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保护滇池
保护滇池的方法: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滇池流域资源,防治污染,改善生态,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滇池水资源应当实行科学管理,在加强保护和治理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滇池的原则是:全面规划,统一管理,严格执法,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❷ 滇池治理
治理措施
实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
环湖截污工程包括分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四个层次推进截污工作。在全力抓好以滇池北岸工程为核心的片区截污和以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河道截污的同时,着力推进环湖干渠(管)截污以及环湖公路项目建设,以形成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构筑环湖截污线107公里,将最大限度地截流片区点源、城市面源、农村面源污水,截留率分别达到90%、50%、30%,送至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环湖湿地进入滇池,从而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环湖截污干渠投资估算54.55亿元,目前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实施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滇池属半封闭宽浅型高原湖泊,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长,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曲靖市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76.44亿元,施工工期为4年。目前,关键性工程—德泽水库已增加列入全国“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牛栏江为金沙江中游的一条支流,从昆明市嵩明县发源,流经曲靖、昭通进入金沙江,总长440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7亿立方米,水质年平均优于Ⅲ类。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一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缩短一半;二是增加昆明城市供水水源,有效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外流域调水补给,增强水动力。
实施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开展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90条支流的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7条河道的全面整治,其余的正在开展综合整治,河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在生活居住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滇池流域全面禁止和限制规模畜禽养殖,已关闭养殖户3.46万户,迁出禁养畜禽520余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
实施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范围为界桩后延100米以内的区域,约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程。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还林”,规划建设湖滨生态总面积为5万亩。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完成“退塘、退田”3.1万亩,建设湖滨生态2.8万亩,其中湿地1.7万亩,生态林1.1万亩,滇池沿湖各县(区)“退人退房”工作共完成退人1250余人,退房7.8万平方米,滇池湿地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实施生态清淤工程
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十五”计划》确定的项目,结转到“十一五”期间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底泥疏浚、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1万平方米,底泥疏浚工程量343万立方米。在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清淤,削减内污染源,在一期疏浚的基础上,已开工实施二期疏浚工程,共疏浚底泥近1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工程,同时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年5月底,滇池治理累计安排资金96.42亿元(中央资金21亿元,地方配套57.34亿元,其他方式18.08亿元)。其中,“十一五”前3年安排33.8亿元(中央资金8.1亿元,地方配套22.8亿元,国外贷款2.9亿元)。
据我了解 每年的投入量应该是2亿
❸ 滇池的污染原因及治理
滇池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人类的活动使得大量污染物排入 滇池的支流中最终汇聚到滇池
2.滇池属于内陆湖 湖水的更新相对加长 由于蒸发作用水体不断浓缩一但有污染物排入滇池就很难排出
治理 现在滇池的治理主要通过:1.控制污染物向附近水体的排入 2.对滇池进行强化处理 借助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最近许多环保机构及公司正在对滇池进行治理 主要通过 可控性水葫芦种植进行水体净化
❹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 水质要达几类标准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 水质要达几类标准?
云南《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二五”规划》)发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33个,投资77.53亿元。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13.1亿元,将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含40万立方米/天一级强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1座合流转输泵站、4.8km转输管网,及新建改造6处合流沟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投资9.5亿元,责任单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干排水管网加装水力冲洗等设施、设备。
2015年
滇池流域常住总人口约406.86万人
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盘龙区、呈贡区及晋宁县、嵩明县五区两县,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12平方公里。2015年滇池流域常住总人口约为406.86万人,约占昆明市总人口的60%;流域GDP达到3168亿元,约占昆明市GDP的80%。
“十二五”:
完成项目67个在建25个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二五”规划》)共有项目101个,规划总投资420.14亿元。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项目67个,在建25个,项目完成率为66%,完成投资289.79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9%。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将实施哪些项目,水质要达几类标准?将于本月底听证的《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听证稿)》(以下简称《规划(听证稿)》)给出了明确答复。
力争到2018年,草海稳定达到V类;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十三五”期间,规划项目总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其中,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建设四退三还工程(续建)。
《规划(听证稿)》将于8月31日在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举行。可登录昆明市环保局查阅《规划》具体内容。
规划目标
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
到2018年,草海稳定达到V类;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外海北部水域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天数降低20%以上),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COD≤40mg/L);“十三五”期间,盘龙江、洛龙河稳定保持Ⅲ类,新宝象河、马料河、大河(淤泥河)、东大河稳定保持IV类,船房河、茨巷河、大观河、捞鱼河、金汁河稳定保持V类;到2020年,西坝河等其它主要入湖河流稳定达到V类;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规划项目:
共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
规划项目总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7个,投资约106.69亿元;结转“十二五”项目23个,投资85.99亿元。规划项目分为四类。
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33个,投资77.53亿元。
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13.1亿元,将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含40万立方米/天一级强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1座合流转输泵站、4.8km转输管网,及新建改造6处合流沟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投资9.5亿元,责任单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干排水管网加装水力冲洗等设施、设备。
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9个,投资1.72亿元。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冷水河沿岸村庄截污工程,投资0.41亿元,冷水河沿岸村庄埋设截污管,实施污水收集及处理;冷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0.4亿元,青龙潭-松华坝库尾长14.6公里,实施河道截污、生态河堤整治、清淤、湿地提升改造、绿化、管护道路。
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4个,投资107.61亿元。
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建设四退三还工程(续建),达46.3亿元,继续在滇池湖滨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开展生态修复,实现还湿地、还林、还湖。其次是滇池外海北岸水质改善与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投资12.5亿元,在滇池外海北岸建设进口取水工程、输水隧洞工程,提高滇池防洪能力,改善滇池水质。滇池外海西岸湿地建设工程,投资7.1亿元,建设西华湿地939.7亩、观音山南湿地724.35亩、观音山北湿地462.15亩,总计建设湿地2126.2亩。
环境管理类项目14个,投资5.82亿元。
湿地维护运行管理项目,投资2.5亿元,每年对沿湖已建湿地进行运营管护,5000万元/年。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水量监测项目,投资1.043亿元,2016年对滇池流域入湖河道91个水量巡测站点按月开展瞬时流量巡测,在滇池流域入湖河道157个监测断面建设自动监测站。
❺ 滇池水净化的方法
楼主,用明矾吧。
如果有条件的话,活性炭的净化效果会更好。
❻ 滇池水污染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滇池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http://wenku..com/link?url=Q96AlM781C3xTpeS5HADNN_4KgDLmmTMuEYoE-HtGxoVQUjjikH-
❼ 滇池污染现状及污染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经验教训
1988~1999年滇池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滇池水质在继续恶化,全湖水质超V类,富营养化程度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滇池主体外海TP浓度增加了一倍多,叶绿素a增长了十几倍,营养水平由富营养发展到严重富营养,增加了两个级别,发展趋势近年来尤为明显.P是近10年来滇池水体中增长最快的营养盐,水体中P浓度的持续增加是滇池富营养化加剧的基本原因.目前滇池的营养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及流域的农业面源,面源是造成滇池外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前段时期滇池的治理主要侧重于点源和草海内污染源的控制,而面源控制及湖内生态治理尚未实施,应在滇池富营养化控制下一阶段的治理中要加强面源治理、湖泊的生态修复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以遏制滇池富营养化的发展势头.
❽ 保护滇池的相关资料
滇池,我们的母亲湖。保护滇池、治理滇池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关系到全面提高现代新昆明的环境质量,关系到昆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云南省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关心滇池污染治理工作。 今年以来,昆明市人大紧紧围绕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点,从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视察。市人大主任、副主任带队,先后几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滇池污染治理情况。作为昆明市人大代表,笔者参加市人大视察组视察了几个污水处理厂和滇池治理重点工程之后,就当前滇池污染治理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滇池污染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❾ 近年来,昆明市在治理滇池中藻类的“疯长”、改善滇池的水质方面已初步取得成效.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
A、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主要是N、P、K三种元素.故A错误;
B、排放的污水要进行处理,能防止藻类疯长.故B正确;
C、不向滇池内乱扔废弃的杂物,能防止藻类疯长.故C正确;
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藻类疯长.故C正确;
故选A.
❿ 保护滇池的措施
荷叶尖尖,杨柳依依,马蹄莲吐蕊开放……在又臭又脏的大清河与海河入湖口之间,占地约20亩的福保复合人工生态湿地呈现出这样一番充满诗意的景观。占地约20亩的福保复合人工生态湿地工艺流程包括污水预处理、漂浮植物塘、潜流式滤石床、荷塘和稳定塘等部分组成,人工恢复湖滨带的生物多样性,使建设区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提高自净能力,对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进水口处,污水流进了初沉池,经过污水工程预处理,再经过湿地,污水渐渐变清了,腥臭的气味也消失了,最终出水的透明度达1米,“哗哗哗”的流向滇池。这片人工生态湿地运行一年来,共计净化了海河水73万立方米,对进水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及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62.9%和48.6%,相当于削减了近10吨总氮、0.7吨总磷直接进入滇池,典型的合流制城市污水从湿地流出时达到了4类水的标准,并且没有异味。滇池的入湖污染物大部分是通过20余条入湖河道进入滇池水体的,这些河道的水质均为劣五类,其中9条城市入湖河道的污染最为严重。作为滇池湖滨的第一块规模化人工湿地,它为滇池湿地建设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参考,对其他入湖河口的治理也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
与此同时,滇池入湖河道截污治理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盘龙江中上段、大观河、明通河、采莲河等河道截污疏浚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实施大清河、枧槽河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在年底前完工,准备实施乌龙河、船房河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草海东风坝退塘还湖3.3平方公里,扩大了滇池水面,正在实施以湿地建设、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景观和水质得到改善;建设西园隧道工程,实现蓄清排污,加快了草海水体置换,减轻了外海的污染负荷。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正组织相关部门抓紧工作,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草海东风坝综合整治完成二期扫尾,并做好建设期间水生植物的管护;滇池西岸截污治污工程指挥部加快实施进度,确保与高海公路同步建成投入运行;再尽快设置一部分入滇主要河道水量自动监测设施,及时准确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为滇池综合污染治理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