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疗机构余氯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医疗机构的总氯排放限值应为日均值0.5mg/L。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医院废水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那么工艺控制要求如下: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需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的总余氯应保持在3-10mg/L范围内;对于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同样需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的总余氯应在2-8mg/L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对总余氯的要求不做具体规定。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相关限值表显示: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如下:
1. 粪大肠菌群数/(MPN/L):100
2. 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
3. 肠道病毒:不得检出
4. 结核杆菌:不得检出
5. pH值:未指明具体标准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未提供具体限值表。
『贰』 医疗机构废水排放标准gb184是什么
法律分析:医院污水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排入GB 3838类水域和排入GB 3097中类海域的综合医院的污水,处理后达到一级标准:粪大肠菌群数低于500/L,总余氯低于0.5 mg/L。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是2019年公布的感染病学名词。县级及县级以上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废水排放执行的规定。直接或间接排入地表水体和海域的废水执行排放标准,排入终端已建有正常运行城镇二级废水处理厂的下水道的废水,执行预处理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叁』 医疗废水排放标准
法律分析:(1)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
一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10 mg/L。
二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 mg/L。
(2)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肆』 工业废水氯离子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病原体污染等。许多污染物有颜色、臭味或易生泡沫,因此工业废水常呈现使人厌恶的外观,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控制工业废水尤为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废水危害巨大、成分复杂,其中的氯离子就是有害物质之一,为此国家有着明确的排放标准,那么,工业废水氯离子排放标准是什么?具体标准要求大家可以参照下图:
更多水污染成因与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水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倍领安全网的内容。
『伍』 医疗机构余氯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总氯排放限值值为:0.5mg/L(日均)。注:医院废水处理如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工艺控制要求为: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3-10mg/L,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总余氯2-8mg/L,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表1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序号控制项目标准值1 粪大肠菌群数/(MPN/L)
100 2 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3 肠道病毒不得检出4 结核杆菌不得检出5 pH。
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陆』 废水氯离子的标准
法律分析:对于以氯来计算的物质,要求:不高于1毫克/升(1PPM),氯属于专项检测指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