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凝结水处理中含油量TOC

凝结水处理中含油量TOC

发布时间:2023-08-14 08:23:15

『壹』 污水中的toc一般用什么方法测定

一、湿法氧化(过硫酸盐) - 非色散红外探测 (NDIR)
该方法是在氧化之前经磷酸处理待测样品 ,去除无机碳,而后测量 TOC的浓度。现代的TOC连续分析仪中,绝大部分都是湿法氧化。湿法氧化对于复杂的水体(例如:腐殖酸、高分子量化合物等)氧化不充分,所以不适用 TOC含量高的水体,但是对于常规水体如地表水、常规海水还是可以的。

二、高温催化燃烧氧化 - 非色散红外探测 (NDIR)
高温催化燃烧氧化的应用时间远比湿法氧迟,但是因为高温燃烧相对彻底,可以适用于污染较重的江河、海水以及工业废水等水体。

三、紫外氧化 - 非色散红外探测 (NDIR)
其方式与湿法氧化相同,不过是采用紫外光(185nm)进行照射的原理,在样品进入紫外反应器之前去除无机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紫外氧化法,对于颗粒状有机物、药物、蛋白质等高含量TOC是不适用的,但可以用于原水、工业用水等水体。

四、紫外(UV) - 湿法(过硫酸盐)氧化 - 非色散红外探测(NDIR)
这种方式是紫外氧化和湿法氧化两者协同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氧化降解效果优于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针对紫外氧化无法用于高含量TOC水体,两者的协同可以测量污染较重的水体,但是存在装置相对复杂 ,运行成本高的特点。

五、电阻法
该法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技术 ,其原理是在温度补偿前提下,测量样品在紫外线氧化前后电阻率的差值来实现的。但该方法对被测量的水体来源要求比较苛刻 ,只能用相对洁净的工业用水和纯水,应用方向单一。

六、紫外法
紫外吸收光谱用于 TOC的检测分析最早可追溯到 1972年,Dobbs等人对于254nm处紫外吸光度值(A)和城市污水处理二级出水及河水的TOC之间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于具有快速、不接触测量、重复性好、维护量少等优点,该方法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

七、电导法
该法中涉及的主要器件是电导池,它由参比电极、测量电极、气液分离器、离子交换树脂、反应盘管、NaOH电导液等组成。电导池的优点是价格低、易普及,但稳定性较差。

八、臭氧氧化法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采用臭氧氧化作为TOC的检测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以及较高的应用价值。故此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九、超声空化声致发光法
声化学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声致发光的研究已涉及到环境保护领域,我国的相关学者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这一独特的方法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具有无二次污染、不需添加试剂,设备简单等优点。
十、超临界水氧化法
适用于盐分高的应用,超零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 SCWO)技术原先被用于处理大体积废水、污泥和被污染过的土壤。现被运用于商业实验室TOC分析仪,将进样水的温度和压力提升至高于水的临界点(375°C和3,200psi)时,有机废物迅速被水中的氧化剂彻底氧化。超临界水的特性均可以使有机碳极高效、快速地 氧化为二氧化碳,即便存在使用非超临界氧化方式时会造成负干扰的氯化物及其他无机物也无妨。

『贰』 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指标有哪些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pH值,重金属。

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TDS指标高于1000以上)。

化学性指标

一、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中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 BOD。一般BOD/CO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三、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四、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五、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六、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七、pH值。

八、重金属。

生物性指标

一、大肠菌群数: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二、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2)凝结水处理中含油量TOC扩展阅读: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

⑴数量大;

⑵分布广;

⑶存活时间较长;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

⑹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叁』 在水处理中TOC指的什么

TOC是指总有机碳,反映的是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目前国标采用的测量方法是“五日法”(水样在恒温箱中放置五天后再用滴定法测量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与之相对应的是COD(化学需氧量).COD=TOC+水中还原性的无机物消耗的氧气量.

『肆』 水质TOC是指什么

TOC(Theoryofconstraints),中文译为"瓶颈理来论自",也被称为制约理论或约束理

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M.Goldratt)博士创立,与精益生产、六西

格玛并称为全球三大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立足于企业系统,通过聚焦于瓶颈的改

善,达到系统各环节同步、整体改善的目标。

『伍』 地表水的toc标准

TOC可较全面反映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程度,是反映各个污染物中所含碳的量,其数量愈高,表明水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愈多。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9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季度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名单,通报了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静态水量则用各种水体的储水量表示。

全世界地表水储量为24254万亿立方米,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1.75%;但地表水体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经过产流、汇流,每年有43.5万亿立方米河流径流和2.3万亿立方米冰川径流流入海洋, 占入海总量47万亿立方米的94.7%,在全球水循环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外,内流区域每年产生河流径流1.0万亿立方米,汇入内陆湖泊而消耗于蒸发。地表水的形态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全世界14900万平方公里陆地,约有62%的面积有河流、湖泊和沼泽,约有12%的面积被冰川所覆盖,其余26%的面积为沙漠和半沙漠。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陆』 COD ,BOD ,TOC,TOD四者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叫总有机碳(TOC)?

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 TOC的测定类似于TOD的测定。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总有机碳量。在测定过程中水中无机的碳化合物如碳酸盐、重碳酸盐等也会生成CO2,应另行测定予以扣除。 若将水样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得的碳量即为溶解性有机碳(DOC)。TOC、DOC是较为经常使用的水质指标。

什么叫总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的测定,是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于900℃下将有机物燃烧氧化所消耗氧的量,该测定结果比COD更接近理论需氧量。 TOD用仪器测定只需约3min可得结果,所以,有分析速度快、方法简便,干扰小、精度高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果TOD与BOD5间能确定它们的相关系数,则以TOD指标指导生产有更好的实用意义。

什么叫生化需氧量(BOD)?如何以生化需氧量(BOD)来判断

所谓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它是以水样在一定的温度(如20℃)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一定时间后溶解氧所减少的量(mg/L)来表示的。当温度在20℃时,一般的有机物质需要20天左右时间就能能完成氧化分解过程,而要全部完成这一分解过程就需100天。但是,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实际生产控制来说就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目前规定在20℃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如果是培养20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称为20天生化需氧量,用BOD20­表示。 生化需氧量(BOD)的多少,表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反映出水质的好坏。

什么叫化学需氧量(COD)?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柒』 再生水的toc一般是多少

TOC<5.0mg/L。
这个标准限值一直是充满争议的。因为按照这个标准,国内各个地区的自来水,几乎没有不合格的。
TOC中文叫总有机碳,是TotalOrganicCarbon三个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很多很复杂,目前还不能全部进行分离鉴定,但是,任何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碳元素。所以,通常以“TOC”表示。

阅读全文

与凝结水处理中含油量TOC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中的ppm是什么 浏览:927
环氧树脂的理论密度 浏览:933
海尔净水器滤芯数值多少 浏览:186
新科空调怎么拆开清洗过滤网 浏览:734
废水的浊度 浏览:232
代谢可以影响肾小球过滤吗 浏览:130
怎么出去水瓶里的水垢 浏览:978
江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 浏览:765
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生产企业 浏览:760
正品滤芯什么牌子好 浏览:543
佳源饮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189
国外树脂收缩率标准 浏览:875
上海饮水机漏水怎么办 浏览:252
氯对反渗透膜影响 浏览:196
为什么饮水机的桶那么贵 浏览:486
风力发电废水 浏览:778
威斯牌泡沫除垢剂是干什么用的 浏览:985
3M通用复合树脂 浏览:706
脲醛树脂转化为甲醛的条件 浏览:777
新乡净化器怎么清洗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