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放射性废水来源分类及危害

放射性废水来源分类及危害

发布时间:2021-11-28 02:07:23

⑴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其来源有哪些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来自宇宙的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会给生物带来危害。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试验,核工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各种核事故泄漏,以及各种带辐射源的装置,如X射线源和电视机显像管等。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使几十万人死亡,大批幸存者也饱受放射病的折磨。大气核试验,使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物污染了大气、地面和海洋。核电站在燃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放射性废物。还有核潜艇事故、携带核弹的飞机失事、用核电源的人造卫星坠入大气层等事件,同样会造成核污染。

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由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它们发出的射线会破坏机体内的大分子结构,甚至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结构,给人体造成损伤。高强度射线会灼伤皮肤,引发白血病和各种癌症,破坏人的生殖机能,严重的能在短期内致死。少量累积照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官、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受到损害,发病过程往往延续几十年。

⑵ 放射性废物来源与分类

在当今的世界上核能的利用极为广泛。核电站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料,核泄漏事故也时有发生。核武器试验形成放射性散落物。铀矿和一些有色、稀有、稀土、磷等矿产的开采和选冶导致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源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管理不善,常被当作一般的废料而丢弃。某些建筑材料中也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造成放射性污染。这一节将介绍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这些放射性污染监测与防护中的应用。

(1)放射性废物来源

放射性废物又称核废料,按照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定义,放射性废物是指放射性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主管部门所规定的“豁免量”,并预计将来不再被利用的含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任何物质。由此可见,放射性废物可以产生于任何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单位,但主要产生于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

广义核燃料循环由许多环节组成,概括地说,它包括铀矿的普查勘探,矿石的开采,铀化学浓缩物的提纯,235U的浓集,燃料元件的制造(以上为核燃料制造阶段),堆内运行(使用阶段),卸出元件的运输,化工后处理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等。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是核燃料循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核燃料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放射性废物如图9.11所示)。

与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相对应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是放射性废物的主要来源。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还可来自工业、农业、医药及研究部门;而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则主要来自化工后处理厂和反应堆的乏燃料。具体地说,放射性废物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核燃料的制造、使用及后处理等阶段,核设施退役,研究实验室,有关工业部门,医疗部门。

图9.11核燃料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放射性废物

(2)放射性废物分类

在不同的国家或部门,对放射性废物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考虑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按其放射性强度可分为低放、中放和高放废物;按其半衰期可分为短寿命、中寿命和长寿命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性状分为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按燃料的循环过程分为乏燃料、超铀废物、高放废物、低中放废物、已退役的核设施废物、铀选矿厂废物和气体放射性废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放射性废物分类》(GSB9133—1995)包括: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术语、放射性废物分类构架及其分级标准等。

制定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的主要原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首先确定放射性废物的范畴,规定了各种废物的放射性浓度Av(或比活度Am)的下限值;②然后按放射性废物的物理性状进行第一级分类,分为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三类;③对放射性气载废物和液体废物均按其放射性浓度水平作为第二级分类,气载废物分为低放、中放、两个等级,液体废物分为低放、中放、高放三个等级;④对固体废物,以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长短和固体的放射性比活度水平作为并列的二级分类,交叉使用。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比活度用Bq/kg表示。按上述原则给出的放射性废物分类系统见表9.3。

表9.3放射性废物分类表

⑶ 放射性污染有什么危害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中枢神经症状主要有无力、怠倦、无欲、虚脱、昏睡等,严重时全身肌肉震颤而引起癫痫样痉挛。细胞分裂旺盛的小肠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皮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会引起淋巴组织破坏。

“当心电离辐射”标志放射能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在染色体异常中,用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立体环估计放射剂量。放射照射后的慢性损伤会导致人群白血病和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

⑷ 核废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究竟都有哪些

近日,日本方面宣布,计划将福岛核电站储存的大量核废水排入大海。这个决定遭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强烈反对。

也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各界人士的反对会如此强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隐患。

但是即便将放射性元素进行稀释,还是会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随着排入大海,最终会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

地球发展繁衍了几亿年,大自然里生存发展的生物自有一套生存法则。

生命起源于海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最基本的捕食和生存。

核废水一旦被排入太平洋,里面所含有的大量有害的微量元素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层层积累 ,最终会进入人类的体内,破坏人体的生命健康,甚至会破坏改变人类的DNA结构,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

核废水排入大海,不出十年,太平洋一带就会被污染,不出三十年,全球的海域都会遭到破坏。

⑸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主要是天然和人为的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宇宙射线及其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系列和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人为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核试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排放的废物和放射性的开矿和利用。
危害: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和黏膜侵入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积累。
α、β、γ射线照射人体后,常引起细胞分子、原子电离(称电离辐射),使组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如使蛋白质及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等而造成组织破坏。
人体一次或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照射,将引起急性辐射损伤。如核爆炸、核反应堆事故等造成的损伤。
全身大剂量外照射会严重伤害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轻者出现发病症状,重者造成死亡。

⑹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源于各大研究所,还有医院都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废料。

⑺ 放射性废水对人的危害途径有哪些

危害途径:一个是外照射,一个是饮用后内照射。

⑻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一、来源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呼吸道进入、消化道食入、皮肤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从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其气态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难溶性气溶胶吸收较慢,可溶性较快;气溶胶粒径越大,在肺部的沉积越少。气溶胶被肺泡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放射性物质既能被人体直接摄入,也能通过生物体,经食物链途径进入体内。

3、皮肤或粘膜侵入

皮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波动范围较大,一般在 1%~1.2%左右,经由皮肤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随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由伤口进入的放射性物质吸收率较高。

二、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损伤

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间接损伤

各种放射线首先将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电离,生成活性很强的 H+、OH-和分子产物等,继而通过它们与机体的有机成份作用,产生与直接损伤作用相同的结果。

3、远期效应

主要包括辐射致癌、白血病、白内障、寿命缩短等方面的损害以及遗传效应等。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青年妇女在怀孕前受到诊断性照射后其小孩发生 Downs 综合症的几率增加 9 倍。

(8)放射性废水来源分类及危害扩展阅读:

污染源

1、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

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弃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的操作运行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衰变则需上百年甚至上万年。

3、医疗放射性

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4—20)×0.0001Sv的剂量(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0.015-0.03SV的剂量。

⑼ 放射性污染有哪些危害

放射性污染: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自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放射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饮用水、食物链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能使人的身体致残,诱发恶性肿瘤、白血病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等。

放射性污染源有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医疗放射源、科研放射源等。

⑽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1)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弃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这些放射性“三废”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生产过程的操作运行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三废”排放也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并不十分严重。但是,当原子能工厂发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国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厂发生故障而被迫全厂封闭的实例。 (2)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 (3)医疗放射性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4—20)×0.0001Sv的剂量(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0.015-0.03SV的剂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广泛地应用放射性物质,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外,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生物工程、计量等研究部门、几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在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总之对生物的危害非常大的!! 谢谢请您采纳!

阅读全文

与放射性废水来源分类及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广核电子束辐照处理污水 浏览:121
空气净化器初效滤网怎么装 浏览:729
爱惠浦净水器超滤 浏览:644
新冠肺炎医疗废水处理方法 浏览:422
迈腾滤芯多少公里换 浏览:71
ebgp用环回口建邻居的意义 浏览:163
污水处理排口在线检测设备多少钱 浏览:452
长兴树脂4901 浏览:862
四季沐歌净水机滤芯怎么用 浏览:762
污水处理费用征收办公室 浏览:31
景德镇前置净水器批发价格多少 浏览:501
泰州污水处理池的盖板公司有哪些 浏览:956
雨污水报价怎么做 浏览:323
污水处理高锰酸钾加多少 浏览:586
冷轧含油废水有什么流量计测 浏览:423
市政污水厂业绩 浏览:269
pvc有五型乙烯法树脂吗 浏览:163
农村污水处理管网施工难 浏览:277
净水机过水后怎么退货 浏览:623
学校饮水机排水被烫怎么处理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