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镀铝合金的流程是怎样
铝合金压铸件电镀枪黑色工艺
铝合金压铸件毛坯→毛坯检验版→机械抛光→汽油或三氯权乙烯除油→凉干→上夹具→化学除油及碱腐蚀→温水清洗→冷水洗→流水中清洗→酸蚀→水洗→流水中清洗→浸H·S·F溶液→水洗→流水清洗→镀光亮镍(最好带电入槽)→水洗→流水中清洗→5%H2SO4溶液中活化→水洗→流水中清洗→镀枪黑色→水洗→流水中清洗→化学钝化→水洗→流水中清洗→烘干(5~10分钟)→下夹具→检验→浸漆或喷漆。国内枪黑色电镀工艺大都是锡镍合金镀层,也有锡钴合金镀层。其镀液有3种类型:氟化物型、氰化物型、焦磷酸盐型,从环保安全考虑,我们选择焦磷酸盐型枪黑色电镀工艺。
2. 铝合金表面处理问题
我见到的一半为以下四步:
一、除油,也叫脱脂。纯铝一般用酸性的,铝合金一半用弱碱或中性。
二、去灰,相当于钢材的除锈,一些氧化层,弱酸性的。
三、磷化,也叫皮膜。分为含铬的和不含铬的,不含铬一般为环保的。
四、钝化。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防止氧化。
3. 电镀铝合金气泡跟除垢有关系吗
铝合金酸性除垢剂一般是用于其表面处理的阳极氧化前的酸洗工艺。
4. 铝合金电镀工艺
铝合金电镀工艺强调的是前处理部分,后面的电镀铜镍铬都是一样的,那么前面的话是:除垢-沉锌-退锌-沉锌-预镀镍/碱铜-酸铜-镀镍-镀铬,工艺间都有水洗,此处省略
5. 铝及铝合金表面电镀工艺成熟吗
铝及铝合金表面电镀,很早以前就有尝试并已用于实际生产。但铝及铝合金与镀层回之间存在氧化物答,铝及铝合金与金属镀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镀层有针孔和残存电镀液等因素,造成镀层结合力不良,长时间使用会剥落甚至在镀后立即剥落,在表面处理领域,铝及铝合金的电镀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长久以来无实质性突破,至今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工艺。镀层结合力不牢是铝及铝合金的电镀质量和产品合格率仍是行业瓶颈。
6. 电镀前处理
你讲的应该是铝轮毂或铝合金的装饰性电镀,前处理如下(采用安美特添加剂):
1、除腊
温度 50-90℃
时间 5-10min
BCR除腊水 20-60g/L
铝轮毂抛光后进入除腊槽,需要在高温槽液中浸泡以达到除去抛光膏等多种油脂的目的,除腊槽液因其使用循环性差、价格较低、对环境污染小,可在一段时间后倒掉重新配置,周期视槽液浑浊度而定。
2、擦洗
务必擦洗洁净,除去开缸剂。
工具 抹布、筷子
擦洗应与除腊循环进行,擦洗时如发现局部有未除净的油脂,可用工具去除后在进行短时间除腊。
此时零件应满足以下各条规定:
1. 目视检查零件表面时,零件表面应光亮、有金属光泽,均匀一致;
2. 不允许存在毛刺、裂纹、凹痕、压痕、划伤、手指印、磕碰伤、变形、抛光膏、抛痕、金属切屑、锈蚀;
3. 零件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机械加工痕迹,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8;
4. 零件表面允许有2-5个小于0.5mm分散针孔。
3、除垢
温度 室温
时间 1-2min
G酸性蚀铝剂 200ml/L
硝酸 65%,250ml/l
磷酸 85%,450ml/l
氢氟酸 10ml/l
除垢是铝轮毂电镀前处理的关键,其中的温度、酸度、氢氟酸含量都是控制的要点,其中氢氟酸含量主要是针对基体材料的硅含量而定,我厂电镀的铝轮毂多是含硅量7%左右的高硅铝合金,所以氢氟酸要控制在上限。因为除垢液酸含量很高,除垢后一定要采用多次清洗或逆流漂洗。
4、沉锌
温度 室温
时间 1-2min
2000沉锌剂 600ml/l
5、脱锌
温度 室温
时间 20-60sec
HNO3 1:1
6、二次沉锌
温度 室温
时间 30-60sec
2000沉锌剂 600ml/l
沉锌、脱锌、二次沉锌是电镀前的准备工序,脱锌时即不要时间太长腐蚀到基体,也不能时间太短残留太多锌层,二次沉锌要注意时间要短,否则影响结合力。
7、预镀镍
温度 50-55℃
电流密度 2-3A/dm2
pH 4-4.5
时间 20-40min
硫酸镍 280g/l
氯化镍 50g/l
硼酸 45 g/l
Y-17 1-3ml/L
M-901 3cc/l
Zn-2 0.5ml/L
预镀镍是第一道电镀工序,问题很多,主要是镀层内应力过大,结合力不好等,主要原因是铝轮毂的表面的锌、铜(返修轮)、铝杂质污染镀液,所以必须采用带电下槽;入槽后,用大电流冲击镀5-10min,每天进行校正,每2-3个月对镀槽进行大处理(在满负荷生产时)。
各公司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不同材质的零件电镀前处理区别就更多了),热浸除油、电解除油的目的都是更好的去除零件表面的油脂。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