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污水工艺提问有哪些

污水工艺提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18 17:09:53

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一般污水处理包括五种典型的工艺,具体如下: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但由于吸附时间较短,处理效率不及传统法的高。

(3)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沟槽中设置两个曝气转刷(盘),也有用表面曝气机、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气装置的。曝气设备工作时,推动沟液迅速流动,实现供氧和搅拌作用。
与普通曝气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还有较好的脱N、P作用,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4)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应器前部设有预反应区(占池容积的10%)。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并实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预反应区一般处在厌氧和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该区还具有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被吸附的有机物在主反应区内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应连续进水,解决了来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该工艺沉淀效果较差、净化效果变差,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较低,反应时间长,设备容积增大,投资较大。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O)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并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带入的NO3- 进行反硝化。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随后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系统中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正有利于该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厌氧-缺氧池只需轻缓搅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沉淀池要避免发生厌氧-缺氧状态,以避免聚磷菌释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质和反硝化产生N2而干扰沉淀;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挟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

㈡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一级处理,主要除去悬浮于污水中固体杂质。常见的物理处理法一般只能达版到一级处理的标准,权通过筛滤、沉淀等一系列的过程,最终能够除去污水30%的BOD,但是并不能达到污水的排放标准。
二级处理,主要是除去溶解于水中的胶体或者有机物质,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将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污染的简单物质,能够去除污水中90%的BOD和COD,达到排放的标准。不过生物水处理对水质的要求比较多,水温,pH值,含氧量等等。
三级处理,主要是除去溶解于污水中的无机物质(氮、磷等)和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一般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电渗分析法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第三级水处理为深度处理,虽然处理费用较高,但是出水水质好,能够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㈢ 急..本人明天面试污水处理厂,可能被会问到哪些问题(如为什么要进污水处理厂等)怎么回答..请求面试达人帮忙

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员要注意的问题:
1、了解污水来源及水质,水质变化规律,出水水质的要求。
2、了解污水处理安全操作规程及本岗位职责。
3、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各构筑物及附件名称、用途及相互关系。
4、了解本系统主要设备的名称、性能、功率、流量、扬程、转数及电器、机械基本知识,掌握污水处理流量及单位换算。
5、了解主要工艺管路的用途以及各种与工艺有关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正确操作并能正确识别设备运行状态。
6、掌握相关监测仪表的观察和使用。

二、此岗位主要工作:
1、每2小时巡视一次设备及工艺状况,并做好原始记录。
巡视路线:截流井—格栅井—污水泵房—鼓风机房—细格栅—沉砂池—生化池—沉淀池—回流泵房—滤池—消毒渠—污泥脱水机房
2、 按各站房工作内容操作设备。
在切换电源时每人负责一个站房,听从班长调度。 及时汇报异常状况。遵守安全规程。
3、 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

1、负责管理全厂污水污泥的生产工艺。保证污水污泥的按质按量的进行处理。在水质不达标时,进行及时的工艺调整,并上报。
2、负责管理工艺记录。包括进水出水的水质水量报表、工艺记录、工艺检查表、镜检报告、工艺调整单的制定、记录和归档保存。
3、负责制定主要设备的工艺规程。对员工进行工艺规程的培训。
4、负责制定全厂的工艺应急预案,并在需要时组织实施。
5、负责全厂工艺管道的管理工作,按期检查并在发生淤塞时及时组织输淘。
6、负责全厂工艺构筑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及时发现泄漏并组织处理。
7、负责全厂运行值班的安排工作。
8、负责处理运行中突发的问题。
9、负责下达工艺调整指令。
10、负责处理运行中突发的问题。
11.负责管理运行中各种样品的采集工作,制定相应的采样规定。
12.负责组织好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
13.负责组织好运行中需要的下井作业工作。
14.负责组织好中水回用的运行工作。
15.负责召集班后会,并讲评当班的生产状况。
16.完成厂负责人临时交办的工作,配合全厂人员完成好其他工作。

㈣ 污水处理有哪些工艺

有很多,像是活性污泥法就包括:传统推流式、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法、高负荷曝气、延时曝气、吸附再生法、完全混合法、深层曝气法、纯氧曝气法、克劳斯法、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氧化沟、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S);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分段厌氧处理、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两相厌氧法等。
另外还有稳定塘,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等。

㈤ 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需要哪些设备呢

污水处理有五种典型的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但由于吸附时间较短,处理效率不及传统法的高。

(3)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沟槽中设置两个曝气转刷(盘),也有用表面曝气机、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气装置的。曝气设备工作时,推动沟液迅速流动,实现供氧和搅拌作用。
与普通曝气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还有较好的脱N、P作用,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4)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应器前部设有预反应区(占池容积的10%)。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并实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预反应区一般处在厌氧和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该区还具有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被吸附的有机物在主反应区内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应连续进水,解决了来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该工艺沉淀效果较差、净化效果变差,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较低,反应时间长,设备容积增大,投资较大。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O)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并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带入的NO3- 进行反硝化。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随后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系统中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正有利于该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

污水处理需要以下设备:
1格栅清污机
2砂水分离器
3一沉池刮泥机
4单臂周边传动幅流式刮泥机
5一沉池排泥泵
6曝气机
7污泥回流泵
8二沉池刮吸泥机
9带式压滤机
10罗茨鼓风机
11剩余污泥泵
12滤带冲洗泵
13污泥输送泵
14加药计量泵
15空气压缩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
16二氧化氯消毒器

㈥ 应聘污水处理厂面试都会问些什么问题

首先是你有没有相关污水处理厂运营工作的经验,然后根据你应聘的职位不专同,我觉得属会问你一些技术相关的问题,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原理,关键工艺环节,关键设备,关键工艺参数等,高深的还有一些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难的,我建议你根据应聘的岗位来有针对性的准备,祝你成功

㈦ 污水处理方法都有哪几种

一般来说就是物理、化学、生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专条件下(O段),属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目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
反消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

㈧ 一般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五种典型的工艺
(1)间歇活性污泥法(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个或多个SBR池组成,运行时,废水分批进入池中,依次经历5个独立阶段,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进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应及沉淀用时间控制,一个运行周期的时间依负荷及出水要求而异,一般为4~12h,其中反应占40%,有效池容积为周期内进水量与所需污泥体积之和。
比连续流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耐负荷冲击的能力强;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又由于泥龄较短,丝状菌不可能成为优势,因此,污泥不易膨胀;与连续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装置结构简单,当水量较小时,只需一个间歇反应器,不需要设专门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10~40min),通过吸附去除废水中悬浮的和胶态的有机物,再通过液固分离,废水即获得净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饱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回流的,引入再生池进一步氧化分解,恢复其活性;另一部分剩余污泥不经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分别在两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两段进行。它适应负荷冲击的能力强,还可省去初次沉淀池。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大节省基建投资,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工艺灵活。但由于吸附时间较短,处理效率不及传统法的高。
(3)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沟槽中设置两个曝气转刷(盘),也有用表面曝气机、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气装置的。曝气设备工作时,推动沟液迅速流动,实现供氧和搅拌作用。
与普通曝气法相比,氧化沟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容易,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少,还有较好的脱N、P作用,适应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4)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应器前部设有预反应区(占池容积的10%)。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并实现连续进水,间歇排水。预反应区一般处在厌氧和缺氧状态,有机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该区还具有生物选择作用,抑制丝状菌生长,防止污泥膨胀。被吸附的有机物在主反应区内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应连续进水,解决了来水与间歇进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该工艺沉淀效果较差、净化效果变差,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负荷较低,反应时间长,设备容积增大,投资较大。
(5)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A/O)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废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机物(如VFA),并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其所需的能量来自聚磷链的分解。随后,废水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基质对随回流混合液带入的NO3- 进行反硝化。废水进入好氧池时,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过分解体内的PHB而获得能量,供细菌增殖,同时将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体内,并以聚磷链的形式贮存起来,随后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系统中好氧区的有机物浓度较低,正有利于该区中自养硝化菌的生长。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厌氧-缺氧池只需轻缓搅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沉淀池要避免发生厌氧-缺氧状态,以避免聚磷菌释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质和反硝化产生N2而干扰沉淀;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挟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

㈨ 常见工业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

一.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版物质权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不懂请继续追问,详情请了解立昌环境。

㈩ 污水处理中厌氧工艺常见问题有哪些呢

维拓环境 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污水处理中厌氧工艺常见问题如下:

问题1:我们有个厌氧池,正在调试,有五天没有加面粉了,结果现在池子里的污泥变成黑色的了,而且还长了好多绿藻,怎么回事啊?该怎么解决?

回答:

厌氧池污泥黑色并无异常,不知出水指标是否有所异常波动呢?藻类的话,在液面清液可以看到,混合液内应该不会存在的。


问题2:一个很奇怪的现象,UASB出水COD4000,氨氮60,总氮120,PH6.5,经过好氧池后,COD500,氨氮几乎没有,总氮40,但是PH达到了8.3,这是为什么呢,不是硝化反应要消耗碱度嘛,PH要下降才对啊,怎么解释呢?

回答:

1、要看看是长期如此还是最近才发生的,如果是长期如此,要考虑你的工业废水水质情况?如果只是近期偶尔发生的话,多半是进水波动所致,比如说,你的总氮有下降,说明反硝化也发生了,且比较充分的发生了,如此会产生碱度,加之进水氨氮突然减低,硝化反应不明显时,不但反硝化的碱度可以弥补硝化过程所需,甚至还有结余,导致出水PH上升。

2、另外还需考虑你检测得PH值是否可靠,也就是PH是否经过严格校正了呢。


问题3:问题:造纸制浆厂的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我公司制浆工艺采用中性亚硫酸钠法。 中段水处理采用调节池,UASB,组合生化、生物滤池。 现在厌氧池出水COD持续1200左右,但组合生化池一点却不下降,我们24小时持续爆气,但含氧量一直维持在0.2-0.6之间,水体发黑。不知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解决?

回答:

1、24小时曝气不代表就曝气充足了,还要看看曝气能力是否满足。

2、降低生化池的回流量看看是否有效。


问题4:我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下:

1、工艺(含物化段):生产工艺:中性亚硫酸钠法制浆。中段水处理工艺:调节池,UASB,组合生化(挂膜法),生物滤池。

2、水量(设计及实际)设计能力为3500立方,实际排水1000立方。

3、运行周期或频率:持续运行。UASB为持续进水,70%的水回流,回流的水带泥。组合生化池的进水也是持续。

4、进水水质概况:原水COD为1000至4000,每天波动比较大。BOD5我们不会做。PH值7到7.5之间。亚硫酸钠含量0.2-1.2g/L。

5、出水水质概况:UASB出水1200至2100之间。好氧几乎没有降低。

6、各指标进出水处理效率:UASB有30%至45%的效果,组合生化池以前有,但现在10%左右效率。

7、活性污泥负荷F/M

8、活性污泥浓度MLSS

9、溶解氧控制水平DO:组合生化池出水好时DO在3到4之间,但现在只有0.4-0.5之间,怎么爆气也上不来。

10、活性污泥沉降比S30:有去除效果时,SV30为5到7左右,但最近达20,因为我将二沉池持续回流。

11、污泥龄ts:不会算,但近20天没有排泥。

12、营养剂投加依据及出水氮磷含量:每日调节池为磷酸二胺6公斤,组合生化池:磷酸9公斤,尿素10公斤,各池每天再加50公斤的猪粪。原水的C;N为1800;20;1.2。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单位,也不知如何计算。

回答:

UASB作为前段降解设施,后段排放还是要依靠后段生化池的。目前没有好的处理效果,请确认如下:

1、后段生化池回流要保持好,是连续的。

2、不管SV30是多少,排泥是需要的,排泥可以少排些

3、复核一下营养剂投加,看看是不是少了,按C:N=100:5:1核算。


问题5:由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UASB内的污泥全部被打入了好氧池内,现在好氧池内取样做了SV,上清液很黑混浊,沉降速度慢,污泥变成了黑色。我在发现这个事故后,停曝气,待好氧池沉淀一段时间后,把好氧池内的污泥排进UASB一部分。我现在是一次性把UASB流入的那么多量的污泥全回流过去还是慢慢的回流污泥至UASB呢? 接下来在操作上该怎么办?

回答:

既然UASB的污泥流入了好氧区,就需要尽快的回流入UASB系统,由于厌氧污泥颗粒比重大,回流的混合液中,好氧部分还是会流出UASB的,而厌氧污泥颗粒会继续留在UASB,如此对系统影响就不会太大,好氧池的话,回复远比UASB要快,所以,重点是你的UASB。


问题6:我厂是果冻废水,含糖高,一般进水COD就7000到8000,有时候到10000多,又很容易酸化,PH很难人工控制,问题出在2月份UASB池一直跑泥,自动调节PH循环泵又坏掉只能人工调节PH,从那时候开始COD开始上升,到现在还降不下来。停了好长时间没进水,污泥浓度很低,但是可见颗粒污泥。没产什么沼气。投了一卡车污泥进去,回流内循环。经过2个礼拜多了,还是没效果,水质更黄了,UASB液面有一层像铁锈一样的物质。但是还是没什么去除率。不知道是何缘故?

回答:

你现在看到的颗粒污泥,受ph冲击,处理效率降低了。有形无实,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长,所以恢复也慢,还需耐心恢复,否则,欲速不达。


问题7:在无进水情况下,UASB池池面气泡减少,沼气量很少。COD从700多降到200多了,明显处于地负荷运行,CASS池污泥老化,在没进水情况下曝气产生的结果,不知为何?不曝气我又怕好氧泥缺氧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呢?

回答:

不曝气半天没事,一天以上不曝气就不好了, 特别是污泥浓度较高时。最好的方法是最低量维持。一般可以4小时停止,十分钟开启的方式来曝气维持。


问题8:小弟淀粉厂内运行一套UASB系统, 於厌氧反应器前设一酸化池, 一般来说入水COD在16000mg/L, VFA 4500~5000mg/L ; 出水COD 900mg/L, VFA 120mg/L ; 但近日入水COD上升至20000mg/L, 而VFA却从5000 mg/L渐渐上升至 8000mg/L (COD依旧维持在 20000mg/L左右), 出水COD 目前在 1500mg/L, VFA 200mg/L上下波动.想请教在COD稳定的情况下, VFA持续升高的原因, 是否是酸化不完全, 含有太多大分子酸所致? 对UASB系统来说是否会有不良的影响?

回答:

也称不上高,主要你的进水浓度高了,自然在系统没有跟上(适应增加的污染物浓度而被动增加微生物量)的情况下,你的出水污染物浓度会上升。从上升比例来看还是正常的。系统应该会自动修正的,随后去除率也会有所提高。


问题9:我调试的是一个木材加工厂废水,工艺是UASB+SBBR工艺。现在UASB内进水COD为5000左右,PH7.5--8左右。出水COD2500--3000,PH在6.5左右。池内水温16--20度。现阶段池内水力负荷为0.24m3/(m2.h),容积负荷为0.083KgCOD/(m3.d),污泥负荷数值没法做,已满负荷上水。后续SBBR池内PH7.5左右、SV25%左右,MLSS无条件检测,生化池出水COD为350左右,F/M值肯定很高了,但因为MLVSS无法检测,F/M具体数值不清楚。出水指标为COD≤100mg/L,请指教我这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不是UASB池内温度低了,VFA积累。另外SBBR池内怎么处理才合适啊?

回答:

温度却是影响的UASB处理效果的,SBBR系统,如果进水是2500-3000,而出水是350的话,去除率也接近90%了,应该说不低了。


问题10:黄老吉生产废水,生产工艺按原料配方调制,进水COD4000-6000,采用调节-UASB-中沉-SBR组合工艺,设有一台从中沉到UASB的潜水回流泵,调了半年多都没调好,容易酸化,调节池PH调到9了,UASB内的PH一直在5左右,SBR又是6.5左右;UASB出水COD也不太稳定,从1500-3000不等,这样SBR出水就很难达标了;做沉降比观察,污泥性状不好,分离不明显,色度比进水还高,明显偏黄,一直没法处理,是否废水中有什么抑制成分,请教对此类废水比较熟悉的有何良策?

回答:

UASB出水后是否可以再进行PH调节(投加氢氧化钠),否则6.5的PH对SBR来说还是很难操控的。另外,根据你的出水SBR的污泥浓度是多少呢?如果污泥浓度低了或高了,对你的出水色度和去除率也有影响。


问题11:,最近调试的厌氧反应器出水带泥特别多,测沉降比高达20%~30%,而且大部分都是上浮,表面污泥粘稠,量筒取厌氧罐各层取样口,也是上浮有30%~40%,沉淀下去的也就10%以下。厌氧出水到一沉池,一沉池表面也是厚厚的一层粘稠泡沫,沉淀不下去,结果到好氧池,导致好氧泥量很多,最高SV达70%,溶解氧也消耗厉害,好氧排泥都排不过来了。这样的状况持续有一周多了。

回答:

应该是厌氧效果良好,产气较多夹带污泥上浮吧?这个和天气、进水量等关联。 如果一沉池漂浮物打碎可以下沉的话,估计流入后段生化池可以减少。


问题12:我们这是啤酒废水的处理,工艺为初沉池-调节池-UASB-好氧池-二沉池,UASB厌氧池池容是3200立方,分为东西2组进行进水,设计的上升流速是0.9米/小时,可是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的厌氧去除率总是会出现波动,有时候能稳定在80%以上,有时候又将下去了,进水的COD值正常在1500左右,有时候可能会低一些,进水流量根据生产情况在变动,我们厌氧系统有内循环泵,每次污水量不够,我就会给加内循环,怎么才能让厌氧系统稳定运行呢?另外,我们刚开始加在厌氧池的污泥浓度大概有3万,现在东西组污泥浓度都有下降,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回答:

还是需要统计下分析数据,看看去除率低的时候,其他指标的状况,以便建立关联性,这样就可以验证去除率波动的原因。


问题13:对于厌氧生化系统来说,调节PH用盐酸和硫酸哪个更好?

回答:

两者过量投加都会对系统有抑制,但硫酸的抑制比盐酸明显,所以,如你所说,已盐酸为主,但投加量不大的话,也可以投加盐酸。


问题14:关于啤酒废水的,因为啤酒生产一般分淡季和旺季,淡季的时候,主要是生产车间洗瓶水,洗车之类的,多数是废碱液,所以到我们污水站的时候PH总是偏高,进集水井的时候PH能达到11以上,调节池就是8.3左右了, 所以一直在加酸,用量蛮大的, 进入厌氧系统一般控制在7-8,所以现在就是想解决淡季用酸量大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觉得是否可以用管道把厌氧出水引进调节池, 因为正常都是调节池PH明显高于厌氧出水的PH, 我自己也按1:1取样做了混合PH测定, 发现,PH是有明显降低的, 但是我又在考虑,一般厌氧出水里面COD值还有300-400左右,这些应该都属于难降解的吧, 万一进入调节池后,跟原水混合,会不会对厌氧系统有点影响呢? 这样混合后,混合液的COD是会升高还是降低啊? 调节池COD一般在1500左右,这种做法可取吗? 混合液的COD不知道是升还是降?

回答:

焦点是回流后水量升高,是否会超过厌氧系统的水力负荷。至于混合液浓度是否会升高,我想你进水1500,回流液才400,自然混合后的cod会降低了的。至于难降解,你回不回流,在系统里都一样,没必要担心的。


问题15:

1 明年我们的三相分离器需要整改,施工单位给出的方案是提升三相分离器的高度,这个难道就是气提? 我不理解提升之后是为了做什么的,能达到什么效果?

2 由于我们的调节池需要清淤,所以想把厌氧进水给停了,其实在过年啊,之类的,都想给停了。厌氧系统能停多久,如果再次启动,如何才能快速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回答:

1、可以使水、泥气分离更加彻底,具体要看是否你现有的高度通过设计复核高度不够。

2、仅仅是清池,过年这样级别的停止的话,没有问题的,恢复也快的。


问题16:USAB出水带污泥,取样一段时间后,污泥全部能沉降,上清液也较清,把沉降的污泥倒入手中看,污泥为絮状,带毛边的那种,没有粒状污泥存在。我个人觉得这种带泥现象不要紧,不知是否正确? UASB进水COD在2000左右,今天取UASB出水分布进行上清液和泥水混合检测,上清液COD在354mg/l,泥水混合的COD在1330mg/l。系统只在白天运行,晚上不进水。

回答:

颗粒污泥形成需要时间,不知你培养多久了。如果在过程中的话,那就继续观察。


问题17:我厂好氧前用的是改良IC,但调试几个月仍不见好,反反复复,现在在监测中,发现一个溶解氧的问题。为降低进水COD,采取少量进水+大量循环的方式,但循环过程造成氧气的混入,测定循环水的DO在2.5PPM左右,IC出水的DO在0.7PPM左右,从塔上落下来就变成了1.27PPM,这个系统正常吗?DO会是致命因素吗?

回答:

IC反应器以厌氧菌为主,溶解氧控制不好肯定调试不好的。另外流速也要控制好避免污泥流失。

阅读全文

与污水工艺提问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