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pvc树脂粉圆形摇摆筛

pvc树脂粉圆形摇摆筛

发布时间:2023-03-02 05:15:09

⑴ PVC回收方法和技术是什么

PVC回收方法和技术:

1、PVC的分拣

分捡是塑胶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一环,也是决定处理结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常见的塑胶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低(高)密度聚乙烯、聚胺、聚氨酯等。由人工分拣存在较多缺点:效率低;作业职员处於有害的环境中;材料分类的误差大等等。产业化生产中已大多使用自动化分拣系统,世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德国一家化学科技协会曾经发明了利用红外线从废塑胶中筛选PVC的技术,但物件仅限於透明瓶,存在筛选精度低、本钱高的题目。

2、PVC的回收技术

(1)、物理回收法

物理回收,指PVC废物的回收过程只是由机械处理,主要通过切碎、筛选、磨碎等程式,终极得到薄膜、粉末、颗粒或其他形式的再生料。这些再生料可用来生产重包装袋、农用水管和鞋底等。

(2)、化学回收法

化学回收,是指利用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将聚合物转换为小分子化合物或简单化合物。化学分解的方法,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但是工艺复杂、本钱较高,因而影响了塑胶制品的回收利用。

(3)、回收热能法

通过焚烧PVC制品获取能量也是PVC再利用的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有被淘汰的趋势。在焚烧过程中,PVC废物产生盐酸(氯化氢),并随烟道气开释出来,这些气体需要进行中和。方法是向焚烧炉里投加中和性的物质,最普遍应用的是石灰石,这样就可以中和焚烧气体中的酸性成份。由于PVC燃烧时放出的氯气有强烈的腐蚀破坏力,而且是引起二恶英的首恶,因此各国环保团体都大力反对使用焚化法回收热能。

⑵ 聚氯乙烯树脂粉规格型号分类问题

聚氯乙烯的规格型号是根据聚合度来定的。给你复制个标准,你对照一下: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Suspension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s of general purpose
GB/T 5761-2006代替 GB/T 5761-1993
2006-09-14发布 2007-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ASTMD 1755:1992(2001年确认)《聚氯乙烯树脂规范》,与ASTMD 1755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5761-19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本标准与GB 5761-1993的技术差异为:
——对范围进行了调整(1993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
——修改了部分物化性能指标(1993年版的4.2;本版的4.2);
——修改了型式检验项目中抽检项目的检验周期(1993年版的6.3.2;本版的6.3.2);
——取消了样品保存期限
——删除了附录B“白度(160℃,10min)试验方法”;
——增加了附录B“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wiki]石油[/wiki]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SAC/TC 15/SC 7)归口。
本标准委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wiki]化工[/wiki]研究院、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孙丽娟、赵阳、姜军、张英民、谌绍铜、方向阳、孙文育。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改。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悬浮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本体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亦可参照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起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 极限熟知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2913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GB/T 2914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4-1999,idt ISO 1269:1980)
GB/T 2915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GB/T 2916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6-1997,eqv ISO 4610:1997)
GB/T 2917.1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发出氯化[wiki]氢[/wiki]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GB/T 2917.1-2002,eqv ISO 182-1:1990)
GB/T 3400 塑料 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B/T 3400-2002,eqv ISO 4608:1998)
GB/T 3401 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GB/T 3401-1997,eqv ISO 1628-2:1988)
GB/T 3402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GB/T 3402.1-2005,ISO 1062-1:1998,MOD)
GB/T 4611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wiki]测试[/wiki]方法
GB/T 4615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
GB/T 6003.1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9348 聚氯乙烯树脂的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方法(GB/T 9348-1988,eqv ISO 1265-1979)
GB/T 9349 [wiki]聚乙烯[/wiki]、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及其混合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GB/T 9349-2002,eqv ISO 305:1990)
GB/T 15595 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白度法
GB/T20022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20022-2005,ISO 60:1997,MOD)
3 产品分类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由GB 3402.1中规定的产品名称、聚合方法和用途的表示符号及粘数分类号(见表1)等四项组成的代码分类。聚合方法和用途及粘度的表示符号组合称为型号。

粘数分类号n 0 1 2 3 4 5 6 7 8 9
粘数,ml/g >156 156~144 143~136 135~127 126~119 118~107 106~96 95~87 86~73 <73
4 要求
4.1 外观:白色粉末。
4.2 物化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表二 物化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型号
SG0 SG1 SG2 SG3 SG4
等级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1 粘数,mL/g
(或K值)
(或平均聚合度) >156
>(77)
>[1785] 156~144
(77~75)
[1785-1536] 143~136
(74~73)
[1535-1371] 135~127
(72~71)
[1350~1250] 126~119
(70~69)
[1250~1150]
2 杂质粒子数,个,≤ 16 30 80 16 30 80 16 30 80 16 30 80
3 挥发(包括水)含量,[wiki]%[/wiki],≤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4 表观密度,g/mL,≥ 0.45 0.42 0.40 0.45 0.42 0.40 0.45 0.42 0.40 0.47 0.45 0.42
5 筛余物质量分数/% 0.25mm筛孔,≤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0.063mm筛孔,≥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6 “鱼眼”数,个/400㎝2 ,≤ 20 40 90 20 40 90 20 40 90 20 40 90
7 100g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g,≥ 27 25 23 27 25 23 26 25 23 23 22 20
8 白度(160℃,10min),%≥ 78 75 70 78 75 70 78 75 70 78 75 70
9 水萃取液电导率,S/m,≤ 5×10-3 — 5×10-3 — 5×10-3 — —
10 残留氯乙烯含量,PPm,≤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表2(续)

序号

项目 型号
SG5 SG6 SG7 SG8 SG9
等级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品 优

品 一

品 合



1 粘数,mL/g
(或K值)
(或平均聚合度) 118~107
(68~66)
[1135-981] 106~96
(65~63)
[980-846] 95~87
(62~60)
[845~741] 86~73
(59~55)
[740~650] <73
<(55)
<[650]
2 杂质粒子数,个,≤ 16 30 80 16 30 80 20 40 80 20 40 80
3 挥发(包括水)含量,%,≤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4 表观密度,g/mL,≥ 0.48 0.45 0.42 0.48 0.45 0.42 0.50 0.45 0.42 0.50 0.45 0.42
5 筛余物质量分数/% 0.25mm筛孔,≤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0.063mm筛孔,≥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6 “鱼眼”数,个/400㎝2 ,≤ 20 40 90 20 40 90 30 50 90 30 50 90
7 100g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g,≥ 19 17 — 15 15 — 12 — — 12 — —
8 白度(160℃,10min),%≥ 78 75 70 78 75 70 75 70 70 75 70 70
9 水萃取液电导率,S/m,≤ — — — —
10 残留氯乙烯含量,PPm,≤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30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目视观察或依据供需双方协议按GB/T 2913执行。
5.2 粘数(或K值及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粘数、K值和平均聚合度的测定方法可任选其一。若有争议,以GB/T 3401为仲裁方法。
5.2.1 粘数的测定
按GB/T 3401进行。
5.2.2 K值的测定
按GB/T 3401进行。其中K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ts ——溶液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秒(s);
t0——溶剂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秒(s);
c——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0.7%。
试验结果取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整数。
5.2.3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按附录A进行。
5.3表观密度的测定
按GB/T 20022附录A进行。
5.4 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按GB/T 3400进行。
5.5 挥发物(包括水)含量的测定,
按GB/T 2914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10[wiki]±[/wiki]2)℃,时间为1h,并按1h的失重量计算结果。
5.6 筛余物的测定
按GB/T 2916或附录B进行。若有争议,以GB/T 2916为仲裁方法。
5.7 “鱼眼”数的测定
按GB/T 4611进行。
5.8 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按GB/T 2915进行。
5.9 杂质粒子数的测定
按GB/T 9348进行。
5.10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按GB/T 4615进行。
5.11 白度(160℃,10min)的测定
按GB/T 15595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60±1)℃,时间为10min。若用户对热稳定性还有其他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选用GB/T2917.1或GB/T 9349进行测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单釜所得产品或同聚合条件的数釜产品经混合均匀为一批。
6.2 采样
6.2.1 从批量总袋数中按下述规定的采样单元数进行随机采样。当总袋数小于500时,按表3确定;大于500时,以公式 (N为总袋数)确定,如遇小数进为整数。
表3 选取采样袋数的规定
总袋数 采样袋数 总袋数 采样袋数
1~10 全部 182~216 18
11~49 11 217~254 19
50~64 12 255~296 20
65~81 13 297~343 21
82~101 14 344~394 22
102~123 15 395~450 23
124~151 16 451~512 24
152~181 17
6.2.2 采样时,用采样探子(GB/T 6679-2003附录A或和附录C或相似探子)自袋的中心垂直插入深度的3/4处,采取均匀样品或用连续自动采样器(或人工)在包装线按采样单元数确定的间隔采样。
6.2.3 采样量不少于2kg,混均后分装于洁净干燥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封严,(用于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的样品,应贮存储存在密封良好的样品瓶中并压实充满),并标明产品批号和采样日期。
6.3 出厂检验
6.3.1 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企业检验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并附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批号、质量指标、等级、生产日期,并有检验章。未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得声明符合本标准。
6.3.2 物化性能要求中出厂检验项目为粘数(或K值或平均聚合度)、表观密度、挥发物含量、0.25mm筛余物、杂质粒子数、“鱼眼”数、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其余检验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中的抽检项目。如有停产后复产、原料或者工艺有重大改变、合同规定等情况,必须进行型式检验。在连续正常生产时,抽检项目应保证达到本标准规定指标,每月抽检一次,当抽检不达标时应每批都经行检验,直至连续五批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按正常抽检。
6.3.3 检验结果中如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项目时,应自同批产品中以双倍采样单元数采样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确定。如仍不符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即为不合格品。
6.3.4 本标准产品质量指标极限数值的确定,采用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
6.4 用户验收
用户有权按本标准规定对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如发现产品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自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向生产厂提出处理意见。
因贮运管理不当影响产品质量,则应由贮运单位负责。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包装袋上应标明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净质量、生产厂名称及地址,并标识产品型号及等级。
7.2 包装
本产品用内衬塑料薄膜袋的四层牛皮纸袋、聚丙烯编织袋或牛皮纸与聚丙烯编织物复合袋包装。每袋净重25.0±0.2kg,亦可采用适宜的其他包装方式和包装质量。应保证产品在正常贮存中包装不破损,产品不被污染、不泄漏。
7.3 运输
运输时必须用洁净的运输工具,并防止雨淋。
本产品为非危险品,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7.4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以批为单位分开存放,不得露天堆放,防止日晒和受潮。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A.1 溶剂
硝基苯,分析纯。
A.2 仪器
A.2.1 乌氏粘度计,如图A1所示。

图A1 乌氏粘度计
A.2.2 甘油(丙三醇)浴,可控制(100±2)℃。
A.2.3 恒温水浴,可控制(30±0.05)℃。
A.2.4 玻璃砂芯漏斗,孔径(10~15μm)。
A.2.5 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A.2.6 秒表,分度值0.1s。
A.3 操作步骤
A.3.1 测试溶液的制备
称取(200±0.1)mg聚氯乙烯树脂试样,于50mL带玻璃塞的容量瓶中,加入约40mL硝基苯,在保持(100±2)℃的甘油浴中加热,间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完全溶解后,取出容量瓶冷却至室温,再置于(30±0.05)℃恒温水浴中20min,用同样温度的硝基苯稀释至刻度,摇均待用。
A3.2 溶剂流经时间的测试
在粘度计管2、管3分别接上乳胶管,把粘度计垂直置入(30±0.05)℃的恒温水浴中,使水面超过粘度计球C。
用玻璃砂芯漏斗将溶剂经管1滤入粘度计球A,直至溶剂的液面处于刻在球A上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恒温10min。
紧闭管3上的乳胶管,用吸球经管2上的乳胶管慢慢地将溶剂吸入球B,使溶剂升至球C一半时,停止吸气。
取下吸球再放开管3上的乳胶管,使得溶剂自由下落,用秒表测量液面从球B上刻度线降至下刻度线所需要的时间,准确至0.1s。重复进行测试并取平均值。
A3.3 溶液流经时间的测定
将上述溶剂从粘度计中吸出。
将约15m的溶液(A.3.1)经过玻璃砂芯漏斗滤入粘度计中,使溶液通过球B吸上放下三次,再从粘度计中吸出。
将剩余的溶液经过玻璃砂芯漏斗滤入粘度计中,再按A3.2步骤测定溶液的流经时间。
A.4 计算
A.4.1 增比粘度ηsp
按式(A.1)计算:
............................ (1)
式中:
t1——溶剂硝基苯流出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t2——测试溶液流出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A.4.2 特性粘度[η]
按式(A.2)计算:
............................(2)
式中:
ηr——相对粘度的数值(t2/t1);
ηsp——增比粘度的数值;
c——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升,g/L。
A.4.3 平均聚合度P
按式(A.3)计算:
............................(3)
式中:[η]——特性粘度的数值。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B.1 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的筛余物和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
B.2 原理
将定量的树脂,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wiki]机械[/wiki]振摆进行干筛,称量筛余物。
B.3 定义
筛余物:试验后留在筛子上的树脂,以质量分数表示。
B.4 仪器
B.4.1 标准筛振机,主要技术参数为:振动次数230次/min,振动偏心距12mm,振动次数175次/min,振幅高度(2~3)mm可调,电机转数2800转/min。
B.4.2 筛子,筛面直径200mm,高度25mm,筛框和筛网是金属的,应符合GB/T 6003.1中的规定。按规定和树脂颗粒大小分布选择所需的孔径。
注:可用含有水和清洗剂的超声清洗装置清洗筛子,或使用刷子小心清理,如严重堵塞,可将筛子浸入四氢呋喃中(3~4)d,取出晾干即可使用。
B.4.3 天平,分度值0.01g。
B.4.4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B.4.5 定时器(秒表)。
B.5 试验方法
称取试样25g,精确至0.01g(若有静电,可加入抗静电剂γ-氧化铝0.025g,混均)。将混均后的树脂轻轻倒入筛中,牢固地装在振筛机上,启动筛机,同时开始计时,振筛20min停机,连同筛底取下。任选以下方式中一种进行称量:
a) 将每只筛子和筛余物一起称量再减去筛子的质量,精确至0.01g;
b) 将每只筛子筛余物仔细刷下收集在已知质量的容器中,称量,精确至0.0001g。
B.6 结果表示
B.6.1 结果计算
筛余物的质量分数R按式(B.1)计算:
R=m1/m0×100 (B.1)
式中:
m0 ——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1 ——筛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修约至一位小数。
B.6.2 重复性
同一试样连续两次或者同台筛机二组筛一次测定,如果不满足下列条件,则结果无效。
a)筛余物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5%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小于或等于3%;
b)筛余物的质量分数小于5%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小于或等于2%;
c)每个筛的筛余物和底盘中树脂质量分数总和在(100±2)%范围内。

⑶ 一般PVC粉料是多少目数的,还有沙子可以用挤出机挤吗,如果可以挤需要多少目的才能挤呢,和PVC粉一起挤

沙子可以用挤出机挤。就是建筑上用的黄沙也可以!
关键是看你做的产品用处,对产品表面的粗糙度,颜色,强度要求高不高,还有是对挤出机的螺杆心疼不心疼了,加了沙子磨损很快的。
一般PVC里都是加工业用碳酸钙,也就是石头磨的粉,跟你说的沙子是一样的。只是比较细,你可以直接买来用的,有轻钙和重钙之分。

⑷ 聚氯乙烯( PVC)糊树脂是由哪些增塑剂与树脂粉调配的

糊树脂就是树脂粉,当然也有用掺混树脂、通用型树脂降低成本的。
增塑糊是指糊树脂跟增塑剂混成的糊状物
增塑剂可以是常用的DOP类,也可以是硬油如TXIB,也可以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要看要求及应用

⑸ PVC造粒机的生产工艺

PVC电缆料是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制作的线缆材料的统称,作为传统的电缆材料,在目前的国内市场还占有着最重要的市场份额。由于其加工相对其他电缆料较为简单,而用量又相对比较大。
生产流程:
原材料加各种助剂等按一定的比例配置按工艺顺序加入-----200升高混机-----500型螺旋上料机-----双螺杆计量喂料机——-65双螺杆——连接体——∮-150单螺杆挤出机——一体式液压板式自动换网——风冷模面热切造粒辅机——一级旋风分离器--——风冷振动筛(2.5m)----- 二级旋风分离器---——风吹料仓一套 70H-PVC 电缆料配方如PVC 三型75PHR--活性碳酸钙35PHR---DOP(增塑剂) 25PHR---环氧大豆油大豆油3PHR --氯化石蜡20PHR--稳定剂2.8PHR--硬质酸0.6PHR -- CPE 9PHR --- 石腊1PHR
(1)准备工作:稳定剂、填充剂、着色剂分别用80目筛网过筛,并分别加入增塑剂浸透后用三辊研磨机或胶体磨研磨。称量后备用。增塑剂混合均匀后预热90℃待用;
(2)高混机:投入PVC树脂,然后加入增塑剂搅拌片刻,待树脂将增塑剂基本吸收后,加入稳定剂,靠摩擦热使料温升到90℃左右,再加入填充剂、着色剂,料温升至110℃时,将料卸到冷却混合机中降温,至45~50℃以下时出料。
(3)PVC造粒机稳定设定:
1)上阶双螺杆温度设定:140----160 度之间;根据物料不同温度设定不同;
2)下阶单螺杆稳定设定:125----145 度之间;根据物料不同温度设定不同;
3)温控表(见右图)上的设定好,等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保温40分钟,才能开机生产,这样是保证设备里有前一天留下的物料,这样能把前一天留下的物料软化,这样不伤设备。
(4)生产:
1) 将高混机PVC物料投入螺旋上料机料斗后,经螺旋上料机将粉状物料投入-上阶平行双螺杆挤出机
2)上阶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将物料混合均匀,温度为140-160℃的状态下完成塑化混炼、充分分散均匀。最后挤出的混合物料成为熔融体(温度在130-140℃),直接落入大口径下阶单螺杆挤出机。
3) 下阶单螺杆挤出机将120℃的熔体,在低转速、高压和冷却状态下完成挤出造粒。挤出时温度已降至120-140℃。这时才能完成风冷模面热切粒,而且保证在切粒过程中不粘粒。
4)风冷模面热切切下的粒子,经过二级风冷旋风分离器的冷却,粒子温度降至35-40℃,再经过风冷加长振动筛,将粒子温度降至室温以便送入成品料仓进行包装。 电缆料加工造粒 PVC加工造粒 PVC电缆料加工造粒

⑹ 求 电石法生产PVC生产工艺

聚氯乙烯厂生产流程叙述

一. 乙炔车间
1.1. 原料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袋装电石用小车运到鄂式破碎机旁,将电石从袋里倒出放入破碎机破碎,经皮带机送到料仓内。
1.2. 加料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与原料岗位联系把电石运到料仓,加料到计量斗。用氮气置换一贮斗后,打开活门向一贮斗加入电石。(加料时开氮气阀门以置换排除贮斗内空气,防止加料时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1.3. 发生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二贮斗中的电石,由电磁振动输送器连续加入发生器内,电石与水在发生器内发生反应,生成的粗乙炔气由发生器顶部逸出,经渣降捕集器、正水封、冷却塔进入清净系统及气柜中。
“水”由工业水和废次钠及电石上清液一起连续加入渣浆捕集器,然后流入发生器内,以维持发生器温度在75℃~90℃,并保持发生器内的液位;电石分解后的稀电石渣浆,从溢流管不断溢出,浓渣浆及其它杂质由发生器内耙齿耙至底部,定期排出。当发生器压力高于10000Pa时,乙炔气由安全水封自动放空,当发生器压力降低时,乙炔气由气柜经逆水封进入发生器,保持发生器正压;乙炔气在渣降捕集器经初步冷却及洗涤后,进入正水封,然后进入喷淋冷却塔和填料冷却塔,将乙炔气降温到常温,进入清净系统。
1.4. 清净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乙炔气由冷却塔顶部出来进入水环泵,加压送入1#清净塔和2#清净塔,用次氯酸钠溶液直接喷淋,使粗乙炔中的PH3、H2S等杂质氧化成H3PO4、H2SO4等酸性物质;再送入中和塔,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5~13%浓度的碱液逆流接触,中和粗乙炔气中的酸性物质,乙炔气(乙炔气纯度>98.5%)从塔顶出来后送合成车间。
清净塔所用的NaClO是由泵从NaClO高位槽抽到2#清净塔使用,2#清净塔使用过的NaClO再由泵打到1#清净塔使用,1#清净塔使用过的废NaClO排到废水槽供给发生使用。
1.5. 压滤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电石渣浆从发生岗位溢流到浓缩池后,用渣浆泵打到程控压滤机,通过压滤形成渣饼和清液,程序设定松开、取板、拉板卸下渣饼,最后铲车装车运到料场;清液水先经过热水泵送上凉水塔,冷却后的清液用冷水泵打到乙炔车间。
二. 合成车间
2.1. 氯化氢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来自氯碱厂的合格的H2和Cl2经缓冲罐、阻火器后,按一定的摩尔比(Cl2:H2=1:1.05~1.10)进入石墨合成炉,在灯头上燃烧,生成的HCl气体从石墨合成炉顶部导出,经炉顶石墨冷却器冷却分离夹带的酸雾后温度降到45℃以下,送往氯化氢分配台,合格的氯化氢作为原料一路供应转化岗位,一路送往填料塔用纯水吸收制作高纯酸。刚开车或生产不正常时产生的不合格氯化氢气体用两级石墨降膜吸收器吸收,使尾气中氯化氢含量小于5×10-6(5 ppm)后放空,同时制得废酸出售。
2.2. 转化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由乙炔车间送来的精制乙炔气,(经乙炔预冷器初步冷却脱水后)经砂封与氯化氢岗位送来的氯化氢(经预冷器初步冷却脱去一部分水后),各自通过孔板流量计按分子比(C2H2/HCl=1/1.05~1.1)进入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过石墨冷凝器,用-35℃冰盐水间接冷却到-12℃~-16℃。石墨冷凝器中混合气体所含水份一部分冷凝成40%左右的冷凝盐酸从石墨冷凝器底部直接排出,另一部份则以雾状形态带于气体中,在经过两台串联为一组的酸雾过滤器时,酸雾被硅油浸渍的玻璃棉捕集分离。经冷冻脱水后的混合气进入预热器,用热水加热至70℃~80℃,进入大组串联的转化器中,借转化器列管中填装的吸附于活性炭上的升汞触媒,使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前台转化器尚有20~30%未转化乙炔,再进入后台转化器继续反应,使出口处未转化乙炔控制在3%以下。生成粗氯乙烯纯度≥90%,合成反应产生的热量,则通过由净化岗位热水泵送来的90℃~98 ℃左右的循环热水移走。
2.3. 净化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粗氯乙烯从转化器出来经装填活性炭的除汞器将触媒在高温下出来的氯化汞等升华物吸附除去,再通过氯乙烯冷却器,冷却后的粗氯乙烯气体进入一级泡沫塔和二级泡沫塔,从盐酸脱吸稀酸泵送过来的稀酸从二级泡沫塔塔顶喷淋吸收粗单体中过量的氯化氢气体,增浓后的盐酸,经盐酸冷却器冷却后,继续进入二级泡沫水洗塔吸收氯化氢通过位差进入盐酸中间槽,槽内31%左右的浓盐酸用浓酸泵打至盐酸脱吸去脱吸循环。泡沫塔顶出来的气体再进入填料水洗塔,由塔顶喷淋的稀酸吸收剩余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得到的浓度升高的盐酸经酸封流入循环酸槽。循环酸槽中的稀酸通过酸泵,少部分送往泡沫塔作为吸收液制得浓酸,大部分重新送到填料塔作为吸收液循环使用。在循环酸槽处设有加入工业水阀,补充因送往泡沫塔制浓酸而减少的酸液,维持循环酸槽液面的稳定。另外从盐酸脱吸送过来的稀酸部分送往乙炔压滤澄清池,以维持循环酸槽的酸浓度在6%~8%。从填料塔顶出来的气体送往碱洗塔,经碱洗塔用浓度约5%~15%的碱液除去残余微量的氯化氢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后的粗VC气送去压缩及VC气柜。
由公用工程送来的无离子水加入热水循环槽后,通入适量蒸汽加热至85℃~95℃以供给转化和分馏岗位用,需用时开启离心泵,将热水打至转化和分馏岗位。
2.4. 压缩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从净化系统出来的气体进入氯乙烯气柜,气柜中的氯乙烯经机前冷却器用+5 ℃水冷却至5 ℃~15℃,经水分离器分离出冷凝水后,用螺杆式压缩机加压至0.55±0.03 MPa(表),再由机后冷却器冷却到45 ℃~50 ℃,直接送至分馏岗位。
2.5. 分馏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由压缩系统来的0.5 ±0.03 MPa(表压)粗氯乙烯气体,先送入全凝器;用+5℃水间接冷却,使大部分氯乙烯气体冷凝液化,并经低沸塔加料槽除水后,进入低沸塔;未冷凝气体进入尾气冷凝器,用-35℃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其冷凝液进入低沸塔加料槽,除去水份后,进入低沸塔,低沸塔底部物料在低沸塔再沸器用净化岗位来的热水间接加热,并将沿塔板向下流动的液体中的低沸物蒸出,经塔顶冷凝器(用+5℃冷却水)冷凝作为塔顶回流液,不凝气体由塔顶进入尾气冷凝器进行冷凝。
低沸塔塔釜内已脱除低沸物的氯乙烯借压差经气动阀后连续加入高沸塔,高沸塔塔内向下流的液体经高沸塔再沸器加热,将氯乙烯蒸出,经高塔精馏分离。由塔顶排出的精氯乙烯气体,部分经塔顶冷凝器(用+5℃冷却水)冷凝作为塔顶回流液,大部分精氯乙烯气体进入成品冷凝器,用+5℃水间接冷却,把氯乙烯冷凝成液体,贮放在单体成品贮槽中,按需要用单体泵将成品氯乙烯压送到聚合车间。
从高沸塔釜底部排出的高沸物送至残液贮槽,定期压至蒸出釜(每班2次,每次5分钟),经热水加热蒸出的氯乙烯气体回收至气柜。剩下的高沸物压至二氯乙烷贮槽。
2.6. 尾气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尾气冷凝器排出的未冷凝气体,从列管式吸附器底部进入,尾气中氯乙烯组分即被吸附剂吸附,吸附时的热量由管间+5℃冷却水移走。而不被吸附的氢气、氮气,由吸附器顶部出来,经尾气自控阀放空。当吸附剂内所吸附的氯乙烯和乙炔达到饱和时,尾气切换入另一台吸附器,此时低沸塔系统压力将会下降,并于第一台吸附器管间通入热水,启动真空泵抽气,使解吸氯乙烯气体经真空罐脱除炭粉等杂质后,一部分排入转化二段,一部分排入压缩岗位再次压缩后送精馏。
2.7. 盐酸脱吸岗位工艺流程叙述:
浓盐酸用泵从浓盐酸储槽中打至解吸塔,从塔顶喷淋而下,在塔中和来自再沸器的热稀酸气液混合物相遇进行传热传质,解吸出来氯化氢气体。含水蒸汽的氯化氢气体从塔顶出来,经石墨冷却器后接入外管,分离出来的氯化氢气体送往氯乙烯合成工序使用。分离出来的浓盐酸进入酸储槽,再定期排入浓酸储槽。由塔底得到的稀酸,一部分流入再沸器以产生稀酸气液混合物,一部分进入石冷器冷却后进入稀酸储槽,再次用于水洗泡沫塔,吸收制成31%左右的浓酸供解吸塔使用。
2.8. 冷冻站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配制好的氯化钙盐水存入盐水箱中经盐水泵打入制冷机组,由于液氨吸收热量后变为氨气经压缩机组加压后,再经蒸发冷凝器冷凝再变为液氨存入氨贮槽中,而盐水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从而制得要求温度的盐水送入合成混合冷冻工序及精馏工序。
2.9. 溴化锂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回水箱的冷水回水(约12℃),经回水泵打入溴化锂冷水机组,在机组内经热交换制得7℃水进入贮水箱,经冷水上水泵送往乙炔工序,合成精馏以及烧碱厂的氯氢处理工序使用(7℃水在贮水相中与氟利昂机组制得的5℃水混合)。冷水在上述工序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水温升至12℃。12℃水回到溴化锂冷水工序回水箱,再进行制冷循环
2.10. 循环水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来自10万吨/年PVC厂溴化锂、氯化氢岗位的热水直接进入冷却塔,经冷却后流入冷却水池,用循环水泵将水池的冷却水送至上述各工序,循环使用。
当冷却水水温≥35℃时,用调节水泵将水池的冷却水再次送入冷却塔进行冷却。
三. 聚合车间
3.1. 聚合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聚合釜(R3101A-H)涂釜、底阀检查、人孔盖检查、抽真空合格后,聚合用水由无离子水制备岗位送至无离子水贮槽,再由水加料泵(P3102A/B)经无离子水过滤器(F3101A/B)过滤后打至聚合釜或由注水泵(P3111A/B)打至聚合釜。分散剂、pH调节剂经过流量计计量和引发剂经过称量后与无离子水一起加入聚合釜。新鲜单体和回收单体按一定比例,经新鲜单体过滤器(F3102A/B)、回收单体过滤器(F3302)过滤和流量计计量后加入聚合釜。最后,分子量调节剂经计量泵计量后加入聚合釜。确认达到安全生产要求后,启动预搅拌。预搅拌后,由循环水泵(P3110A-L)将循环水打入聚合釜夹套,并开启升温喷射器(X3102A-H),将物料升温至规定温度后,由自控工切换循环冷却水控制聚合温度,直到反应结束。启动料浆输送泵(P3112A/B)将悬浮浆料压至料浆排放槽(V3118A/B)。釜内未反应的单体气体经泡沫捕集器(V3119)捕集树脂粉后,由压缩冷凝岗位进行回收。捕集到的树脂粉由回收料浆泵打回料浆排放槽(V3118A/B)。
3.2. 汽提岗位生产流程叙述:
从料浆排放槽(V3118A/B)出来的浆料,经过料浆过滤器(F3201A/B)过滤,通过汽提塔进料泵(P3201A/B),打入螺旋板式换热器(E3201),在换热器中被从汽提塔底部出来的热料浆预热。料浆经螺旋板式换热器加热后温度一般为95℃进入汽提塔(T3201)顶部,经塔内筛板小孔流下,与塔底进入的蒸汽(经过蒸汽过滤器(F3202)过滤后进入汽提塔底部)呈逆流接触,进行传热传质,树脂及水相中的残留单体即被上升的水蒸汽汽提。带有饱和水蒸汽的单体蒸汽,从汽提塔的顶部逸出,进入汽提塔顶冷凝器(E3202)。其中的大部分水蒸汽被冷凝,进入汽提塔冷凝液气液分离器(V3201)。没有被冷凝的单体气体去压缩冷凝岗位。汽提塔冷凝液气液分离器(V3201)中的部分冷凝水用汽提塔回水泵(P3203)打入汽提塔顶进行喷淋。经汽提后的料浆,从汽提塔底部排出,经离心缓冲槽进料泵(P3202A.B)供给螺旋板式换热器(E3201)后送到干燥岗位的离心缓冲槽。
3.3.压缩冷凝
聚合未反应完的GVCM自泡沫捕集器(V3119),经VCM气体过滤器(F3301)过滤后进入氯乙烯分配台(V3302)。当VCM气体的压力>0.25MPa时,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直接去一级冷凝器(E3301A/B/C);当0.05MPa≤GVCM压力≤0.25MPa时,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去水环式压缩机组(C3301A/B);当GVCM的压力<0.05MPa时,GVCM由氯乙烯分配台直接回气柜。一级冷凝器冷凝下来的LVCM,进入单体气液分离器(V3304),最后进入回收单体贮槽(V3303)。
一级冷凝器未冷凝下来的GVCM经过二级冷凝器(E3302)冷凝,再进入回收单体贮槽(V3303)。未冷凝下来的气体去聚合工序排气密封罐。
回收单体贮槽中含有VCM的水经过水液分离器(V3305)分离,GVCM回气柜,而水则排去地沟;回收单体贮槽中的LVCM由回收单体加料泵(P3301A/B)输送,经过回收单体过滤器(V3304)过滤后加入聚合釜。
3.4.离心干燥
PVC料浆由汽提岗位离心混合槽进料泵P3302A/B打至干燥岗位离心混合槽V3405。其中的PVC料浆通过搅拌,保持悬浮状态,由离心机给料泵P3401A/B均匀打入离心机M3401A/B。通过离心作用,分离的母液进入母液沉降池V3404A/B,离心后得到含水约20%-25%的湿PVC料,通过一、二级螺旋输送器L3401和L3402送到气流干燥塔T3401。空气经过滤器X3401除尘,鼓风机C3401加压,空气加热器E3401将这股强大的气流加热至150℃左右,送进T3401底部进口;在T3401中,气流携带着二级螺旋输送器L3402送进的PVC湿料,高速上升,并进行高速传质传热,湿料颗粒中表面水份迅速汽化,并被热气流带走,热气流温度降至70℃左右。
气流携带物料沿切线方向高速进入脉冲旋风干燥床E3402,在床内物料颗粒和气流在离心力和中心孔作用下,经多次分离和混合,长时间传质传热,颗粒脱去内部结合水,达到干燥要求,成为合格产品。
气流携带干燥成品进入旋风分离器V3401,进行气固分离,PVC颗粒经一级旋振筛M3402A/B/C与二级旋振筛M3403,粗(渣)料筛除,合格产品进入中间料仓V3402A/B/C,经发送罐V3403A/B/C发送至大料仓V3501A/B,包装出库。废气经抽风机C3402与消音器V3406后排入大气。

⑺ 聚氯乙烯(PVC)的制造工艺

典型的pvc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1、窒素公司pvc悬浮聚合工艺
利用悬浮聚合从vcm生产各种等级pvc:通用级、高k值、低k值、无光泽型和共聚体pvc。搅拌式反应器中加入水、添加剂和vcm,聚合反应时,按产品等级控制温度(用冷却水或制冷水)。反应结束,产物排向泄放罐,在此蒸发出大多未反应vcm。反应器冲洗并喷入阻垢剂,准备下一批生产。含vcm的pvc浆液连续送入汽提塔,从pvc浆液中有效地回收vcm。未反应vcm在vcm回收设施中液化,返回聚合。pvc浆液再脱水,用干燥器干燥。
该工艺利用vcm分散在水中批量聚合。标准反应器尺寸为:60、80、100或130m3。生产每吨pvc的物耗和能耗为:vcm 1.003t,电力160kwh,蒸气0.7t,添加剂(生产管道级)12美元。已技术转让12套装置,总能力超过100万t/a。其vcm去除技术为许多pvc生产商采用。
2、窒素公司vcm去除技术
pvc浆液从反应器放出,甚至在初步闪蒸后仍含有大量vcm(高于30000×10-6)。有效地去除剩余vcm,回收后回用,可使pvc产品中剩余vcm含量减少到小于1×10-6,某些情况下可小于0.1×10-6。该vcm去除技术采用过程全自动的蒸气汽提密闭体系,借助先进设计和专用塔器,占地少,投资低。塔器规模可为2.5~30t/h。耗用蒸气为130kg/t pvc。
3、)inovyl公司pvc悬浮聚合工艺
反应器可大到140m3,反应控制转化率高达94%,汽提塔可使树脂中残留vcm小于1×10-6。被vcm污染的水用蒸气汽提至vcm小于1×10-6后排放。采用专利的阻垢剂evicas 90防止反应器中树脂沉积。密闭的反应过程和高效的阻垢剂可使反应器运作频率高达700批。pvc装置总的环境排放量小于20g vcm/t pvc。
以美国海湾沿岸费用为基准,15万t/a悬浮法pvc装置投资为4500万美元。生产每吨pvc的物耗和能耗为:vcm 1.004t,蒸气0.9t,冷却水48万kcal,电力150kwh,软化水2.2t,添加剂费用(生产管道级)11美元。
现有的汽提系统可通过设置evc浆液汽提塔加以改造。对于15万t/apvc装置,该设施费用为250万美元。该evc技术己应用于6套pvc装置,总能力超过110万t/a。阻垢剂evicas 90已应用于全球pvc产能的80%。
4、vintec公司生产 pvc的vinnolit工艺
分散剂、添加剂、vcm和水加入反应器,反应浆液通过同流换热器送入筛板式vinnolit脱气塔。vcm用蒸气汽提,离开脱气塔的浆液中vcm浓度小于1×10-6。未反应vcm回收液化后返回聚合利用。在离心机内使悬浮体脱水,湿的pvc块送入vinnolit旋分干燥系统。聚合无需制冷水。采用内冷式高效反应器,尺寸可大到150m3。密闭和清洁的反应器技术,使之无需打开反应器。同时无需采用高压水冲洗。整个过程操作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dcs)控制。并采用高效阻垢剂。
生产每吨pvc的物耗和能耗为:vcm 1.001t,蒸气0.8t,电力170kwh,添加剂费用(生产管道级)14美元。生产效率高达600t/m3·a。该vinnolit技术已用于生产pvc 58万t/a。世界上采用vinnolit工艺的能力约100万t/a。vinnolit旋分干燥器已被许多pvc生产商采用。
5、废旧pvc回收利用技术
经济可行又有环境效益的废旧pvc循环回收工艺有助于促进pvc的重复利用。索尔维公司开发了称为vinyloop的pvc循环利用技术。并在意大利费腊拉建成1万t/a装置,验证了采用电缆料循环利用的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该工艺将废旧电缆护套转变成板材,回收的板材可以原掺混物料一半的价格售出。1万t/a装置投资为1000万欧元。该工艺将线缆粉碎成10cm长度,并将护套溶解在甲乙酮混合物中。过程在85℃下10~15min内完成。然后过滤除去铜、聚乙烯和橡胶。剩余的淤浆用蒸气使其沉淀,甲乙酮混合物循环使用。淤浆中pvc组分形成无流动性的颗粒混合物,平均尺寸为350μm。这些颗粒含有添加剂、填充剂、稳定剂和增塑剂。某些乳化剂可能在汽相损失掉。过程在85℃下操作可加速溶解步骤,但该温度并不足以使pvc发生化学降解(pvc对热极其敏感)。索尔维将采用这一技术在欧洲再建3套装置。

⑻ 怎么制成树脂粉

消光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粉介绍
特 性:其本身具有独特的消光性能,经过多次加工仍保持消光性。
用 途:消光硬制品、磨砂片、亚光片,压延片材、压延薄膜、吹膜。人造革、硬质板、分模板、汽车涂料、电缆外套、电线外皮、各种软管、化妆品盒、圣诞树叶、塑料鞋类及容器等。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聚氯乙烯等制品的专用料,可广泛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等深加工产品。
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聚氯乙烯等制品的专用料,可广泛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等深加工产品。
使用方法:适用于各种普通聚氯乙烯树脂的加工设备,可压延、挤出、注射各种制品。在制品表面产生消光性,在视觉和手感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用户可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在其原有产品配方的基础上,加入适量消光树脂,即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消光制品。
高聚合度PVC树脂在电缆料中的应用
高聚合度PVC树脂的特性聚氯乙烯树脂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优良的阻
燃性、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电性能。
而高聚合度PVC树脂因为其分子量比普通聚氯乙烯树脂高得多,分子链
明显增长,所以与普通型聚氯乙烯树脂相比,又具有以下特征:
(1)较高的耐热性。
(2)较好的耐寒性。
(3)较高的机械性能。
(4)较小的热变形。
(5)较好的柔软性和弹性。
在电缆料中的应用由于高聚合度PVC树脂具有以上特征,可以利用它生产
各种特殊用途的电缆料。
耐高温的电缆绝缘及护层料 随着聚合度的增长,聚氯乙烯树脂耐热性提
高,机械性能也明显提高,它将成为生产耐热聚氯乙烯电缆料的理想原材料。
目前国外均采用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耐高温电缆料,而国内只能用一般聚
合度的S G-2型PVC树脂生产。
如果采用国产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耐高温电缆料,可使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辐照交联PVC电缆料 随着计算机、航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的飞速发
展,对电线电缆的性能要求愈来愈高。辐照交联PVC绝缘电线由于在拉伸强
度,耐热老化性,热压变形,热收缩,耐切割性和耐烙铁性能方面,都明显优于
耐热PVC电线和尼龙护层PVC电线,所以它是计算机等产品的

阅读全文

与pvc树脂粉圆形摇摆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