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制品生产污水处理方法
去网络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蒋先芳
武威市黄羊镇豆制品加工项目污水处理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豆制品加工废水主要有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生产厂区生活水等,根据机械化程度不同,废水排放量一般为30~50
m3/吨大豆。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一部分浓度很高,CODCr往往高达2万~3万mg/L,水温在40—50℃,水量较小,约占废水总排放量的20%;另一部分废水来自于大豆浸泡、洗涤及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CODCr在1500
mg/L—2500mg/L,水量约占整个废水排放量的80%。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还含有少量的食用油、辣椒、食盐和食品添加剂等。废水中大部分污染物均可以生物降解,BOD
/COD高达0.
6~0.
7,且有毒有害物质很少,除了pH较低外,非常适合污水处理所需微生物生长。
本项目年生产豆制品5000吨,据此可测算年消耗大豆(或黄豆)3000吨左右,日消耗大豆(或黄豆)10吨左右。因此,日污水排放量在300吨左右。本方案即按日污水排放量在300吨进行设计。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说明
2.1水量、水质及排放标准
处理水量:300m3/d
污水水质见下表:(单位:mg/l)
项目|水量|BOD5|SS|CODcr|NH3-N|PH|温度|
高浓度污水|60m3/d|12000|10000|25000|50|4.5—6|40—50|
中低浓度污水|第
⑵ 餐厨垃圾处理方法有哪些
餐厨垃圾废水创新处理工艺
高难度废水治理领域,对于高盐、高有机物浓度废水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我司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发明专利及经验推陈出新,创造了现餐厨垃圾废水处理工艺。
传统工艺:原水→破乳除油→物化混凝沉淀→厌氧→缺氧/好氧→消毒→排放
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不足:
(1) 依靠加药进行破乳除油,除油不彻底。
(2) 通过投加混凝絮凝剂加药混凝沉淀,加药量大,COD、氨氮等去除效果差,对后端生化系统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3) 加药量大,污泥量大,预处理效果不稳定。
(4) 生化系统负荷高,生化系统效率低,设备、水池等占地面积大。
(5) 后端无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不稳定,色度高,很难达标,一般只能勉强达到城市纳管标准。
创新工艺:原水→SNW固液分离设备→隔油沉渣设备→FCD预处理装置→高效厌氧→缺氧/好氧→SAO3臭氧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排放
在结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创新,经验证该工艺安全可靠,处理效果稳定。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改进创新:
(1)餐厨废水是由垃圾压榨产生,压榨出水仍含有大量悬浮物,采用专用固液分离设备先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去除,为后续除油奠定基础。
(2)废水经分离机去除悬浮物后,次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的油脂,油脂通过我司设计的高效除油设备进行油脂分离,油脂收集后可用于生物柴油炼制等。
(3)悬浮物及油脂去除后,废水处理难度大大下降,但COD、氨氮等溶解性污染物仍非常高,采用专利技术(FCD预处理装置),通过高活性的材料,中和废水酸化产生的多余酸,同时可氧化分解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去除35%以上的COD,NH3-N去除率达到30%以上,TN去除率达到20%以上,减轻后端生化系统负荷,减少生化系统占地,确保生化系统稳定运行。
(4)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采用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利用专利材料配合臭氧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同时脱除废水色度及异味,杀灭细菌病毒,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根据实际需求可将废水处理至直接排放标准或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厂纳管标准。
总而言之,新工艺主要特点为:预处理具有针对性高效性、生化系统运行具有稳定性、深度处理系统具有保障性安全性、整体工艺具有经济性节能性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创新与传统结合,推陈出新。
⑶ 酱油生产中废水有哪些
酱油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较高的食品发酵废水。其成分主要为粮食残留物如碎豆屑内、麸皮容、面粉、糖分、酱油、发酵残渣、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酱油色素、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和少量盐分等,且水质水量波动较大,高盐,高色度,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酱油色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酱油发酵过程中由于糖氨反应(美拉德反应)形成的黑色;其次是由于产品调配时人工加入的焦糖色素。上述两类物质均是结构极其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食盐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酱油废水中的酱油罐冲洗水、滤布冲洗水等是高盐污水。污染物成分不稳定。有些酱油生产企业产品种类复杂,通常包括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红醋、辣椒酱、蒜蓉酱、食醋、耗油、腐乳等酿造产品,这使废水成分更复杂。
⑷ 豆制品生产污水处理方法
豆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以及生产厂区生活水等。根据不同程度的机械化生产,日废水排放量约为30至50立方米每吨大豆。生产废水中的CODCr浓度可高达2万至3万毫克/升,水温在40至50摄氏度之间,水量约占废水总排放量的20%。而大豆浸泡、洗涤及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CODCr浓度为1500至2500毫克/升,水量约占整个废水排放量的80%。这些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还含有少量的食用油、辣椒、食盐和食品添加剂等。大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生物降解,BOD/COD比值在0.6至0.7之间,且有毒有害物质较少,除了pH较低外,非常适合污水处理所需的微生物生长。
本项目计划年生产豆制品5000吨,由此可推算年消耗大豆或黄豆约3000吨,每日消耗量为10吨左右。因此,日污水排放量预计在300吨左右,本方案将基于日污水排放量300吨进行设计。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说明:处理水量设定为300立方米/日。高浓度废水的BOD5浓度为12000毫克/升,悬浮固体SS为10000毫克/升,CODcr浓度为25000毫克/升,氨氮NH3-N浓度为50毫克/升,pH值范围为4.5至6,水温在40至50摄氏度之间。中低浓度废水的BOD5浓度为1500至2500毫克/升,悬浮固体SS为1000至2000毫克/升,CODcr浓度为2000至3000毫克/升,氨氮NH3-N浓度为10至20毫克/升,pH值范围为6至7,水温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针对这些特点,本方案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预处理阶段包括格栅、沉淀池等设施,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生物处理阶段则采用厌氧消化、好氧曝气等方法,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深度处理阶段通过过滤、吸附、膜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去除微量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处理技术,本项目能够有效降低豆制品加工产生的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绿色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