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总结: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计算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的关键环节,通常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一、污泥浓度(MLSS)法
MLSS法是通过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来确定排泥量的方法。首先需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MLSS0),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当实际MLSS高于MLSS0时,需通过排除剩余污泥来降低MLSS值。排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Vw = (MLSS - MLSS0) × V / RSS
其中:
示例:某厂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气池容积为5000m³。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则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为:
Vw = (3000 - 2000) × 5000 / 4000 = 1250m³
需注意,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连续多排几次以控制总排泥量。
二、食微比(F/M)法
F/M法是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M)来应对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F)波动的方法。排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Vw = (MLSS × Va - BODi × Q / (F/M)) / RSS
其中:
示例:某污水处理厂有机负荷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进水量为20000m³/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曝气池有效容积Va=5000m³,则剩余污泥排放量为:
Vw = (2500 × 5000 - 150 × 20000 / 0.3) / 4000 = 625m³
F/M法适用于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关键是确定合适的F/M值。
三、污泥龄(SRT)法
SRT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排泥方法,关键是正确选择泥龄SRT和准确地计算系统内的污泥总量MT。MT应包括曝气池内的污泥量Ma、二沉池内的污泥量Mc和回流系统内的污泥量MR。排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Qw = (MLSS / RSS) × (Va / SRT) - (SSe / RSS) × Q
其中:
示例:某污水处理厂将SRT控制在5天左右,曝气池容积Va为5000m³,当天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混合液浓度为2500mg/L,出水SSe为30mg/L,入流污水量Q为20000m³/d时,每天应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为:
Qw = (2500 / 4000) × (5000 / 5) - (30 / 4000) × 20000 = 562.5m³(忽略二沉池出水带走的污泥量Me时的计算结果,实际计算时应考虑Me)
当进水流量发生变动时,MT计算应考虑二沉池内的污泥量Mc,此时排泥量计算公式会有所调整。
四、污泥沉降比(SV)法
SV法是通过污泥沉降比来反映污泥沉降浓缩性能和污泥浓度的方法。当测得污泥SV较高时,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或沉降性能恶化,应及时排泥降低SV值。采用该法排泥时应逐渐缓慢进行,避免对整个活性污泥系统造成破坏或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各有利弊和特殊适应条件。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状况选择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核算。同时需注意排泥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以确保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
⑵ 关于排泥量的计算!
排泥量的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排泥量的计算是确保工艺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排泥量计算方法:
一、污泥浓度(MLSS)法
污泥浓度(MLSS)法是通过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来确定排泥量的方法。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MLSSo)。当实际MLSS值高于设定的MLSSo时,需通过排除剩余污泥来降低MLSS值。
排泥量VW的计算公式为:
VW = (MLSS - MLSSo) × V / (1 + RSS / MLSSo)
其中:
示例:某厂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气池容积为5000m³。某日实测MLSS为3000mg/L,RSS为4000mg/L,则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为:
VW = (3000 - 2000) × 5000 / (1 + 4000 / 2000) = 1250m³(注意:实际操作中应连续多排几次,避免一次性排放过多)
二、食微比(F/M)法
F/M法是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M)来适应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F)的波动,从而保持F/M基本恒定。排泥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VW = (MLVSS × Va × F/M - BODi × Q) / (MLVSS - RSS)
其中:
示例:某污水处理厂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进水量为20000m³/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Va=5000m³,则每日应排泥量为:
VW = [(2500 × 5000 × 0.3 - 150 × 20000) / 1000] / (2500 - 4000) × 1000 = -500m³(注意:此处为负值表示实际排泥量需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调整,因计算中未考虑系统内的其他因素)
但通常我们会根据公式和实际情况进行正向计算,并调整F/M值或MLVSS等参数以满足排泥需求。
三、污泥龄(SRT)法
SRT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排泥方法,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泥龄SRT和准确计算系统内的污泥总量MT。排泥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QW = (MT - Me) / SRT
其中:
示例:某污水处理厂SRT控制在5天,曝气池容积Va为5000m³,RSS为4000mg/L,MLSS为2500mg/L,出水SSe为30mg/L,入流污水量Q为20000m³/d。则每天应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为:
MT = Va × MLSS / 1000 + RSS × QW回流 / 1000(QW回流为回流污泥量,需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但为简化计算,可仅考虑曝气池内的污泥量,即MT=Ma=Va×MLSS/1000。则:
QW = [(5000 × 2500 / 1000) - (30 × 20000 / 1000)] / 5 = 470m³(注意:此计算未考虑回流污泥量和二沉池污泥量的动态变化)
更精确的计算需考虑二沉池内的污泥量Mc和回流系统内的污泥量MR,以及根据SRT和MT的动态关系进行调整。
四、污泥沉降比(SV)法
SV法是通过观察污泥的沉降性能来间接反映污泥浓度和沉降性能的方法。当SV较高时,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或沉降性能恶化,需及时排泥降低SV值。采用该法排泥时,应逐渐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系统破坏或能力下降。
注意:SV法通常不直接用于计算排泥量,而是作为辅助手段来观察污泥状态并调整排泥策略。
综上所述,排泥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限制。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核算,以确保排泥量的准确性和工艺的稳定性。
⑶ 污水含盐量低于多少,可以进入生化系统,你知道吗
污水含盐量要低于多少才能进入生化系统?《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规定,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B等级(表1)的规定,其中氯化物600mg/L、硫酸盐6000 mg/L。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附录三“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氯化钠容许浓度为4000mg/L。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盐分小于2%(相当于2000mg/L)不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是可以利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的,不过如果驯化合理,盐分3%-4%利用活性污泥法稳定达标的也遇到过,但是要记住一点,进水盐分要保证稳定,不能波动过大,要不生化系统是承受不了崩溃的!
高盐废水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导致微生物脱水死亡。盐浓度高的情况下,渗透压的变化是主因。细菌体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引起其内部生物化学反应环境变化,最终破坏生物化学反应进程直至中断,菌体死亡。
2、使微生物物质吸收过程受干扰阻断死亡。细胞膜有选择透过的特性,而盐的加入导致吸收环境受到干扰或阻断,最终引起细菌生命活性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3、使微生物中毒死亡。盐会破坏细菌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进程或改变细胞膜性质,导致细菌的生命活性受到抑制或菌体死亡。
研究表明,高盐度对生化处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性污泥生长受到影响,生长曲线变化;盐度加强微生物呼吸作用和细胞的溶胞作用;盐度降低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降解程度,使有机物的去除率和降解速率下降。
针对高盐废水,工艺选择有以下几种:
1、活性污泥的驯化。在盐度小于2g/L条件下,可通过驯化处理含盐污水。通过逐步提高生化进水盐分,微生物会通过渗透压调节机制来平衡细胞内的渗透压或保护细胞内的原生质,这些调节机制包括聚集低分子量物质形成胞外保护层、调节代谢途径、改变基因组成等。
2、稀释进水。为降低进生化系统盐分的浓度,可将进水进行稀释,使盐分低于毒域值,生物处理就不会受到抑制。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管理,但缺点是增加了处理规模、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3、选择耐盐菌。耐盐菌是一种可以耐受高浓度盐分的细菌的总称,工业中多为筛选富集的专性菌种,目前最高盐分可以耐受5%左右可以稳定运行,也算是一种高盐废水的一种处理生化手段!
4、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针对不同浓度的氯离子含量选择不同的处理流程,适当选择厌氧工艺流程来降低后序好氧段的耐受氯离子浓度的范围。
在盐度大于5g/L时,蒸发浓缩除盐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可行办法。其它的方法如培养含盐菌等的方法都存在工业实践难以运行的问题。
⑷ 解释污泥浓度
以生活污水为例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一般为2500~4000mg/L
适宜的污泥指数一般为70~200之间
SVI值过高可能原因
1. 水温降低
2. PH值下降
3. 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大量进入
4. N、P不足
5. 腐败废水大量流入
6. 消化池上清夜大量流入
7. 原废水SS浓度太低
8. 有害物质流入
9. 有机负荷过高或过低
10. 溶解氧不足
11.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
SVI值过低原因
1.水温上升
2.土、砂石等流入
3.有机负荷过低
⑸ 制革厂污水处理中氧化沟有大量泡沫,怎么处理
1、若没有物化部分,建议增加物化,如气浮一体化装置、隔油沉淀等、
2、若有物化部分,检查物化是否做到位。药量是否到位等。
3、若物化部分无异常情况,建议增加PAC跟PAM的投加量。
注:人工打捞属于治标不治本,最主要还是要找到问题的所在地!长期大量油污流入生化,用不了多久生化就会崩溃。
生物处理系统:制革废水的ρ(CODcr)一般为3000—4000 mg/L,ρ(BOD5)为1000—2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m(BOD5)/m(CODcr)值为0.3—0.6,适宜于进行生物处理。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较少的是射流曝气法、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各种工艺比较见表1。
工艺 特点 应用实例 技术参数
氧化沟 处理稳定,技术实用性强,运行负荷低,存在泡沫问题,适合大型制革厂 广州市人民制革厂[9]排放总废水量为8500m3/d,水质达标 污泥负荷:0.05-0.10kg[BOD5]/(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24-28h,污泥龄:20-30d水流速:0.3m/s
SBR 间歇运行,灵活,流程短,操作管理简便,适合中小型制革厂 浙江某制革[10]排放量为2800-3500m3/d,CODcr与SS可去80%以上,S2-去除96.7%以上污泥负荷:0.1-0.15kg[BOD5]/(kg[MLSS]·d,污泥浓度:3-4g/L,水深:4-6 m
生物接触氧化法 空气用量少,体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但成本高,适合中小型制革厂 沈阳第一制革厂[11],CODcr,SS,Cr3+,S2-去除率为85%-99.8%以上 容积负荷:2-4kg[BOD5]/(m3·d) 曝气量:0.15-0.3m3[空气]/(min·m3[池容])
射流曝气法 结构简单,氧的利用律高,污泥不易膨胀,适合中小型制革厂 某制革厂[12]排放总废水量为3400m3/d,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曝气时间:2-4h 喷射流量:0.039m3/s
SBBR[13] 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 小试,处理效率在90%以上 水温:20℃ 回流率:100L/h 污泥产率:0.03kg[TSS]/kg[CODcr]
流化床[14] 容积负荷大,耐冲击但处理效率不高,能耗大,适合小型制革厂 CODcr与BOD5去除率达80%以上容积负荷:10kg[TSS]/kg[CODcr]
UASB 高复合,但去除率低且出水的硫化物浓度高 印度的某制革厂[15]废水,CODcr,BOD5,SS去除率都在80%以上 上升流速:0.6-1.2m/h
要选用哪种生物处理工艺,除了考虑水质特点,还要兼顾处理水量、处理要求和场地面积等因素。从表1看出, 目前用于处理制革废水的比较成熟的工艺是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其技术参数比较全面。制革废水水量水质波动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l-和SO42-,以及微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及铬和硫化物带来的毒性问题,因此生物处理工艺必须具备耐冲击负荷,且能适应高盐度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又能在较长时间内使难降解有机物得到降解和无机化。氧化沟的运行负荷非常低,处理效果好,且停留时间长、稀释能力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故氧化沟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最佳首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