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玻璃生产加工车间排出的废水对水源土壤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
一、玻璃生产废水来源
我国玻璃制造产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玻璃生产是耗水大户,在熔窑冷却、用余热生产蒸汽、空压机制造压缩空气等工业中,均需要大量水资源。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废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外排水和生活外排水。生产外排水包括车间地面冲洗废水、余热锅炉房废水、化验室废水、深加工车间和重油站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是SS、COD、油类污染物、含氟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在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各种矿物原料、废耐火材料、碎玻璃等是主要的固体污染物;发生炉煤气作燃料产生的含酚废水是酚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板玻璃厂洗涤煤气的废水含酚。玻璃成形车间、机修车间的废水中所含油类物质及玻璃深加工过程中玻璃原片和坯体清洗是油类物质的主要来源。化学抛光、浮选和磨砂过程是含氟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深加工如制镜、钢化和夹层工艺是含银、含铜等重金属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中制镜生产线产生的废水污染较为严重。
玻璃深加工行业的用水量主要在预处理工序,包括磨边、钻孔冷却用水和洗涤用水,预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硅粉以及少量的硅粉、金刚砂砾、切割煤油、清洗剂和柠檬酸。此类废水具有水量大、玻璃粉浓度高、难生化降解等特点,另外水中还有一些添加剂和油类,废水大都偏酸性。这些废水水质相对化工行业来讲污染较轻,但是由于其排放量大,且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油类、活性污泥浓度、氟及重金属等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是严重的。例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含氟废水,进入生态环境,进而渗入土壤,氟离子不断富集,导致地下水污染,再通过一系列方式回到人类身体,被人体吸收引起重大疾病。所以,玻璃厂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二、几种玻璃废水处理方法
1、玻璃含固体悬浮物废水
一般采用自然沉降法,然后再过滤或离心脱水,根据滤液的清洁程度,部分外排,部分回收利用。沉淀物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作废渣处理。为了加速悬浮物沉淀,可以加入凝聚剂,如氯化钙、硫酸铝等。
2、玻璃含油废水
首先通过格栅除去粗大杂物,再通过沉淀池将泥砂沉淀,然后通过隔油池除去浮油,最后通过油水分离器进一步除油,经此处理的风挡玻璃厂油脂浓度可降至10mg/l,已基本达到排放要求。如在油水分离器后再加一气浮装置,在油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油污附着其上,上浮到水的表面,从而与水分离,此装置不仅可除去表面油污,而且可除去废水中乳化油,采用此处理后,污水中含油量可降到1mg/l以下。如可溶性有机物多,还需进行生物治理后再排放。至于含油泥则用焚烧处理。
3、玻璃含酚废水
以玻璃纤维厂为例,废水中含酚达40~400mg/l,平板玻璃厂洗涤煤气的废水含浮悬物及油类为10~200mg/l,酚为150~250mg/l,COD43.2mg/l。通常采用生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废水先经沉淀去除浮悬物后再送到曝气净化池,使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使好气细菌(主要是杆菌和球菌)分解酚类,进行净化,用此法处理后,废水中含酚量可降至0.5mg/l以下,达到排放要求。
4、玻璃含酸、碱废水
玻璃制品化学加工产生的废水,不仅呈酸性或碱性,而且含铅、氟等,因此不能简单采用中和法,而是需按含铅、氟的废水处理。
5、玻璃含氟废水
生产不同品种的玻璃,废水中含氟量也有显著差异,压制和吹制玻璃工厂排出的废水中氟化物含量范围为194~1980mg/l,其中上限为采用化学抛光和蒙砂工艺所产生的。电视显象管厂废水中氟化物平均浓度为143mg/l,而乳浊玻璃制造中由于采用含氟原料和氢氟酸蒙砂,废水中氟化物浓度高达2800mg/l。含氟废水可采用硫酸钾铝(明矾)沉淀法、石灰沉淀法、吸附法(包括沸石离子交换法、羟基磷灰石吸附法、矾土吸附法)等。其中石灰沉淀法是沉淀高浓度氟离子的经典技术,也是常用的方法,乳白灯泡厂产生的高浓度的含氟废水,用高钙石灰进行一级处理,水中氟化物仍达29mg/l,还高于排放标准,再通过矾土接触床进行二次吸附,氟化物浓度能降至2mg/l,可以排放。器皿玻璃厂的含氟废水,加入含CaO为30%~40%的过饱和石灰水,再经压缩空气搅拌,中和后送入沉淀池,排出水中的氟化物仅为1mg/l,硫酸盐在300mg/l以下。
6、含有机物污水
可采用空气氧化、臭氧氧化以除去污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空气氧化是在氧化塔中吹入空气以氧化硫化氢、硫醇以及硫的钠盐和铵盐,为了提高效率,有时还加入催化剂。臭氧在水中分解很快,能与废水中大多数有机物及微生物迅速作用,对除臭、脱色、杀菌以及除酚、氰、铁、锰,降低COD和BOD有显著效果,剩余臭氧容易分解为氧,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比较适合于三级处理。
② 酸碱废水的治理外排方法
含酸含碱废水来源很广。化工、化纤、制酸、电镀、炼油以及金属加上厂酸洗车间等都会排出酸性废水。有的废水含有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有的则含有蚁酸、醋酸等有机酸有的则兼而有之。废水含酸浓度差别很大从小于1到10以上都有。造纸、印染、制革、金属加工等生产过程会排出碱性废水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机碱也有些废水含有有机碱。某些废水的含碱浓度很高最高可达百分之几。废水中除含有酸、碱外还可能含有酸式盐和碱式盐以及其他的酸性或碱性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物质。 将含有酸碱的废水随意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囚此对酸、碱废水首先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当酸、碱废水浓度较高时例如含酸废水含酸量达到4以上、含碱废水含碱量达到2以上时就存在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可以用以制造硫酸亚铁、石膏、化肥也可以回用或供其他工厂使用。浓度低于4的酸性废水和浓度低于2的碱性废水因为回收利用的意义不大才考虑进行中和处理。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或重金属盐类。酸的质量分数差别很大低的小于1%高的大于10%。碱性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厂、皮革厂、造纸厂、炼油厂等。其中有的含有机碱或含无机碱。碱的质量分数有的高于5%有的低于1%。酸碱废水中除含有酸碱外常含有酸式盐、碱式盐以及其他无机物和有机物。 酸碱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需经适当治理方可外排。
③ 学校附近的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明显有酸味,几位同学想探个究竟,经调查它们怀疑废水中有大量的盐酸.(
(1)废液明显有酸味,要证明是盐酸,可以从氢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进行解题,含有氢离子的废水其PH小于7,可以使用PH试纸进行检验,氯离子可以使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可以与硝酸银中的银离子结合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本题答案为:取少量样品,用pH试纸测其pH,看其是否呈较强的酸性,取样品过滤后向其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其推测;
(2)治理废水的酸性就是除去废水中的氢离子,
A、铁与酸能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属于易燃性气体,遇火易燃烧甚至爆炸,不安全,所以方案1答案为:虽能除酸,但产生氢气,遇火有不安全隐患,成本高;
B、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易知道什么时候反应结束,且氢氧化钠价格较高,所以方案2答案为:虽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终点,成本高;
C、碳酸钙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易与判断反应的终点,且碳酸钙价格低廉,所以方案3答案为:能除酸,成本较低;
D、氧化钙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易于判断反应的终点,且价格比石灰石高,所以方案4答案为: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终点,成本较石灰石高.
④ 污水处理中的中和池有什么作用
很多时候,工厂排出废水并不是中性的,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在匀质池中经过匀质后的废水酸碱性相对稳定在某一个平衡的范围内,而要进行污水处理,还要进行酸碱性中和。中和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废水处理,如果不进行中和处理,偏酸偏碱性的污水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也不利于下一步的污水净化。
1·酸碱污水相互中和,一般的化工污水由于多个生产线,多种产品生产方式,废水的酸碱性也有所不同,某些化工污水同时会排出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如此在污水未处理之前,先进行中和。但由于酸碱性污水的排除数量比例和酸碱度有所差异,因此这种酸碱性污水相互中和的办法也只是初级中和处理,一般很难做到直接中和成为中性污水。但是由于有前期的初步中和,却也可以节约不少中和成本。
2·药剂投放污水中和处理法:这种方法一般在酸碱性污水处理之后进行。酸性污水投放碱性药剂;碱性污水投放酸性药剂。投放比例和数量要根据污水的酸碱度、整体数量和成分进行计算,非常严格。常用的中和药剂也要分类使用,酸性污水处理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电石渣、苏打、苛性钠等。碱性污水的中和剂通常采用硫酸、盐酸、烟道气体等。
3·酸性废水过滤中和:此方法仅适用于酸性污水。由于碱性中和剂大多是石灰石、白云石等固体,因此可在污水通道中设置过滤屏障,在污水通过过程中进行中和,由于酸性污水的腐蚀性,可以再污水流动过程中进行中和,只要药剂种类适合,无需计算投放数量,只要设计的中和剂屏障合理,在通过过程中就可以进行中和,最后得到中性污水。而碱性污水由于中和剂是酸性的液体状态,不可能做到过滤中和,因此此方法不适合碱性污水的中和处理。
参考资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