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陶氏反渗透膜的历史发展
简单说的话,最早是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后来就是拿着技术出来成了了一个专公司,发展过程中属遇到了问题,后来被陶氏收购,最后利用陶氏的品牌和渠道,陶氏膜牢牢占据国际市场。这个是上次陶氏金牌代理上海保兹过来培训给我们讲的,我觉得比较好记,码了这么多字,记得采纳。
⑵ 美国陶氏、海德能、GE,日本东丽反渗透膜哪种好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深度,我说不得不完整,但记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你最好是亲自到西北有魔网看下别人是怎么说的,这样你会更有思路一些。
⑶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的长期保存的方法》,有谁能帮帮我呀
陶氏膜一支好几千,并不建议你在知道上来寻求答案。最好问问你购买膜的地方,他们有义务来给你指导。我们一直是在陶氏膜金牌代理上海保兹那里合作,我相信他们的技术会给你更全面的答案。
⑷ 如何鉴别陶氏反渗透膜真伪
鉴别陶氏反渗透膜真伪的方法主要分为远程鉴别和现场鉴别两种:
一、远程鉴别
二、现场鉴别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陶氏反渗透膜的真伪。在进行购买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和官方授权的经销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可靠性。
⑸ 陶氏反渗透膜bw30-365和bw30-400有什么区别
陶氏反渗透膜的型号bw30-365和bw30-400在流道宽度上都是28英寸,均为八寸膜。但是,bw30-365的膜面积相对较小,是目前最小的型号,适合应用于小型系统。从陶氏膜的代理上海保兹反馈的信息来看,bw30-400的售价比bw30-365略高。
具体来说,bw30-365以其较小的膜面积和适合小型系统的特性,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合下显得尤为合适。其较小的膜面积意味着它在处理水量方面可能不如bw30-400,但在成本控制和安装便利性上具有优势。另一方面,bw30-400由于其较大的膜面积,更适合于需要较大处理量的系统,尽管其价格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反渗透膜型号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预算以及安装条件。虽然bw30-365和bw30-400在物理尺寸上相似,但在性能和成本上存在差异,因此用户在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策。
此外,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bw30-365或bw30-400时还需要考虑水的硬度、pH值以及预处理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最佳性能。
总之,bw30-365和bw30-400在设计和应用上各有侧重。bw30-365更适合小型系统,而bw30-400则适合需要较大处理量的系统。选择时,用户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反渗透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⑹ 陶氏膜的介绍
8月份的时候,他们的大总带上海保兹来人做过一次培训。据说陶氏最早是做军火的,不过现在基本啥也做了。
⑺ 陶氏反渗透膜元件的系列不同,都是针对哪些情况的
陶氏反渗透抄膜系列,及型号对应袭表:
XLE——极低能耗(压)反渗透元件,主要用于商用或大型市政水处理
LP——胶带缠绕超低压反渗透元件,为新一代高脱盐率商用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
BW30HR LE——新型玻璃钢缠绕高脱盐率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TW30——胶带缠绕标准低压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进水为自来水的高脱盐率商用反渗透系统
BW30——玻璃钢缠绕标准低压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主要用于多支串联高脱盐率反渗透系统
BW30LE——标准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BW30FR——抗污染型苦咸水淡化反渗透元件
LE——新型低能耗苦咸水反渗透元件
RO ——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HSRO——热消毒卫生级反渗透元件
SG30——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件
SG30LE——低能耗超纯水用半导体级反渗透元
SW30——海水和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XLE——新型极低能耗海水或高盐度苦咸水(亚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标准高脱盐率(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SW30HR LE——新型高脱盐率低能耗(单级海水淡化)海水反渗透元件
⑻ 纯净水生产用那种反渗透膜好
这方面的知识你去西北有魔网看看,可能会对你的思路有些启发。
⑼ 陶氏膜,海德能膜和汇通膜那个好点啊,价格便宜点。
肯定国产膜便宜啊,这还用问。这方面的差别不过还是很大的,我也是在西北有魔网看有人这么说。
⑽ 中国的反渗透生产厂家有哪些
有很多,例如:世韩,海德能,陶氏,GE等。
在进行陶氏膜元件清洗过程中,很多版操作上的失误会导致膜元权件损坏。为避免这种失误,维护设备和陶氏反渗透膜元件安全,要严格按照清洗步骤进行。进行冲洗时要采用低压大流量,以便冲掉沉积在陶氏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物和杂质。陶氏反渗透膜离线清洗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陶氏反渗透膜元件清洗后产水量不能彻底恢复。
事实上,反渗透膜经过恰当的离线清洗后,基本能恢复到新膜状态,产水量自然也能恢复到初始状态,这一点可以通过专业设备来测试或通过将膜元件再次安装好后来验证。
2、膜元件脱盐率经清洗后一定能恢复或一定下降。
对于膜元件脱盐率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但实际情况要依据膜元件受到何种程度的污染来判断。如果污染物没有损害脱盐层,则恢复效果较好。如有损害,则恢复程度较小,但至少能高于清洗前脱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