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核废水到中国需要多久
1. 日本决定排放核废水至海,大约经过240天,这些废水将抵达中国。
2. 2023年8月24日12时,日本不顾国内外广泛反对,单方面决定向大海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
3. 福岛周边海域不仅是当地渔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环境的一部分。核废水的排放将对全球产生影响,将这一问题转变为不仅是日本国内问题,更是影响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议题。
4. 根据计划,核废水的排放将持续至少30年。多个研究团队,包括清华大学和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模拟了核污水排放入海后的扩散路径。结果显示,仅需240天,这些废水就能扩散至中国沿海,而在1200天后,北太平洋将受到影响。
5. 研究指出,在全球海域被污染之前,日本可能已经完成了核废水的排放。
6. 日本处理核废水的三种方法包括直接排放、海洋处置和循环再利用。直接排放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可能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海洋处置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影响。循环再利用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技术要求高,成本较大,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
B. 现在的海鲜还能吃吗,日本核污水排入海了吗 日本核污水排放对中国的危害
目前,日本已经决定了排放核污染水的时间,那核污水排入大海后会对我国产生哪些危害?海鲜还能吃吗?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就来了解看看。
日本核污水排入海了吗
日本从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日本核污水排放对中国的危害
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而太平洋存在着洋流(即海水大规模的水平流动),在北太平洋环流和副极地环流的双重作用下,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
海洋虽然有自净能力,但核废水所含的部分放射性物质在千年内依然有害。例如该核电厂废水中所含的碳-14,半衰期长达5730年。也就是说,有些放射性物质在数千年之后,其辐射强度只能衰减一半。
而且,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入海后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迁移、积累和逐级放大。
从海洋系统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污染物质通过海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传播,会导致生物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富集。因此,一旦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它们就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最终影响到人类。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长海岸线和广大的海洋经济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的渔业产值、海鲜消费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业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海鲜还能吃吗
核废水排放后对我国海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吃。
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
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