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一、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规定了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监测与分析方法和监督管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作为农田灌溉水源的水质监督管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除外)以及未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按该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二、污水灌溉一直都是造成农田土壤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隐患,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田灌溉水差异性明显,南方多为水质性缺水,北方则为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的原因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而缺水,资源性缺水则是水源较少,降水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的缺水。而参考南北农田灌溉水源的实际情况,其实污水控制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水质的处理上。GB 5084—2005的适用范围仅为“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作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GB 5084—2021则将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医疗污 水除外)以及未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灌溉渠道,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都需要按本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三、农田灌溉水基本检测项目。基本检测项目属于必检项目,影响农作物生长、 发育, 并对土壤、 地下水有潜在风险, 以及长期灌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因素。 基本检测项目共 16 项, 包括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 ) 、 化学需氧量(COD Cr ) 、悬浮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温、 pH 值、 全盐量、 氯化物、 硫化物、 总汞、镉、 总砷、 铬(六价)、铅、 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数。 农田灌溉水质应满足上述项目相应指标的要求, 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产量及品质, 避免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以上项目的监测, 确保农田灌溉水质基本检测项目符合《标准》 要求。
四、农田灌溉水控制检测项目。选择控制项目为对环境或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品质有一定影响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这类因素在灌溉水体中含量较少, 但如果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可导致农田土壤、 地下水环境污染或农作物产量下降、 农产品品质变坏等, 因此将这些因素列为选择控制项目。2005版《标准》 中选择检测项目有11 项, 包括铜、 锌、 硒、 氟化物、 氰化物、 石油类、 挥发酚、 苯、 三氯乙醛、 丙烯醛、 硼。 本次《标准》 修订, 16 项基本检测项目不变, 在现行《标准》 11 项选择控制项目的基础上, 增加镍、 氯苯、 1,2-二氯苯、 1,4-二氯苯、 硝基苯、 甲苯、 二甲苯、 异丙苯、 苯胺 9 项污染物, 共计 20 项选择控制项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2. 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污水应当注意什么
�0�2�0�2�0�2�0�2�0�2�0�2�0�2�0�2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可以充分利用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一些地区因干旱缺水的灌溉困难,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首先,应当保证灌溉渠道下游最近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这一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是一个标准。其次,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这里主要是指要利用渠道使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农田灌溉,不得挖开渠道进行农田漫灌,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3. 什么是废水回收利用
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污水回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重复利用到水体的补给水和生活用水。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污水回用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回用可以:农田灌溉、城市绿化、喷洒地面、冲洗马桶、景观水等,中水经过再处理,可以作为饮用水使用。
4. 海洋、农田里的污水是从哪里来的
海洋污水是从地表面流入的
农田污水是农药化肥的残留在下雨时,形成的
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内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容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将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性控制项目。基本控制项目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养殖业废水及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废水为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选择性控制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农业水源水质特点和环境、农产品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所选择的控制项召作为基本控制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控制项目共计27项,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16项,选择性控制项目11项。
本标准与GB 5084—1992相比,删除了凯氏氮、总磷两项指标。修订了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氯化物、总镉、总铅、总铜、粪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数等9项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6. 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什么和怎么对土地的污染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二是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三是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
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承担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已经启动,计划用3年半左右的时间投入10亿元完成对全国土壤污染开展系统调查。要在调查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标准,制定我国土壤污染防止和治理的战略、对策。
首先要加强土地污染的综合治理。防治土地污染要综合治理,必须多部门协调统一行动。要完善土地管理考核体系,在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中强调对现有耕地和补充耕地的质量。同时优化农用地使用制度,通过稳定承包制度,完善转包、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土地市场手段激励农民增加对耕地的投入,不断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其次,要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开发推广成本低廉、简单易行的实用技术。对不同的土地污染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等。
7. 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有什么影响
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没有影响。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磷、钾等为多,且含有钙、镁、铜、锌、铝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目前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地区已将污水作为重要的灌溉水源。
生活污水灌溉农田有什么影响
接下来看下水污染成因与污水处理方法?
城市化造成的水污染。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屋顶、道路、停车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渗入地下,有些则流入地表水中。
所以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下雨时,雨水遇到渗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处横流,在雨水横流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通常这些雨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
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有研究发现,城市径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铜、铅和锌,足以杀死许多种鱼和无脊椎水生动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属、氯化有机化合物和悬浮固体的主要载体;
其次,城市径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缓慢滤流,水的力量会冲刷溪流河床,破坏水生环境;
再次,因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这种高速率被导入当地河流,旱季就没有存水慢慢渗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会造成溪流完全干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这对水生环境也有破坏作用。
同时,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头痛的问题———混合污水溢流。
由于混合下水道可以同时充当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所以在雨季,它同时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太多,远远超出其处理能力。多余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经任何处理或仅进行一级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质污染。
8. 废水污染了农田是自然灾害吗
废水污染农田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指因自然界的原因而引发的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而废水是人为因素形成的,例如工业生产,所以属于人为灾害。发生废水污染农田事件,应该向环保部门反映,由环保部门处罚责任企业,并可以向责任企业索赔。
9. 养鸡场往农耕地里排废水怎么办
如果是大型养鸡场排放废水是不行的,可以直接到环保部门举报,由相关部门来管理解决。
一般这种大型养鸡场都要有污水处理设备,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的。
10. 农业污水的来源概括
农田径流
雨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表面后排出的水流,是农业污水的主要来源。农田径流中主要含有氮、磷、农药等污染物。
①氮:施用于农田而未被植物吸收利用或未被微生物和土壤固定的氮肥,是农田径流中氮素的主要来源。化肥以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形态存在时,尤其容易被径流带走(见化肥污染)。农田径流中的氮素还来自土壤的有机物、植物残体和施用于农田的厩肥等。一般土壤中全氮含量为0.075~0.3%,以表土层厚15厘米计,全氮含量每公顷为1500~6000公斤,每年矿化的氮每公顷约30~60公斤。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上农田径流的含氮量有较大的差别。如英国田间排水中含铵态氮0.5毫克/升,硝态氮17毫克/升,每年径流量以100毫米计,铵态氮每公顷为0.5公斤,硝态氮为17公斤。瑞典农田径流中含铵态氮0.09毫克/升,硝态氮4.1毫克/升。有些地区硝态氮为20~40毫克/升,甚至达81.6毫克/升。
②磷:土壤中全磷量为0.01~0.13%,水溶性磷为0.01~0.1ppm。土壤中的有机磷是不活动的,无机磷也容易被土壤固定。荷兰海相沉积粘土农田径流中含磷约0.06毫克/升,河流沉积物粘土农田径流中含磷约0.04毫克/升,从挖掘过泥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流出的径流中含磷量约0.7毫克/升,水稻田因渍水可使土壤中可溶性磷量增加,每年失磷较多,每公顷约为0.53公斤。
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随水和径流中的土壤颗粒流失。大部分耕地含磷0.1%、氮0.1~0.2%、碳1~2%,因此,农田土壤侵蚀1毫米,每公顷土壤的径流中有磷10公斤、氮10~20公斤和碳100~200公斤。
③农药:农田径流中农药的含量一般不高,流失量约为施药量的5%左右。如施药后短期内出现大雨或暴雨,第一次径流中农药含量较高。水溶性强的农药主要在径流的水相部分;吸附能力强的农药(如 2,4-D、三嗪等)可吸附在土壤颗粒上,随径流中的土壤颗粒悬浮在水中。
饲养场污水
牲畜、家禽的粪尿污水是农业污水的第二个来源。饲养场污水可作为厩肥,但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往往弃置不用,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厩肥使用,大都采用面施的方法,如果厩肥中大量可溶性碳、氮、磷化合物还未与土壤充分发生作用前就出现径流,也会造成比化肥更严重的污染。目前,对于厩肥还没有完善的检测方法确定其营养元素的释放速度,以推算合理的用量和时间。因而,这类的径流污染是难以避免的。
饲养场牲畜粪尿的排泄量大,用未充分消毒灭菌的粪尿水浇灌菜地和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粪尿被雨水流冲到河溪塘沟,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在饲养场临近河岸和冬季土地冻结的情况下,这种污水对周围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大。
农产品加工污水
水果、肉类、谷物和乳制品的加工,以及棉花基本染色、造纸、木材加工等工业排出的污水是农业污水的第三个来源。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污水量相当大,如美国食品工业每年排放污水约25亿吨,在各类污水中居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