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根据需要选择陶氏反渗透膜的型号
这个涉及到选型,这个取决于你的原水水质,产水要用到哪里,出水内量大概在多少,这上容面是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的,需要你和陶氏那边的人沟通细节来确定。总代___上海保兹___机电工程,去看下好好和人家沟通,确认一下到底用什么型号吧,希望尽早确定答案,采纳噢。
B. 反渗透膜报废更换标准
我来回答你吧,我之前在反渗透膜原件制造厂家工作。膜元件没有具体的报废标准。得回看膜元件的污染情答况及清洗恢复情况。通量、脱盐率、压力变化3%就得清洗,变化10%属于污染严重。但是清洗恢复情况不同,比如说碳酸盐 垢类污染,指标变化20%也有清洗恢复的可能,但是有机污染物污染10%的变化可能清洗效果就不好了。再就是参考你的使用指标,比如说你的使用上限是10ms/cm,那11就不能满足你的用水要求,就得清洗,清晰不能下降到10以下,就属于报废。所以说与你的用水要求有直接关系。
说的有点乱,表达不清之处可以联系我。
C. 陶氏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渗透是指稀溶液中的溶剂(水分子)自发地透过半透膜(反渗透膜专或纳滤膜属)进入浓溶液(浓水)侧的溶剂(水分子)流动现象。
反渗透原理
即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操作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施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
D. 陶氏抗污染反渗透膜一般可以用几年
理论上是可以用3-5年的。但无论是普通的反渗透膜还是我们说的抗污染膜。使用的时间是由原水水质和用水量共同决定的。
我们是好事近速热管线机,希望可以帮到你。
E. 陶氏反渗透膜的预处理要满足哪些需求
要知道陶氏反渗透膜的过滤孔径非常小,原水直接进入就会造成堵塞,所以陶氏反渗透膜版的预处理是非权常重要的,那么陶氏反渗透膜的预处理要满足哪些需求呢?
1、陶氏反渗透膜的预处理要能够去除水中绝大多数的杂质,进水能够满足规定标准,不会对陶氏反渗透膜造成堵塞。
2、设备预处理时要考虑到水质的变化,水质变化就会导致预处理不能够达到要求,所以预处理要做到能够防止原水水质波动。
3、预处理使用的工艺要能够达到高效稳定的运行,更要做到尽量的简化流程,降低投资和成本。
陶氏反渗透膜的预处理要做到能够满足上述的要求,才能够更好的对陶氏反渗透膜起到保护的作用,一旦发现预处理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改正,或者停止使用,不要对陶氏反渗透膜元件造成影响。
以上就是陶氏反渗透膜的预处理要满足哪些需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F. 陶氏抗污染反渗透膜如何安装和更换
从包装箱内小心取出第一支膜元件,记录膜元件编号,检查元件上的Y型圈(盐水密封圈)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Y型圈开口方向必须面向进水方向),用甘油少量涂抹第一支膜两端中心管内壁;
必须从压力容器进水端安装膜元件,将第一支膜元件不带Y型圈的一端平行推入压力容器,直到膜元件露在压力容器外面约1/5长(20cm),用甘油少量涂抹Y型圈和连接器上的‘0’型圈,将连接器插入第一支膜元件的中心管内;
取出第二支膜元件,检查Y型圈位置和方向,用甘油少量涂抹第二支膜两端中心管内壁,固定第一支膜元件防止其被推入压力容器,将第二支膜元件平行托起,让第一支膜元件中心管内的连接器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支膜元件的中心管内,此时应保持平行不得使连接器承受膜元件的重量,将第二支膜元件推入压力容器直到其露在压力容器外面约1/5长(20cm),用甘油少量涂抹Y型圈和连接器上的‘O’型圈,将连接器插入第二支膜元件的中心管内;
重复上一步操作直到所有膜元件装入压力容器内,注意最后一支膜元件不需要再插入中心管连接器;
转移到压力容器出水端,安装止推环,安装压力容器出水端端板密封组合件;
转移至压力容器进水端,将膜元件完全推入压力容器,使出水端的端板密封组合件与第一支膜元件紧密接触,然后安装压力容器进水端端板密封组合件;
重复以上步骤,安装其它压力容器;
所有压力容器内膜元件安装完成后,安装外部的进水、浓水、纯水管路。
G. 影响陶氏反渗透膜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陶氏反渗透膜寿命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
1、不恰当的操作步骤:反渗透设备在关机时方法不完全正确。
关机时快速降压,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洗。因为陶氏反渗透膜浓水侧无机盐的浓度会高于原水,容易造成膜元件结垢受到污染,投加过化学试剂的反渗透设备里会有预处理的水,利用预处理的水进行冲洗,化学试剂的水在设备运行期间,是很有可能引起陶氏反渗透膜受到污染。
2、反渗透设备中残余的气体在高压下运行,形成的气锤会严重损害到膜元件。
当设备在进行排空后,再次运行,气体并没有完全排尽,就快速的进行升压运行,所以我们是应该在余下的空气排尽后,在逐步运行。
3、陶氏反渗透膜设备保养的不到位,消毒的不完全,而导致微生物污染。
这也是很多陶氏反渗透膜元件在使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在使用中没有正确的投加氯等一些消毒剂。再有客户对膜元件里微生物的防治重视度也不够,是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在出厂时,厂家会对陶氏反渗透膜用消毒液进行保养,但到了客户手里,客户有时会对膜元件产生误解,没有好好的进行保养和消毒,就会导致膜元件寿命减短。
H. 陶氏反渗透膜
你说的美国陶氏公司的反渗透膜组件BW30-365HE 400的区别在于膜面积的区别在于单位专膜面积的水属通量的区别单位为GFD或者LMH,具体表现为就是BW30-400的面积要比BW30-365的要大10%,通俗的说就是同样的条件下产水量有10%的差别。
I. 陶氏反渗透膜有什么操作注意事项吗
1、仔细检查上游进水管路并从中除去所有的灰尘、油脂、金属碎屑等,如有必要,应对进水管路和反渗透压力容器进行化学清洗,以保证所有的异物均被有效除去。
2、仔细检查进水质量。元件安装前,应该让经预处理系统的合格水流过膜压力外壳30分钟,同时检查进入反渗透的水质是否符合膜元件进水规范要求,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
3、拆下压力容器的端板和止推环。不同压力容器制造商的端板结构可能不相同,拆卸时应参考其产品示意图。
4、用干净水冲洗已打开的压力容器,除去灰尘和沉积物。如果需要进一步清洗的话,可做一个大到能填满压力容器内径的拖把,让拖把吸满50%甘油水溶液,在压力容器内来回拖拉几下,直到压力容器内壁干净和润滑为止。
5、安装元件前,要保证安装和投运系统的所有零部件和化学药剂均齐全,预处理系统运转正常。
6、仅当计划马上投运系统,才可打开包装,安装膜元件,否则应在原包装内密封存放膜元件。
1.使用工具从包装袋中取出膜元件时注意不要划伤膜元件表面。
使用剪子或刀子等工具切开包装袋时,如用力过猛,可能会伤及膜表面。
2.包装袋中填装了1%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作为保护液,请务必佩带保护眼睛及手套。
由于使用了1%浓度的亚硫酸氢钠作为保护液,故请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打开包装。同时开包装时务必佩带眼镜和保护手套。如药品不慎溅入眼中、身体及衣服上,请立即用清水清洗,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3.连接部位密封圈用清洁水沾湿润滑。不允许使用任何润滑剂(石油类,润滑脂,凡士林及洗涤剂),汽油类及稀释剂等。
集水管的材质是塑料,若在其上涂用了石油、润滑脂、凡士林、洗涤剂(如白猫牌)、汽油类及稀释剂。会导致集水管在短时间内裂化。否则可能会导致膜性能的严重下降。在向膜壳中安装膜元件时,使用清洁水或水溶性甘油润滑连接部位及密封圈以便安装。
4.小心拿放膜元件。禁止乱扔、摔落膜元件。
乱扔、摔落膜元件而对其造成的损伤会对膜元件性能造成影响。
5.禁止使用锤子敲打等野蛮安装行为。
这样会导致膜元件外壳破裂,故严禁用锤子直接敲打膜元件,野蛮安装。此种情况下,难以保证膜元件性能,请务必留意。
1.彻底清洁膜元件后,将其密闭浸泡在含有1升1%浓度亚硫酸氢钠溶液的塑料袋中。
2.若将膜元件在污染状态下保存,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停用时使其干燥,都会影响膜元件再次使用时的性能。
3.保存在5-35℃室内阴暗处。
4.保存温度超出5-35℃范围外会导致膜元件再次使用时的性能下降。
5.尽量避开5℃以下保存,严禁膜元件结冰。
6.结冰会导致膜元件内的保护液体积膨胀,膜元件再次使用时的性能可能会下降。
(1)起动及停止
起动及停止时,流量和压力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动。剧烈的流量及压力冲击可能会导致膜元件破裂。故在起动和停止操作时需要RO装置进水阀缓慢启闭。
(2)进水中的残留余氯
进水中残留余氯会氧化膜元件聚酰胺层,因此需要使用SBS来中和进水中的残留余氯,并将其控制其≤0.05mg/L时设备才能运行。当进水中存在过渡金属时(如Fe,Mn等),余氯对膜的氧化作用将会加剧。因此进水中存在过渡族金属时,应确保进水中不含余氯。
(3)产水侧压力(背压)产水侧压力高于进水侧压力0.5bar以上时,膜片粘接处会受到物理性损伤。背压发生在反渗透设备阀门开闭瞬间。例如系统停止运行时,在关闭进水泵前关闭产水阀通常会发生背压现象。保证在运行过程确认阀门开闭及压力变动,严禁产水侧背压现象发生。
详情可见官网:网页链接
J. 陶氏反渗透膜 如何安装
1)从包装箱内小心取出膜元件,检查元件上的盐水密封圈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回(盐水密封圈答开口方向必须面向进水方向,请参阅膜元件性能规范资料上的示意图,如图6-1所示)。
2)将膜元件不带盐水密封圈的一端从压力容器进水端平行地推入,直到元件露在压力容器进水端外面约10公分左右。注意必须始终从压力容器进水端安装元件,如图6-1所示。
3)将元件间的连接内接头插入元件产水中心管内,在安装接头前,可在接头“0”形圈上涂抹少量的硅基“0”形圈润滑剂(道康宁111可以使用,特殊不能使用的场合除外。陶氏化学公司推荐使用化学纯甘油作为连接接头和
“0”形圈的主要润滑剂,甘油是符合FDA的规定化学品),如果没有,请直接用合格预处理水润湿即可。
4)从包装箱内小心取出第二支膜元件,同样检查元件上的盐水密封圈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小心托住该元件并让第一支元件上的内接头插入元件中心产水管内,此时不能让连接内接头承受该元件的重量,平行将元件推入压力容器内直到第二支元件大约露在外面10公分左右,如图6-2所示。
详细可见官网: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