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各位,市政污水污水处理中的硝化和反硝化的工艺原理有没有通俗的解释方法谢谢!
污水中有机氮先转化为氨氮,氨氮在好氧状态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转化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2. 关于污水处理的硝化和反硝化具体是怎么来
关于污水处理的硝化和反硝化具体是怎么来
硝化是NH3-N转变为NO3-氮,反硝化是指NO3-态氮转化为N2
硝化用硝酸或硝酸盐处理,与硝酸或硝酸盐结合;尤指将〖有机化合物〗转化成硝基化合物或硝酸酯(如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处理)
反硝化 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3. 污水处理消化和反消化是什么意思
硝化是 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变为硝态氮 这个过程称为硝化
反消化是 将硝态氮 转化为氮气(异化反消化)
将硝态氮转化为微生物本身的有机氮(同化反消化)
详细的:
2.18 硝化与反硝化
(1)硝化:
现行的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其传统功能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机物。至于氮、磷只能去除细菌细胞由于生理上的需要而摄取的数量,这样,废水中氮的去除率为20%~40%,而磷的去除率仅为5%~20%。
在自然界存在着氮循环的自然现象。在采取适当的运行条件后,是能够将这一自然作用运用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的。
在未经处理的新鲜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胺类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氨态氮(NH3 NH4+),一般以前者为主。
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相继产生下列各项反应。
l)氨化反应
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NH3 NH4+),这一过程称之为“氨化反应”。
2)硝化反应
在硝化反应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并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氧化为亚硝酸氮,反应式为:
亚硝化菌
NH4+3/2O2 N2O-+H2O+2H+
继之,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其反应式为:
硝酸菌
NO2-+1/2 O2 NO3-
硝化反应的总反应式为:
NH4++2O2 NO3-+H2O+2H+
(2)反硝化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4. 关于污水处理的硝化和反硝化
具体的工艺可以参照下面的文献:
http://www.ee.org.cn/Article/es/envir/envirtech/waterinfo/200603/7670.html
硝化反应和反专硝化的含义和反应方属式见下图
5. 污水处理中反硝化有什么作用,硝化有什么作用,谢谢最好说详细点。
1、生物反硝化过程是指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内盐氮(NO2--N)还原成容气态氮的过程。
2、参与这一过程的微生物称为反硝化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微生物。
3、反硝化菌在环境中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中。
4、大部分反硝化菌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是异养菌。
5、活性污泥中的细菌80%为兼性厌氧菌。
反硝化作用是什么?
6. 污水处理中脱氮原理反硝化、硝化的顺序,不明白,(我是个外行)
在污水处理中按脱氮原理,或者说要达到脱氮的目标,顺序是先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进行硝化作用,把污水污泥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反应,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以达到脱氮的目的。
但是,污水处理中,不仅要脱氮,而且还要除磷,而磷在好氧条件下才聚磷,厌氧和缺氧要在好氧之前。但这对脱氮影响不大,因为污水处理中的经过好氧处理的大部分污泥还要回流利用,所以厌氧——缺氧——好氧是个循环的过程,经过循环过程,氮在缺氧去除,磷在好氧去除。
(6)污水处理硝化与反硝化工艺类型扩展阅读:
A2/O工艺(AAO工艺、AAO法:厌氧-缺氧-好氧),是一种很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脱氮除磷的作用,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者三级污水处理,后续增加深度处理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首先,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池进行混合,经一定时间厌氧分解作用,去除部分BOD,并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转化成氮气(反硝化作用)而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
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根和亚硝酸根还原为氮气而释放。
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或亚硝酸根,同时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能量,微生物从水中吸收磷,则磷富集在微生物内,最后经沉淀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
网络:A2O
7. 污水处理中什么是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是指一个生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尤指将有机化合物转化成硝基化合物或硝酸酯(如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处理)。将氨降解为亚硝酸盐的步骤常常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硝化作用是土壤中氮循环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由俄国微生物学家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维诺格拉茨基发现。
反硝化,也称脱氮作用,是指细菌将硝酸盐(NO3−)中的氮(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NO2−、NO、N2O)还原为氮气(N2)的生物化学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菌统称为反硝化菌。
常见硝化方法:
(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于含有强的第一类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反应在不锈钢或搪瓷设备中进行,硝酸约过量10~65%。
(2)浓硝酸硝化这种硝化往往要用过量很多倍的硝酸,过量的硝酸必需设法利用或回收。
(3)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为固体时,常常将被硝化物溶解于大量浓硫酸中,然后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进行硝化。
(4)非均相混酸硝化当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是液体时,常常采用非均相混酸硝化的方法,通过强烈的搅拌,使有机相被分散到酸相中而完成硝化反应。
(5)有机溶剂中硝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用不同的溶剂,常常可以改变所得到的硝基异构产物的比例,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以及使用接近理论量的硝酸。常用的有机溶剂有乙酸、乙酸酐、二氯乙烷等。
8. 什么叫硝化 和反硝化
硝化过程是在好氧的情况下,经自养型的亚硝化单胞菌的作用,将氨氮(铵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在硝化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盐。亚硝化菌和硝化杆菌统称为硝化菌,硝化菌利用无机碳化合物作为碳源,从NH3、NH4+或NO3的氧化反应中获得能源。
9. 污水处理中什么中硝化和反硝化
本发明污水处理硝化/反硝化工艺,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缺氧池中反硝化液作为好氧池射流曝气工作液(好氧池原射流曝气动力泵,只是抽取为缺氧池水),使得好氧池中液位由于外来补充液位获得提升,同时缺氧池液位下降产生液位差(例如形成50-80cm液位差),从而可以形成无动力溢流回流,省略了现有技术回流动力例如回流泵、气提装置等,节省了回流能耗,并且射流曝气本身需射流泵,也基本不增加动力(只用射流泵达到射流曝气与硝化液回流功能)。同时,缺氧池相对好氧池低的DO,低DO反硝化液作为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明显提高了曝气氧溶入量,因而提高了曝气充氧转移效率,经测试可以提高氧转移效率20-30%,从而可以减少20-30%曝气供风量,降低了射流曝气供风风机能耗,加节约回流提升能耗,此段总能耗可以节省10-20%。再就是,运行时好氧池水位提高,还可使得后续处理单元池液位可以同步提高(例如50-80cm),以及使最终出水液位也提高50-80cm设计,不仅减少了因自流需要降低池深工程建设费用,可以节省池下挖的土建池投资10-20%,而且还降低了污水提升能耗。由此改变回流方式(确切说是改变了好氧池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来源),实现一改新增三功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改进的污水处理硝化/反硝化工艺,是对现有射流曝气方式生物脱氮硝化液回流方式的重大改进,可以用于所有带硝化/反硝化工艺段的污水处理工艺。好氧射流曝气射流工作液采用缺氧池反硝化液,以及可以设计好氧池液位高于缺氧池液位二大特征,区别于现有技术,构成本发明改进重要识别特征及核心。
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射流曝气A/O工艺),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本发明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10. 污水处理中什么是硝化和反硝化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传统生物脱氮理论,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需要在两个隔离的反应器中进行,或者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器中;实际上,较早的时期,在一些没有明显的缺氧及厌氧段的活性污泥工艺中,人们就层多次观察到氮的非同化损失现象,在曝气系统中也曾多次观察到氮的消失。在这些处理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往往发生在同样的处理条件及同一处理空间内,因此,这些现象被称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