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处理厂建在河流的上游还是下游。
污水处理厂是用来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使本市排放入河流的污水达标不影响下游用水。所以应该是在下游
2. 芦苇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
无棣县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无棣县柳堡乡、马山子镇境内,由无棣县人民政府和滨州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10万亩,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以大面积芦苇湿地资源为依托,按照自然系统的循环模式,遵循减量化(Rese)、资源化(Reuse)、无害化(Recycle)原则,通过特定工业园区特定工业项目的建设,使物质能量得到封闭流动的循环经济园区。具有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特征,非常适宜制浆造纸、淀粉、酿造、肉类加工、酵母及食品加工等特定工业项目落户,且具有其他地域无可比拟的低投入、低成本运营优势。
示范园由“特定项目工业园”、“芦苇湿地”和“王山水库”三部分组成:(1)特定项目工业园占地23000亩,由特定工业项目区、高新技术项目区、商业服务、居住区组成;(2)芦苇湿地占地72000亩,由特定项目工业园污水集中处理厂、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其他芦苇湿地组成;(3)王山水库占地5000亩,库容3000万方,年可调蓄黄河水4—5次,年供水达1.2亿方。
建设背景
无棣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黄河三角洲芦苇型湿地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湿地之一,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黄河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等因素,加之河道径流减少,河堤禁锢河水,湿地的水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有湿地由于缺水遭受干旱而萎缩;新生湿地得不到淡水资源补给,在干旱和蒸发作用下,湿地向盐碱、沙化演替,已经或者正在退变成盐碱荒洲。
2003年11月,滨州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滨州北部生态环境,发展滨北经济,实施了“北带”开发战略,制定了《黄河三角洲滨州沿海(盐碱型)生态产业开发带建设总体规划》,把建设滨北130万亩潮上带芦苇湿地恢复示范带,作为“北带”开发的重点。无棣县委、县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统筹考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把芦苇湿地生态恢复及建设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以实施特定工业项目园区建设带动芦苇湿地生态恢复与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占地10万亩的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一处,使闲置资源得到循环使用和再生增值的同时,20万亩滨海荒碱湿洼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芦苇湿地——天然污水处理厂
芦苇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芦苇是一种半水生、半陆生的过渡生态系统植物。芦苇湿地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边缘效应显著,具有较强的吸附、过滤及离子交换能力,长期积水的厌氧环境为某些有机物的降解提供了可能。资料表明:污水通过芦苇湿地后,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达90%,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1%,氨氮去除率可达76%,总氮去除率可达84%,总磷去除率可达87%,氯苯去除率可达81%,氯酚去除率可达82%,农药类去除率可达89%,细菌总数、蠕虫卵、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噬菌体去除率可达99%以上,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最大限度地被湿地芦苇吸附、吸收。芦苇湿地作为临海上游的“净化器”,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 ,建在英国约克郡 Earby的湿地被认作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上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Kichuth提出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之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泛采用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目前美国有1万多座,丹麦有800多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我国国内正在积极推广和应用湿地处理技术,2004年11月云南省首块规模化人工湿地——大清河入湖河口复合人工湿地建成,深圳市洪湖公园人工湿地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2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江苏省盐城市的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利用沿海滩涂,种植了3.4万亩芦苇,用造纸废水灌溉,昔日的荒碱地变成了如今的芦苇荡,吸引了丹顶鹤等大量鸟类前来栖息,成为生态一大景观。
目前,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广泛地用于城市、村镇、住宅小区、厂矿企业、旅游景点的污水处理,以及江河、湖泊、水系的治理,尽管它与污水处理厂相比占地面积较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造就了一片绿洲,造就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旅游景点,造就了一个工业原料基地。
园区工业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
黄河水→水库→特定工业项目→废水→预处理
园区污水汇集池→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芦苇湿地→回用(或排放)
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占地3000亩,以生化处理为主,分三级两区:第一区,包括厌氧和兼氧两个功能区域占地1000亩,废水停留100天左右,COD去除率可达65%;第二区以好氧为主,占地2000亩,COD平均去除率可达70%。经过处理COD平均浓度降至300毫克/升以下,达到农灌水标准后,排入芦苇湿地。特定工业废水得到进一步处理的同时,湿地也得到淡水供给,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芦苇产量上升,芦苇湿地生态得到修复。
投资优势
园区内具有大量未经深度开发的荒碱土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拥有库容3000万方的水库1座,水资源丰富,且配套设施齐全。
总装机400万千瓦的鲁北生态大电厂正在建设,其一期2×30万千瓦发电项目第一个机组年内建成发电;项目区附近有220千伏输变电站1处,10千伏电网覆盖园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与正在开发的无棣富台油田毗邻,现已探明原油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4亿立方米。
省级干线公路新海路穿越园区,距滨州市、东营市、河北省沧州市不足1小时路程,距天津、济南、淄博、德州不足2.5小时路程,距北京、青岛只有4小时路程。
园区距黄骅港半小时路程。境内现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370万吨,通航路线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水运便捷。
拥有丰富的芦苇、紫穗槐、棉花秸秆资源。大面积的沟、渠、路边坡非常适宜规模化紫穗槐种植;2004年全县植棉面积50万亩,仅棉花秸秆一项,就可满足20万吨规模造纸项目所需原料。
以一个年产10万吨的包装纸厂为例,可节省污水治理设施投资3000万元,年可节约污水处理费用1300万元。
3. 为什么污水处理厂要建在下游~~为什么啊!!下游才建污水处理厂!那上游不都污染完了吗!!~
这个上下复是相对的,制一般上游是自来水厂,中游是城市建设的地方。
建在下游,污水可以从中游的高处排到低处,重力流,省电。
而且,下游的污水,不可能返流到上游地势高的地方,防止污染饮用水源。
一般上游都是河的未经污染的水,是水质比较优良的。
4. 温州三垟湿地的规划建设的资料。要快快快快(2007年5月27日前回答)
三垟湿地建设总体构想
三垟湿地生态建设包括生态景观区(湿地保育建设区和水景建设区)、生态产业区和生态人居区。
三垟湿地各生态功能区面积
三垟湿地主要建设工程:
水环境整治工程
亲水岸滩建设工程
水生植物恢复工程
湿生植物恢复工程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生态旅游:
根据生态园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建议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包括以下方面:
(1)植物观赏与认知
(2)水景观赏与游憩
(3)参与型生产活动
(4)探险游乐
(5)历史人文传承
结合人文景观的历史特色,开展游览、宣传,以及专题型的活动。如根据区域独特的佛教文化,可以发展佛学交流以及传统的庙会等等。
污 水 治 理 建 议 (一)
1、节约用水、减少水体污染;
2、切断污染源,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厂,控制三垟湿地内工业生产,生活向湿地直接排放各种废水;
3、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人粪尿,田间杂草,修剪果枝,果实等废弃物)污染物向三垟湿地水体的排放;控制湿地内的养殖业(鱼,鸭,鹅);减少饵料投放量;
4、引进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如AB污水生物处理技术;A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S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LINDE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废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等;硅藻土污水处理技术;污水生态土壤深度处理技术。
5、汛期利用自然降水将三垟湿地内换水,冲淡;通过湿地植被恢复,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5. 污水处理厂要建在上游还是下游,为什么
污水处理厂 不是要建在上游还是下游的问题,在当今环境吃紧的窘境下,应该保留城市的排污通道河流,如果没有专门的排污河流,到了源水下游,一样影响水质。
6. 污水处理厂建在河流的上游还是下游.
污水处理厂是用来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使本市排放入河流的污水达标不影响下游用水.所以应该是在下游
7. 为什么污水为什么污水处理厂要建在下游~~为什么啊!!下游才建污水处理厂!那上游不都污染完了吗!
我想你是误会了,你只要明白这里的污水处理厂是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而非河流就可以了。河流的污泥的确该从“源头”处理。即污染源。而污水处理厂也可以说是处理的一种。
8. 国家规定污水处理厂都要做湿地公园
没有特殊规定的。
拓展阅读:污水处理厂指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污水处理厂,又称污水处理站。
9. 为何要建立污水处理厂为什么提倡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450915709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可以自己查阅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