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蒸餾水能電離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那蒸餾水水還是純凈物嗎
那是需要電抄離這樣的電化學操作襲, 才會分離出你說的氫離子什麼的.
水不是只有一種元素的物質, 能電離是正常, 不表示不是純水.
純水就是H2O,,
就好像純凈的鹽就是 Nacl氯化鈉, 當然也能分解出Na..
⑵ 多高的電壓能將蒸餾水電離
我根據《普通化學》(科學出版社)附錄7計算的結果為1.299V(25℃)。
計算過程:標准電極電勢φ(氧化態/還原態)(25℃)
電對(氧化態/還原態) 電極反應 φ/V
⑶ 室溫下,0.1mol/L氨水10mL,加蒸餾水稀釋到1L後,下列變化中正確的是 ①電離度增大 ②C(OH-)增...
①因加水促進弱電解質的電離,則氨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故①正確;
②0.1mol/L氨水內加水時鹼性減弱,C(OH-)減小容,故②錯誤;
③0.1mol/L氨水加水時鹼性減弱,C(OH-)減小,C(H+]增大,故③正確;
④KW只受溫度影響,加水稀釋時不變,故④錯誤;
⑤加水稀釋時,溶液中的離子的濃度減小,則導電性減弱,故⑤錯誤;
⑥加水時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OH-)增大,n(NH3?H2O)減小,在同一溶液中體積相同,離子的濃度之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則
[OH?] |
[NH3?H2O] |
⑷ 常溫下向10mL0.1mol/L氨水中緩緩加蒸餾水稀釋到1L後,下列變化中正確的是①電離程度增大 ②c(H+)增大
加水稀釋促進一水合氨電離,溶液中c(NH3.H2O)、c(NH4+)、c(OH-)都減小,但 c(H+)增大內,
①加水稀釋促進電離,容所以一水合氨電離程度增大,故正確;
②溶液溫度不變,則水的離子積常數不變,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則c(H+)增大,故正確;
③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則導電性減弱,故錯誤;
④溫度不變,一水合氨電離平衡常數
c(OH?)?c(NH+) |
c(NH3?H2O) |
⑸ 0.1mol/l的氨水在蒸餾水的稀釋過程中,電離程度怎麼變化C(H+)如何變化
都被稀釋了導電性怎麼可能變大
假設稀釋前C(OH-)回=0.00001mol/l,則C(H+)=0.000000001mol/l
稀釋後答C(OH-)=0.000001mol/l,則C(H+)=0.00000001mol/l
所以C(H+)增大
⑹ 100攝氏度時,向PH=6的蒸餾水中加入硫酸氫鈉晶體後測得溶液的PH=2,則由H2O電離出的C[H+]=1乘10的10次方MO
攝氏100度時,水的離子積為10的-12次方。ph=6的水是中性。此時溶液中所有氫離子都是由水提供版的。
加入硫酸氫權鈉後ph=2,也就是c[ohˉ]=10的-10次方。因為此時溶液中的氫氧根全部是由水電離產生的,而水的電離產生同樣數目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因此由水電離產生的氫離子是10的-10次方。
這個題就是注意離子積會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⑺ 向蒸餾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質,能促進水電離的是A.氨水 B.稀鹽酸 C.硫酸氫鈉 D.明礬
答案:D。由於明礬會水解,促進水的電離,而ABC分別是酸、鹼及強酸的酸式鹽,只能抑制水的電離
⑻ 蒸餾水不導電,但水卻又是弱電解質,電離出H+和OH-,那水到底導電么= =
純水是導電的,曾有人把蒸餾了五十遍的水拿去測量,結果發現內還是導電的,不過電導率十分容微弱而已。
水是弱電解質,可電離為OH-和H+,常溫下其濃度之積(即水的離子積常數)=1*10^(-14),
可見答題時我們要說純水是弱電解質。如果問你在絕對意義上導電否就說是!模糊地問是不是絕緣體就說否。
另外,什麼東西都能夠微弱地導電,就連乙醇(離子積常數=10的負17次方,)甲烷、乙烷(分別為10的負40次方和10的負50次方)等等絕緣體也可極微弱地導電!
絕緣體的定義是不容易導電的物質。
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絕緣體。
並不是能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能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這是一般人常犯的錯誤
⑼ 0.1molL-1氨水10mL,加蒸餾水稀釋到1L後,下列變化中正確的是()①電離程度增大 ②c(NH
①因加水促來進弱電解質的源電離,則氨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故①正確;
②加水時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NH3?H2O)減小,且溶液的體積變大,則c(NH3?H2O)減小,故②錯誤;
③加水時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NH4+)增大,由N=n×NA,則NH4+數目增多,故③正確;
④加水時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OH-)增大,但溶液的體積變大,則c(OH-)減小,故④錯誤;
⑤加水稀釋時,溶液中的離子的濃度減小,則導電性減弱,故⑤錯誤;
⑥加水時電離平衡正向移動,n(NH4+)增大,n(NH3?H2O)減小,在同一溶液中體積相同,離子的濃度之比等於物質的量之比,則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