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脲醛树脂用氯化铵固化,PH值,浓度对固化时间和适应期的影响
氯化铵是制造脲醛树脂的催化剂。烧碱是碱性催化剂,氯化铵是酸性催化回剂,在制造脲醛答树脂的过程中烧碱一般至少添加两次,第一次是在添加甲醛溶液以后,添加尿素之前。由于甲醛溶液呈弱酸性,而尿素和甲醛在反应初期必须在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反应,因此在添加尿素之前必须先加碱液,把甲醛溶液的PH 值调至弱碱性或中性。
当然在加尿素后再加烧碱溶液也可以,但此时添加碱液必须及时,否则加迟了容易发生事故(碱加迟了,由于反应激烈,会出现喷胶现象)。第二次加碱液是在反应后期,当反应终点到达后加入,使缩聚反应终止。第二次加碱液必须及时,加早了或加迟了都会影响脲醛树脂的最终质量。甲酸(或氯化铵)是在反应初期保温结束以后加入,一般加甲酸时都是逐步加入,使反应液的PH 值逐步降低到所需要的值
由95℃先降温到87℃,再调酸,调至PH值4.8。在18℃~20℃水中起大白雾后,雾中微带细丝时,立即压碱到PH值7.5。在90℃成胶。
降温到45℃完成。期间PH值要控制好,一般在PH在7.0~7.5之间,绝对不可以低于7.0。
2. 指接木用脲醛胶水怎样提高粘结强度,耐水性.和夏季加入氯化铵后固化
脲醛树脂胶
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初期脲醛树脂,然后再在固专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属,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热固性树脂。 固化后的脲醛树脂颜色比酚醛树脂浅,呈半透明状,耐弱酸、弱碱,绝缘性能好,耐磨性极佳,价格便宜,它是胶粘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特别是在木材加工业各种人造板的制造中,脲醛树脂及其改性产品占胶粘剂总用量的90%左右。然而,遇强酸、强碱易分解,耐候性较差,初粘差、收缩大、脆性大、不耐水、易老化,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人造板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甲醛释放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性。
聚氨酯胶
聚氨酯胶水是分子链中含有氨酯基和异氰酸酯基的胶水,聚氨酯胶水由于含有强极性的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酸酯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能够室温固化,因而对金属、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木材、织物、皮革等多种材料都有优良的胶粘性能。聚氨酯的主链柔性很好,其最大特点是耐受冲击震动和弯曲疲劳,剥离强度很高,特别是耐低温性能极其优异,在现有的胶水中独占鳌头。聚氨酯胶水工艺简便,室温和加热均能固化,不同材料胶粘时热应力影响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氨酯胶水耐水性和耐热性较差,选用时需要注意。
3. 脲醛树脂添加氯化铵固化剂,本来是透明的胶体,固化后变成乳白色,如何能让固化后仍是透明的,急急急
改进脲胶工艺
4. 脲醛树脂胶和氯化铵一起用有什么缺点
查了一下网络,氯化铵能使脲醛树脂胶固化,所以氯化铵应该会是脲醛树脂胶在粘连东西变得像塑料一样,导致粘连粘连不固,粘口处易于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