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饱和树脂的固化问题
那就只有改性树脂了,而不是简单的改变固化体系。你要上韧性,就必然是要版牺牲刚度和耐候耐权腐蚀性的。
具体办法就是
1.从树脂下手,加入一定量的长链2元醇,使固化体系的分子边长,变柔增加韧性,我曾经做过一个树脂(当然不是大众用的),用材料实验机根本压不断只会弯。但是强度不是很高,你可以做几个小样,添加不同比例开始。
2.延长凝胶时间,在促进剂的量上下点工夫,同样也是做几个小样对比。
不同树脂性能无法完全一样,所以必须做试验。
Ⅱ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哪两种固化体系引发剂、促进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聚苯乙烯回收隔绝空气进行热裂解,收集冷凝液,大部分成分是苯乙烯,如果要纯的,还要精制一下,,,,
Ⅲ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具有粘性的可流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
固化的阶段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动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
定型——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状,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
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达到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链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
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对于纯粹的过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机过氧化物纯度的指标。实际上,由于纯粹有机过氧化物贮存的不安定性,通常与惰性稀释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制,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临界温度
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一般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发生引发反应,这可从固化放热效应反映出来。临界温度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应用的工艺指标。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实际应用上,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种是给定温度下的时间,另一种是给定时间下的温度,它们都是引发剂活性的标志。显然,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发剂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即国产1 号引发剂和2号引发剂。
1号引发剂是50%过氧化环已酮糊。过氧化环已酮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白色粉沫或硬块,易溶于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过氧化环已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的1号引发剂,呈糊状,久置后分层,上层为透明溶液,下层是白色沉淀物,使用时必须搅拌均匀成糊状。
过氧化甲乙酮具有与过氧化环已酮类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该溶液无色透明,不含悬浮物,使用时不需要搅拌。
Ⅳ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
常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由线型不饱和树脂和活性单体(一般是苯乙烯版)两部分组成。两者权都含有不饱和键,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加热、受紫外线照射等),就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和反应。这种反应实在按照链引发、键增长和链终止的历程进行的。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放出,液体树脂的粘度迅速增大,硬度提高,最终变成了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固体。
根据需要在成型过程中可以加入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也可以不加增强材料,只加(或不加)不同的填料,前者即得到我们通常所说的玻璃钢,后者可以制成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等制品或作为表面涂层使用。
(4)树脂的引发固化反应体系有扩展阅读
使用配比:100份树脂,加固化剂2~3份,促进剂1~2.5份。当温度低需用加速剂时,加量为0.2~0.5%份。添加顺序为:加速剂®促进剂®固化剂,并且每加一种时,都必须充分与树脂混合均匀后,才可加入第二种。
注意事项:过氧化甲乙酮是潜在性爆炸物必须远离火源、碰撞及避免阳光直射。储藏在阴凉、通风处。但决不可与促进剂放在一起,二者相互混合会引起燃烧及爆炸。
Ⅳ 固化剂和树脂会起反应吗
这和你使用的固化剂有关,比如多元胺是环氧开环与氨基缩合。我隔壁实验室用的是酸苷类固化剂~~
这类反应统称交联反应。
Ⅵ 树脂固化过程中,交联度和固化程度一样吗
您好!
对热固性聚合物体系,其固化反应进行的程度,固化交联后交联点间的聚合物链段的长度(即交联密度)等数据,和材料设计中固化体系的选择,固化条件的选择及制备后热固性材料的使用性能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最佳性能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选择最佳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需要表征交联度和固化交联的反应程度。可以说,两者反映的是一致的。
表征方法及原理
1.交联度
在支化的高分子中,支链之间没有化学键的结合。在理论上它们结构上仍近似与线型高分子:可以溶解和熔融。但当同一或不同高分子的侧链之间形成化学键连接后,高分子形成类似网络状的结构。网络的大小取决于高分子支链之间以化学键交联的数量。高分子可以通过交联形成超分子的独立网络。两个独立互穿的网络叫做互穿网络,非交联的高分子与交联的网络互穿称为半互穿网络。高分子交联后,分子的旋转和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并由此提高高分子聚合物在宏观上的强度和刚度。此外,交联的高分子材料还拥有“记忆”效应。当含有足够高交联程度的聚合物受拉伸长时,交联的链段阻止链间的滑移,链段仅能伸直;但当外力去除后,链段回复至原位。硫化橡胶是高分子交联后性质变化并具有“记忆”效应的一个直观的例子。
高分子的交联程度用交联度表示。交联度通常被定义为:相临两个交联点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
2.交联度的试验分析方法
2.1溶胀平衡法
交联聚合物因其内部的网络在溶剂中不能溶解,但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胀,溶胀程度取决于网络的交联程度。溶剂分子进入高分子聚合物交联而成的三维网络时,将引起三维分子网的伸展而使交联体系体积膨胀。交联网的伸展导致交联点间高分子链构象熵的降低,从而使交联网产生弹性收缩力,这种收缩力的大小取决于交联聚合物中两交联点间高分子链段的平均分子量值。当溶剂的溶胀力和交联链段的收缩力相平衡时,体系达到了溶胀平衡状态,测出这时的溶胀度Q值,即可计算出聚合物交联点间的高分子链段的平均分子量值。显然,值越大,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交联程度越小(交联密度越小)。
溶胀平衡实验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2.2 动态扭振法
用动态扭振法,(使用“树脂固化测定仪”(HLX-Ⅱ)),对正在进行固化反应的树脂以一定速率施以小角度扭振,测定为维持这种扭振所必须施加的扭矩的变化,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树脂的模量变大,施加的扭矩也随之增加,直至施加扭矩不再增加为止。随测试时间的增加而得出的扭矩的变化图可以被视为树脂的固化曲线图。
动态扭振法适于测定热固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固化过程,并可以间接地评价热固性聚合物的交联度。
所用仪器
树脂固化测定仪 HLX-Ⅱ
参考文献
1. 焦剑,雷渭媛,“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2. 金日光,华幼卿,“高分子物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Ⅶ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与固化实验中NaOH 是分步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的,有什么好处为什么NaOH不一次加完
环氧树脂有多种类别,以双酚a型为例: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原理
在环氧树脂的结构中有羟基(〉ch—oh)、醚基(—o—)和极为活泼的环氧基存在,羟基和醚基有高度的极性,使环氧分子与相邻界面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而环氧基团则与介质表面(特别是金属表面)的游离键起反应,形成化学键。因而,环氧树脂具有很高的黏合力,用途很广,商业上被称作“万能胶“。此外,环氧树脂还可做涂料、浇铸、浸渍及模具等用途。但是,环氧树脂在未固化前是呈热塑性的线型结构,使用时必须加入固化剂,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等反应,变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
,成为不溶且不熔的热固性成品。环氧树脂在固化前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只有通过固化才能形成体形高分子。环氧树脂的固化要借助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多元胺和多元酸,他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活波氢原子,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液态多元胺类,如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乙胺等。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固化时,还常常需要加些促进剂(如多元硫醇),已达到快速固化的效果。
固化剂的选择与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有关,在通常温度下固化一般用多元胺和多元硫胺等,而在较高温度下固化一般选用酸酐和多元酸为固化剂。不同的固化剂,其交联反应也不同。
合成原理
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在碱性催化剂(通常用naoh)作用下缩聚而成。
合成方法
(1)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又可分为一次加碱法和二次加碱法。二步法又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
(2)固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大体上也可分为两种: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又可分为水洗法、溶剂萃取法和溶剂法。二步法又可分为本体聚合法和催化聚合法。
Ⅷ 不饱和树脂的固化机理
从游离基聚合的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 ,UPR的固化属于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固化反应具版有链引发、链增长权、链终止、链转移四个游离基反应的特点。
链引发——从过氧化物引发剂分解形成游离基到这种游离基加到不饱和基团上的过程。
链增长——单体不断地加合到新产生的游离基上的过程。与链引发相比,链增长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链终止——两个游离基结合,终止了增长着的聚合链。
链转移——一个增长着的大的游离基能与其他分子,如溶剂分子或抑制剂发生作用,使原来的活性链消失成为稳定的大分子,同时原来不活泼的分子变为游离基。
Ⅸ 191#不饱和树脂加入促进剂和固化剂后,它的固化原理是什么
不饱和树脂的固化原理就是在促进剂与固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完整的网状膜
Ⅹ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与固化实验中naoh是分布加入到反应体系中的,有什么好处
环氧树脂有多种类别,以双酚型为例: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原理
在环氧树脂的结构中有羟基(〉CH—OH)、醚基(—O—)和极为活泼的环氧基存在,羟基和醚基有高度的极性,使环氧分子与相邻界面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而环氧基团则与介质表面(特别是金属表面)的游离键起反应,形成化学键。因而,环氧树脂具有很高的黏合力,用途很广,商业上被称作“万能胶“。此外,环氧树脂还可做涂料、浇铸、浸渍及模具等用途。但是,环氧树脂在未固化前是呈热塑性的线型结构,使用时必须加入固化剂,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等反应,变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 ,成为不溶且不熔的热固性成品。环氧树脂在固化前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只有通过固化才能形成体形高分子。环氧树脂的固化要借助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多元胺和多元酸,他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活波氢原子,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液态多元胺类,如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乙胺等。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固化时,还常常需要加些促进剂(如多元硫醇),已达到快速固化的效果。 固化剂的选择与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有关,在通常温度下固化一般用多元胺和多元硫胺等,而在较高温度下固化一般选用酸酐和多元酸为固化剂。不同的固化剂,其交联反应也不同。
合成原理
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在碱性催化剂(通常用NaOH)作用下缩聚而成。 合成方法 (1)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又可分为一次加碱法和二次加碱法。二步法又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 (2)固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大体上也可分为两种: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又可分为水洗法、溶剂萃取法和溶剂法。二步法又可分为本体聚合法和催化聚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