是溫度濕度什麼的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比如說測量空氣密度的時候這個影響就要計算在內~
還有人員誤差
1)計算時有效數字導致算出來的結果的誤差
2)讀數產生的誤差....比如說仰視俯視什麼的就不精確了=。=
3)比如說因為預計的不準確導致測量的數據沒有很好的反應了整個實驗的過程...就是說沒有正態分布0 0
還有一些根據實際情況再說~~.......比如說做碰撞實驗的時候因為有空氣阻力和摩擦所以速度不準確什麼的...
http://..com/question/228529135.html
『叄』 實驗報告中的實驗記錄和誤差分析怎麼寫
實驗記錄是你實驗的過程、步驟,而誤差分析是在你實驗過程中因為什麼因素兒導致實驗有誤差,比如溫度、濕度……望採納
『肆』 實驗中的誤差分析中的計算式是什麼
δ= △/L x100%
式中:
δ —相對誤差,一般用百分數給出;
△—絕對誤差,即測量值與真值的差;
L —真值.
『伍』 蒸餾實驗的 實驗原理,儀器,誤差分析
1、實驗原理:
蒸餾是通過加熱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2、實驗儀器:
蒸餾燒瓶(帶支管的),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石棉網,鐵架台,支口錐形瓶,橡膠塞.
3、實驗步驟: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溫度計應安裝在通向冷凝管的側口部位.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 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
4、誤差分析:
(1)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端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陸』 滴定實驗中的誤差分析
中和滴定的誤差來源儀器誤差 儀器檢查不徹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沒有潤洗而錐形瓶誤被潤洗;注入液體後滴定管下端留有氣泡;讀數時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與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穩定、仰視(或俯視)刻度;液體溫度與量器所規定的溫度相差太遠;移液時移液管中液體自然地全部流下操作方面誤差①滴定中左手對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當,旋塞松動導致旋塞處漏液;使用鹼式滴定管時,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擠壓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導致放手時空氣進入出口管形成氣泡。②右手握持錐形瓶沒有搖動,待測液反應不完全或搖動時前後振盪濺出液體。③滴定時流速過快,錐形瓶中液體被濺出,也可能使標准溶液滴加過量。④錐形瓶下沒有墊白紙或白瓷板作參比物,人眼對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反應不靈敏,使終點滯後。⑤錐形瓶中溶液變色後立即停止滴定,待測液可能未完全反應。⑥滴定停止後,立即讀數也會產生誤差,應等1min~2min到滴定管內壁附著液體自然流下再行讀數。⑦進行平行測定,兩次滴定所用標准液體積相差超過0.02mL,仍取平均值計算,產生誤差,應通過科學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來源,重新進行實驗。終點誤差(指示劑誤差)①指示劑用量過多或濃度過大,使其變色遲鈍,同時指示劑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劑。②強酸滴定強鹼時,用酚酞作指示劑。③強酸滴定弱鹼時因生成的鹽水解,等當點時溶液顯酸性。同理強鹼滴定弱酸在等當點時溶液呈鹼性。若指示劑選用不當,等當點與滴定終點差距大,則產生誤差。標准溶液誤差①標准溶液濃度的大小造成的誤差來源。滴定所需標准溶液體積的大小,滴定管讀數的相對誤差較大。一般使用的體積控制在20mL~24mL的范圍內,使滴定管的讀數誤差不大於1‰,為此應使用適當濃度的標准溶液,從而控制標准溶液的體積。②標准溶液的配製不規范造成的誤差來源。誤差分析結論前述各種誤差中:①滴定管用水潤洗後未用標准液潤洗就直接注入標准液;②滴定前盛標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內有氣泡,滴定完畢後氣泡消失;③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標准液滴出錐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④滴定前讀數准確,滴定後仰視滴定管刻度;⑤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後再用待測液潤洗等,這些都會引起測定結果偏高。能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有:移液管未潤洗直接吸取待測液;滴定過快成細流將待測液濺出錐形瓶壁而又未搖勻洗下;記錄起始體積時仰視讀數終點時俯視;用含Na2O雜質的NaOH配製標准溶液來測定鹽酸濃度等。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SPAN></SPAN></SPAN>
『柒』 物理實驗中得誤差分析怎麼做最好
從誤差產生的來源看,誤差可分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
對誤差的分析首先應分版清是系統誤差還是權偶然誤差,系統誤差對多次測量值的影響可能是相同的,偶然誤差對多次測量值的影響是不同的。
從分析數據的觀點看,誤差分為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
絕對誤差是測量值與真實值之差的絕對值。在直接用儀器測量某一物理量時,提高測量儀器的精度是減小絕對誤差的主要方法。
相對誤差等於絕對誤差 與真實值 之比,一般用百分數表示,它反映了實驗結果的准確程度。
絕對誤差只能判別一個測量結果的精確度,比較兩個測量值的准確度則必須用相對誤差。
『捌』 有機化學實驗中萃取的誤差分析
有機化學實驗中萃取的誤差分析
一、長度的測量
1、誤差分析:
用刻度內尺測量物體長度的誤差:容
①對小於1mm的部分長度估讀不準確;
②刻度線未與被測長度平行;
③刻度尺的起點(可以不是「0」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起點未對齊;
④視線未與刻度尺垂直等。
2、操作方法:
(1)用刻度尺測量
①測量時米尺的刻度線要緊貼待測物體,以減小視差;
②使用前注意觀察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③測量起點不一定選在「0」刻度線,應使操作盡量簡便;
④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時,要進行重復測量,然後取平均值;
⑤毫米以下的數值靠目測估讀一位,估計值至少是最小刻度的1/10。
(2)使用游標卡尺測量
①在看游標尺上的哪條刻線與主尺上的某條刻線重合時,要選一條重合得最好的來讀數;
②在看是游標尺上第幾條刻條與主尺刻線重合時,不包括游標尺的零刻度在內;
③在讀數前,先擰緊緊固螺釘,以免游標尺移動影響讀數;
④精確度為0.1mm,0.05mm和0.02mm的游標卡尺的讀數,以mm為單位時,讀數保留到小數點後第1位、第2位和第3位。
『玖』 實驗中誤差如何產生
不同實驗誤差產生的原因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