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含氯废水沉淀法除氯

含氯废水沉淀法除氯

发布时间:2025-07-21 21:38:48

① 氯离子为什么会对COD测定产生干扰

在COD检测的过来程中,水样中Cl离子极易自被氧化剂氧化,会增加氧化剂的消耗,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氯离子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阴离子,通过跨膜转运和离子通道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功能。

(1)含氯废水沉淀法除氯扩展阅读:

试样在微酸性溶液中,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使氯离子成为氯化银沉淀,以高铁铵钒为指示剂,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硝酸银。

氯电极在使用前应在每毫升含有2μg左右的氯溶液中浸1h,使其活化,使用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用滤纸片吸干水分并向下振动电极(与使用体温表前的振动相似),以保证内参比溶液与电极膜相接触。

当测量了高浓度氯试液后再测低浓度时,必须用不含氯的水洗2~3次,每次搅拌2~3min,测第一个低浓度试样时,响应时间应不少于10min,并应反复测量至电位值一致时为止。

② 如何过滤掉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离子

含氯溶液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氯化亚铁就是其中一个。这种溶液有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比如有可能会污染农田和生活用水。因此人们必须谨慎处理,对于这样的有害溶液必须想办法把里面的氯离子过滤出来。目前处理氯离子的常用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蒸发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和电吸附法等。但由于投资高、能耗大、易结垢或二次污染等问题,这些处理方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电吸附法

电吸附技术结合了电化学理论和吸附分离技术,通过对水溶液施加静电场作用,在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在两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由于双电层具有电容的特性,因而能够进行充电和放电过程,且溶液中离子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 急:高分求助:水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后为什么ORP会升高

各种原水中均含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悬浮物主要是无机盐、胶体和微生物、藻类等生物性颗粒。溶解性物质主要是易溶盐(如氯化物)和难溶盐(如碳酸盐、硫酸盐和硅酸盐)金属氧化物,酸碱等。在反渗透过程中,进水的体积在减少,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会沉积在膜上,堵塞进水流道、增加摩擦阻力(压力降)。难溶盐在超过其饱和极限时,会从浓水中沉淀出来,在膜面上形成结垢,降低RO膜的通量,增加运行压力和压力降,并导致产品水质下降。这种在膜面上形成沉积层的现象叫做膜污染,膜污染的结果是系统性能的劣化。需要在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可能对反渗透膜造成污染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过量难溶盐组分,降低膜污染倾向。对进水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善进水水质,使RO膜获得可靠的运行保证。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反映为TSS、TOC、COD、BOD、LSI及铁、锰、铝、硅、钡、锶等污染物水质指标的绝对值降低,在上一章中有对于这些污染物水质指标的详细描述。表征膜污染倾向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是SDI。通过预处理,除了要将上述指标降到反渗透膜系统进水要求的范围内,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尽量降低SDI,理想的SDI(15分钟)值应小于3。

5.1化学预处理

为了改善反渗透系统的操作性能,在进水中可以加入添加下列一些药剂:酸、碱、杀菌剂、阻垢剂和分散剂。

1 加酸-防止结垢

在进水中可以加入盐酸(HCl)、硫酸(H2SO4)来降低pH。硫酸价格便宜、不会发烟腐蚀周围的金属元器件,而且膜对硫酸根离子的脱除率较氯离子高,所以硫酸比盐酸更为常用。没有其他添加剂的工业级硫酸即适宜于反渗透使用,商品硫酸有20%和93%两种浓度规格。93%的硫酸也称为66波美度硫酸。在稀释93%硫酸时一定要小心,在稀释到66%时发热可将溶液的温度提升到138℃。一定要在搅拌下缓慢地将酸加入水中,以免水溶液局部发热沸腾。盐酸主要在可能产生硫酸钙或硫酸锶结垢时使用。使用硫酸会增加反渗透进水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直接导致硫酸钙结垢倾向增加。工业级的盐酸(无添加剂)购买非常方便,商品盐酸一般含量为30-37%。降低pH的首要目的是降低RO浓水中碳酸钙结垢的倾向,即降低朗格里尔指数(LSI)。LSI是低盐度苦咸水中碳酸钙的饱和度,表示碳酸钙结垢或腐蚀的可能性。在反渗透水化学中,LSI是确定是否会发生碳酸钙结垢的是个重要指标。当LSI为负值时,水会腐蚀金属管道,但不会形成碳酸钙结垢。如果LSI为正值,水没有腐蚀性,却会发生碳酸钙结垢。LSI由碳酸钙饱和的pH减去水的实际pH。碳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水壶中的水垢就是这样形成的),随pH、钙离子的浓度即碱度的增加而减小。LSI值可以通过向反渗透进水中注入酸液(一般是硫酸或盐酸)即降低pH的方法来调低。推荐的反渗透浓水的LSI值为0.2(表示浓度低于碳酸钙饱和浓度0.2个pH单位)。还可以使用聚合物阻垢剂来防止碳酸钙沉淀,一些阻垢剂供应商声称其产品可以使反渗透浓水的LSI高达+2.5(比较保守的设计是LSI为+1.8)。

2 加碱-提高脱除率

在一级反渗透中加碱使用较少。在反渗透进水中注入碱液用来提高pH。一般使用的碱剂只有氢氧化钠(NaOH),购买方便,而且易溶于水。一般不含其他添加剂的工业级氢氧化钠便可满足需要。商品氢氧化钠有100%的片碱,也有20%和50%的液碱。在加碱调高pH时一定要注意,pH升高会增加LSI、降低碳酸钙及铁和锰的溶解度。最常见的加碱应用是二级RO系统。在二级反渗透系统中,一级RO产水供给二级RO作为原水。二级反渗透对一级反渗透产水进行“抛光”处理,二级RO产水的水质可达到4兆欧。在二级RO进水中加碱有4个原因:

a.在pH8.2以上,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可以被反渗透脱除。而二氧化碳本身是一种气体,会随透过液自由进入RO产水,对于下游的离子交换床抛光处理造成不当的负荷。

b.某些TOC成分在高pH下更容易脱除。

c.二氧化硅的溶解度和脱除率在高pH下更高(特别是高于9时)。

d.硼的脱除率在高pH下也较高(特别是高于9时)。

加碱应用有一个特例,通常被叫做HERO(高效反渗透系统)过程,将进水pH调到9或10。一级反渗透用来处理苦咸水,苦咸水在高pH下会有污染问题(比如硬度、碱度、铁、锰等)。预处理通常采用弱酸性阳离子树脂系统和脱气装置来除去这些污染物。

3 脱氯药剂-消除余氯

RO及NF进水中的游离氯要降到0.05ppm以下,才能达到聚酰胺复合膜的要求。除氯的预处理方法有两种,粒状活性炭吸附和使用还原性药剂如亚硫酸钠。在小系统(50-100gpm)中一般采用活性碳过滤器,投资成本比较合理。推荐使用酸洗处理过的优质活性炭,去除硬度、金属离子,细粉含量要非常低,否则会造成对膜的污染。新安装的碳滤料一定要充分淋洗,直到碳粉被完全除去为止,一般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我们不能依靠5μm的保安过滤器来保护反渗透膜不受碳粉的污染。碳过滤器的好处是可以除去会造成膜污染的有机物,对于所有进水的处理比添加药剂更为可靠。但其缺点是碳会成为微生物的饲料,在碳过滤器中孳生细菌,其结果是造成反渗透膜的生物污染。

亚硫酸氢钠(SBS)是较大型RO装置选用的典型还原剂。将固体偏亚硫酸氢钠溶解在水中配制成溶液,商品偏亚硫酸氢钠的纯度为97.5-99%,干燥储存期6个月。SBS溶液在空气中不稳定,会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推荐2%的溶液的使用期为3-7天, 10%以下的溶液使用期为7-14天。从理论上讲,1.47ppm的SBS(或0.70ppm偏亚硫酸氢钠)能够还原1.0ppm的氯。设计时考虑到工业苦咸水系统的安全系数,设定SBS的添加量为每1.0ppm氯1.8-3.0ppm。SBS的注入口要在膜元件的上游,设置距离要保证在进入膜元件有29秒的反应时间。推荐使用适当的在线搅拌装置(静态搅拌器)。

SBS脱氯反应:

·Na2S2O5 (偏亚硫酸钠)+ H2O =2 NaHSO3 (亚硫酸氢钠)

·NaHSO3 + HOCl =NaHSO4 (硫酸氢钠) + HCl (盐酸)

·NaHSO3 + Cl2 + H2O =NaHSO4 + 2 HCl

采用SBS脱氯的好处是在大系统中比碳过滤器的投资较少,反应副产物及残余SBS易于被RO脱除。

SBS脱氯的缺点是需要人工混合小体积的药剂,在脱氯系统没有设计足够的监测控制仪器时增加了氯对膜的威胁,而且在少数情况下进水中存在硫还原菌(SBR),亚硫酸会成为细菌营养帮助细菌的繁殖。SBR通常在浅层井水厌氧环境下有发现,硫化氢(H2S)作为SBR的代谢产物会同时存在。

脱氯过程的监测可采用游离氯监测仪,用以监测残余亚硫酸根的浓度,还可以采用ORP监测仪。推荐的方法是监测残余亚硫酸根的浓度,以保证有足够的亚硫酸根来还原氯。大多数商业化氯监测仪的捡出浓度为0.1ppm,这个值是CPA膜的余氯上限。直接利用ORP监测仪监控亚硫酸根浓度的方法不够可靠,这种测定水中氧化还原电位的仪器的基线变化难以预测。

CPA膜的耐氯能力大概在1000-2000ppm小时(透盐率增加一倍),1000ppm小时等于在0.038ppm余氯下运行3年。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发现耐氯能力会因温度升高(90华氏度以上)、pH(7以上)升高和过渡金属存在(比如铁、锰、锌、铜、铝等)而大大下降。CPA膜的耐氯胺能力约为50,000-200,000ppm小时(发生透盐率明显增加),这个值相当于在RO进水中含有1.9-7.6ppm的氯胺,膜可以运行3年。同样,在温度升高、pH降低和过渡金属存在时,膜的耐氯胺能力会变化。

在加州的一个三级废水处理装置上发现,在氯胺浓度6-8ppm进水条件下,膜的脱盐率在2-3年内从98%降到了96%。设计者要注意在氯胺化之后进行脱氯还是必要的。氯胺是混合氯和氨的产物,游离氯对膜的降解作用要比氯胺强得多,如果氨量欠缺时会有游离氯存在。因此,使用过量的氨是非常关键的,系统监测要确保这一点。

4 阻垢剂和分散剂

许多阻垢剂生产厂商可提供各种用于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性能改善的阻垢剂和分散剂。阻垢剂是一系列用于阻止结晶矿物盐的沉淀和结垢形成的化学药剂。大多数阻垢剂是一些专用有机合成聚合物(比如聚丙烯酸、羧酸、聚马来酸、有机金属磷酸盐、聚膦酸盐、膦酸盐、阴离子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在2000-10000道尔顿不等。反渗透系统阻垢剂技术由冷却循环水和锅炉用水化学演变而来。对为数众多各式各样的阻垢剂,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和所采用的有机化合物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率差别很大。

采用聚丙烯酸类阻垢剂时要特别小心,在铁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引起膜污染,这种污染会增加膜的操作压力,有效清除这类污染要进行酸洗。

如果在预处理中使用了阳离子混凝剂或助滤剂,在使用阴离子性阻垢剂时要特别注意。会产生一种粘稠的粘性污染物,污染会造成操作压力增加,而且这种污染物清洗非常困难。

六偏磷酸钠(SHMP)是早期在反渗透中使用的一种普通阻垢剂,但随着专用阻垢剂的出现,用量已经大大减少了。SHMP的使用有一些限制。每2-3天要配制一次溶液,因为暴露在空气中会水解,发生水解后不仅会降低阻垢效果,而且还会造成磷酸钙结垢的可能性。使用SHMP可减少碳酸钙结垢,LSI可达到+1.0。

阻垢剂阻碍了RO进水和浓水中盐结晶的生长,因而可以容许难溶盐在浓水中超过饱和溶解度。阻垢剂的使用可代替加酸,也可以配合加酸使用。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矿物质结垢的形成。温度降低会减小结垢矿物质的溶解度(碳酸钙除外,与大多数物质相反,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TDS的升高会增加难溶盐的溶解度(这是因为高离子强度干扰了晶种的形成)。

最常见的结垢性无机盐有:

◆ 碳酸钙(CaCO3)

◆ 硫酸钙(CaSO4)

◆ 硫酸锶(SrSO4)

◆ 硫酸钡(BaSO4)

不太常见的结垢性矿物质有:

磷酸钙(Ca3(PO4)2)

氟化钙(CaF2)

分散剂是一系列合成聚合物用来阻止膜面上污染物的聚集和沉积。分散剂有时也叫抗污染剂,通常也有阻垢性能。对于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分散剂的效率区别很大,所以要知道所对付的污染物是什么。

需要分散剂处理的污染物有:

● 矿物质结垢

●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锰和铝)

● 聚合硅酸

● 胶体物质(指那些无定型悬浮颗粒,可能含有土、铁、铝、硅、硫和有机物)

● 生物性污染物

硅酸的超饱和溶解度难以预测,在水中有铁存在时,会形成硅酸铁,硅酸的最大饱和浓度会大大降低。其他的因素还有温度和pH值。预测金属氧化物(如铁、锰和铝)也非常困难。金属离子的可溶解形式容许较高饱和度,不溶性离子形式更像是颗粒或胶体。

理想的添加量和结垢物质及污染物最大饱和度最好通过药剂供应商提供的专用软件包来确定。在海德能反渗透设计软件中采用的是较为保守的难溶盐超饱和度估算。过量添加阻垢剂/分散剂会导致在膜面上形成沉积,造成新的污染问题。在设备停机时一定要将阻垢剂及分散剂彻底冲洗出来,否则会留在膜上产生污染问题。在用RO进水进行低压冲洗时要停止向系统注入阻垢剂及分散剂。

阻垢剂/分散剂注入系统的设计应该保证在进入反渗透元件之前能够充分混合,静态搅拌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混合方法。大多数系统的注入点设在RO进水保安过滤器之前,通过在过滤器中的缓冲时间及RO进水泵的搅拌作用来促进混合。如果系统采用加酸调节pH,推荐加酸点要在上游足够远的地方,在到达阻垢剂/分散剂注入点之前已经完全混合均匀。

注入阻垢剂/分散剂的加药泵要调到最高注射频率,建议的注射频率是最少5秒钟一次。阻垢剂/分散剂的典型添加量为2-5ppm。为了让加药泵以最高频率工作,需要对药剂进行稀释。阻垢剂/分散剂商品有浓缩液,也有固体粉末。稀释了的阻垢剂/分散剂在储槽中会被生物污染,污染的程度取决于室温和稀释的倍数。推荐稀释液的保留时间在7-10天左右。正常情况下,未经稀释的阻垢剂/分散剂不会受到生物污染。

下面的表-2给出一些药剂厂商提供的加阻垢剂后,RO浓水中难溶盐最大饱和度,以及海德能设计软件所采用的保守警戒值。这些数值基于浓水的情况,以正常未加药时的饱和度为100%计算。海德能一直推荐用户要向厂商确证其产品的实际效率。

选择阻垢剂/分散剂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要保证与反渗透膜完全兼容。不兼容药剂会造成膜的不可逆损坏。海德能相信供应商会进行药剂的RO膜兼容性测试和效率测试。我们建议用户向阻垢剂和分散剂厂商咨询下列一些问题:

● 与相关RO膜的兼容性如何?

● 有没有成功运行1000小时以上的最终用户列表?

● 与反渗透进水中的任何成分(比如铁、重金属、阳离子聚电解质等)有没有不可逆反应?

● 推荐添加量和最大添加量是多少?

● 有没有特殊的排放问题?

● 是否适于饮用水应用(有必要时)?

● 该厂商还供应与阻垢剂相容的混凝剂、杀菌剂和清洗剂等其他反渗透药剂吗?

● 该厂商是否提供膜解剖或元件清洗一类的现场技术服务?

表-2 加阻垢剂后难溶盐最大饱和度

垢物或污染物
药剂厂商推荐值
海德能推荐的保守值

碳酸钙LSI 值
+ 2.9
+ 1.8

硫酸钙
400%
230%

硫酸锶
1,200%
800%

硫酸钡
8,000%
6,000%

氟化钙
12,000%
未给出

硅酸
300 ppm 或更高
100%


5 ppm
未给出


4 ppm
未给出

5.2软化预处理

原水中含有过量的结垢阳离子,如Ca2+、Ba2+和Sr2+等,需要进行软化预处理。软化处理的方法有石灰软化和树脂软化。

1石灰软化

在水中加入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可去除碳酸氢钙,反应式为:

Ca(HCO3)2 + Ca(OH)2→2CaCO3↓+2H2O

Mg(HCO3)2 + 2Ca(OH)2→2CaCO3↓ +Mg(OH)2+2H2O

非碳酸硬度可加入碳酸钠(纯碱)得到进一步降低:

CaCl2 + NaCO3→2NaCl + Ca(CO3)↓

石灰-纯碱软化处理还可降低二氧化硅的含量,在加入铝酸钠和三氯化铁时会形成碳酸钙以及硅酸、氧化铝和铁的复合物沉淀。通过加入多孔氧化镁和石灰的混合物,采用60-70℃热石灰脱硅酸工艺,能将硅酸浓度降低到1mg/L以下。

通过石灰软化也可显著去除钡、锶和有机物,但石灰软化处理的问题是需要使用反应器以便在高浓度下形成沉淀晶种,通常要采用上升流固体接触澄清器。过程出水还需要设置多介质过滤器,并在进入膜单元之前要调节pH。使用含铁混凝剂,无论是否同时使用聚合物絮凝剂(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均可提高石灰软化的固液分离效果。

只有大型苦咸水/废水系统(大于200m3/H)才会考虑选择石灰软化工艺。

2树脂软化

a.强酸型树脂软化

使用钠离子置换除去结垢型阳离子,如Ca2+、Ba2+、Sr2+,树脂交换饱和后用盐水再生。钠离子软化法在常压锅炉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这种处理方法的弊端是耗盐量高,增加了运行费用,另外还有废水排放问题。

b.弱酸型树脂脱碱度

主要在大型苦咸水处理系统中采用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脱碱度,脱碱度处理是一种部分软化工艺,可以节约再生剂。通过弱酸性树脂处理,用氢离子交换除去与碳酸氢根相同当量(暂时硬度)的Ca2+、Ba2+和Sr2+等,这样原水的pH值会降低到4-5。由于树脂的酸性基团为羧基,当pH达到4.2时,羧基不再解离,离子交换过程也就停止了。因此,仅能实现部分软化,即与碳酸氢根相结合的结垢阳离子可以被除去。因此这一过程对于碳酸氢根含量高的水源较为理想,碳酸氢根也可转化为CO2。

HCO3-+H+=H2O+CO2

一般不希望水中有二氧化碳,必要时要对原水或产水进行脱气,在有生物污染可能时(地表水,高TOC或高菌落总数),对产水脱气更为合适。在膜系统中高CO2浓度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当希望系统运行在较高的脱盐率时,采用原水脱气较为合适,脱除CO2将会引起pH的增高,进水pH>6时,膜系统的脱除率比进水pH<5时要高。

● 再生所需要的酸量不大于105%的理论耗酸量,这样会降低操作费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 通过脱除碳酸氢根,降低了水中的TDS,这样产水TDS也较低;

弱酸型树脂处理的缺点是:

● 残余硬度

如果需要完全软化,可以增设强酸阳树脂的交换过程,甚至放置在弱酸树脂同一交换柱中,这样再生剂的耗量仍比单独使用强酸树脂时低,但是初期投入较高,这一组合仅当系统容量很大时才有意义。

另一种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是在脱碱度的水中加阻垢剂,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单独使用弱酸树脂脱碱时,还未出现过结垢问题,但是我们仍极力建议你计算残留难溶盐的溶解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处理过程中水会发生pH变化

因树脂的饱和程度在运行时发生变化,经弱酸脱碱处理的出水其pH值将在3.5-6.5范围内变化,这种周期性的pH变化,使工厂脱盐率的控制变的很困难。当pH<4.2时,无机酸将透过膜,可能会增加产水的TDS,因此,我们推荐用户增加一个并联弱酸软化器,控制在不同时间进行再生,以便均匀弱酸处理出水pH,其它防止极低pH值出水的方法是脱除CO2或通过投加NaOH调节弱酸软化后出水的pH值。

5.3去除胶体和颗粒物

1介质过滤

从水中去除悬浮固体普遍的方法是多介质过滤。多介质过滤器以成层状的无烟煤、石英砂、细碎的石榴石或其他材料为床层。床的顶层由质轻和质粗品级的材料组成,而最重和最细品级的材料放在床的底部。其原理为按深度过滤——水中较大的顾粒在顶层被除去,较小的颗粒在过滤器介质的较深处被除去。

在单一介质过滤器中,最细的颗粒材料反洗至床的顶部。大多数过滤发生在床顶部5cm区域内,其余作为支撑介质。有一泥浆层形成。虽然单一介质过滤器的滤速限制为81.5—163L/(min.m2)过滤面积,多介质过滤器的水力过程流速可高达815L/(min.m2),但因高水质的要求,通常在RO预处理中流速限制在306L/(min.m2)。

由于胶体悬浮物既很细小又由于介质电荷之间的排斥,所以单独过滤不起作用。在这些情况下,在过滤前必须加絮凝剂或絮凝化学药品。常用的絮凝剂有三氯化铁、矾和阳离子聚合物。因为阳离子聚合物在低剂量下就有效果,且不明显地增加过滤器介质的固体负荷,所以最常用。另一方面,如果阳离子聚合物进入现在采用的某些最通用的膜上,则它们却是非常强的污染物。很少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就能堵塞这些膜,且往往难以去除。务须谨记当用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过滤助剂时,必须小心使用。

2除铁、锰——氧化过滤

通常含盐量为苦咸水范围的某些井水呈还原态,典型特点是含有二价的铁和锰,有时还会存在硫化氢和氨。如果对这类水源进行氯化处理,或当水中含氧量超过5mg/L时,Fe2+将转化为Fe3+形成难溶解性的胶体氢氧化物颗粒。铁和锰的氧化反应如下:

4Fe(HCO3)2+O2+2H2O→4Fe(OH)3+8CO2

4Mn(HCO3)2+O2+2H2O→4Mn(OH)3+8CO2

由于铁的氧化在很低的pH值时就会发生,因而出现铁污染的情况要比锰污染的情况要多,即使SDI小于5,RO进水的铁含量低于0.1mg/L,仍会产生铁污染的问题。碱度低的进水铁离子含量要高,这是因为FeCO3的溶解度会限制Fe2+的浓度。

处理这类水源的一种方法时防止整个RO过程中与空气和任何氧化剂如氯的接触。低pH值有利于延缓Fe2+的氧化,当pH<6,氧含量<0.5mg/L时,最大允许Fe2+浓度4mg/L,另一种是用空气、Cl2或KMnO4氧化铁和锰,将所形成的氧化物通过介质过滤器除去,但需要主要的是,由硫化氢氧化形成的胶体硫可能难以由过滤器除去,在介质过滤器内添加氧化剂通过电子转移氧化Fe2+,即可一步同时完成氧化和过滤。

海绿石就是这样一种粒状过滤介质,当其氧化能力耗尽时,它可通过KMnO4的氧化来再生,再生后必须将残留的KMnO4完全冲洗掉,以防止对膜的破坏。当原水中含Fe2+的量小于2mg/L时,可以采用这一处理方法,如原水中含更高的Fe2+的量小于2mg/L时,可以采用这一处理方法,如原水中含更高的Fe2+时,可在过滤器进水前连续投加KMnO4,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例如安装活性炭滤器以保证没有高锰酸钾进入膜元件内。

Birm过滤也可以有效地用于从RO/NF进水中去除Fe2+,Birm是一种硅酸铝基体上涂有二氧化锰形成沉淀,并且通过滤器反洗可将这些沉淀冲出滤器。由于该过程pH将升高,可能会发生LSI值变化,因而要预防滤器和RO/NF系统内出现CaCO3沉淀。

3 微絮凝

如果过滤前对原水中的胶体进行絮凝或混凝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介质过滤器效率,使出水的SDI降低到5左右。硫酸铁和三氯化铁可以用于对胶体表面的负电荷进行失稳处理,将胶体捕捉到新生态的氢氧化铁微小絮状物上,使用含铝絮凝剂其原理相似,但因其可能有残留铝离子污染问题,并不推荐使用,除非使用高分子聚合铝。迅速的分散和混合絮凝剂十分重要,建议采用静态混合器或将注入点设在增压泵的吸入段,通常最佳加药量为10-30mg/L,但应针对具体的项目确定加药量。

为了提高混凝剂絮体的强度进而改进它们的过滤性能,或促进胶体颗粒间的架桥,絮凝剂与混凝剂一起或单独使用,絮凝剂为可溶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线性的聚丙烯酰胺,通过不同的活性功能团,它们可能表现为阳离子性、阴离子性或中性非离子性。混凝剂和絮凝剂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RO膜,间接的影响如它们的反应产物形成沉淀并覆盖在膜面上,例如当过滤器发生沟流而使混凝剂絮体穿过滤器并发生沉淀;当使用铁或铝混凝剂,但没有立即降低pH值时,在RO阶段或因进水浓缩诱发过饱和现象,就会出现沉淀,还有在多介质滤器后加入化合物也会产生沉淀反应,最常见的是投加阻垢剂,几乎所有的阻垢剂都是荷负电的,将会与水中阳离子性的絮凝剂或助凝剂反应而污染RO膜。

当添加的聚合物本身影响膜导致通量的下降,这属于直接影响。为了消除RO/NF膜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阴离子和非离子的絮凝剂比阳离子的絮凝剂合适,同时还须避免过量添加。

4微滤/超滤

采用超滤/微滤预处理工艺的反渗透/纳滤系统叫做集成膜系统(IMS)。与采用传统预处理工艺的反渗透系统相比,IMS设计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 MF/UF透过液水质更好。SDI和浊度更低,明显降低了对反渗透的胶体和有机物、微生物污染负荷。

● 由于膜在这里是污染物的绝对屏障,MF/UF滤液的高质量可以保持稳定。即便是地表水和废水等水质波动异常频繁的水源,这种稳定性也不会改变。

● 由于胶体污染减少,反渗透系统的清洗频率明显降低。

● 与一些传统过滤工艺相比,MF/UF系统操作更容易,耗时更少。

● 与采用大量化学品的传统工艺相比,MF/UF浓缩废液的处置比较容易。

④ 家用净水器有用吗

家用净水器可分为:中央前置过滤器、厨房直饮机、中央软水机。
分别是作用是:
中央前置过滤器,安装于入户主水管上(水表前后均可),内部有金属过滤网,使得进入全屋的生活用水得以清澈干净的解决,洗澡、洗脸等用水,都很洁净;同时延长了家中涉水设备的寿命,比如洗衣机、热水器、水龙头、花洒等,过滤掉泥沙、铁锈等悬浮颗粒后,没有腐蚀杂质。
厨房直饮机:如果说过滤器是过滤掉物理性污染,那么直饮机是能去除化学性污染,他会祛除水中的污染例如细菌、菌落、重金属(铅汞等)三氯甲烷等,达到直接入口生饮的标准。厨房水槽上单独一个净水龙头,单点饮用。当然也有中央净水机,如果想多点出水可以饮用,可以考虑此产品。
中央软水机:软水是生活使用水质舒适的产品,洗澡比较柔滑,洗衣服蓬松柔软、颜色艳丽,清洗果蔬可以去掉蜡质表皮和农药残留。家用软水可以饮用,口感甘甜,无味感,但不建议长期饮用。
所属分类最权威的品牌:
中央过滤器:德国汉斯希尔,原装进口,德国市政给排水建设的全面方案解决者和提供商。世界最大最早的过滤器生产商。区别所有过滤器品牌的核心技术单层过滤,而采用多层过滤,性能更稳定,自洁排污效果更强大。
直饮机:美国爱惠浦,原装进口,世界最早最大的净水器生产商,拥有世界两大专利技术,高水质标准,美国陆海空三军、空军一号净水设备提供商,世界著名餐饮企业的选择者,最多的知名企业的选用品牌。
软水机:毋庸置疑的世界软水机顶级品牌
美国水老板WaterBoss,全效树脂材料灌装,每台机器都100%测试。

⑤ 如何去除水中的氯离子

可以用絮凝沉淀、溶剂萃取法,氧化还原方式,银量法,氧化铋法以及超高石灰铝法这五种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氯离子。

1、絮凝沉淀、溶剂萃取法

絮凝沉淀主要利用絮凝剂作用氯离子,将其絮凝以至沉淀去除,如复合絮凝剂;溶剂萃取是利用萃取剂将含氯离子的化合物萃取去除。

⑥ 请问纯净水可以养锦鲤吗

下面是复制的,你可以比较一下,个人建议不要用纯净水,鱼生长需要的很多矿物质,微生物纯净水中几乎没有。

自来水
自来水经过过滤、消毒处理,已很清洁,但因加入漂白粉而产生了游离氯,需要除掉游离氯后,才能应用。除氯方法有两种,一是曝气法。放水于储水桶中,在室内搁置4-5天或1周以上,具体时间视水温、水中含氯量和鱼类对水质的要求情况掌握。含氯量少、温度高、鱼类适应性强,曝气时间可以短些;反之则长些。另一种是化学化除氯,自来水放入储水桶中,当即加入万分之一的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为无色透明结晶体,在观赏鱼市场上称“海波”,一桶(塑料水桶,桶口直径不到30厘米)水放2-3粒,放入后搅拌使之液化均匀。
自来水中的含氯情况,各地略有差异,如北京自来水中含氯量为0.5-0.6毫克/升,上海自来水中的含氯量就比较多了。上述“海波”的浓度是个通用数,但不宜多放,多放了能产生毒性。直接放自来水养鱼,还有个水温问题,如北京地区的自来水,夏季也很凉,直接取用温差太大,要提高水温。

江河水、湖水等天然水
水中溶解的空气量较多,含氧量丰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作为鱼的饵料,适于养鱼,养出来的金鱼色彩比较鲜艳。但是这种水杂质较多,水色浑浊,一经*晒,水温升高,有机物质大量分解,浮游生物开户腐烂,水质极易变坏,常含有各种寄生虫和细菌,鱼容易发病。未经处理,不宜使用。在工厂密集的地区,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硫化氢、氰化物、铝等,这些有毒物质溶解于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之后,能使鱼致命。采用网箱或拦网饲养金鱼的大型饲养场,一定要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采取净化措施,千万不要盲目使用,以免造成损失。

井水、泉水等地下水
水中溶有钙、镁离子等无机盐,硬度较大,属于硬水。水中浮游生物不多,有人称为寡水。用这种水饲养金鱼也可以,但用于养热带鱼则应和天然水一样,宜先煮佛冷却,煮沸为了杀菌,也可降低水的硬度,由于沸水和蒸馏水中的氧气已经大大减少,所以须经大量充气增氧以后才能使用。
不管何种水源,一经确定使用之后,最好不要随意更改,否则会因不适应水质而危及鱼的生命

⑦ 请问酸性环境下镀锡大概多长时间二极管的电极镀锡! 谢谢

1酸性镀锡的特点
1、锡的沉积电位较正、镀液电导率较高
标准电极电位:Sn2++2e−=Snφº=-0.140V
而碱性条件下:HSnO−+H2O+2e−=Sn+3OH−φº=-0.79V
镀液中硫酸亚锡与硫酸的质量比又控制在1:3~4之间,故镀液导电性好。生产中槽电压不会大于4V,因而较省电。
2、电极反应极快
在硫酸液中,锡的交换电流密度io达110mA/cm²,比Cu2+、Zn2+大2~3个数量级。即:在无添加剂时,自身阴极极化很小,属电极反应极快的一种金属离子。在加有添加剂能获得光亮镀层时,其镀速仍快。
3、锡离子必须呈二价态
金属锡离子有+2和+4两种价态,Sn2+称为亚锡离子;Sn4+称为正锡离子。但Sn4+一般不以简单离子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有时记为SnⅣ。
在加温的碱性镀锡液中,锡离子要求呈4价;Sn2+使镀锡层发灰暗而不白。为此,生产时常从锡阳极液附近加入适量双氧水,使阳极呈金黄色的半钝化态,以减少生成Sn2+。恰恰相反,在酸性镀锡时,要求锡呈二价态。Sn2+易被氧化为Sn4+。一旦Sn4+成为β−锡酸时,则使锡液浑浊、发白,严重时呈牛奶色。锡液黏度增大,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下降,电导率下降,槽电压升高。镀层灰白无光、脆性加大,焊接性能下降。如何防止Sn2+转化为稳定的四价锡化合物,是工艺的重点与难点。
酸性镀锡现主要用硫酸盐体系与甲磺酸盐体系。前者成本低,应用也更广些。
2锡阳极
2.1锡对Sn2+的稳定作用
假若新配1L硫酸光亮酸性镀锌液,再分成两份于500ml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内放入一根纯锡条,另一则不放;自然放置并观察,会发现:放有锡条的镀液保持清澈不浑的时间会比不放锡条的要长得多。原因是金属锡能将4价锡还原为2价锡,起到稳定镀液作用、减少β−锡酸的产生。
例如文献[1]列有反应:SnCl4+Sn=2SnCl2。
2.2锡阳极是否应加装阳极袋
首先应明确,在无氧化性介质的硫酸盐镀锡液中,钛材会很快被腐蚀,因而不能用钛阳极筐。
锡阳极板是否外套耐酸阳极袋,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可以防止阳极泥渣直接落入镀液中,减少镀层毛刺、粗糙;坏处是几乎失去锡阳极的稳定镀液作用:阳极袋使对流、扩散传质过程受阻,袋内镀液Sn2+浓度较高,锡能起稳定作用;袋外镀液中Sn2+易氧化为Sn4+,易形成有害的β−锡酸。生产中现多数挂镀(只能采用阴极移动,而不能用空气搅拌)将槽作深点而不加阳极袋;滚镀对镀液翻动厉害,有时加阳极袋。
2.3阳极产生的黑色泥渣
2.3.1阳极泥渣为何物
金属锡是柔软的银白色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亚锡化合物中,氧化亚锡为黑色,硫化亚锡为黑棕色,其余亚锡化合物几乎都无色。四价锡的氧化物为白色。SnO与SnO2均不溶于水。可以判定,黑色的阳极泥渣并非金属锡渣而是氧化亚锡SnO。
2.3.2黑色SnO泥渣的产生
在酸性镀锡时,阳极上也有气体产生,其为氧气:
4OH−−4e−→2H2O+O2↑
活性态的氧原子比氧气分子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使锡原子被氧化:Sn+O→SnO
2.3.3阳极泥渣的高化学稳定性
认为将阳极泥渣过滤丢弃太可惜了,文献[1]介绍,锌能将Sn2+和Sn4+完全还原为金属锡:
2Zn+Sn4+=Sn+2Zn2+
设想将SnO黑色阳极泥渣用还原性盐酸溶解,再加上锌粉还原,过滤得到锡粉来回收价高的锡。从工厂酸性镀锡槽底捞取了些阳极污泥,洗涤过滤后放入250ml烧杯中,先加入体积比1:1盐酸,过一段时间后用玻棒搅拌一阵。如此3昼夜后,SnO一点未见溶解。过滤后改用分析纯浓盐酸,同样几天都不溶。可见其化学稳定性很高,将SnO变成SnCl2都不大可能,就谈不上再用锌粉还原了。试验失败。(若将盐酸加热煮沸,则成本很高且不环保。)
2.3.4减少阳极泥渣的产生
阳极泥渣难以回收利用,则只能设法减少其产生。
阳极电流密度JA越大,阳极电流效率越低,析氧越严重,氧化产生SnO泥渣的量越大。为减小JA(以0.5~1.5A/dm²为宜),阳极面积应大些为好。不懂此理者,以为阳极少些消耗就少些,其实反而浪费更大。而且稀稀拉拉的阳极会使阴极电流分布不均匀,均镀能力下降。锡阳极少了,如前所述,镀液稳定性下降。不必担心阳极面积过大后镀液中锡离子浓度会升高,因为在配方硫酸范围内,锡的自溶量微乎其微。
镀液中硫酸过少,阳极活化不良,镀液电导率下降,阳极电流效率下降。硫酸过多,阳极泥渣从板上脱落加快,新的锡表面又很快氧化生成泥渣。
3β−锡酸的形成及其性能
SnO对应的氢氧化物为Sn(OH)2具有两性:与酸作用生成亚锡盐,与OH−作用生成亚锡酸盐,如:
Sn(OH)2+KOH=H2O+KHSnO2
白色的Sn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其对应的氢氧化物有两种:Sn(OH)4即正锡酸,和锡酸H2SnO3,或记为SnO(OH)2。前者失去一分子水则成为后者:Sn(OH)4−H2­O=SnO(OH)2。
Sn(OH)4具两性,主要呈碱性;H2SnO3也具两性,但主要呈酸性。二者与碱反应均生成锡酸盐:
H2SnO3+2KOH=2H2O+K2SnO3与酸反应:H2SnO3+4HCl=SnCl4+3H2O
Sn(OH)4+2KOH=3H2O+K2SnO3Sn(OH)4+4HCl=SnCl4+H2O
4价锡生成的溶于碱及酸的锡酸,称为α−锡酸。
α−锡酸易于聚合为分子量更大的锡酸,如[H2SnO3]5或[(SnO)5(OH)10],即β−锡酸。一般,5分子α−锡酸聚合为1分子β−锡酸:5H2SnO3→(SnO)5(OH)10
液温越高,这种聚合速度越快。若对α−锡酸持续加热煮沸,则会全部聚合为β−锡酸。α−锡酸溶于稀矿酸,β−锡酸则不溶。
在酸性镀锡液中,一旦二价锡离子Sn2+被氧化为4价的Sn4+后,则会先生成α−锡酸。部分α−锡酸被镀液中的硫酸所溶解,另一部分则聚合为β−锡酸。β−锡酸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又不形成固态沉淀物,而是以白色胶性态悬浮于镀液中,直接用溶液过滤机也难以滤除,只能絮凝沉淀后去除。其对镀液与镀层的危害性前已述及。液温越高,聚合生成β−锡酸的速度越快。
在室温下,β−锡酸是逐渐增加的。这从液色的逐渐变化可以表现出来:清澈透明→浑浊但不发白→浅乳白色→深乳白色→牛奶状。
曾设想从絮凝沉淀后的β-锡酸中回收金属锡。查资料后认为步骤太多,不划算,提出来供感兴趣的人参考。步骤为:
a、β−锡酸与浓的盐酸煮沸:生成SnCl4:(SnO)5(OH)10+20HCl=5SnCl4+15H2O;
b、冲稀溶液;
c、加锌粉还原:SnCl4+2Zn=Sn+2ZnCl2;
d、过滤、洗涤得到金属锡粉。
4氯离子对镀液稳定性的破坏作用
搞过酸性镀锡的人都知道,氯离子对镀液十分有害,但未必清楚是如何起坏作用的。简述如下:
Sn2++2Cl−⇆SnCl2(1)
SnCl2+H2O=HCl+Sn(OH)Cl(2)
当有氧存在时:4SnCl2+O2+2H2O=4Sn(OH)Cl+2Cl2(3)
反应3生成的氯并不游离析出,而将Sn2+氧化为Sn4+:Sn2++Cl2=Sn4++2Cl−(4)
这样,反应1~4循环恶性进行,起到2个坏作用:其一、不断将Sn2+转化为Sn4+,为最终形成β−锡酸提供了条件。其二、反应生成碱式氯化亚锡难溶于水,而使镀液浑浊,起到与β−锡酸相类似的坏作用。Cl−还会明显降低本来就嫌小了的过电位,使镀层粗糙而易呈树枝状结晶。
5减少4价锡生成的措施
在酸性条件下,很难找到对金属离子有强配位作用的配位剂,对酸性镀锡也不例外。硫酸盐体系的镀液中,二价锡离子以简单的Sn2+形式存在,很易被氧化为4价态。而一旦Sn4+转化为β−锡酸,则无法再还原为有用的Sn2+,只能设法去除(一般为絮凝沉淀过滤后作为工业废弃物处置)。甲磺酸对Sn2+、Pb2+具一定配位能力,因而镀液稳定较高些,既可镀纯锡,也可镀锡铅合金。但其生产成本高,对电镀加工单价不高的产品,用硫酸盐光亮酸性镀锡,仍处于主导地位。
排开氯离子造成的生成二价锡化合物碱式氯化亚锡也有害这一因素,酸性镀锡时电镀液中的最大液费,就是Sn2+因氧化为Sn4+,最终变为无用且害处很大的β−锡酸而被白白丢弃。因此,如何尽量防止或减少Sn2+被氧化为Sn4+,且在Sn4+转化为白色的β−锡酸之前能将Sn4+还原为Sn2+,就是该工艺的重点了。办法几乎都是在添加剂中加入所谓“稳定剂”。售品添加剂在开缸剂中加入稳定剂较多、主光剂(一般用苄叉丙酮与甲醛)加入量多且开缸剂用量大,而在光亮剂中加入稳定剂很少,甚至不加。
5.1稳定剂概述
文献[2]指出了不少物质对硫酸盐光亮酸性镀液具有稳定作用。例如:
1、酚类物质
有关酸性镀锡的专利很多,但专利上提出的物质是难购到现货的。就目前售品开缸剂中的稳定剂,几乎都含有酚类物质,如间苯三酚、邻苯二酚、甲酚磺酸,等等。
在镀液中,酚类物质具有三个作用:a、具还原性,能将简单Sn4+还原为Sn2+;b、具一定光亮作用,能提高镀层光亮性和整平性;c、能扩大允许的阴极电流密度,减少镀层烧焦。
在苯酚类中,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对苯二酚,国外则多用间苯二酚。其原因可能是:与对苯二酚相比,间苯二酚苯环上两个羟基的距离较近,电子云密度较高,更容易失去电子,即具有更强的将Sn4+还原为Sn2+的还原能力。
2、具还原性无机化合物
如周期表中VB族化合物五氧化二钒V2O5、硫酸氧钒VOSO4、钒酸钠NaVO3、五氧化二铌Nb2O5、钽的氯化物。以及三氯化钛TiCl3、硫酸氧锆ZrOSO4、钨酸钠Na2WO4。但这些物质贵且难购,也不宜选虽具还原性,但会产生氯离子的无机化合物。这类物质用得不多。
化学镀镍用还原剂次磷酸钠也能将Sn4+还原为Sn2+,可以考虑采用。
3、有机酸类
具有还原性的有机酸可作为稳定剂。如抗坏血酸、苯酚磺酸、甲酚磺酸、萘酚磺酸、山梨酸钠、硫代苯果酸、酒石酸及其盐类、葡萄糖酸,等。
4、肼类物质
肼类物质还原性强、用量少、如水合肼、硫酸肼。但其腐蚀性较强、有一定毒性,应用不多。
5、其它
有人认为,硫酸亚铁是良好稳定剂(2g/L)。1998年,有人报导,2~2.5g/L氟硼酸钾或10~13ml/L的大蒜提取液,在生产中实践应用5年,证明与售品FS-1专用稳定剂效果相当。从《中国化工产品大全》中可以查到许多“抗氧剂”产品,其中是否有对酸性镀锡效果特别好的可用作稳定剂的,要作大量的试验筛选工作。
在上述稳定剂中特别要讲一下抗坏血酸,其又名维生素C。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有害的氧化自由基。补充抗坏血酸后,因其具有的还原性,能中和氧化自由基,有利于人体健康。在酸性镀锡液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

抗坏血酸分子上有2个羟基在被氧化时,2个氢原子各失去一个电子,起到2个作用:a、将Sn4+还原为Sn2+:Sn4++2e−→Sn2+;b、新生态的氢原子具有极强的还原能力,能消耗液中的氧:4H+O2=2H2O。其去氧作用减少了Sn2+的被氧化。反应生成的“去氢抗坏血酸”在酸性条件下于阴极得到2个负电子,又恢复为抗坏血酸。即其是循环利用的,以带出消耗为主。因此,现有稳定剂中几乎都加有抗坏血酸。它在电镀镍铁合金与锌铁合金中也常用来还原三价铁Fe3+为二价铁Fe2+,以防生成Fe(OH)3沉淀。但其对Fe2+无配位作用,效果不如代号为RC的稳定剂好。最简单的稳定剂,就是产品“SS820”中,只加有一种,即甲基丙烯酸。
5.2保持镀液清澈的措施
5.2.1避免引入氯离子
在酸性镀锡液中,氯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但会使Sn2+氧化为Sn4+,抵消稳定剂的作用,而且直接与Sn2+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OH)Cl沉淀,悬浮于液中,使镀液发浑,只能絮凝沉淀再过滤去除。
在生产中,镀锡前用流动纯水清洗一般是办不到的。但至少应该用硝酸银检验所用地下水是否被Cl-污染。若污染较重,应抽取的深层地下水供镀锡及光亮酸铜作镀前处理后的入槽前的清洗用。经前处理干净后的工件,若清洗水中Cl-含量不重,应先存放在含硫酸10g/L左右的纯水中贮存,一是可使工件处于活化态,有利提高镀层结合力;二是不经清洗直接带稀硫酸入槽,既可补充镀液硫酸带出,又可减少Cl-的带入。
5.2.2保证镀液中有足够量的稳定剂
酸性镀锡液的稳定剂组分中,除抗血酸(有报导,五氧化二钒V2O5具类似作用)可循环利用,多数在还原四价锡为二价锡时,自身也被氧化消耗掉了。为保证镀液中有足够量的稳定剂,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因开缸剂中稳定剂含量高,因而平时不能只加光亮剂,应配搭加入适量开缸剂。见过一个颇有经验的电镀小老板,采用硫酸盐光亮镀锡工艺滚镀锡,平时补充添加剂,也只补充开缸剂,从来不补充“光亮剂”,其滚镀液使用2年了,也一直清澈不浑浊。其原因就在于此。
霍尔槽试验时,1A搅拌镀3min,若试片高端烧焦区较宽,补加4g/L硫酸亚锡也无明显改善,则补加适量优质开缸剂应有明显改善。其原因是补加了稳定剂中能扩大允许电流密度的酚类物质。
2、加入单独的稳定剂产品
市场上有专门的复配型酸性镀锡稳定剂出售,可择优选用,按使用说明书或实验添加。也可依据前述对稳定剂的介绍,自行组合配制。提供一个参考配方:
酒石酸钾钠120g/L
间苯二酚8g/L
抗坏血酸5g/L
甲酚磺酸3g/L(亦可不加)
次磷酸钠6g/L
聚乙二醇(分子量6000~12000)2g/L(可用0.01g/L适于镀锡的优质聚丙烯酰胺代替)
注意:
①全部用分析纯材料;
②配制时除间苯二酚与抗坏血酸外,用热水溶解、搅拌,若液不清澈(酒石酸及其盐类不太好溶),则试加分析纯硫酸,再搅拌至溶液清亮为止。
③间苯二酚与抗坏血酸见光易变质,要用黑色袋作外包装,在60℃以下时加入搅溶。若配液未用完时,存于棕色玻璃瓶中,再套不透光袋。
④若甲酚磺酸不易购,可购混合甲酚加硫酸磺化产生:1体积混合甲酚加热到50~60℃,不断搅拌下加入等体积浓硫酸;于100~110℃保温2h。
⑤其用量由实验确定。
5.2.3及时去除镀液中的悬浮沉淀物
及时,是指镀液显浑浊时,就应当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当镀液已明显泛白,即生成β−锡酸已较多时,才絮凝处理,则已晚了一些:生成物较多、絮凝沉淀后必须翻槽过滤。絮凝剂少加、勤加,镀槽作深一点,则不必每次加入絮凝剂后都要翻槽过滤;而且下部沉淀物较为密实、含水率相对较低。
在讨论Cl-影响时,谈及反应2生成的碱式氯化亚锡也是一种悬浮于镀液中的有害物质。若能及时絮凝沉于槽底,多少有点除氯作用,能减少反应3、4的发生。
宋文超、左正忠等[4]在其研究的酸性镀锡添加中,认为加入聚乙二醇能起到絮凝作用。他们确定的稳定剂组分有(含量保密):聚乙二醇、钒酸盐、次磷酸钠及抗坏血酸。不加稳定剂时5~7天镀液浑浊,加入后静置3个星期才出现轻微浑浊。(显然实验用的是纯水,不含氯。)个人拙见,其稳定剂只考虑了对Sn4+的还原作用,未考虑许多有机酸对Sn2+有一定配位作用,以及大生产中酚类物质有扩大允许阴极电流密度的作用,而未加入。
假若在平时补加用的光亮剂中加入效果好的聚丙烯酰胺少量,也能及时絮凝沉淀β−锡酸与碱式氯化亚锡悬浮物,保持镀液清澈不浑。其成本增加甚微。
顺便提供一个生产实践经验:当酸性镀锡液已发白严重,需加8mg/L处理剂絮凝沉淀长时间,镀液下部沉淀已很多,但上部液仍澄不清时,应改为下述“二步处理法”:先按4ml/L量加入处理剂,沉淀过滤;过滤后的尚浑浊液中再加4ml/L处理剂,搅拌、沉淀过滤。最后,虽加入处理剂的总量一样,但所得镀液的清澈透明度却比“一步法”高得多,即处理效果要好得多。过滤时,由于用溶液过滤机很易堵滤芯等问题,实际生产中多采用虹吸法吸出上部清液,下部含污泥的浑浊镀液就舀来倒了。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正确作法是:作一个小而深的塑料槽,将下部浑液及污泥舀于其中静置沉淀24h以上,再虹吸出上部清液返回镀槽;余下部分用几个过滤布制成的类似阳极袋的袋子,舀于其中,悬空吊放作“袋式过滤”,滤出液为镀液再利用,一般10余h后袋内污泥已干化,可取出与废水处理污泥一起处理。
6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在酸性镀锡时,为减少锡的浪费,除加强镀后对镀液的回收外,在生产上还应注意:
1、锡阳极板不加阳极袋,以发挥其将有害4价锡还原为有用2价锡的稳定作用。
2、锡阳极面积大些为好,以保证阳极电流密度不大于1.5A/d㎡。这样,阳极电流效率高些,其上析氧少些,锡阳极上生成的化学稳定性很高(浓盐酸温室下也不溶解)的、黑色的、难以再利用氧化亚锡SnO少些。
3、尽力避免氯离子污染镀液,否则,既会发生悬浮于镀液中的有害的碱式氯化亚锡Sn(OH)Cl,也会将有用的Sn2+氧化为有害的Sn4+。
4、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避免Sn2+被氧化为Sn4+。当Sn4+以H2SnO3,即α−锡酸形式存在时,危害尚不大;但当α−锡酸逐渐聚合为白色的、既不溶于稀矿酸,也不溶于水的液中悬浮物β−锡酸(SnO)5(OH)10时,则显示出对镀液与镀层的极大危害性。为此,
1)研究提出了很多酸性镀锡液稳定剂。他们或者是对Sn2+有一定配位作用的有机酸,或者是能减缓Sn2+氧化为Sn4+的“抗氧剂”,或者是在Sn4+还未转变为β−锡酸之前将其还原为Sn2+的还原剂,或兼具几种作用。
2)一般在开缸剂中稳定剂含量较高,主光剂(多用苄叉丙酮)含量较低;而平时补加的光亮剂中,稳定剂含量很低,甚至完全不含。因而生产中在补充光亮剂的同时应适量补加开缸剂。
3)也有专门的售品稳定剂出售。当所用添加剂总体稳定性不够时,可择优购买添加。
4)稳定剂也可参照本文及文献[2]自配。其良好与否及加入量可通过霍尔槽试验来确定。
5)无论是悬浮于镀液中的Sn(OH)Cl或(SnO)5(OH)10,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几乎无效。通常采用絮凝剂作絮凝沉淀再固液分离。絮凝剂以有机与无机物共用混合剂最好;其中有机物多用聚丙烯酰胺PAM,其用量很少。PAM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三大类,每类又有分子量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的商品多种。实践证明,有的用作废水处理效果很好的PAM,用作酸性镀液不但毫无絮凝作用,反而增加镀液黏度、降低电导率、给镀后清洗带来困难。因此,最好试验优选水剂“处理剂”成品用。笔者主张勤加少加处理剂:在补加光亮剂时,同时少量加入。

阅读全文

与含氯废水沉淀法除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的挂机空调过滤网清洗步骤图片 浏览:732
松下空气净化器灯怎么关 浏览:592
冷热水净水龙头哪个好 浏览:609
天津市医用树脂胶专卖店 浏览:909
奥克玛饮水机是多少瓦 浏览:830
吸粪车污水怎么排出来 浏览:102
家庭废水回收系统英语作文 浏览:116
净水机反渗透膜太紧拿 浏览:526
怎么样除饮水机里水垢 浏览:692
中水回用环保应急预案 浏览:347
日升净水器哪个好 浏览:289
提升机的磁力耦合器 浏览:760
梦见脏污水 浏览:965
净化器滤芯还剩多少寿命怎么看 浏览:505
弹尘除垢 浏览:203
杭州机油滤芯多少钱 浏览:637
净水器滤芯为什么要不要更换 浏览:243
树脂过滤能去除全部水垢吗 浏览:526
污水处理中压氧菌作用 浏览:330
史密斯的滤芯哪里产的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