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中水泵
中水泵也叫再生水泵。
中水是对应给水、排水的内涵而得名,翻译过来的名词有再生水、中水道、回用水、杂用水等,我们称"中水"(RECLAIMEDWATER),是对建筑物、建筑小区的配套设施而言,又称为中水设施。
2、中水系统分类
中水系统从服务范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建筑中水系统,是在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中建立的中水系统;
(2)区域中水系统,是在建筑小区或院校、机关大院内建立的中水系统;
(3)城市中水系统,我国称污水回用系统,是在整个城市规划区内建立的污水回用系统。
日本和我们的分法差不多,他们还有工业用水利用系统。
从我国目前的行业划分和管辖归属看,建筑和区域中水作为建筑物和小区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一般由规划管理部门管理,建筑设计部门设计,建筑工程部门施工,而城市中水系统则由城市规划部门进行控制性规划设计,市政设计院设计,市政工程部门进行施工。
各种系统的特点显而易见,如水量多少、处理场站规模、管线长短、实现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和收益大小都不相同。建筑中水系统可就地回收、处理、利用、管线短,投资小,容易实现,作为建筑或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不需要政府集中投资。因此建的较多,但水量平衡调节差、规模效益差。
B. “中水处理回用系统按其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一般有四大类” 求这四大类的出处是在哪本书上
中水回用系统按其供应范围和规模分四大类
中水回用系统按其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一般有下面四大类:
1、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设备系统
本系统特点是小区域具有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或利用工业废水,将这些水运至区域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供建筑内坤洗使器、绿化等用。
2、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设备系统
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
3、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设备系统
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韧的排水净化池(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池等),该池内的水为总的生活污水。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
4、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设备系统
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如北京新万寿宾馆中水处理设备设于地下室中。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水设施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C. 什么叫中水工程
中水工程是一种节水工程
一、节水新技术
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
1.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1.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L,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1)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
(2)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设计人员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也可以参考国外(以色列)的做法,采用两档冲洗水箱: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4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L(或更少)。
(3)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出水时间固定后,不易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要求,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目前,光电控制小便器已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安装使用。
2.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3.控制超压出流
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MPa~0.30MPa,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0.15MPa时,采取减压措施。
4.开发第二水资源
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以某高校为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水工程的投资大约为3000元/m3~4000元/m3,水处理费用为1.5元/m3左右。该校平均每天用水量约为8000m3,若按计划内用水费用2.4元/m3计算,则每年的水费将高达700多万元,若考虑计划外用水费用及水费不断增长的因素,则每年的水费将突破1000万元。为节约水资源,目前,该校结合生态校园规划,陆续在一批学生宿舍及游泳池等建筑物中设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并在保证供水水质的条件下,实现了分质供水。据不完全统计,此举不仅每天为该校节约了1200m3左右的水量,而且将为该校每年节约水费100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著。
由于中水工程是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系统工程,在已建成建筑中改造比较困难。同时又因为其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它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5.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在1.6万~3.5万m2,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
6.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
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所以,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他的换水周期,(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同时,还应使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同时,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7.加强水表管理
7.1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
显而易见,水表的设置对水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所谓水量平衡测试,是指用水单位对本单位用水体系进行实际测试,根据其输人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如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分部,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后,查出了不少漏水隐患,经整治给水系统,取得了每月节水3万t,每年少缴100万元水费的显著成效。而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时需要注意在如下几处位置安装水表:一、入户支管(或公共建筑内需计量收费的水管)起端、多层建筑(每个楼门)引入管、住宅小区(或机关、院校及其他单位)给水系统引入管;二、高层建筑如下位置:直接由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上;高区二次供水的集水池前引入管上;对于供水方式为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高层建筑,有条件时,应在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表;高区给水系统每根给水立管上设置分水表(或两根立管合设一个分水表);三、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道其他部位。
7.2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如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7.3限制使用年限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旋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对生活用水表只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更换。但是,由于各地对上述规定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致使目前建筑中的水表大多数无限期使用。由于水表自身零件的机械磨损,水表的使用年限越长,其准确度就越低。所以为了保证水表的工作精度,物业部门和自来水公司有必要对水表进行经常性检查。
7.4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
目前分户水表普遍设置在居民家中,入户查表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时,常常把本来明装的水表遮蔽(暗敷),给查表和水表的维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我国住宅设计开始将水表相对集中或统一设于一楼(或设备层),或把水表设于管井内。这些设计会造成供水管线的增加和成本的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住户验看水表不方便等问题。可见,我国的水表应用技术应朝着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系统的方向发展。
8.真空节水技术
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洗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
二、节能新技术
1.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量
高层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在高层建筑的下面几层常常是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如:公共浴室、洗衣房、汽车库、美发厅等这部分用水量占建筑物总用水量相当大的比例,如果全部由贮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例如:某座大厦是32层的综合性高层建筑,地下1至2层为汽车库,冲洗汽车用水量为25m3/d;地上1至3层商业服务用水量为25m3/d;4至6层办公楼用水量为12m3/d;绿化、喷洒及其他用水10m3/d;城市管网水压可保证供给3层及3层以下的用水,4至6层可由管网间断供水。若这部分用水全部由地下2层的贮水池通过水泵房负担,则越年多耗电量约为1.75万kwh,因此应该重视的充分利用。
2.减压节流问题
上文在叙述给水管道出水压力过大问题时提及到容易发生超压出流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对于节能方面,这一点也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即使在分区后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300kPa-400kPa。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减压节流的有效措施是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已有设计单位提出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措施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龙头,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
3.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所以,无论从节能节流还是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的各个角度来看,均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能量浪费。
4.合理选用变频水泵
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选用商效、节能的变速水泵。变速水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量、电能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考虑在配水龙头处装设简易的水流指示器或在最远配水点处装设感温元件,把信号传递至循环水泵的控制系统,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5.开水供应系统
开水供应一般是在每层开水间设电开水器或燃油燃气开水器。电开水器较灵活,宜作供水量少时用;燃油燃气宜于耗开水量大时用。对于办公楼也可采用小型开水器,由用户在房间通电使用,这更为方便而且节能。
D. 北京利用“中水”的成功案例
1、污水灌溉:北京市对于城市污水的利用是从污水灌溉开始的。年代初期在石景山区利用石景山钢铁厂的工业废水进行灌溉,随着市区污水管道和污水泵站的建设,污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沿市区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四条河道,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条灌渠,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位于市区下游的丰台区、朝阳区、大兴县以及通州区。2001年北京市农业总用水量中,再生水和污水利用量为0.46亿m3,占农业总用水量的2.8%。
2、建筑中水设施:将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城市是从80年代开始的。中水回用首先在单栋建筑内实施,即利用建筑本身产生的污水或污染较小的洗涤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所和庭院绿化等市政杂用水。1987年,市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和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需配套建设中水设施。这一试行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中水设施200套,其中正常运行的有150套,在建的还有100多座,回用水量约2.4万多立方米/日。
3、区域性污水再生回用:90年代,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加快,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1999年编制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污水综合利用规划》,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一部分送到华能高碑店热电厂和第一热电厂作为电厂冷却用水,还有一部分送到第六水厂(工业低质水厂),经进一步处理后一部分供东南郊工业区作为工业冷却水,其余部分送到南城地区作为公园绿地的绿化用水和道路浇洒用水,污水总回用量为30万立方米/日。该工程目前已经建成投入运行。
E. 求一份从古代奴隶社会到现在的建筑发展过程及特征。还有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
一)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最大特点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为最高、突出表现帝皇的极权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感,取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或自由(自然)式,如600年前的紫禁城。
3、注意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如颐和园、中南海、北海、避暑山庄。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的深沉美的追求。如皇城(紫禁城)取“外安”六城门与“内和”六宫门,其隐含着“六六大顺”之意象。
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激励我们的民族精神振兴的动力。各个时期的各种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城市区域性色彩及特色,展示城市形象。
(二)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在各历史时期的特点
1、原始社会初期建筑(公元前500世纪—前21世纪)主要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即公元前50世纪至前21世纪,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主要是初期居住建筑,未形成建筑风格和很大特色。
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20世纪至前476年),奴隶制社会,建筑多以土石围、木构架屋顶、建造粗放,装饰简、就地取材,特色可概括为“纯净古朴”。
3、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公元280年),封建社会是建筑史上第一次兴盛期,古典艺术风格基本形成,斗拱建筑开始形成,主要特征为“豪放朴拙”。
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其主要特征是“简练、纯朴、和谐”。
5、隋、唐、五代时期(590—960年)是古典建筑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是建筑与城市发展的第二高峰,其特征是“雄浑壮丽、质朴大器”。
6、宋、辽、金时期(960—1279年),是建筑史上第三次发展高峰,其主要特征是“柔韧纤巧、清雅飘逸”或“柔韧绚丽、灵巧秀逸”。
7、元、明、清时期(1271—1840—1912年)的主要特征是“精细富缛”或“豪华精致”。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体系为主的建筑,著名的营造匠师,除战国时的鲁班外,历史上主要有喻皓、李诫、蒯祥、徐杲、雷发达(1619—1693年)及其后七代皆为宫廷建造主持等。晚清,民国时期(1840—1949年)属近代历史阶段,社会动荡,思想混乱,其特点是“回首忧思”或“怀古守本”的表现。尽管各历史时期中传达传统背景和民族气质等元素之别,亦将自成一家。
(三)西方古典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1、古埃及式建筑的特征是反映“敬畏”时代,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
2、古希腊式建筑表现“优美”时代,象征热情激荡的沉思安息。
3、古罗马式建筑表现“武力与豪华”时代,象征“炫耀威武”的大帝国气派。
4、早期基督教式建筑表现“虔诚与爱”的时代,象征“天主慈善博爱”。
5、哥特式建筑表现“渴慕”时代,崇拜“神权刚直至尊”的精神。
6、文艺复兴式建筑表现“雅致”时代,象征艺术高贵,15世纪开始,信奉人文主义者,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于人间大地,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并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西方古典建筑与城市的发展同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它们时刻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背景,传播着丰的历史文化信息。不同的时代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建筑与城市风貌。古代西方的城市构成主要是宫廷建筑、教堂建筑、广场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性)等公共建筑和府邸别墅建筑。
在西方的欧洲,各国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程度较深,所有各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及城市风貌,虽各具特色,但差异不明显,尤其自15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文化交融更为活跃。到18—19世纪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格局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的社会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形式。
近代各种复兴建筑(17—18世纪)表现“回忆”时代,象征“怀旧回望与探求古雅”的意向。到19世纪表现一种“承前启后”的思潮。
五、近现代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
近代的概念东西方有不同的时间概念。在中国是指公元1840—1949年的明确时间段;对西方近代的概念,应该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开始,但实际上是18世纪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才真正显示其近代的特征来。
(一)近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特征
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西方社会的全面冲击“闭关自守”的大门被逼打开,新的思想、文化的传入,给社会肌体注入活力。建筑与城市的发展随之有新的变化。尤其,北京的东交民巷,上海外滩、天津洋行、青岛的总督府、八大关等街区建筑,还有广州、武汉、烟台、哈尔滨、大连、宁波、芜湖、厦门、温州、泉州、湛江、北海以及庐山别墅群等大量的西方建筑,包括外驻机构、教堂、学校、医院、洋行、洋房等多种西方建筑。另方面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建筑始终是主流,依然独树一格,安稳发展和传承下来。
1、清末北洋民国政府中有一位身居要职的建筑学家朱启钤(1872—1964),推动京都市政公所的建立,广泛宣传近代城市规划思想,1913年主持起草《京都市政条例》经国务会议同意,设立京都市政公所与京都警察厅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仿照西方市政管理形式,以科学组织提高效能为目标。其次1907年7月,西直门外将面积1.5K㎡的动物园——万牲园经重新修整首次向市民正式开放。再其次,制定和颁发城市管理法规,使清末北京已有一些城市管理法规《呈报建筑规则》、《保护电线赏罚规则》、《京都市房屋基线施行规则》首次提出与现代城市规划中道路“红线意义相近的概念”。
2、1895年为慈禧那拉氏60寿庆重新修建被破坏的颐和园,成为宫廷园苑中完美豪华建筑群的典范。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修建的南京中山陵的规划设计,北京、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幕,还有原中山大学校园、黄花岗72烈士陵园及各大都城市的纪念性公共建筑,都是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杰出作品,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西方近代建筑的特征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8年,1774年美国资产阶级及独立运动,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化,1789年终于爆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期的建筑有两条主要脉络:(1)、城市建筑的资本主义化;(2)、建筑艺术风格鲜明地反映全欧洲经济政治形势,以法国为主导。
1、铁和玻璃材料的应用,加快了建筑技术进步。1709年英国人达尔比发明了焦碳练铁法,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有力地推动1760年左右的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一些建筑师、工程师开始用铁来建造房屋结构和大桥。1889年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世博会设计的的铁塔,幸能保留至今,因后来无线电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铁造建筑的辉煌时代的标志。
2、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欧洲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一种“复古”或叫古典复兴思潮。到18世纪中又出现了欧洲的第三次建筑古典复兴时期。(1)英国主要建筑潮流是古典复兴,如汉普顿宫(1689年改建)、圣保罗大教堂(1675—1710重建),在城市建筑中流行,反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主张。1764年温克尔曼在德国完成了他的《论古代艺术》,宣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地流行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天空中形成的”。他感觉到建筑师应当努力达到希腊人所表现的高格调—“高雅的朴素、沉静的华丽、精确的轮廓。”(2)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其古典主义代表作有巴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是当时王室的离宫,是仰慕古罗马的共和政治,兴起罗马的复兴建筑潮源,拿破伦时期建的军功庙(1799),巴黎凯旋门等建筑普遍地趋向简洁壮观,关键的古典主义横三段纵五段的立面构图也抛弃了,如波尔多剧院(1731—1800)和巴黎的万神庙(1764—1790),后来英国人也引进这种思想。(3)德国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是建筑艺术的巴洛克风格的繁荣时期,18世纪下半叶经济恢复,主要是希腊复兴,如柏林勃兴登堡大门(建于1788—1791),宫廷剧院(1818—1821)。(4)西班牙建筑:15世纪末,驱逐伊斯兰侵略者,建立了统一的天主教国家,16世纪末前半叶,版图扩大到南意大利、西西里、尼德兰、在美洲建立广大的殖民地。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匠式”。因为象金银细工精巧繁密。西班牙是耶稣老巢,天主教建筑中流行巴洛克式,而且怪诞堆砌到荒唐地步,成为“超级巴洛克”。此后,新艺术派建筑师高迪(1852—1926)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渗透到三度的建筑空间去。(5)俄罗斯建筑: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巩固,城市建设活跃,在一些重大建设中民主思想,鲜明地表现出来,建筑风格主要的古典主义,19世纪初,1812年打败拿破伦的侵略后,爱国主义高涨,凯旋的激情成了大型公共建筑的主流思想。莫斯科克里坶林的建设使宫殿进入中心广场和干道。19世纪初的彼得堡市中心。建立了一批纪念性建筑和海军大厦,大厦前正中央有一座27m高的塔,构成建筑群的垂直轴线,市中心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
近代欧洲建筑的特征,明显地在其城市建筑中体现出时代特征。
(三)现代建筑的特征。
“现代建筑”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概念,指所有的建筑活动时间从19世纪中叶以来到现在,现代建筑没有明显的东西方地域区别,它的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现代性,从材料、技术到艺术风格和样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和现代的变化相一致的,也和人的民主化、个性化发展相一致,有利于展示个人的风格。
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格纳(1841—1918)的著作《新建筑(现代建筑)》1855年出版,“现代建筑”的基本内涵是与古典建筑相比具有极大差异的新建筑通称。现代形式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现代建筑”这个概念被人们接受的时候。实际上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对新建筑(现代建筑)的探索阶段。
1、现代建筑派的诞生,早在19世纪50年就出现了,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法国的勒·柯比西埃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二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自20世纪60年代又出现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派: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简约主义等学派。他们主张返回历史,公开地向历史索取符号,作为装饰以悦公众的“通用口味”的设计流派给定了名称——后现代主义。
2、钢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自1855年贝赛麦炼钢法(转炉炼钢法)出现后,钢材在建筑上应用便开始普遍了。钢筋混凝土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广泛应用,为现代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支持,对建筑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大跨度厂房、飞机库、剧院、体育馆等建筑功能要求得到了解决。
3、现代主义的主要建筑大师
(1)欧洲的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柯比西埃等;
(2)美国赖特(1867—1959),大学原学土木工程后改从事建筑,19世纪80年代在芝加哥沙利文建筑事务所,1893年开始独立执业。多从事别墅和住宅设计,如流水别墅、古根海博物馆等;
(3)第二代现代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哈佛学生,受格罗皮乌斯和赖特的影响,曾任耶鲁大学建筑系主任,1961年设计该系馆;
(4)贝书铭,华裔建筑师是第二代现代主义大师的代表,1948—1955年在泽肯多夫的房产公司内担任主任建筑师。1955年开始自己办事务所,受人瞩目,其作品为一系列建筑,波士顿的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及苏州博物馆等70多项知名优秀设计,他一生追求直冲时代前列,努力吸取多种元素为创新服务,不受形式所局限。
4、后现代主义,1977年美国詹克斯著作《后现代建筑语言》出版后,开始出现一种对国际风格的垄断设计强烈批判态度,认为现代主义运动对千篇一律,传统文化的阻绝,思想贫乏的城市面貌负全责。“后现代主义”指的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基础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机动地进行折中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以后开始衰退。从本质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否定现代主义设计,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赋予人性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
5、在中国1950—1956年曾有过建筑与城市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思潮兴起的苗头,经学术界计论批判,贯彻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59年建国10周年,国家建工部部长刘秀锋发表了“创造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文章,为建筑与城市设计工作指明方向。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健康发展。跨入21世纪,更是如虎添翼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与世共享。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应具有“绿色品格”的特征。
六、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特征的探讨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建筑师都理性地意识到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必须走生态化道路,也就是更多地研究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城市环境的和谐,给人更的人关系怀。在世纪交替之际,人们特别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心思和空闲热衷于搞流派。本着“回首前瞻”面对现实深入探求健康的生态策略,所以当代建筑没有学派之分,以更开放务实的思维去自主创新并与时代同行。
2、2001年开始的新世纪,建筑与城市设计正在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生态化友好型的建筑与城市。建筑风格与城市风貌特色是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文发展的历史产物。从任何一个城市中均可解读这种历史的整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及天人合一的一致性。新的建筑设计理念,认为建筑是一项植根于本土环境,代表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反映时代趋向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各地相雷同。建筑艺术属象征艺术类,也是实用艺术,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艺术的序列通常从建筑开始”。
3、当代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潮流,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演化是必然趋势,共同探求新的时代特征,体现“尊重自然、融入人文、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技术创新、艺术创意”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建筑与城市正在朝着更加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响往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以实现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最低地影响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广大设计者不容推托的重任。
4、“绿色”通常是天然环保的统称。绿色建筑涉及两个概念,一是绿色环境,二是节能减排,国家已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执行标准,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应体现出从一个复杂混乱的环境到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过程。那是简约不简单的过程。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绿色配置、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减排无害,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是现代最流行的时代特征之一。
5、建筑与城市的时代特征源于自然、源于文化、源于人与人的和谐。表现于以城市公共建筑为主导,以大量性的居住建筑群及景园建设为背景,并以现化工业园区建设为烘托,展示城市风貌与城市的现代化绿色品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F. 中水跟非常规水的区别
中水处理系统对于节约利用现在资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处理办法。而且随着人们对于中水系统了解程度的增加,这一理念也会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为了帮助朋友们更好的了解中水系统,下面,小编就向您详细的介绍一下中水系统的特点及分类,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的技术称为中水技术。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到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等。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
1. 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
2. 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韧的排水净化池 ( 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池等 ) ,该池内的水为总的生活污水。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
3. 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
4. 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本系统特点是小区域具有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或利用工业废水,将这些水运至区域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绿化等用。
G. 北京建筑有没有强制要求中水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等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
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凡新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的,必须建设中水设施。H. 中水设备哪家的好,求推荐
一般说中水设备是指将各类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排水,经处理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后,而回用于厕所便器冲洗、绿化、洗车、清扫等各用水点的一整套工程设施。根据《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36-2018中要求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5、1.0.8、3.1.6、5.4.1、5.4.7、6.2.17、8.1.1、8.1.2、8.1.5、8.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同时废止。
本条参考:国内目前唯一专业从事建筑中水系统设备设施公司北京美亚恒远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建筑中水系统、建筑中水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及政策法规解读参考:网页链接
I. 中水回用系统有哪几类,分别应用于哪种场合
中水回用系统按其抄供应范围的袭大小和规模,一般有下面四 大类:中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 筑内冲洗器、清洗车、绿化等。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 筑内部或(1)近外部。如北京新万寿宾馆的中水处理设备设于地下 室中。(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城市排水 体系不健|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 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的再污染。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 筑物的排水净化池(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池等),该池内的水 为总的生活污水。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3)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 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 学校及机关团体大院。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4)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小区域具有 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 或利用工业废水,将这些水运至区域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深度处 理后供建筑内冲洗、绿化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