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来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自的换热设备,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的热量由冷却剂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工质,使其产生具有一定温度、一定压力和一定干度的蒸汽。此蒸汽再进入汽轮机中做功,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在这个能量转换过程中,蒸汽发生器既是一回路的设备,又是二回路的设备,所以被称为一、二回路的枢纽。
B. 路由器由哪些硬件设备组成
路由器就是一个东东呀。
你应该是想问建立一个局域网,要哪些东西吧!一个猫,一个路由器,再就是电脑与网线了。
C. 压水反应堆的结构原理
压水反应堆利用轻水(普通水H2O)作为冷却剂和中子慢化剂。其冷却系统由两个循环回路组成。一回路连接着堆芯和二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回路内压强保持在150个大气压左右,在此压强下可将冷却水加热至约343℃而不沸腾。冷却水在二回路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中将压强约为70个大气压左右的二回路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约260℃),形成的水蒸气(过滤掉混杂的液态水后)再通过二回路送至汽轮机,推动涡轮发动机运转。在传热管中释放了热能的一回路水以290℃左右的温度回流至堆芯,完成一回路循环。从汽轮机流出的二回路水经冷凝器凝结为液态水后,回流至蒸汽发生器,完成二回路循环。
反应堆堆芯位于压力壳内,由排列为方形的燃料组件组成。燃料一般是富集程度在2%~4.4%的烧结二氧化铀。
和沸水反应堆相比,压水堆堆芯体积更小,堆芯的功率密度较大(大型压水堆的堆芯功率密度可达100千瓦/升),压水堆的发电效率约为33%;但由于堆芯中的工作压力和温度都较沸水堆高,因此对反应堆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较沸水堆更高。
压水堆是核潜艇使用最多的堆型,原理是:由核反应堆中的铀—235核燃料进行链式核反应并产生高温,高温把核反应堆内密闭循环的纯净水“煮开”变为蒸汽后,经喷嘴加速变为蒸汽流推动汽轮机运转。汽轮机的转速经过减速齿轮减速后带动螺旋桨。能量转换全过程大致为:核能→热能→机械能→动能。
核能产生于核反应堆中的铀原子核裂变,当铀原子核连续裂变时(称“链式反应”),会产生巨大的热能。核反应堆的作用就好比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锅炉,不过锅炉里的水一般是用火加热的,而核反应堆里的水是用核燃料“加热”的,所以过去也把核反应堆俗称为“原子锅炉”。
核动力装置通常由一回路和二回路组成,它们都是密闭的循环回路。一回路由主冷却剂系统和各种辅助系统组成,主冷却剂系统包括核反应堆、主冷却剂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设备。一回路里的高温高压纯净水被核燃料加热后,由主冷却剂泵推动,经蒸汽发生器把热量传导给二回路水,使之变为蒸汽,然后一回路里被冷却的水再次返回核反应堆里,继续把核燃料产生的热量带出来,并慢化中子参与链式核反应。所以一回路里的水被称为冷却剂和慢化剂。核燃料释放的热量多少,是由控制棒来调节的。
二回路里,前半部分流动的是被一回路加热后的蒸汽,后半部分流动的是被冷凝器冷却后的水。一二回路的交会处是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的水在蒸汽发生器里被加热后变成饱和蒸汽用来驱动汽轮发电机,提供电源。
D. 压水堆讲的是什么
在核能发电中有一种已被广泛使用的动力反应堆——压水堆。这种反应堆也是我国核电发展规划中已经选定的主要堆型。我国己建成的秦山核电站,还有刚建成的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正在设计中的其他核电站,都是用这种反应堆来发电的。压水堆的发展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海军就曾想利用反应堆作为动力,来建造核潜艇。
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国海军部派出一个技术小组,去橡树岭实验室学习反应堆技术,带队的是一名上校,名叫里科维。回来后,他被任命为海军舰船局核动力处的领导人,兼原子能委员会下属海军反应堆处的处长。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大胆的部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1954年底建成了美国第一艘核潜艇“舡鱼”号,从而揭开了海军发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页。
在“舡鱼”号核潜艇中,利用压水堆作为动力源,它既安全,又可靠。由于核动力工作时不需要氧气,因此潜艇可以长时间潜航,穿过北极辽阔的冰层,进行环球航行。
1953年,美国决定建造大型核动力装置,原子能委员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里科维少将,并由西屋电气公司负责反应堆装置的建造。
1954年9月6日,压水堆核电站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希平港正式破土。经过大量的考核,1957年12月2日,希平港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经过16天,能量源源不断地送出。
希平港核电站的主要用途,是研究压水堆的工艺。在这第一代装置中,实际上已体现出压水堆的所有基本特点。它用加压的普通水作为冷却剂、慢化剂和反射层。整个堆芯放置在一个钢制的厚壁容器内,它能承受很高的压力,足以保证冷却剂在堆内不发生沸腾现象。
通过改进燃料组件,压水堆逐步实现了更新换代。压水堆燃料组件的改进过程是这样的:从以不锈钢为包壳的核燃料棒,发展成高功率的以锆合金为包壳的燃料棒束组件;取消了燃料盒而改用定位架,以增强冷却剂的导热效果;用控制棒束代替十字形断面的控制棒,并采用液态中子吸收剂——含硼水。随着反应堆功率的增大,还减小了燃料棒的直径,改进了燃料元件的制造工艺。这些改进措施,使压水堆堆芯的平均功率密度从58千瓦/升提高到100千瓦/升。这些数字说明,在压水堆中每单位体积的堆芯所放出的核能,要比石墨气冷堆高出40倍左右。由此可以想到,压水堆是一种多么紧凑的反应堆装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它能用在空间极为紧凑的核潜艇内。目前典型的压水堆核燃料,是由低浓度的二氧化铀芯块制成的。圆柱形芯块的尺寸,相当于一节手指的大小。它们挨个放在壁厚约为0.6毫米的锆合金管子内,然后密封起来,组成一根长为3~4米的燃料棒。锆合金管用来防止燃料与冷却剂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把产生的放射性裂变产物保存在锆管内部。锆本身是一种极为优秀的堆芯结构材料,因为它几乎不吸收中子。用定位架将约200根燃料棒,按正方形的栅距排列起来,组装成15×15或17×17的棒束,称为燃料组件。将上百个燃料组件安装在一起,组成一个近似圆柱形的堆芯。把它架在钢制的厚壁容器的中央,就是一个压水堆。冷却剂自下而上流过堆芯,带出裂变的能量。
由银—铟—镉制成的控制棒,通过容器的顶盖插入燃料组件之中。改变控制棒插入堆芯的深度,就可调节中子的数量,从而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在燃料组件不断改进的同时,压水堆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也逐渐完善,并进入了标准化的阶段。目前最大的压水堆核电站,其单堆发电能力已达130万千瓦。它以反应堆为中心,有四个环路,每个环路有一台蒸汽发生器和一台立式的主循环泵。高压下的水由主泵驱动,经过堆芯吸取热量,然后沿着环路进入蒸汽发生器,在那里放出热量,以后又流回主泵的入口。冷却剂不断地循环流动,完成输送热量的任务。在蒸汽发生器内,二回路的水接受热量后变成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作功发电。
压水堆中的冷却剂、慢化剂和反射层都利用普通水。这不仅是因为普通水价廉易得,还因为它在常规的火电技术中已利用了200多年,人们对它已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研制了能在高温高压汽水条件下使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压水堆实际上最大程度地沿用了常规的发电技术,因此既经济、又可靠。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一半以上都是压水堆核电站。将来,这个比例很可能会继续增长。
从长期运行的角度来看,压水堆核电站也有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蒸汽发生器。它的传热管壁厚不到1.5毫米,却担负着将放射性的一回路冷却剂,与非放射性的二回路汽水介质相隔绝的重任。在长年累月的热交换过程中,这些管子是否能够不受腐蚀而保持严密,仍然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已有一些蒸汽发生器发生了泄漏,电站不得不停下来对它进行修理和更换。很多材料工程师和水化学专家,正在从管子材料和水的品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希望尽量延长传热管的使用寿命。
有些核动力专家提出一种更为痛快的办法,那就是干脆取消蒸汽发生器,把反应堆的运行压力降低一些,让流过堆芯的水沸腾起来,直接产生蒸汽,这种带有一些放射性的蒸汽,同样可以送往汽轮发电机组作功发电。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另一种主要核电站——沸水堆核电站的特点。
E. 下面哪个设备不在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上.a.主泵 b.汽轮机 c.稳压器
汽轮机不在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上。
一回路主冷却剂系统可分为:反应堆压力壳、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主要用来保证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辅助系统按其功能划分,有保证正常运行的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部分系统同时作为专设安全设施系统的支持系统。
专设安全设施为一些重大的事故提供必要的应急冷却措施,并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5)压水堆一回路由哪些设备组成扩展阅读
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该核电站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一般冷却剂保持在120~160个大气压。在高压情况下,冷却剂的温度即使300℃多也不会汽化。
冷却剂把核燃料放出的热能带出反应堆,并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数以千计的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汽;冷却剂流经蒸汽发生器后,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这样来回循环,不断地把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汽。
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做过功的废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再由凝结给水泵送入加热器,重新加热后送回蒸汽发生器。这就是二回路循环系统。冷凝器中用三回路循环泵抽来的江河水作冷却剂,冷却后又排回到江河中,组成第三回路循环。
F. 加热回路由哪些元件组成
电源,,,总开关,,,加热装置,,,NTC。。。控制器。。。执行通断电开关
G. 压水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压水堆核电站
压水堆核电站的一回路系统与二回路系统完全隔开,它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该核电站的原理流程为:主泵将高压冷却剂送入反应堆,一般冷却剂保持在120~160个大气压。在高压情况下,冷却剂的温度即使300℃多也不会汽化。冷却剂把核燃料放出的热能带出反应堆,并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数以千计的传热管,把热量传给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腾产生蒸汽;冷却剂流经蒸汽发生器后,再由主泵送入反应堆,这样来回循环,不断地把反应堆中的热量带出并转换产生蒸汽。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做过功的废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再由凝结给水泵送入加热器,重新加热后送回蒸汽发生器。这就是二回路循环系统。
压水堆由压力容器和堆芯两部分组成。压力容器是一个密封的、又厚又重的、高达数十米的圆筒形大钢壳,所用的钢材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用来推动汽轮机转动的高温高压蒸汽就在这里产生的。在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棒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控制棒在堆芯内上下移动。
堆芯是反应堆的心脏,装在压力容器中间。它是燃料组件构成的。正如锅炉烧的煤块一样,燃料芯块是核电站“原子锅炉”燃烧的基本单元。这种芯块是由二氧化铀烧结而成的,含有2~4%的铀-235,呈小圆柱形,直径为9.3毫米。把这种芯块装在两端密封的锆合金包壳管中,成为一根长约4米、直径约10毫米的燃料元件棒。把
200多根燃料棒按正方形排列,用定位格架固定,组成燃料组件。每个堆芯一般由121个到193个组件组成。这样,一座压水堆所需燃料棒几万根,二氧化铀芯块1千多万块堆芯。此外,这种反应堆的堆芯还有控制棒和含硼的冷却水(冷却剂)。控制棒用银铟镉材料制成,外面套有不锈钢包壳,可以吸收反应堆中的中子,它的粗细与燃料棒差不多。把多根控制棒组成棒束型,用来控制反应堆核反应的快慢。如果反应堆发生故障,立即把足够多的控制棒插入堆芯,在很短时间内反应堆就会停止工作,这就保证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
以下内容来自:《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物理第二册
压水堆是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堆。其特征是水在堆芯内不沸腾,因此水必须保持在高压状态。图9-10是压水堆核电站的流程示意图。燃料用的是二氧化铀陶瓷块,这样的铀芯块本身就起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作用,即构成了第一道安全屏障。把这些小的铀块重叠在高3米,外径9.5毫米,厚0.57毫米的锆合金管内封闭,即成为燃料元件棒,即铀棒。锆合金管也能防止放射性物质逸出,故构成第二道安全屏障。每200多根铀棒,排列成横17排,纵17排的燃料元件。如果堆内有100多个这样的燃料元件,即可成为9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整个堆芯放在内径为4米,高为13米,厚为0.2米的压力壳内。壳内压强为155个大气压。可把水加热到330℃以上。温度升高了的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内,器内有很多细管,细管中的水接收热量变成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发电。
H. 牵引接触网回路由哪些构成
接触网
铁路电气化是中国铁路发展的最终目标。电气化铁路工程又称为“四电工程”,包括“接触网”、“变电”、“信号”、“通信”,其中以接触网作为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接触网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1.基础构件,如水泥支柱、钢柱及支撑这些结构物的基础;2.基础安装结构件,这项内容的作用主要是连接接触网导线和基础构件;3.接触网导线,这部分作用就是传输电流给电力机车;4.其他辅助构件,包括回流线、附加悬挂等。图中显示的是施工中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工频单相交流制:25KV
I. 压水堆核电站的核岛部分都由哪些设备组成各组成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回收财富!
J. 核电站都有哪些设备
所有的核电站,最抄主要的设备都是核反应堆。
我们说说压水堆核电站的设备。压水堆核电站的主要设备有: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
其中,核反应堆的作用是将核能转化为热能,然后蒸汽发生器把热能传递给二回路水,让它变成饱和蒸汽。汽轮机把饱和蒸汽的热能变成机械能,最后发电机把汽轮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