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台湾污水排放到哪里了

台湾污水排放到哪里了

发布时间:2023-02-25 16:44:40

Ⅰ 生活污水去哪了

小区的生活污水会进入小区的化粪池,然后进入统一的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流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工艺,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江、河流。

Ⅱ 城市的污水怎么排放的,都排放到哪里去了

1。城镇污水是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被排至污水处理厂的。不是排到郊区。现在这样的直排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可能农村小范围内还有。
2。每个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不同,我简单介绍一下大致的工艺。
(1)污、废水被排到污水处理厂后,首先经过格栅,将大块的污物拦截下来,比如树叶、树枝、大的纸屑、布条等等。
(2)
然后污水流进调节池。调节池起到调节一天水量变化,以及均衡水质的作用。并为后续处理构筑物提供稳定的水源。
(3)调节池中的污水,一般由水泵提升至生物处理构筑物。这个构筑物采用工艺的种类就有很多了,比如传统的活性污泥法、SBR法、CASS法、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等。
在这个阶段,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污泥中的微生物吞吃,污水得到很好的净化。是污水处理的关键所在。
(4)生物处理阶段之后,污水重力流入絮凝池和沉淀池。在絮凝池里加入混凝剂,比如聚合氯化铝,可是水中污泥以及胶体凝聚成大块儿,然后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
这个阶段使污水的物化指标得到大面上的控制。
(5)
沉淀池出水,一般经过重力流向滤池。滤池的也很多,传统的为普通快滤池,也有近些年常见的V型滤池、虹吸滤池等。他们大都采用石英砂为滤料。
这个阶段可以使污水得到深层次的过滤处理,是物化指标的最终把关阶段。同时也可小幅度的继续降低生化指标。
(6)对于出水要求高一些的地区,滤池出水后还有经过活性碳过滤。再次阶段,活性碳可有效地降低污水的色度、臭味,以及对污水中氨氮等指标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7)最后,污水要经过消毒池进行消毒。消毒剂很多,一般采用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臭氧,等。
(8)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水,需达到地区排放水体的指标后,方可排入周边市政水体。或者达到中水回用指标后,可进行居民的中水回用。
以上是现在传统工艺的见解。当然变种很多。现在也有用膜处理工艺的。膜处理后的水质更好于传统工艺,但同时投资和运行费用也会很高。

Ⅲ 城市里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最终都排放到哪里去了

(1)向地表水体排放,这是最常见的啦。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不用担心污染,在制定排放标准时,就已经考虑到受纳水体的环境承载容量了。但要是偷排的话,那肯定要污染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不同场合下水质的排放标准。

(2)工农业利用,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绿地灌溉、冲洗厕所、洗车、工艺用水、冷却用水、锅炉补充水等。

(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区由于对水资源采用过度,会导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注意涉及到地下水一定要慎重,因为地下水的修复要比地表水的修复难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3)台湾污水排放到哪里了扩展阅读

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3类。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筛滤法(格栅、筛网)、沉淀法(沉砂池、沉淀池)、气浮法、过滤法(快滤池、慢滤池)和反渗透法(有机高分子半渗透膜)等。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性、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氧化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还原法。

好氧氧化法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主要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曝气池等),生物膜法(生物转盘、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法等);厌氧还原法主要有厌氧塘,污泥的厌氧消化池等。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电解、氧化还原和电渗析、气提、吹脱、萃取等。

Ⅳ 城市的污水哪儿去了,污水处理后排到哪儿去

城市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载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城市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在达到该地区排放标准之后通常有几种去向:

1、排入附近地表水,也就是就是河流,这个排放标准则是根据该地区地表水体的功能划分所对照的排放限值。

2、农田灌溉,这部分水的要求较低,但是对重金属的污染物的要求严格,所以能否进行灌溉还跟原水水质跟处理结果有关。

3、对居民提供饮用水,这部分水要经过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要求进入供水管网,国内这么做的不多,居民喝的水一般是江河或者地下水。

4、还有一种去向就是中水回收,简单说就是水厂内部娇花冲厕所。

(4)台湾污水排放到哪里了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的程度: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

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筹建和扩建污水二级处理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Ⅳ 城市里的污水和粪便水都排放到哪里去了

你好!
粪便水经过化粪池以后同城市的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最终流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城市主要采用的是雨污分流,雨水有单独的下水管道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Ⅵ 城市污水都排到哪里了

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收集主管道通常沿居住点铺建,各支管的污水汇入检查井;没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城市,污水通过管道排放到最近的水体。

不管是在农村和城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可是这些污水最终会排放到什么地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Ⅶ ★★台湾开发水能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推动水产业开创新视野

张广智
经济部水资源局科长

--------------------------------------------------------------------------------

一、 前言

台湾水资源看起来很多,不过受到天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开发利用的却很少,不到22%。依照目前现况,台湾年平均使用水量,随每年的降雨量的丰枯有所不同,约界於175亿吨至195亿吨之间。用水量结构长期以来都维持农业用水水权登记使用最多,在130亿吨至150亿吨之间,占总用水量的74%;民生及工业用水则占26%。观看我国的产业发展历程,在1952年,当时每人GNP仅196美元,产业结构农业占32.2%,工业与服务业占67.8%;到1998年每人GNP13,000美元,产业结构农业萎缩至2.4%,工业与服务业则成长至97.6%。我们从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中可知,长期由农田水利会持有农业用水水权,使得水资源运用效率,难以配合产业结构的转型作弹性调整。事实上农业用水水量如果能够透过调配方式,或是节约手段释出10%的水量,即可以提供其它标的13亿吨,相当於3个半的翡翠水库蓄水,可节省数千亿的开发水源经费,增加产业发展竞争力。如以每吨之用水量可创造的年产值试算,电子半导体晶圆厂为钢铁厂13.9倍,石化厂之9.9倍,果糖浆厂之22倍。展望未来,国家在高度工业化发展下,均衡水的「公共财」与「经济财」的发展,增加水资源运用效率,已是大势所趋。

二、台湾水利事业发展演进

台湾水利事业发展始於农业灌溉。北部的�公圳、中部的八宝圳、南部的嘉南大圳的开发,引水灌溉农田,为台湾日后产业发展奠下基础;而在100年前,也就是西元1899年由英国人波登Button,在淡水建立第一个自来水源后,自来水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此外大甲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水力发电的利用,更是为台湾的水资源开发规划培育了许许多多杰出工程人才,为水利事业扎下根基。

依据现行水利法第3条所定义的水利事业,谓用人为方法控驭,或利用地面水或地下水,以防洪、御潮、灌溉、排水、洗碱、保土、蓄水、放淤、给水、筑港、便利水运及发展水力。第13条则规定,政府兴办水利事业,受益人直接负担经费者,得申请主管机关核准设立水利协进会。第14条则规定,人民兴办水利事业,经主管机关核准后、得依法组织水利公司。第84条则规定,政府为发展及维护水利事业,得徵收水权费。第89条则规,兴办水利事业人得向使用人按其使用情形酌收费用。前项收费最高、最低标准,由主管机关拟定,报请上级主管机关核定之。此外,在水利法中定有水利事业兴办专章,自第46条至第63条止,协助水利事业兴办人经营管理水利事业。由水利法的法条规定可以窥看出,法条本身具有相当的弹性,对於兴办水利事业可以由民间做或是由政府兴办。唯台湾过去近40年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多著重於开发水源与防洪等基础工程,属於「除水害」的工作,所需经费庞大且耗费时日,民间参与程度低。时至今日水利基础建设已臻完备,过去的水源开发已到饱和,防洪基础业也多已完成,然而水资源也面临了新一波的挑战:因为水不当的利用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导致日益严重的水源争夺;同时社会中对於提升环境与生活品质的要求与日俱增,社会团体对於生态环境的永续经营的重视,再加上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水质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等因素,使得水利事业已朝「兴水利」转型。

国际间,在先进国家不遗余力的推动下,水产业已蔚为风潮,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相关的商展或是国际研讨会议进行,已形成广大的市场,并成为政府之外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与永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台湾适值新旧政权交替建立新的普世价值的过度阶段,适为水利事业的转型建立水产业新契机。

三、 国际水产业发展动态

水,已日益成为21世纪珍稀商品。今年(2000)联合国於荷兰召开世界水资源论坛会议中特别提出警示:21世纪将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水可喝和使用,20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可用。水资源因人的增加而一天天的短缺,2000年全球人口已突破60亿人,亚洲就占60%,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加到80亿,会创造更多的城市与工业,更多的水需求与更多的水污染,共同珍惜水资源,改进使用的方法,增加水资源应用效益,已成为全球刻不容缓的课题。

根据MGCC(Malaysian-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商会所做的1998全球环境商品与服务调查统计指出,全球环境产业市场规模达3300亿欧元,其中北美市场占40%、欧盟32%、日本19%,其他国家占9%。产业结构上,废弃物处理占80%,其中有关水处理占39%,预计到2010年,全球环境产业成长率以东南亚、中国大陆与中东欧最具发潜力。换言之,国内及早扶植水产业建立,市场前景可期。

国际对於水产业(Water Instry)的界定并不明确,而根据国际水产业商展的展出主题大致可归结出三大类:废污水(Waste Water)、饮用水(Drinking Water)及制程水(Process Water),其中又分别包括各类软硬体服务与制造等,例如管路系统、帮浦阀门等机电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备、节水设备、薄膜过滤、纯水制造、化学、清洁生产、环境科技、实验设备等。

四、 台湾水产业可能发展

依照国际间广义的水产业定义,国内民间不论在废污水处理、饮用水或是制程水等领域已有相当的规模,但是要整合成为一个有利於发挥功效的产业体系,与国际市场上竞争,目前则仍须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建立以下共识:

1. 推动国内水产业的成形,民间已走在前面,政府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中,未见有明确的「建
立资源回收产业主张」,整合产、官、研各界资源,并鼓励民间积极投入。
2. 国内对於水产业欠缺详尽的市场调查与情报搜集,难做整体的综合评估。
3. 国内政府对於水仍定位为「服务性」的角色,忽视了水的「经济性」,以致水资源的分配多
由「政治运作」取代「市场价格机能」,形成僵化无效率的使用。
4. 国内对於水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分配,由政府部门所把持,过度强调「除水害」轻忽「兴
水利」,以致民间力量难投入。

中国大陆在1997年即颁布了「水利产业发展政策纲领」,对於水利产业的政策方向、发展重点、推动的具体作法等均有详细的规定,值得我国参考。虽然我国现阶段尚未有类似的上位政策指导,但在行政院积极打造绿色矽岛国家蓝图中,在「知识经济发展方案」,已有初步的政策:「推动资源回收(含水库淤泥)、民生与工业用水回收利用、推动海水淡化等知识关联产业。」并要求相关部会要订定执行计画推动。不过一个真正能够推动的计画,必须先了解国外的发展现况与当前国内的环境,兹谨就国内水产业市场可以发展的方向,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自来水供应民营

1999年9月21日发生芮式地震规模7.3的集集大地震,造成台中县市,南投县自来水供应系统的严重破坏,供应大台中自来水水源的石冈坝受到断层的错移,而受到严重的损坏,绵密的自来水管线由於埋藏在地下,亦被震的有如柔肠寸断。而由这次的地震后水源供应抢险的经验中,灾区居民的饮用水的供应幸赖有充裕的包装饮用水供应,替代了大部分的管路供水,使得饮用水供应无虞,大幅降低了灾区原本可能因缺乏洁净卫生的饮用水所导致的传染疾病发生的机会。

由这现实的例子,不禁另人联想,台湾地势高低相差大,地震潜在风险高,而各地的水源又良窳不一,长期以来由台湾省自来水公司或台北自来水事业处负责全岛自来水供应是最佳的方式?而居住偏远山区的住民只能饮用山泉水或简易自来水,受到水源区保护限制的住民享受不到自来水的便利,形成水源区上游受限下游受惠,却无法平衡公平与公义。再者,高屏地区长期以来买水喝,又是为何?再根据自来水公司内部营运投资成本与效益分析指出,人事成本过高,漏水率高以及高达近500亿元的投资负债,均再再指出我们的自来水事业做的并不理想。

从国际自来水供应的演进经验,随著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样地反映在对水供应要求也愈来愈高,政府必须花更多的经费去作改善,但是政府有这麼多的钱一直投入吗?显然是很难。也因此自来水的供应交由民间去做专门的服务与管理,以吸收民间资金替代政府的支出,已成为许多已开发国家常使用的方式,如今这股风潮也吹向人口多,水利基础建设不足,政府无法支付庞大水质改善经费的亚洲国家。诸如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主要城市的水供应,均已交由民间经营,对城市民生用水的供应发挥显著的绩效,除能有效降低政府公共建设支出成本,减低财政负担外,也能够维持自来水营运的收支平衡甚至盈余,更可提供民间稳定度高且质优的饮用水等优势。然而在国内来推动自来水全面的民营化是有其困难,主要在於水公司股东多为地方政府,产权难分。因此建议可朝以下方向作局部的「专业委外」提升营运绩效:

1.建立桶装水供应系统:

依照地区地理特性,采取包装与管线并行方式送水,并将自来水业务多角化营运,委托民间经营管理,提供不同水质,不同价格的服务,不仅可因应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最大的机动性即时调度送水、提高水源运用效益,更可以大幅降低自来水经营成本。

2.供配水系统专业委外管理:

完善的供配水系统除了管线的定期更新以减少漏水之外,还包括管网内送配水调度管理、水压调控、管线检修漏侦测、水量自动计量技术、读表与监控管理等业务之整合,国内对此仍欠缺系统化、资讯化与科技化的应用。然以国内资讯科技与应用的优势条件,供配水系统的资讯化委外管理有发展的潜力。以日本福冈市政府为例,该市的自来水供配管理是区分为上水道情报管理、住民对应业务、计画业务、运用管理业务、计画工事的对应业务及紧急事故的对应业务等6大部分,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化与资讯化委托由民间专业管理。该委托管理公司运用许多的感应装置,布建一套完整且易於判读的决策管理系统,只需少数的人力即可,透过大型的监控面板,完成全市用水管理与调度。由於成效良好,福冈市自来水漏水率只有不到6%,而我国漏水率仍高达30%。

(二)建立二元供水系统

都市化程度高,会使都市生活污水量增加。根据中研院所进行的水污染指标调查结果,在未来,随著都市化发展,生活污水排放将成为最大的污染源。而我们以逆向方式思考,都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何尝不可作为另一种的水源供应?在日本就有将各大楼使用后的自来水经过经由下水道汇流集中做水处理后,储放一水槽内再经由配水设施供应给该区域内大楼作为非饮水目的使用。在日本称为中水道系统。

我国在推动建立中水道系统工作上,因受制於法令仍未臻完备,同时因全省下水道建设普及仅达6.7%,造成都市生活废水回收使用推动的最大障碍。国内目前仅只於已设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封闭型区域(如学校、机关、医院等)作试验性质推广。经济部水资源局曾补助云林科技大学、高雄中山大学、台北市大直国中、市立动物园、台北县三芝国小、花莲慈济功德会等机关学校,设置二元供水系统装置,对该机关学校的水利用,成果显著,显示中水的利用具有发展潜力。营建署已修订建筑技术规则第49条规定,自88年1月1日起新建筑物除接入下水道者以外,均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以处理所有的生活污水。而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目前有「现场构筑」或「预铸式产品」两种作法,预铸式之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产品,须经内政部营建署与环保署共同审核认可登记始得上市,据环保署统计截至目前已有47家业者生产396种型号产品。 未来如能将相关水处理系统委由民间经营管理之相关法条透过立法程序予以纳入现行法规体制中;同时加速都市下水道兴建於4年内达到全省普及率达30%目标,对民间投入会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推动水服务公司

水源自开发、输送到末端供应整个流程,需要各式各类的软体设计与硬体设备的组装后达成。这些硬体器材与设备包含管材与零配件、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及通讯与资讯系统、用控水器材(例如省水器材)、净滤水器材(例如RO膜)等等,国内均有业者投入量产。根据新竹科学园区内部用水需求调查,台湾资讯电子产业,对於一般用水或是制程过程需要的高纯度水的需求是愈来愈高,过去国内所需要的超纯水多由日本进口,近年国内已有业者自日本引进技术生产超纯水,如今不仅只供应科学园区使用,更外销至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同时,制程中所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处理也相对愈行重要。然而高科技产业的高需水高废水的用水特性,却也为「水服务公司」提供了水专业代工的发展机会。在英国为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首先推出所谓的「能源服务公司」,为厂家提供节能的对策,再由节能后的节余经费中的50%提供给能源服务公司。此一制度推出之后成效显著。同样的观念亦可应用在业者水的节约上面,根据水资源局委托工研院能资所进行的百余家工业用水节约辅导所得到的印证,我国工业用水节水与回收潜能非常大,水服务公司有相当的市场待推动。 此外在水处理方面,例如水处理药剂、微生物制剂、水处理设备等,亦随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国际ISO认证的推动、环保署严格的废污水排放标准以及「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对公司投资资源回收、防治污染、节约能源、工业水再利用等设备或技术,支出金额5%至20%限度内,得於5年内抵减营利事业所得税诱因下,已经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四)水库淤泥再生事业

台湾地区大大小小蓄水库总计超过70座以上,每年营运水量40亿吨,其中9成的水量由石门、翡翠、曾文、乌山头等18座水库提供。水库多建造在深山峡谷,一旦筑坝完工蓄水,自然形成集水区域。而集水区内坡地时受到降雨等气候因素或地质地形因素作用,而发生淤积现象,造成水库容量逐年减少。水库淤积影响水量蓄存,相对减少水量的供给能力,「清淤还容」回复水库库容有推动的必要。 水库清淤的关键是将取出的淤泥再循环利用,并避免二次公害的发生。而由於各个水库淤泥组成成份并不相同,有的含泥量高,有的有机成份重,增加处理困难程度。 目前先进国家对於淤泥清除、固化后再生利用各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与经验,经固化烧结后的淤泥,可应用於窑砖、铺路、轻质骨材、土地改良、花卉栽培等用途上。而在国内更有热心人士或自行研发,或结合学界共同研发出将水库淤泥固化后再生运用的专利。倘能利用技术将水库淤泥成为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成为营建骨材的料源,将能创造水库不淤,骨材不缺,环境改善等多赢的局面。推动建议如下:

1.设置水库淤砂回收再利用专区:

水库淤积清除属於长期持续性工作,况且透过物理或化学技术处理,这些淤泥物都能成为新物料提供使用,因此可称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现存瓶颈在於欠缺「中继站」,得以暂时集中堆置再处理。建议可比照「工程废弃土场」设置模式,订定「水库淤泥回收再利用专区」设置办法,奖励民间业者投资建立符合国际ISO环境认证处理场,并由政府全力协助业者布建回收利用通路,以有利水库淤泥回收再利用产业开展。

2.推动「绿色建筑」立法:

水库淤泥经过处理再利用上,可普遍应用在建物之防火墙、轻质混凝土上。有鉴於先进国家为了推广资源回收利用,而有订定「绿色建筑」相关法规鼓励业者从事,成效不错。内政部为鼓励兴建省能源、省资源、低污染之绿建筑,建立舒适、健康、环保之居住环境,发展以「舒适性」、「自然调和健康」、「环保」等3大设计理念,自西元2000年起开始核发「绿建筑」标章,取得标章的建筑物,象徵已通过基地绿化、保水、日常省电、水资源节约、二氧化碳减量、废弃物减量、污水和垃圾改善等7大绿建筑评估指标的考验。而为带动绿建筑的风潮,内政部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达成共识,工程造价在5000万元以上的中央政府公有建筑物,必须取得绿建筑标章的资格才能发包施工,预计这项新措施将在明年1月1日起实施。

现阶段绿建筑的推动,仍处萌芽初期,并未建立法制化程序可强制推动,可以预见未来一旦公私有具有绿建筑标章的建筑达到一定数量后,推动立法予以法制化,才能对全台都市景观发生「绿化」的影响。未来在立法上,建议我国能在现有建筑相关法规上,能够师法先进国家推动绿色建筑之经验与立法作业,将废弃(物)资源回收再生利用纳入绿建筑材料中,以扩大资源回收再利用的范畴;更期待政府能够於政府采购法中明订奖励使用再生资源法条,规定公共工程之采购招标书中应明订粒料来源需有一定的比例使用回收再制粒料,以诱发资源回收利用成为普遍的行动。

(五)普及雨水贮集利用

雨水过去在我国并不将它视为有价值的水资源,因此未被有效利用。不过随著我国人口持续成长,并且往都市集中的趋势,已造成用水需求相当大的冲击:一方面都市供水来自远方,水资源调配与管理不易;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后果,造成市区内地表迳流量大增,连带影响既有都市防洪与排水设施功能。而在都会里收集雨水,可作为都市替代水源使用,应用於非饮用水用途。同时能降低都市排洪负荷。

对於都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新加坡有Water-scare计画,在暴雨或豪雨来临时,将都市内迳流透过雨水下水道系统予以收集储存在蓄水池。此外,新加坡政府在公家机关学校、高层建筑物、工业区及机场普设雨水收集系统,供非饮水使用。以新加坡樟宜(Changi)机场为例,利用跑道及附属设施共530公顷面积范围,所收集的水量已充分利用於机场消防用水,楼层地板洗涤水与厕所冲水马桶之用。更由於该机场临近海边,所收集的雨水兼具防止海水入侵用途。另外在日本对雨水利用推广亦不遗余力。再以日本福冈市为例,即在住家、社区广设置所谓「天水尊」或「路地尊」来储集雨水,一来提供作为日常浇花洗车之用,二来一旦遇有地震或火灾紧急事件发生,可作为备用水之用。

我国在推动雨水贮蓄利用工作上,亦有相当之成果,经济部水资源局已在全省设置数千个雨水贮集桶,容纳近9万吨水量,年可供应近300万吨的灌溉水源、在台市动物园设置数座雨水贮集设备,年可节省近1,000万元用水费用、配合慈济公德会於921灾区进行希望工程复建设置雨水利用设施等等,皆为国内推动雨水贮集利用立下良好的典范。未来可进一步将雨水贮集利用比照新、日等国,普及应於工业区、城市、机场以及建筑物上,以期发挥都市减洪、消防、洗涤利用等多重功效。

(六)推动海水淡化

国际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与商品化应用可区分为蒸馏法、薄膜法、冷冻法及太阳能蒸发法等4种。其中以蒸馏法市场占有率将近56%最高,逆渗透法40%次之。在海水提炼淡水应用发展方面,目前以欧美日技术最为成熟,每日生产量以阿拉伯半岛(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科威特)900万吨最多,美国300万吨,日本75万吨。在欧洲以西班牙53万吨,义大利52万吨最多。生产出的海淡水用於民生用水80%,工业用水15%,电厂用水3%,军事及其它2%。

在临近的新加坡,没有自己的水源,长期依赖邻国马来西亚供水,已对该国经济发展与临国间的政治关系造成障碍。由於新国靠近大海,因此打算利用这庞大的资源,计画在西元2010年,每天生产45万吨的淡化水。我国对於兴建海淡厂计画的推动起步则较晚,主要以政府照顾离岛住民生活为主,产水规模不大。例如在澎湖县有3,000吨的海淡厂,金门县有2,000吨,连江县有500吨。将来配合离岛地区水资源开发计画,陆续将兴建几百吨级的海淡厂。不过这些既有的海淡厂设计全采用逆渗透法;其次为提供核能发电需要,规模都很小,不足形成经济规模。

海水淡化是一种值得推动的替代水源,海水淡化厂对於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於卤水排放,可依当地海流状况妥善规划排水路,将对海域生态影响降至最低。唯国内对兴建大型海淡厂并无先例,建议水利及环保主管机关,宜尽速搜集国外审议程序,订定我国的海水淡化厂兴建的环评作业;另建议行政院办理水资源「政策环评」时,应对替代水资源开发予以支持。至於海水淡化厂营运方式,基於「水为国家所有」的宪法规定,建议可比照「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之奖励,采用公有民营或民有民营(BOT或BOO)以鼓励业界兴办。

五、结语

水产业(Water Instry)在国内仍属於萌芽阶段的新兴产业。虽然在国内早已有相关水事业的发展,由於定位在公共建设的硬体基础上,以致水事业的发展受到局限,民间能够参与的范畴窄小,难以激发其动能,创造经济利益。此值千禧新世纪,在全球永续发展潮流与趋势带动之下,水商品经济价值,将愈加明显。如何创造一个「放手由民间去做」的发展空间,是政府推动水利产业责无旁贷的工作。

近几年国内饮料市场每年都有400多亿的营业额。其中的水饮料更有二位数的成长。显示出社会大众对於「水是商品」,已普遍接受。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普及於每年使用超过170亿吨水的民生、农业、工业及服务等需水产业上提供服务,这是创造水利产业的第2个重点任务。 最后,建议政府要扶植成立财团法人、协进会等非营利组织,作为产、官、学研三方联系桥梁,催化水利产业全面发展。日本在1973年,经济发展正面临水资源不足与境保护两大瓶颈,有待政府与民间能取得一致共识,克服解决。当时日本通商产业省出面邀集了供应工业用水的地方自治团体(31个)、工业用水利用者团体(11个)、造水关联产业团体(24个)、金融机构(9行)、损害保险(5社),合计共80个机关(构),共同出资日币14亿余元共同筹组成立财团法人形态之试验及研究机构,「造水促进中心」(Water Re-USE Promotion Center,简称WRPC),从事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合理化用水技术研发、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推广及研究;建设省则成立财团法人「河川情报中心」,将自建设省搜集的水文观测资料经过加值处理后,有价提供不同需求者使用。而今,由於日本政府积极推动不同领域下财团法人的设立,形成日本各个产业高度专业化、分工化及资讯管理普及化的发展环境,值得我国借镜。

追求优质的生活环境,建立专业化、服务化的分工社会与产业环境,为必然的趋势与结果,期待各界共同携手建立水利产业

Ⅷ 城市里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最终都排放到哪里去了

城市的生活污水及其他工业、医院等污水,通过排污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就进的江河湖海.
我们平时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密如蛛网的排放管道,汇集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就排放到流经城市的江河中了,而另一部分如雨水等就直接排放了。

城市生活污水是通过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将水处理达标后达标排放,排放进入河流,水体。因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是达标的,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通常一个小区产生的污水只要300CM管径的污水管收集就可以了,所以你觉得没有大管道,为防止堵塞,每户的排水管不小于50CM管径。现在每幢楼都有合建的化粪池,通过这个方法让污水先减少污染程度(化粪池的原理就是微生物以污染物为食物)。化粪池的出水排向: 1、没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城市,污水管道通过比较方便、短距离的路线排放到最近的水体。 2、有污水厂的城市,污水收集主管道通常沿河、沿街铺建,管道每隔一定距离(通常50—100m之间)就有一座检查井,各支管的污水汇入检查井。因为污水重力排放(就是自然流淌,不同于自来水有压供水),所以管道越来越深,到一定深度就建一个污水提升泵站,主管道将污水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

Ⅸ 日本核污染水228天后到台湾,为何核污水很难消除

日本决定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去太平洋,虽然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抗议,但是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执意排放核废水,这对周边的国家影响非常大。而且核污水非常的难消除。

巨德国专家的分析,在核废水排放的第220天左右,核废水就会到达台湾,甚至可以包围全台湾地区。也就是说220天后,台湾周围的海域都被核废水污染的,台湾地区也将收到核废水的危害。这也让人们非常关注核废水该如何的消除。

但是,目前核废水是没有消除的办法的,里面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依然是我们的夺命锁,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去化解这个难题。而且,日本方面他们已经排放了核废水,目前也没有相应的解决政策,至于后面该如何做,还是听政府的安排吧。

核辐射是一个很恐怖的东西,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得,而且,这对身体的伤害性非常的大,核废水里面的放射性物质就包含了这种核辐射,这也会危害这海洋生物的生存,对人类,海洋生物还有自然都具有极大的伤害。

阅读全文

与台湾污水排放到哪里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渗透产水电导高什么原因 浏览:524
制造油烟净化器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浏览:368
如何清洗三元催化滤芯 浏览:773
沧州农村污水改造项目 浏览:121
蒸馏水冬天用不好吗 浏览:502
楼房的纯净水一般多少钱 浏览:143
买净水器ro膜能用多久 浏览:197
反渗透总进水量计算方式 浏览:49
超滤膜堵塞检查什么指标 浏览:538
空气潮湿对净化器有什么作用 浏览:273
吸水性树脂吸水后冰冻 浏览:901
家用什么类型净水器好 浏览:772
诊所污水处理设备厂 浏览:645
美的钠滤芯管子怎么换 浏览:505
净水器椰壳活性炭有什么作用 浏览:789
纺织废水处理 浏览:360
ph值对反渗透膜脱盐率 浏览:346
江西省做水处理的公司招聘 浏览:517
冷水鱼用什么净水除菌材料 浏览:459
冬季北方污水超标怎么处理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