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向流V型滤池(一)
探索得利满的创新技术:V型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卓越表现
V型滤池作为得利满的代表性产品,正逐渐从传统的自来水处理领域延伸到污水深度处理的前沿。作为一款等水头等速过滤池,V型滤池的滤料选择通常为优质的匀质石英砂,其反冲洗模式采用了智能化的气水反洗加表面扫洗组合,确保了高效过滤和长周期运行。
设计特点上,V型滤池采用四阀系统——进水、清水、反冲洗和排水,通过精确调控阀门,实现了等水头过滤,滤池出水阀能自动调节以保持恒定水位,避免滤层负压,滤前水表面扫洗则为滤池提供额外的清洁保障。V型槽设计确保进水均匀分布,反冲洗时,表面扫洗辅助功能有效减少了冲洗水量,降低了对其他滤格的影响,实现了冲洗与进水的同步进行。
针对污水深度处理,V型滤池的应用策略各有侧重。例如,有些V型滤池专为去除悬浮固体(SS)和总磷(TP)设计,需遵循《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中的严格要求。滤池进水SS浓度应控制在20mg/L以下,滤料有效粒径为0.9-1.3mm,不均匀系数控制在1.4-1.6,滤速保持在5-8m/h,冲洗过程需综合运用气水冲洗和表面扫洗,确保冲洗效果和运行效率。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V型滤池常常与高密池或斜板沉淀池组合,针对SS和TP的去除,滤池深度一般在5米以内,滤速5-9m/h。以某污水厂的实例来看,V型滤池在TN去除上表现一般,主要针对SS和TP进行高效净化,其设计参数如单格滤池尺寸、滤速、滤床厚度等,为污水处理提供了精准的解决方案。
对11个主要针对TP和SS处理的污水厂的数据分析显示,V型滤池构筑物的平均特征鲜明:单格滤池长度11米,宽度4米,深度4.2米,总面积约为滤池面积的两倍。处理万吨水时,每平方米滤池的使用率约为80m²,整个过滤间需求面积大约170m²。滤速平均为7m/h,滤上水深保持在1.2米,滤床厚度1.5米,过滤水头2米,过滤周期为24小时。气洗强度为15 L/(m·s),水洗强度4.7 L/(m·s),表面扫洗强度则为2.0 L/(m·s),这些数据都反映出V型滤池在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精细操作和卓越性能。
通过V型滤池的精心设计和高效运行,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受益于这种创新技术,为提升水质、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想要了解更多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沿知识,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水知识爱好者”,让我们共同探索水处理的无限可能。
② 无烟煤滤料进行过滤时滤池的水头损失有多少求答案
过滤开始时,滤层是干净的。水流通过干净滤层的水头损失成“清洁滤层水头损失”或称“起始水头损失”。因实验装置滤池单元的过滤速度很小,起始水头损失很小,故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滤层中截留的悬浮物量逐渐增多,滤层孔隙率减小。在滤料粒径、形状、滤层级配和厚度以及水温等相关条件已定的情况下,孔隙率的减小势必会引起相同过滤速度下滤池水头损失的增加。实验对水头损失研究是在一定流量下,研究滤池的水头损失变化情况,故滤池各断面的过滤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即实行的是“断面等速过滤”在这种情况下,滤池的水头损失随时间而逐渐增加。在同一过滤时间,水头损失随滤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滤池的水头损失在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这种增加的趋势在一周期的开始阶段比较缓慢,而在周期的后期则幅度较大。这是由于滤池截留了一定数量的固体颗粒,滤池的孔隙率减小,从而使固体颗粒能够通过滤料缝隙的几率减小,滤池的截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加强,滤池孔隙率减小的速度越来越快,滤池水头损失增长的幅度也就越来越大。
滤池并采用变速流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滤池更能充分发挥深层滤料的作用,保证了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