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蒸馏法测定铵根的含量,用硫酸溶液吸收和用硼酸吸收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用H3BO3吸收仅需配制一种标准溶液,因此测定方法较简单,准确度相对较高。
Ⅱ 如何检查实验所用的蒸馏水的质量是否合格若使用不合格的蒸馏水对实验结果产生
关于不同参数的测定对蒸馏水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有的参数要求可能高一点,有的就版稍微低一点。所以要有权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手段对实验用水进行监控。
比如水中钙镁含量高,而又要测钙镁,那当然会有影响,如果在PH=5.5时测Zn,则钙镁的影响会小一点,带上空白则基本可消除干扰。但是,如果是酸碱度不为中性,则对测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EDTA滴定法通常对pH值要求较高。
(2)食品中硫的测定蒸馏法扩展阅读:
要得到更纯的水,可在一次蒸馏水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挥发性的酸(硫酸或磷酸),使氨成为不挥发的铵盐。由于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于水的组分,因此进行二次或多次蒸馏时,要使用石英蒸馏器皿,才能得到很纯的水,所得纯水应保存在石英或银制容器内。
Ⅲ 高含盐废水处理方法
1、驯化处理:
在盐度小于2g/L条件下,可能通过驯化处理含盐污水。但是驯化盐度浓度必须逐渐提高,分阶段的将系统驯化到要求盐度水平。突然高盐环境会造成驯化的失败和启动的延迟。
2、稀释进水盐度:
既然高盐成为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剂,那么将进水进行稀释,使盐度低于毒域值,生物处理就不会收到抑制。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管理;其缺点就是增加处理规模,增加基建投资,增加运行费用,浪费水资源。
3、蒸发浓缩除盐:
在盐度大于2g/L时,蒸发浓缩除盐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可行办法。其它的方法如培养含盐菌等的方法都存在工业实践难以运行的问题。
4、生物方法:
许多研究表明,生物方法可以处理高含盐废水。但由低盐到高盐,微生物有一个适应期。从淡水环境到高盐环境时,由于盐的变化可能引起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改变,菌种选择的结果使适应高盐的菌种较少,只有当微生物经培养驯化后,才能产生适应高盐的菌种,以耐受一定的盐浓度。
(3)食品中硫的测定蒸馏法扩展阅读:
高含盐废水的生化处理:
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流程的选择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流程与普通生物处理流程基本一样,主要包括调节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脱水、投加营养盐等。
(1)调节池。含盐废水调节池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废水盐浓度的变化,除生产波动周期、冲击因素外,应重点考虑水中盐浓度的变化和如何进行调整,如低含盐水量的减少或过高含盐来水的冲击。
(2)曝气池。根据废水中含盐类型不同,曝气池选择也应有所不同。生物处理含CaCL2较高的废水,应采用传统曝气方式。钙离子能增加活性污泥的絮体强度,高CaCL2可使污泥中灰分达到40%~50%,污泥密度增加,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可在5000mg/L以上。因此,应采用提升力较大的传统曝气、深井曝气、流化床曝气等曝气方法。曝气也应选用气泡较大、提升力较强的散流曝气器等曝气方式。
(3)二沉池。二沉池表面负荷应有一定的余量,主要是考虑废水密度增加,不利于污泥沉淀,尤其是含NaCl废水。处理水量较大时,特别是含CaCL2废水,最好采用周边传动式刮泥机,以适应污泥浓度高、密度大的特点。在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高CaCL2废水时,应适当加大污泥回流量,以减少废水波动造成的冲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污泥脱水。由于含CaCL2废水生物处理的剩余污泥含钙盐多,有利于脱水,可不用加絮凝剂。经浓缩后的污泥浓度可大于50g/L。剩余污泥量与普通废水处理的剩余污泥类似,设计参数可参考普通污泥脱水。
Ⅳ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能否先将硫代硫酸钠溶于蒸馏水后煮沸为什么
硫代硫酸钠与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分解。判断溶液中硫代硫酸钠是否内分解的征象是:溶容液中产生了硫而浑浊。Na2S2O3 + H2O + CO2 = NaHCO3 + NaHSO4 + S↓因此,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应使用煮沸冷却之水,并加入少许碳酸钠以调整溶液PH。碳酸钠加入量以0.1g/L为宜。硫代硫酸钠溶液分解的原因还有:水中的嗜硫菌能使硫代硫酸钠分解,因此配制溶液,必需使用煮沸灭菌的冷蒸馏水。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加热的温度越高,加入的酸越多,其分解的速度也越快。故,不能先将硫代硫酸钠溶于蒸馏水后煮沸。Na2S2O3 + H2SO4 = Na2SO4 + H2O + S↓ + SO2↑硫代硫酸钠在酸溶介质中易被酸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硫气体,故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硫代硫酸钠溶液久露于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而分解,并产生浑浊。2Na2S2O3 + O2 = 2Na2SO4 + 2S↓
Ⅳ Hesen作图法测定血红细胞过氧化氢酶Km值,用高锰酸钾滴定过氧化氢,蒸馏水,稀释血液浓硫酸的混合溶液
这就对了,用量不用找了。用高锰酸钾滴定过氧化氢,加入的浓硫酸就是只起专酸化介质的作属用。在稀释后的溶液中硫酸根很稳定,既不能被氧化,也不能被还原。在此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过氧化氢在滴定中还原为二价锰离子,过氧化氢被氧化为氧气。这是一个定量反应,几乎没有副反应。若不用浓硫酸酸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就不只二价锰了,可能还有二氧化锰等。不是定量反应那么测定就不准了。除了硫酸外,盐酸和硝酸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都不能当酸化介质使用,因为盐酸中的氯离子具有还原性,硝酸本身具有氧化性,都影响主反应的精确度。当用浓硫酸稀释后进行滴定时,酶促反应可能早就停止了。测定的是在加硫酸以前由酶促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因此加入的浓硫酸对要进行测定的酶促反应没有影响。若有疑问,可进一步讨论。
Ⅵ 任务铜精矿中铜的测定
——碘量法
任务描述
铜矿石中的铜,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涉及的测定方法也较广泛。目前对高、中含量的铜的测定多采用碘量法。碘量法已被列为铜精矿测定铜的国家标准方法(GB/T3884.1-2012 )。铜精矿分析一般要求测定铜、金、银、硫、氧化镁、氟、铅、锌、镉、镍、砷、铋、锑、汞等项目。本任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会碘量法测定铜精矿中铜含量,熟练运用酸分解法对试样进行分解;能真实、规范记录原始记录并按有效数字修约进行结果计算。
任务实施
一、仪器和试剂准备
(1)玻璃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
(2)铜片(≥99.99%):将铜片放入微沸的冰乙酸(ρ=1.05g/mL)中,微沸1min,取出用水和无水乙醇分别冲洗两次以上,在100℃烘箱中烘4min,冷却,置于磨口瓶中备用。
(3)溴水(AR)。
(4)氟化氢铵(AR)。
(5)盐酸(ρ=1.19g/mL)。
(6)硝酸(ρ=1.42g/mL)。
(7)硫酸(ρ=1.84g/mL)。
(8)高氯酸(ρ=1.67g/mL)。
(9)冰乙酸(1+3)(ρ=1.05g/mL)。
(10)硝酸(1+1)。
(11)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贮存在乙烯瓶中)。
(12)乙酸铵溶液(300g/L):称取90g乙酸铵,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和100mL冰乙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300mL,混匀,此溶液pH值为5。
(13)硫氰酸钾(100g/L):称取 10g 硫氰酸钾溶于 400mL 烧杯中,加 100mL 水溶解。
(14)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热煮沸,冷却备用。
(15)三氯化铁(100g/L)。
(16)碘化钾(AR)
(17)硫代硫酸钠(约0.04mol/L):
——制备:称取100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置于1000mL 烧杯中,加入500mL无水碳酸钠(4g/L)溶液,移入10L棕色试剂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约10L,加入10mL三氯甲烷,静置两周,使用时过滤,补加1mL三氯甲烷,摇匀,静置2h。
——标定:称取0.080 g(精确至0.0001 g )处理过的纯铜三份,分别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0mL硝酸(1+1),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溶解,取下,用水吹洗杯壁。加入5mL硫酸(1+1),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取下稍冷,用约40mL蒸馏水冲洗杯壁,加热煮沸,使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温。加1mL冰醋酸(1 +3),加3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加入2~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度: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m为称取纯铜的质量,g;V为滴定纯铜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二、分析步骤
精确称取0.2000 g铜精矿置于300mL锥形瓶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0mL浓盐酸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硝酸和0.5~1mL溴,盖上表皿,混匀,低温加热(若试料中含硅、碳较高时加5~10mL高氯酸)待试样完全分解,取下稍冷,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表皿,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冷却。
用30mL蒸馏水冲洗表皿及杯壁,盖上表皿,置于电热板上煮沸,使可溶性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滴加乙酸铵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为止,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且过量1mL混匀。加入2~3 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若铁含量极少时,需补加1mL三氯化铁溶液;如果铅铋含量较高,需提前加入2mL淀粉溶液。
三、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铜质量的百分含量: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w(Cu)为铜的质量分数,%;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V为滴定试样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试样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
四、质量表格填写
任务完成后,填写附录一质量表格3、4、5。
任务分析
一、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 ),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u2+浓度减小(如形成配合物等)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uI沉淀强烈吸附
CuI+SCN-→CuSCN+I-
硫氰酸盐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Cu2+,致使测定结果偏低。溶液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3.0~4.0之间。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Fe3+能氧化I-,对测定有干扰,但可加入NH4HF2掩蔽。NH4HF2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因HF的Kα=6.6×10-4,故能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3.0~4.0之间。
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由于Na2S2O3不是基准物,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好的Na2S2O2溶液不稳定,容易分解,这是因为在水中的微生物、CO2、空气中的O2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此外,水中微量的Cu2+或Fe3+也能促进Na2S2O3溶液的分解。
因此,配制Na2S2O3溶液时,需要用新煮沸(为了除去CO2和杀死细菌)并冷却了的蒸馏水,加入少量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样配制的溶液也不易长期保存,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重新标定。如果发现溶液变浑浊或析出硫,也应该过滤后再标定或者另配溶液。
三、干扰元素及其消除办法
(1)三价铁离子:Fe3+的存在有显著干扰,因为它能氧化I-,析出碘,使结果偏高。为使碘量法测定铜在有铁存在下也能够进行,常把铁转变为不与碘化钾作用的配合物,一般是加入氟化钾(铵),此时,Fe3+结合成为不与碘化钾起反应的配离子
(2)亚砷酸、亚锑酸:在碘量法测定铜的条件下(pH>3.5),
岩石矿物分析
五价的砷、锑在pH>3.5的条件下对测定无干扰。因此可在分解试样时将三价砷和锑氧化为高价以消除其干扰。As(Ⅲ)和Sb加入溴水氧化。煮沸除去过量的溴。
(3)亚硝酸根有影响,可于溶液中加入尿素除去。
(4)碘化亚铜沉淀吸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硫氰酸铵和碘化亚铜作用,因硫氰化亚铜的溶解度比碘化亚铜的溶解度小,生成硫氰化亚铜,消除对碘的吸附。当铜含量很低时可不加硫氰酸铵。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在滴定终点到达之前可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铵溶液,使碘化亚铜转变为硫氰化亚铜:
CuI+SCN-→CuSCN+I-
滴定时,体积不能太大,否则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使溶液变蓝,终点不明显。
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
/试样中碳含量较高时,需加2mL硫酸和2~5mL高氯酸,加热溶解至无黑色残渣,并蒸干。
试样中含硅、碳较高时,加0.5 g氟化氢铵和5~10mL高氯酸。
试样中含砷锑高时,需加入溴水,再加入硫酸冒烟处理。
碘化钾的用量:由于I-与Cu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故为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I-(通常以KI形式加入)过量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分析中,一般加入2g左右的KI即可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另外,由于过量I-的存在,反应生成的碘能形成I3-,可减少因碘的易挥发性所带来的误差。
硫氰酸盐的作用:在测定铜的溶液中加入硫氰酸盐,使碘化亚铜变为溶解度更小的硫氰酸亚铜,反应如下:
CuI+SCN-→CuSCN+I-
①可克服碘化亚铜对碘的吸附(铜含量高时,这种吸附是相当显著的),使终点清晰;
②可使I-与Cu2+的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③并可增加碘离子浓度,减少碘化钾(价格昂贵)的加入量。
硫氰酸盐的加入时间: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可以接近终点时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钾应溶液。过早加入会使结果偏低,因为铜可被CNS-还原。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滴定时溶液的酸度:碘量法滴定铜可以在醋酸、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进行,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在醋酸介质中进行,主要原因是在醋酸介质中比在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较易控制测定所需的酸度。碘量法测定铜时,pH必须维持在3.5~4之间。
①在碱性溶液中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溶液会发生分解:
③铜矿石中常含有Fe、As、Sb等金属,样品溶解后,溶液中的Fe3+、As(Ⅴ)、Sb(Ⅴ)等均能氧化I-为I2,干扰Cu2+的测定。As(Ⅴ)、Sb(Ⅴ)的氧化能力随酸度下降而下降,当pH>3.5时,其不能氧化I-。Fe3+的干扰可用F-掩蔽。
滴定时溶液的体积:体积不能太大。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增大溶液体积,就相当于降低Cu2+与I-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出现终点返回的现象,终点不明显。
若亚硝酸根未除尽,可加少许尿素,煮沸数分钟。
空白溶液和铁含量很低的试样,为了便于调节pH,可加入数滴100g/L NH4Fe(SO4)2溶液。
案例分析
1.鸿盛矿业公司化验室某员工在用碘量法测定一含铜矿石中的铜含量时,用盐酸、硝酸溶解样品后,加入NH4F消除Fe3+的干扰,但其测定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偏高,请以你所学知识分析结果可能偏高的原因。
2.赣州钴钨公司购进了一批含铁铜矿石,对方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该批次铜含量为11.26%,实验室某员工在使用碘量法测定铜含量时,将样品溶解后,用NaAc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3.5~5.0左右,加入KI还原Cu2+,滴定完毕,计算结果后发现结果比对方检验更高。技术主管在查找原因时发现该员工忘记加入NH4F,请分析此次测定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
铜精矿知识简介
1.概述
自然界中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只有十几种,最常见的铜矿是硫化铜矿,例如: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铜蓝(CuS)等,目前世界上80% 的铜来自此类矿石。铜精矿是将矿石粉碎球磨后,用药剂浮选分离捕集含铜矿物,使品位大大提高,供冶炼铜用。少数铜矿中(如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常常夹杂有孔雀石,这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色泽优美,经琢磨雕刻,可做成佩饰或项链等装饰品,属稀有宝石类,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开采冶炼铜矿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有2700多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从西周至西汉千余年间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式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平巷百余条,以及一批春秋早期的炼铜鼓风竖炉,随同出土还有大量的用于采矿、选矿和冶炼的生产工具,在遗址旁近2km2的地表堆积着约40 万吨以上的古代炼渣,渣样分析,其铜含量小于0.7%,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采冶的规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我国现代化的大型炼铜采冶企业有:江西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江苏)、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甘肃)、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山西)以及云南冶炼厂、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等。由于自采铜矿的品位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而对进口铜精矿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我国有过贸易往来的铜精矿生产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南非、波兰、秘鲁、智利、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
2.特性
进口硫化铜精矿一般为墨绿色到黄绿色,也有灰黑色,其中时有夹杂少许蓝色粉末。铜精矿是浮选产物,粒度较细,接近干燥的铜精矿在储运过程中易扬尘散失,也不适宜远洋运输,因此生产过程中常保持10% 左右的水分。气温高时,硫化铜精矿易氧化,特别是远洋运输时间长,或在夏季交接货物时,氧化现象更为严重。验收这种铜精矿时,往往铜品位降低,收货重量增加。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铜精矿在贸易的交接过程中,是以总金属量来衡量的。用于品质分析的样品,应密封于铝箔袋中存放。实验证明,封存于纸袋或聚乙烯袋中的样品,放置干燥器中保存一个月,铜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铜品位还会继续下降,而封存在铝箔袋中的样品,即使存放半年,铜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从冶炼的角度来说,铜精矿中硫和铁的含量高些好,一般要求铜/硫比为1∶1 左右,Fe>20%,Si<10%,这种矿在反射炉中造渣性能和流动性能都较好。对杂质元素Cr、Hg、Pb、Zn、Bi、As、F、Cl等含量要求愈低愈好,主要是为了满足冶炼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
3.用途
铜精矿供炼铜用。从矿石冶炼得到的“羊角铜”即粗铜,经电解可得到纯度很高的电解铜。在冶炼和电解过程中,还可以从阳极泥、电解液、烟道灰和尾气中分别回收金、银、钯、铂、镉、铅、锌、铋、硒、碲、硫等元素或化合物,余热可发电。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废液、废渣、废气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了铜精矿的利用价值。
4.化学成分
硫化铜精矿的主要成分是铜、铁、硫,主要的贵金属有金、银,其他成分有硅、钙、镁、铅、锌、铝、锰、铋、锑、氟、氯等,因原矿产地和选矿水平不同,品质差异较大。
5.进口规格
进口铜精矿以成交批中铜、金、银的纯金属量作为结算依据,一般铜含量为25%~45%,金含量为1~35g/t,银含量在30~350g/t范围内,当金含量小于1g/t,银含量小于30 g/t时,金、银二项不计价。经多年进口铜精矿实践,从价格和回收率来考虑,企业喜欢进口含铜量在30% 左右,金银含量在不计价范围之铜精矿。对冶炼和环境有害的元素F、Cl、Pb+Zn、As、Sb、Hg要求在限量之下,超过限量则按规定罚款,超过最高限量时,该批货拒收。
6.检验标准
铜精矿的检验,一般按500 t作为一个副批,在衡重的同时扦取代表性样品,制备水分测定样品和品质分析样品,按规定进行分析测定,以全部副批检验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发货人和收货人品质检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该批货可顺利交接,若双方结果超出0.3%,金的结果超出0.5g/t,银的结果超出10~15g/t,有可能需要仲裁。
我国铜精矿的技术条件标准和检验标准较为完整。YS/T318 -2007 是铜精矿技术条件标准,该标准将铜精矿原有的15个品级修订为五个品级;取制样方法和水分含量测定按GB/T14263-2010进行,根据工作实践,有的铜精矿中金银含量特别高,GB/T3884规定了Cu、Au、Ag、S、As、MgO、F、Pb、Zn、Cd的检验方法。
Ⅶ 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时变红,
如何正确使用试纸
把滤纸用某些溶液浸泡后,晾干就制得试纸,试纸的种类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有
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醋酸铅试纸.
(1)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一端,用玻璃
棒把试纸放到盛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不得接触溶液),观察试纸是否改变颜色,判断气体
性质.
(2)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儿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而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
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是否改变颜色,判断溶液性质,尤其在使用pH试纸时
,玻璃棒不仅要洁净,而且不得有蒸馏水.
(3)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中的——些气体玷污.
(4)各种试纸的用途:
①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时变红,它们可以定性
地判断气体或溶液的酸、碱性.
②淀粉碘化钾试纸中的碘离子,当遇到氧化性物质时被氧化为碘,碘遇淀粉显示蓝色,
它可以定性地检验氧化性物质的存在,如氯气、溴蒸气(和它们的溶液)、N02等.
③醋酸铅试纸遇到硫化氢和硫离子时,生成黑色的硫化铅,可以定性地检验硫化氢和含
硫离子的溶液.
④pH试纸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
液的pH值,它可以粗略地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Ⅷ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征求意见稿中已经用硫酸代替盐酸滴定,为什么正式稿中又改回用盐酸滴
可能是担心硫酸的强氧化性吧
Ⅸ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能否先将硫代硫酸钠溶于蒸馏水后煮沸为什么
硫代硫酸钠与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分解。判断溶液中硫代硫酸钠是否分解的征象回是:溶液中答产生了硫而浑浊。
Na2S2O3
+
H2O
+
CO2
=
NaHCO3
+
NaHSO4
+
S↓
因此,配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应使用煮沸冷却之水,并加入少许碳酸钠以调整溶液PH。碳酸钠加入量以0.1g/L为宜。
硫代硫酸钠溶液分解的原因还有:水中的嗜硫菌能使硫代硫酸钠分解,因此配制溶液,必需使用煮沸灭菌的冷蒸馏水。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加热的温度越高,加入的酸越多,其分解的速度也越快。故,不能先将硫代硫酸钠溶于蒸馏水后煮沸。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H2O
+
S↓
+
SO2↑
硫代硫酸钠在酸溶介质中易被酸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硫气体,故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
硫代硫酸钠溶液久露于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而分解,并产生浑浊。
2Na2S2O3
+
O2
=
2Na2SO4
+
2S↓
Ⅹ 用蒸馏法测定食品中亚硫酸盐时,蒸馏过程中有的食品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请问用什么消泡剂可以消除
加点硅油或者找试剂公司买那种水溶性有机硅消泡剂,加入一到2滴就可以,同时做个空白,进行结果比对,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