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污水爆气量怎么调试

污水爆气量怎么调试

发布时间:2022-05-17 11:53:09

污水处理工艺调试究竟调什么,怎样调,步骤是什么

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分类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竖流、旋流、曝气)、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气浮;
4、其他:阻力截留、离心力分离法、磁力分离法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中和法:酸碱中和
2、化学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
3、氧化还原法:药剂氧化法、药剂还原法、电化学法
4、化学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氯气、次氯酸钠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吸附法
2、离子交换
3、膜分离法: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纳滤、微滤
4、其他分离方法:吹脱和气提、萃取、蒸发、结晶、冷冻
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根据常用处理废水的化学方法分类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编辑本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㈡ 关于污水调试

1,以后见到领导不要再说泥量了,那叫污泥浓度(简称MLSS)
2,表面上的浮泥应该是死泥,必须想办法处理回掉,可以加大排泥答
3,不要一味地投加活性污泥,因为每个污水厂的活性污泥的活性和状态由于工艺的不同都会有差别,关键还要你自己培养
4,自己培养我建议你要注意2点,(1)加大曝气池的DO和污泥的回流量,保障主要的微生物迅速的成长起来;(2)注意进水碳源的控制(理论上是C:N:P=100:5:1)实际和理论有时候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你还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最重要的!我说的也只是建议,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还有很多都不懂,希望我说的对你有一点点用处,你还是多问问别人吧^-^

㈢ 污水如何进行调试越详细越好

这个光说是说不清楚的,要分不同的水质以及很多种异常情况,一般针对的都是生版物处理段。首权先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污水处理相关理论知识与逻辑,然后才能结合实际现场调试摸索来学习到属于你自己的技术经验。
这个行业前景越来越好,目前还算冷门,不要听别人没有根据的瞎说,本人就是一名从事该行业八年的专业人士,污水运行维护与污水调试完全是两回事,技术性也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当你具有了足够的污水调试经验,那么你离项目经理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㈣ 怎么调试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

网上很多的,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粪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培养。 先说粪便水培菌 具体步骤: 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操作 1.间断操作: 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内为宜 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终生 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 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 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为宜,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如果被处理工业污水中,缺氮和磷以及其它营养物时,可根据BOD:N:P为100:5:1的比例来调整。 个人认为在此阶段,必要的超赿管路要具备,工艺没设计的可用消防管代替。 而且各种分析要跟上去,和种参数需及时测定,特别是镜检,因为有经验的人可能通过镜检和数据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比较重要,有些现象要果断处理,有些则需等侍再认定 上面是异步法,同步就是在污泥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入工业污水,使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污水的环境,这样虽可缩短培养和驯化的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又缺实践经验则难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上.若有条件,就是接种培养,这样可缩短时间,若是相似的污水的污泥,更可提高驯化效果。 ( 二.)试运行
当活污泥培驯成熟后,下一步则应进行以确定最佳条件为目的的试行动阶段,首先以设计条件为中心,设定几个阶段的条件以制定试运行计划,一般作为变数考虑因素有混合液内活性污泥浓度,回流率,曝气量,二沉池的混合液和污泥的泥令,污水进水的方式是连续还是间断的.将这些因子组成几种试验条件,观察各个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在这个时候,应当注意的是培育成适应于某些处理条件下的污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可能象物化那样,马上效果就出现了,因此,用条件变更后短时间内的处理结果来判断会产生误差。应当是多观察处理水质和污泥的性质,在这些参数稳定后再进行正式试验。一般需要3-4周比较稳定。 按生化原理:要求在曝气池内保持适宜的微生物与营养物的比例,供给的氧,适应的搅拌强度,一般用污泥负荷加以控制, 污泥浓度应天天测,根据浓度或SV,便可控制污泥回流率和剩余污泥量,并可获得这方面 的运行规律。另外剩余污泥量也可通过相应的泥龄来控制。 关于供氧量,要满足两方面 的需要,一是混合,一是生物生长需要。
在最高负荷时,溶氧也应该在1以上,空气量过大也不行,会导致污泥解絮,当污泥负荷超过0.35时,所需的空气量差不多是一定的,在0.25以下时,所需空气是急剧增加的,其原因是在污泥负荷为0.35-0.5时,氧化和吸附是均衡的,生物的耗氧量降解量与需氧有一定的关系。但在低负荷时,相当部分 污泥为氧化所破坏,此外,因易于产生硝化作用,因此所需的空气量大增。减量曝气法,氧化慢于吸附,且曝气时间短,所需空气量更少 污泥回流根据浓度而定,回流少是经济的,尽量使用高浓度污泥,为此在二沉池内积存大量污泥是合适的,但应避免污泥停留过长,腐败上浮 关于进水的方式无太大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较。 如果曝气池的容积不够大或污泥回流有限制的话,应采用阶段进水,这样会减少冲击的影响

㈤ 污水处理厂曝气量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 (6.8.2)

曝气系统的核心部件曝气泵的吸入口可以利用负压作用吸入气体,所以无需采用空气压缩机和大气喷射器。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所以无需搅拌器和混合器。

由于泵内的加压混合,气体与液体充分溶解,溶解效率可达80~100%。所以无需大型加压溶气罐或昂贵的反应塔即可制取高度溶解液。

气液比约为1:9(吸气量为8-10%),串联使用可以增加吸气量。一台GLM(B)系列曝气泵即可进行气液吸引、混合、溶解并直接将高度溶解液送至使用点。

过泵流量 1-50 M3/H;处理水量1-150 M3/H 。因此,使用GLM(B)系列曝气泵,可以提高溶气液制取效率、简化制取装置、节省场地、大幅降低初次投资、节省运行成本及维护费用。

(5)污水爆气量怎么调试扩展阅读

处理污水的方法

1、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

3、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㈥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池)的调试

你这种现象初步怀疑是曝气过量,你应测定池内溶解氧,调试期间溶解氧浓度内可控制在2~3mg/L,容20多天没挂上膜,调试方法肯定有问题,每次闷曝不宜超过12小时,闷曝时不进水,停止曝气后,尽快给接触氧化池换水,换水过程中应避免污泥外流,如此循环,直至挂膜成功,系统可进入连续运行。还应控制水温,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对污泥有毒害作用的),PH等指标

㈦ 污水处理预反应区的曝气量与主反应区的比起来,该控制在多少

曝气
并无区别。控制在2.5左右即可。所谓的兼氧区,主要为后面的主反应区配水稳定,当然,如果对
脱氮
要求高的,可以减低DO,利用其进行反硝化。
武汉格林环保的工艺还不错,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曝气量过大,如何调整

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曝气,基本用的都是罗茨风机,调整调罗茨风机出口,控制罗茨风机的产风量。

㈨ 污水处理曝气的大小对活性污泥生长有什么影响生化池中只要比上一次多加一点污水,曝气后表面就会浮起很多

摘要 您好,曝气,是污水好氧处理中必不可少关建环节,曝气量的大小对无论对生物膜法或是活性污泥法都有直接影响,曝气量过小,二次沉淀池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污泥上浮。曝气量过大,在曝气池中将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较高。沉淀池中由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2或NH3,而使污泥上浮。

㈩ 请问一下调节池每立方米废水的曝气量是多少才能使水质调节均匀啊参数怎么确定啊 多少m3/(m3 h)才合理

运用曝气方式均匀水质的话,可以按照1m3/m2*h计算,可能你会觉得应该是多少m3/m3*h,你指的汽水比,实际工程中,曝气产生的气泡是会从底部扩散至池面的,完全能够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污水爆气量怎么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