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d61树脂处理氨氮

d61树脂处理氨氮

发布时间:2023-09-21 17:28:38

① 处理氨氮超标的方法

处理氨氮超标需要工艺上的微调。①减少氧化沟排泥量。一是因为硝化菌世代周期长,较长的SRT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二是硝化效果降低时,大量的硝化菌被流失,排泥会加速硝化菌的流失。②增加氧化沟内、外回流。前者是为系统提供更长的好氧时间,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后者一方面可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可降低进入氧化沟的氨氮浓度,进而减少高浓度氨氮或游离氨对硝化菌的抑制作用。③加大取样化验分析频次, 检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出水水质的改善效果, 否则应更换其他方法或多种方法联用,尽量缩短处理系统的恢复时间。结语出水氨氮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重点控制的指标之一,出水氨氮发生异常时,数据往往上升迅速,让工程运行人员措手不及。通过对系统耗氧速率、碱度消耗等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可较为便捷、准确的判断硝化效果的发展趋势。于此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可缩短硝化系统的恢复时间。

② 氨氮超标,去除氨氮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1.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离子所表现的不同亲和力或选择性是离子交换的基本条件。目前在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沸石天然离子交换物质作为离子交换物质,但这种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方法在国内尚无应用。
2.空气吹脱法
氨吹脱包括三个工艺过程:一是提高污水pH值,将污水中NH4+转变为NH3;二是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三是通过吹脱塔大量循环空气,增加气水接触,搅动水滴。
这种去除污水中氨氮的工艺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需对污水调节pH值,投加大量石灰,药剂投加量大,另外还产生大量的污泥,增加处理难度和污泥处理量:由于需要大量循环空气,故动力费用较高;该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尚无使用先例,也缺少运行管理经验,因此不推荐采用。
3.湛清HNF-MP,生物脱氮工艺
生物脱氮将污水中的氨氮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进而实现离子及有机化合物的分解,最后生产气体排放出去达到污水净化的作用。针对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采用高效硝化细菌+自旋转填料+多级自回流分离器强化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数量,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

③ 氨氮如何去除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④ 氨氮怎么去除

1、折点氯化法:该方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在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所需的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和氨氮的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较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特点:氯化法处理率高,效果稳定,不受温度影响。不过虽然投资较少,氮运行费用较高,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2、MAP沉淀法:在氨氮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使废水中污染物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淀物或聚合物,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点:废水中氨氮能作为肥料得以回收,若废水中磷酸根较高,只需投加镁盐,少量投加或不投加磷盐,即可达到脱氮除磷作用,但三者之间的比例需要控制得当。

3、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选用对NH4+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树脂,可以很好地去除氨氮。

特点:沸石使用成本低,对NH4+有很强的选择性。该工艺简单、投资省,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稳定性。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会因树脂再生频繁而造成操作困难。

4、生物法:指废水中的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等反应,最终形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点: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较多。不足是占地面积大,低温时去除效率低。

5、膜分离技术:该工艺是利用膜的选择性,达到去除氨氮的效果。

特点:该方法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该工艺流程简单、不消耗药剂、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成正比。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氨氮废水处理

⑤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氨氮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炼焦、鞣革、味精、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氨氮废水对鱼类及某些生物也有毒害作用。另外,当含少量氨氮的废水回用于工业中时,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作用,还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设备。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见的有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土壤灌溉等。下来江苏帕斯玛环境科技的小编将为您介绍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又称为MAP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使废水中的NH4﹢与Mg²﹢、PO4³﹣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按镁沉淀,分子式为MgNH4P04.6H20,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2 吹脱法
吹脱法去除氨氮是通过调整pH值至碱性,使废水中的氨离子向氨转化,使其主要以游离氨形态存在,再通过载气将游离氨从废水中带出,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易于控制。
3 化学氧化法
3.1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2逸人大气,使反应源不断向右进行。
3.2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催化剂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3.3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是指利用具有催化活性的电极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影响因素有电流密度、进水流量、出水放置时间和点解时间等。
4 生物法
4.1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传统生物法是在各种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废水治理的目的。
4.2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4.2.1同时硝化反硝化(SND)
4.2.2短程消化反硝化
4.2.3厌氧氨氧化
5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达到氨氮脱除的目的。包括反渗透、纳滤和电渗析等。影响膜分离法的因素有膜特性、压力或电压、pH值、温度以及氨氮浓度等。
6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对氨离子具有很强选择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
7 土壤灌溉
土壤灌溉是将低浓度氨氮废水直接作为肥料使用的方法。对于有些含有病菌、重金属、有机及无机等有害物质的氨氮废水需经预处理将其去除后再进行灌溉。土壤灌溉要求氨氮浓度一般为几十毫克每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⑥ 怎样除氨氮,方法有哪些

氨氮去除方法有多种,1、物理化学法:有折点氯化法、空气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液膜法、电渗析除氨氮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土壤灌溉法、循环冷却水系统脱氨法;2、生物脱氮法

阅读全文

与d61树脂处理氨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沃克净水机不制水如何解决 浏览:545
微滤超滤纳滤膜孔径 浏览:66
买的净水器出水不畅怎么回事 浏览:95
为什么要做饮水机 浏览:921
碱性废水回收怎么办 浏览:481
过滤桶里有病菌吗 浏览:920
房子如何排污水 浏览:265
澳门回上门机票用什么证件 浏览:704
造纸废水处理好氧负荷 浏览:407
含铬废水说法正确的 浏览:460
净水器不插电为什么有声音 浏览:745
饮水机最早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浏览:1000
硅酸钙水垢清洗剂 浏览:215
做树脂贴面要多长时间 浏览:209
标致307地板积水处理 浏览:204
杭州最好的树脂补牙 浏览:358
树脂粘土新手 浏览:699
负压污水泵家用 浏览:530
海南污水清理多少钱 浏览:498
成熟植物细胞的半透膜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