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接触氧化池能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吗
可以,生活污水处理基本都是接触氧化法
2.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英文文献
你找到了吗 我也想找一个。。 能分享一下吗
3. 跪求,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作原理。
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回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答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最后,处理过的废水排入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混合后进行处理,氯消毒后达标排放。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这种曝气装置称谓鼓风曝气。
4. 求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方案
这个还真不知道呀 太专业了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油脂吗
可以的,不过需要有足够的水解效率。因为生物接触氧化法主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了解更多可以找环保通问问。
6. 哪种处理效率高生物接触氧化法、HSBR、土地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
生物接触氧化来法处理生自活污水工艺比较成熟,属于好氧处理工艺。
HSBR是新型不完全厌氧反应器--不完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HSBR)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在容积负荷0.41~0.63kgCOD/(m3?d)的运行条件下,取得了75%以上的COD去除率;在2.77kgCOD/(m3?d)的冲击负荷下,取得35%的COD去除率.应该属于厌氧工艺。
而土地处理系统我觉的是污水处理比较边缘的工艺。
不能简单的拿出一个工艺分析效率怎么样,要根据整个进水水质情况,水量来组合工艺,比如,在接触氧化前面+水解酸化池可能效果更好,、
厌氧工艺一般适合处理COD1000以上的,而好氧工艺一般都处理COD相对比较低的,厌氧COD处理率应该在70-75%左右吧,好氧工艺是在85-95%左右,NH3-N,TP在好氧工艺
是大约有50-70的去除率,在厌氧中应该没有什么去除率吧
7. 生活污水处理过程,mbr膜和生物接触氧化法有什么关联呢。
MBR膜是将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其版工作原理权是利用反应器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反应器内的硝化细菌转化污水中的氨氮,然后,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固液分离的处理。
8. 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去除生活污水中哪些污染物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于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去除有机物
在本工艺中的中空纤维实际上是生物膜的载体,微生物种群在本工艺中的分布与常规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不同,所以在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分析生物膜的特点。常规的生物膜法有机物和溶解氧由生物膜同一侧进入膜内部,所以在生物膜的表面好氧微生物生长条件较内部深处要好得多。在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消耗了大部分溶解氧,使生物膜内部处于供氧不足甚至无氧状态,于是从生物膜表面至底部出现了供氧充足、缺氧和无氧区域,各区域内分别对应生长的是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这就带来了以下问题:首先,如果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过大则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将使生物膜生长过厚,从而堵塞载体或滤料间的空隙;其次,因为厌氧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质的作用,导致生物膜脱落;另外,为了保证给微生物足够的溶解氧,一般采用污水流速较快或曝气的方法,这也易使生物膜脱落水中,所以要在其后设一个沉淀池将其分离。
在本工艺中污水的有机物和氧气分别从生物膜的两侧进入,即二者的浓度梯度方向是相反的。这对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很有好处,如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机物浓度最大但溶解氧浓度最小,而在生物膜的底部则恰好相反,这样好氧微生物的两个生长控制因子得以相互协调和抑制,其结果是使生物膜协调地生长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厚度范围,不会因有机物的浓度大而过度生长形成堵塞。在试验中观察到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的生长状态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污水进水端至出水端,有机物浓度相差逾十倍,生物膜的厚度却基本一样,仅仅是生物膜的密实程度进水端较出水端密实一些,颜色也略深一些。同样因为本工艺充纯氧,生物膜上不存在厌氧层,全部生物膜都是活性生物膜。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一个微溶解氧层,在该层有机物的浓度最大。这一情况极适于衣球细菌生长,这种细菌对有机物有着极强的分解能力。
SS的去除
从工艺流程中可看出反应器内水流是由下向上流动的,可将其视为一个竖流式沉淀池与一个接触氧化池的组合体。由于试验的接触时间是3~4h,上升流速仅为0.018~0.024mm/s,只相当于一般竖流式沉淀池所采用上升流速的1/10~1/5,所以污水中所挟带的悬浮物除胶体外几乎全部可以通过沉淀作用而去除。试验中观察到反应器靠近进水口处的混浊程度明显大于其上部,这一现象佐证了上述分析。另外生物膜吸附也去掉了一部分SS。
去除氨氮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处理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在增加,到45d时,氨氮的去除率已达到60%,但亚硝酸盐氮浓度增加量与氨氮的下降量并不一致。按照硝化过程:
氨氮的减少数量与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数量应当是对应的,但在本试验中并非如此。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同时还进行着另外两个过程:
由于出水的pH值并未显著降低,猜测以过程(3)为主,但因条件限制,本次试验未能就此加以验证。
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原因与本工艺中微生物所处的特别环境及其特殊的微生物种群分布有关:在生物膜的最内层即与中空纤维相接部分是溶解氧浓度最大的
工艺设备
部分,而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经过外层微生物的降解后抵达此部位时已经大大降低,在该部位污水中的C/N比值也大大下降,这非常有利于硝化微生物生长。所以笔者认为与其他工艺不同,在本工艺中硝化作用不仅仅是发生在反应器的末端,待污水中总有机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而是在原污水接触到生物膜一段时间,当有机物浓度略有下降后就已经在其后的生物膜内层开始了。如果原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则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生物膜内层都有一个生长良好的硝化细菌膜存在。所以得出结论: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氨氮在本工艺中是同步或部分同步进行的。
本工艺脱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了纯氧,这可使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数倍。
9. 活性污泥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二沉池水面污泥为什么
生物接触氧化属于生物膜法,观察生物填料是否挂膜,如果没有膜,就是风机回 曝气量太大,也就答是说,生化池去除率没有。因为在膜上同时生长着好氧菌(硝化)、缺氧菌(脱氮)、厌氧菌(除磷)一般挂膜厚度3mm左右,去除率可达80%。
根据你的描述,现在污泥状态不理想不完全和曝气相关,与水质也有很大关系。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的区别是:生活污水污染比较严重回收利用成本比较高,主要是指卫生间、厕所排放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