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处罚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中的条款,具体如何适用,请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进行确定。
2. 污水厂溢流能处罚吗
污水处理厂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污水处理厂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在发生违法行为时,应当对其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即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罚。逃避监管的违法排污方式包括:1、通过暗管排放污染物,即利用隐蔽的管道避免监管的排污行为;2、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污染物,指无防渗措施或防渗效果不佳的井、坑等;3、采用灌注方式排放污染物,即通过深井高压排放污染物。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责令改正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责令停业或关闭。
3. 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处罚依据是什么
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处罚依据是《水污染防治法》,如果排放的水污染物超过了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责令限期治理,并且缴纳排污非得两倍到五倍的罚款。 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适用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进行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水的排放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是属于违法的行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做出处罚,如果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的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
4. 污水厂溢流能处罚吗
法律分析:污水厂溢流能处罚。污水处理厂应当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无论污水处理厂由哪个单位承建和管理,当发生违法行为,都应当处罚违法行为人,也即处罚污水处理厂。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暗管是指通过隐蔽的方式达到规避监管目的而设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临时排污管道;
2、渗井、渗坑是指无防渗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渗作用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坑、池、塘、井和沟、渠等;
灌注是指通过高压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的;
(二)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三)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预处理,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符合处理工艺要求的工业废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