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核污水到底安不安全
1、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碳14,钴60和锶90,这三个元素的降解时间更长,而且很容易进入海洋的沉积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这些同位素对人类具有潜在的毒性,能以更长久和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碳14在鱼体内的生理浓度可能是氚的5万倍。除了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质还可能会随着海洋运动扩散到整个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环境。
2、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为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贡献者,有可能损害人类DNA。这些及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数千年内都将是危险的,并有可能造成基因损害。这也是必须放弃这一计划(排放入海)的原因。
3、核废水就是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说氚,碳,钴和锶等等。这些同位素啊,不管是对于海洋生物来说,还是对于人类它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一旦沾染上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它就会直接进入动植物的内部,造成基因序列的突变,诱发严重的疾病,比如说癌症等等。而同时它对下一代的影响也非常大,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新生代的严重畸形和遗传性的疾病。
4、虽然说这些核废水经过人为等干预处理以后浓度会大大降低,但是比如氚等这些物质是无法根本去除的。所以,这些核废水一旦投入太平洋,可以预测的是它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物质原子数衰减到一半所用的时间,所以并不是说经过5.27万年以后钴就消失了,而只是减半,因此要经过无数个半衰期这样放射元素才能达到安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