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蒸花露的蒸馏器

蒸花露的蒸馏器

发布时间:2023-03-10 08:29:45

蒸馏酒源于中国古代的

唐朝。

据历史记载所谓“溜酒”(即蒸馏酒),先秦时代尚未之有。有之,则自唐代始。法国《世界风俗·酒》载:“中国酿酒,远在基督纪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纪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窃饮之。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其非蒸馏酒无疑。

在我国古代,由于历史悠久,地域不一,留传下的蒸馏酒的名称很多,但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这一名称却不是指蒸馏酒。前面已说过它是一种酿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现代,才用白酒代表经蒸馏的酒。

(1)蒸花露的蒸馏器扩展阅读: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般不会超过20%。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

蒸馏出来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较高,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 ~70%的蒸馏酒。所以,蒸馏器的采用是酿酒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且蒸馏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行业,尤其是现代的石油工业广泛使用蒸馏器,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古时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土忌”、“兰姆酒”等。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发酵容器的多样性也是造成烧酒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发酵容器分为陶缸和地窖两大类型。陶缸还有地缸(将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内的缸。自古以来,酒的发酵便离不开容器,黄酒发酵的容器多数为陶质容器,有的烧酒仍继承陶质容器发酵的传统。

如南方的烧酒发酵容器几乎都是采用陶器,即使是糟烧酒,也是如此。但自从出现蒸馏酒后,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地窖这一特殊的容器应运而生。所谓地窖发酵就是掘地为窖将原料堆积其中,让其自然发酵。

㈡ 蒸馏器的花露蒸取

原文
“蒸露法:铜锅壶,底墙高三寸。离底一寸,作隔,花钻之使通气。外以锡回作馏盖盖之答,其状如盔。其顶圩使盛冷水,其边为通槽,而以一咮流出其馏露也。作灶以砖二层,上凿孔以安铜锅,其深寸。锅底置砂,砂在砖之上,薪火托砖之下,其花置隔上,故下不用水,而花露自出。凡蔷薇茉莉柚花,皆可蒸取之。”
解释
方以智介绍的是一种干馏法,所用设备也是蒸馏器,下为甑锅,锅内有箄,上为冷凝器,冷凝器下有槽,以流管引出馏液。这与传统蒸酒器结构十分类似。蒸馏时,箄上置花干馏,这是与蒸酒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而锅底置砂,则可使受热均匀且易于控制。
除了干馏以外,方以智也知道加水蒸馏方法。在同一条中,他引述别人的话说:“以重汤蒸锡甑取露,更无焦气。”方以智的儿子方中履则记述了另一种制露方法:“锡甑顶作中低滴溜,甑中石子上置一罐接之。验顶上冷水煖,则起盖取中,其花露尽矣。”这种方法,与炼丹术中未济炉有异曲同工之效。这些记载表明,古人在制取花露水时,广泛尝试了各种类型的蒸馏器,在这个问题上真正作到了百花齐放。

㈢ 花露怎么做

1、首先,将干来玫瑰花倒源入碗中,如下图所示。

(3)蒸花露的蒸馏器扩展阅读:

注意

纯露由于未添加防腐剂等成份,相对来说容易变质;不过由于纯露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及其水融性精油成份,具有自身抗菌能力,所以只要注意适当的保存,纯露还是不会变质的;保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放在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放在冰箱低温保存更好;

2、请妥善保存,并保持包装清洁,如果你买的是大瓶的,最好的用一个小瓶分装出来,这样避免污染纯露;

3、纯露中含有抗菌成份易挥发,使用完后记得一定要盖好瓶盖。

㈣ 古代白酒蒸馏设备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馏设备
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主要结构可分为四大部分:釜体部分,用于加热,产生蒸汽;甑体部份,用于酒醅的装载。在早期的蒸馏器中,可能釜体和甑体是连在一起的,这较适合于液态蒸馏。冷凝部分,在古代称为天锅,用来盛冷水,酒汽则盛水锅的另一侧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于天锅的底部,根据天锅的形状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锅是凹形,则酒液汇集器在天锅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锅是凸形(穹状顶),则酒液汇集器在甑体的环形边缘的内侧。
东汉的蒸馏器:该蒸馏器为青铜所制,通高53.9 cm,分为甑体和釜体两部分。甑体有储料室和凝露室,还有一导流管。从器形结构来看,应属于蒸馏器,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用该蒸馏器还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酒。
我国的蒸馏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可从东汉的这一青铜蒸馏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为釜体(加热或装料部分),甑体(装料或蒸汽挥发),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导出部分。这一器形结构一直延续至今。与外国的蒸馏器有较明显的区别。
宋代的蒸馏器:关于宋代蒸馏器的史料有三条,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器形。
《丹房须知》的蒸馏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热用的炉,上面有一盛药物的密闭容器,在下部加热炉的作用下,上面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挥发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内部的水银蒸汽流入旁边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银朱"的用具。从记载文字中可对其结构作出推测。这种蒸馏器的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则在于顶部安一管子。
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可推测花露在器内就冷凝成液态了。说明在甑内还有冷凝液收集装置,冷却装置可能在包括在这套装置中。
金元时期的蒸馏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区青龙县发掘出的金代铜制蒸馏器结构如图所示。 无独有偶,无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描述的一种蒸馏器,据我们分析,正好与上述金代的蒸馏烧锅结构相同。
明清以来的蒸馏器的结构如何,大概可从民国时期的资料得到一些启示。基本结构与宋金元时代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蒸馏器的容积增大了,适用于固态蒸馏的蒸馏器发展得更加完善。

㈤ 蒸馏酒的历史有哪些

蒸馏酒的历史发展:
1、东汉蒸馏酒我国古代文献中蒸馏酒的称谓主要有:"烧酒",烧春",始用于唐代,但是唐代所说的烧酒,烧春是否指蒸馏酒还有争论。
2、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3、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往往是蒸馏酒的统称。
4、白酒和老白干,这是现代才启用的名称。
蒸馏酒器皿糟烧或糟烧酒,是黄酒过滤后的酒糟经再次发酵, 并经蒸馏得到的蒸馏酒。有的书将糟烧酒称为“酒汗”。
对于蒸馏器的称呼有:蒸锅、烧锅、酒甑。

㈥ 宋代的蒸馏器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宋代的蒸馏器:关于宋代蒸馏器的史料有三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器形。《丹房须知》的蒸馏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热用 的炉,上面有一盛药物的密闭容器,在下部加热炉的 作用下,上面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挥发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内部的水银蒸汽流入旁边的 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 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朱银”的用具。从记载文字中可对其结构作出推测。原文是:“桂人烧水银为朱银, 以铁为上下釜,下釜为盘盂,中置水银,上釜如盖,顶施窍管,其管上屈,曲垂于外,二釜涵盖相得,固济即 密,则别以水浸管口,以火灼下釜之底,水银得火则飞,遇水则止……”从以上叙述可知,这台蒸馏器的基本结构与《丹 房须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则在于顶部安 一出料管子。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永嘉之 相,为天下冠。有一种名朱栾,花比柑橘,其香绝胜。 以笺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实花一重,_香骨一 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溃香。”张氏在描述时并没有说 清楚其构造,但从“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一句可推测 花露在器内就冷凝成液态了。说明在甑内还有冷凝 液收集装置。冷却装置可能包括在这套装置中。

㈦ 蒸馏器的记载

古代蒸馏器还有另一重要用途:蒸取花露水。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记述了当时民间用蒸馏器蒸取花露的情况:
“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
显然,这种蒸馏器与传统蒸酒器在结构上相仿,都是用一只甑锅蒸料,蒸汽都是经过冷却成体汇集后从甑锅一旁的流或特设的孔道输到外边的贮器。这里面应该有着某种相互影响和启发。

㈧ 中国有悠久的“酒”文化,古人发明酒的最初用途是什么

最初目的是为了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可以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贮存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

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

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这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曲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代虽还用蘖造酒,但大量的酒却已是用曲制造了。

(8)蒸花露的蒸馏器扩展阅读:

最早起源

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

人民网:怎么喝酒?

酒为多种谷物类如米、麦、粟、黍、高粱等酿成的一种饮料,尤以高粱酒最好。通常所说的酒指的是蒸馏水酒,即白酒,以陈久者为佳。古代将各种酒统称为醪醴,醪为浊酒,醴为甜酒。无酒不成宴,餐桌上肯定不能少了酒,少了酒就没有气氛。

饮酒要慢斟缓饮,酒食并用,适量而为,意到为止。朋友聚会、职场应酬都免不了要喝点酒。酒有裨益,但也滋害。

品酒均以慢饮为好,古有“饮必小咽”的说法。饮酒不宜狂饮,因为速饮伤肺,肺为五脏华盖,伤则气短胸闷;速饮伤胃,因为胃受到酒精的强烈刺激,会造成急性胃炎。

速饮伤肝,因肝脏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酒精刺激,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速饮伤肾,因为酒精到达肾后,给肾脏强烈刺激。

如此一来,脏腑受到损害,尤其是在人体剧烈运动以后,全身极度疲乏,此时饮酒易导致脑溢血的发生。所以饮酒要适量、适度。

个人要选择适合自身的酒类饮用,不可暴饮、乱饮。少量饮用质量高的酒也有一定好处。

千万要注意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绝不可取。所谓“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但少量饮酒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睡眠。所以酒有裨益,又能滋害。俗话说,美食不过饱,过饱伤身;同理,美酒不过量,过量亦伤身。

㈨ 蒸馏酒源于中国古代什么技术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从古代起就有人关注过。历来众说纷纭。 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 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 主要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还是本国发明的,或者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否向国外输出?
历代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观点,不尽相同,现将主要的观点归纳如下:
1、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 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 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 蒸馏酒元代时外国传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 传其法于中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
3、宋代中国已有蒸馏酒
这个观点经过现代学者的大量考证提出的。现将主要依据罗例于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馏器的记载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 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 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吴德铎先生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至迟在宋以前,中国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烧酒所必需的蒸馏器"。当然, 吴先生并未说此蒸馏器就一定用来蒸馏酒。
(2)考古发现了金代的蒸馏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龙县发现了被认为是金世宗时期的铜制蒸馏烧 锅(<<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认为很难肯定是金代制品)。邢润川认为:" 宋代已有蒸馏酒应是没有问题"(邢润川:"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微生物学报>>, 1981年第8卷第一期)。从所发现的这一蒸馏器的结构来看,与元代朱德润在<<轧赖 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器内液体经加热后,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 盛冷水的容器内壁所冷却,从内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 全集>>中所记载的南番烧酒所用的蒸馏器尚未采用此法,南番的蒸馏器与阿拉伯式 的蒸馏器则相同,器内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较长。从器形结构来考察, 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国在宋代自创蒸馏技术。
(3)宋代文献中关于“烧酒”的记载更符合蒸馏酒的特征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 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蒸酒" 一词, 也有人认为是指酒的蒸馏过程。如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卷四的<<镇江酒库>>记 有"一酒匠因蒸酒堕入火中 "。这里的蒸酒并未注明是蒸煮米饭还是酒的蒸馏。但" 蒸酒"一词清代却是表示蒸馏酒的。<<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蒸酒"的记载较多。 采 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大酒",也有人认为是烧酒。但宋代几部重要的酿酒专 著(朱肱的<<北山酒经>>,或苏轼的<<酒经>>等)及酒类网络全书<<酒谱>>中均未提 到蒸馏的烧酒。北宋和南宋都实行酒的专卖,酒库大都由官府有关机构所控制。如 果蒸馏酒确实出现的话,普及速度应是很快的。
4、唐代初创蒸馏酒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烧酒一词首次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 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 蒸馏的烧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 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 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 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5、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近年来,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 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 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 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吴德铎先生在1986 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 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中国科 学了技术史>>这一巨著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 士的高度重视。并表示要对其原著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这篇论 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 我国蒸馏酒起 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 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 凝 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 料用的。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目前没有被广泛接受。 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 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6、国外蒸馏酒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代,Aristotle曾经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说明当时人们发现了蒸馏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馏术制造香料。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的蒸馏。在十世纪, 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学家曾对蒸馏器进行过详细的描述。但当时还未提到蒸馏酒,有人认为尽管没有提到蒸馏酒, 但蒸馏酒肯定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于西班牙等国的人)教授,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的人。
国外已有证据表明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成了蒸馏酒。 据说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引起燃烧的东西,或作为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国外的蒸馏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馏。英语中的"spirits"来源于拉丁语"spiritus vini"。后来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馏的烈性酒称为"alkohol"(意指:the fiest,the noblest)。从时间上来看, 公元12世纪正相当于我国南宋初期,与金世宗时期几乎同时。我国的烧酒和国外的烈性酒的出现时间又是一个偶合吗?

㈩ 详细介绍多效蒸馏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太阳能海抄水蒸馏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 太阳能 能源科学 蒸馏器 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国防部制造了许多军用海水淡化急救装置,供飞行员和船员落水后取水用,这种装置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太阳能蒸馏容器。
对于微小的压力降就会引起蒸汽的流动。在1mbar下运行要求在沸腾面和冷凝面之间非常短的距离,基于这个原理制作的蒸馏器称为短程蒸馏器。短程蒸馏器(分子蒸馏)有一个内置冷凝器在加热面的对面,并使操作压力降到0.001mbar。

阅读全文

与蒸花露的蒸馏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