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大米蒸馏酒是否有甲醇

大米蒸馏酒是否有甲醇

发布时间:2023-02-13 16:10:50

Ⅰ 粮食酿酒有没有甲醇

发酵酒是指以含糖或淀粉的粮食和果子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酿造后不回经过蒸馏便可直答接饮用的酒,也叫酿造酒,如黄酒、葡萄酒等,其酒精含量相对较低,甲醇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视觉造成损害。而中国的白酒和白兰地、威士忌和朗姆酒等都是蒸馏酒,蒸酒过程中容易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

Ⅱ 蒸馏白酒时温度高于64.7℃。甲醇是不是就没有了,

甲醇的沸点是只有64.7℃,但并不是说到了64.7℃甲醇就蒸发干净了。
甲醇的沸点是64.7℃,是说版到了64.7℃时,甲权醇开始沸腾并蒸发为气体。蒸酒时,到了这个温度,还要维持一会儿,还要逐渐升温,甲醇才能蒸发干净。随同甲醇蒸发的,还有甲醛、甲酸等。同时,少量乙醇也会随之蒸发。所以,酒头中,“甲”字头的低沸点物质较多,浓度较高,乙醇含量较低,但也不是没有。
乙醇(酒精)与水的共沸点在78℃多一点。要达到这个温度,乙醇才开始大量蒸发。到85℃以上时,乙醇也基本蒸发干净了,再蒸馏,出来的基本是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高沸点物质,这就是酒尾了。这些高沸点物质因为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俗称“杂醇油”。
分段接酒,就是要把沸点不同的物质区分开,分别贮存一段时间后,再取酒头、酒身、酒尾不同的量勾兑起来,再贮存一段时间,让其中的醛氧化为酸,再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减少酒中的刺激性和辛辣感,增加香味和醇厚感。

Ⅲ 酒里的甲醛怎么产生的所有酒都有么

都含有甲醛的,无论啤酒还是白酒,因为麦芽、大米中就含有甲醛。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

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3)大米蒸馏酒是否有甲醇扩展阅读

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Ⅳ 酿酒会产生甲醇吗

酿酒都会产生甲醇,甲醇的沸点比乙醇低,会最先蒸馏出来,有良心的厂家一般不会用来做食用酒品出售

Ⅳ 自酿酒会不会导致甲醇超标

发酵酒是指以含糖或淀粉的粮食和果子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酿造后不经过蒸内馏便可直接饮容用的酒,也叫酿造酒,如黄酒、葡萄酒等,其酒精含量相对较低,甲醇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视觉造成损害。而中国的白酒和白兰地、威士忌和朗姆酒等都是蒸馏酒,蒸酒过程中容易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

张小佩还介绍说,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对酒类的卫生标准分为两个,一个是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甲醇油氰化物、铅、锰等五项;另一个是发酵酒卫生标准,其理化指标含有二氧化硫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铅、N一二甲基硝胺等四项,其细菌指标含有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二项。这就是说,蒸馏酒必须进行甲醇含量检测,而黄酒、葡萄酒等酿造酒是无需检测的,因为在甲醇含量方面是安全的。
一般红葡萄酒甲醇含量为不能大于400mg/100ml,白葡萄酒为不大于200,一般家庭自酿经检测均为130-150,所以不会造成甲醇超标导致中毒现象,前提是酿酒时别用破损葡萄,糖不能多放(放糖多只是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并不是甲醇超标中毒)
从这不禁想到了网传的自酿酒中毒传言,大多心灵鸡汤真的是黄鼠狼炖的.

Ⅵ 酒有甲醇吗

饮料酒(包含各种蒸馏酒及发酵酒)都含有极微量的甲醇,白酒自然也不例外。国家标准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04g/100ml(折成酒度为60度计,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12g/100ml。所以含有的。

Ⅶ 蒸馏酒中可能含有甲醇吗

是可能的。
甲醇最早也抄叫木精,也就是说植物发酵过程是可以产生甲醇的,蒸馏酒的过程中,如果把低沸点的物质也冷却下来,那么甲醇有可能含在里面。工业酒精用的是精馏塔进行分离的,看他们纯度做的如何,如果纯度不高的话,一般都有甲醇。
蒸馏酒如果刚开始产生的那点含酒精的气体不进行冷凝,而是排放掉,那么问题都不大,因为甲醇沸点低,都是比酒精先挥发出来的。

Ⅷ 家用蒸馏酿酒机安全吗

家用蒸馏酿酒抄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蒸馏出来的酒有没有问题要看发酵所用原料和发酵过程是否有问题。在原料生成酒精的过程中,还会有其他危害物质生成,如果原料无霉变、无农药残留,严格工艺操作,安全是有保证的。市面上正规商品酒,都是有生产许可证才可以上市销售的,但其中也不乏低质量的酒品,相对来说正规厂家酒品更合乎要求一些,比较有保证。

Ⅸ 有人说农村自家酿的酒没有提炼甲醇,不能喝,你认为呢

农村自家酿的酒,焦点就是甲醇含量。人们普遍认为他们设备简陋,技术古朴,又没有现代化的检验化验手段。就做不到大酒厂那样水平,害人的甲醇没提炼,一定含量高,喝它有风险。

酿造白酒都有甲醇,但基本都在国家标准之内,安全范围。

凡是酿造的酒,甲醇不可避免,都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所以,国家制定有强制执行标准,不得超过,否则违法,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标准号为《GB 10343-2008》,规定在谷物以及可食用作物发酵酿造的酒精,按100酒精度,每100毫升的甲醇含量:

特级酒精不大于2毫克;

优级酒精不大于50毫克;

普通级酒精不大于150毫克。

换算成粮食白酒,每100毫升甲醇含量不大于6毫克,一般实际含量在2毫克。

农村酿酒过程中的去甲醇办法:掐头去尾。

农村自家酿酒,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接酒时,把整个出酒过程分为三段:开始出来的叫头酒,甲醇含量高,度数高,味道太冲不好喝,不要;中间一段,因为杂醇杂酯少,味道好喝,留着;尾酒度数低,口感也不好,一样的不留。

所以北方酿酒有二锅头之说,二锅头就是中间段的酒,喝酒只喝二锅头。其他农村酿酒都这个模式,掐头去尾。当然头酒尾酒不是扔掉,下次倒进酒涪重新烧。

也就是说,农村自酿酒,在接酒过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担心甲醇超标。

甲醇自己会跑掉,喝的时候烫热,或者存放一段就挥发了。

甲醇比乙醇的沸点低,在64.7 ,乙醇的是78 ,所以甲醇比乙醇挥发得快。根据甲醇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三个正常情况下,甲醇就跑个差不多了:

蒸馏出酒过程中,大部分温度超过甲醇沸点,甲醇就会挥发掉一部分;

新酒存放也挥发一部分。都见过卖散酒的,大陶缸,小口大肚。缸口不是硬质盖子,是布袋一样的盖子。目的就是不要那么严密合缝,留着空隙给甲醇挥发留出路,然后酒味越来越好。

喝酒温热了喝。古人喝酒,还不是高度酒,可是都热着喝。之所以热着喝得舒服,就是热的过程,促使甲醇挥发掉,酒味更好。

当然如今的酒甲醇含量比古时候低,但是热着喝酒是个好习惯。再说了,热酒还是检验假酒的好办法。如果不是粮食酒,热过60 ,里面的各种添加剂怪味就出来了,立马断定酒质好歹。

再一个,买来酒最好不好立马就喝,存放一段,起码要放半年。如果一年后,或三五年再喝,那就是真的美酒了。前提是粮食酒,不低于50酒精度,还要存放的不进水,不跑气,不受高温,没有长期光照。

从小跟家人酿酒到现在,从没有听说过这种话!我家也酿酒卖,就因为我跟我爸爱喝酒,所以才少酿!

图片是我家自己做的酿酒用的灶台,我们喝的是正宗的粮食酒,虽然没有生产许可证,但我家酿出来的酒在村里很受欢迎!

如果农村自酿的酒再提炼
甲醇,还有个屁的喝头。就因为自酿,我们喝得放心。比如我家酿酒用的酒饼,都是自己用野生的中药材加工出来的。图片中是主药材,叫辣蓼草。

我一共用了十几喂中药材才加工出来的酒饼,虽然几味药材也可以,但是口感不一样。做为酒鬼的我就是喜欢这种口味。再提炼甲醇,就没有口感了。
常见的火炭母也是用于酒饼的原材料之一,小的时候连它的果子都吃。

我们自酿的米酒,用的是粮食以及药材。用到的药材主要:辣蓼草、田边草、桂叶、淡竹叶、火炭母、桔树叶、杜仲、甘草等,共计十几味药材。如果用这种酒饼以及粮食酿出来的米酒还要提炼甲醇,我也是醉了!有机会可以发视频给你看,我把这帮草药当茶喝,一天换一种。

酿酒都会产生甲醇

我们都知道,酿酒是一个发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发酵原料含有一些果胶质成分,会造成发酵产物中有甲醇,因此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现象,无论是大型酒企还是说小作坊的家庭酿酒厂,都会产生一定的甲醇。在目前的酿酒原料中,很多都会有一个去皮的过程。

酿酒过程中甲醇的去除

在很多大型的酒厂,对于甲醇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去甲醇的过程,很多酒厂会采用蒸汽闷料的方法去除果胶质。而且很多酒虽然是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艺,但是取酒时间不同品质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酿酒行业有句话叫掐头去尾,由于头酒的甲醇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很多酒厂会将初蒸的头酒去掉。

同时,很多酒厂还会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检测,这是衡量一个酒水甲醇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操作,但是这个过程很多自酿酒是没有的。

在日常的饮酒过程中,很多人喜欢喝老酒,岁月也是去除甲醇的一剂良药,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贮存的方式来去除甲醇。

自酿酒也是可以放心饮用

虽然目前自酿酒没有大型酒厂的各种设备工艺,但是很多基本的操作流程都是相同的,自酿酒并不就一定甲醇含量高,这还要看酿酒的原材料、原材料的处理以及取酒的工艺以及流程,很多自酿酒的老师傅在酿酒过程中都是追求质量,虽然没有检测,但是在酿酒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实现了甲醇的去除,因此很多朋友觉得自酿酒饮用更好。

如果你实在担心,那么可以买一些自酿酒放到陶瓷坛中,贮存上几年,这时候你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有人说农村自家酿的酒没有提炼甲醇,不能喝,你认为呢?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陆续进入到了冬季,在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习惯于酌一两杯白酒,以驱除体内的寒气,同时还能通过增强血液循环强度达到提高体温的目的。特别是在广大的东北地区,从农村集市、城镇农贸市场上打些纯粮小烧回来,约三五好友聚在暖意洋洋的室内小酌一番,看着室外的鹅毛大雪,别有一番暖意、诗意和情意。不过,听一些人说,农村自家酿造的烧酒里,没有提炼甲醇的工序,对身体伤害极大,这种说法准不准确呢?


无论是工业生产的白酒,还是农村自家酿造的白酒,其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甲醇。这是因为通过粮食酿造酒精的过程中,谷物粮食特别是这些粮食的表皮细胞壁中,以及在细胞的间质的果胶中,都含有甲醇酯,在酿酒的工艺过程中,通过酒曲霉的作用,甲醇酯释放出甲氧基,继而形成甲醇,也就是说,只要是通过粮食作用酿酒,只要是通过发酵工艺,在后续的产物中肯定会产生甲醇,这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我国关于《食用酒精》的相关标准,凡每升酒精产品中含有甲醇量在1毫克以内的,则为特级标准;处在1毫克和50毫克每升之间的为优级标准;而处在50毫克和150毫克之间的为普通级标准。处在这个标准之外的,即每升酒精中甲醇含量大于150毫克的,则不符合食用酒精的相关要求,不能用作食用和饮用范畴。


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食用酒精中甲醇含量的区间跨度还是非常大的。由于酒类是国家严格管控的商品,只要是酿酒的企业或者作坊,拥有国家核准颁发的相关经营性许可,比如生产许可、卫生许可、排污许可,经鉴定相关生产设备满足一定要求、生产出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有合格的化验结果进行存档等,满足这些条件之后,所生产出的白酒一般上都是可以放心地去喝的,其中的甲醇含量想超出150毫克每升的标准是比较难的。


难就难在,有时我们在市场上购买这样的自酿酒,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去查看生产的证件是否齐全,当然很难辨别是否出自正规渠道,更看重的往往是价格、色泽以及口感。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对于白酒的安全性存疑,主要表现在:

一是白酒酿造前对原料的选择和初加工是否到位。 因为甲醇更多地来自于粮食的表皮,酿酒工艺中对原材料的筛选和处理是第一道关卡,如果处理原材料的设备能力太弱、处理工序太简单,则后期蒸馏出来的酒精中甲醇的含量会非常高。


二是工艺中“掐头去尾”是否严格执行。 在严格的酿酒工艺中,都是将刚酿出的酒头和最后出的酒尾,回拨进酒涪中循环酿造,这样既有效减少了出酒中醛和杂醇类物质,同时也提升了酒的口感。酿酒小作坊一般都没有严格和科学的酿酒工艺,同时也缺乏监管,如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方面执行的怎么样还真是未知数。


三是酿酒过程中是否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这一点也是人们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重金属超标的白酒,我们很难直接品尝不出来。正规的酿酒企业,在酿酒之前,都将粮食作物种子中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作为必检项目之一,超标的一律不能投入生产。假如是自家酿酒小作坊,基本上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检测能力,向大家宣传的也是“自家酿造”、“绝对原生态”这样的口号,一旦大家喝了这种“有害物质超标”的白酒,肯定会对身体 健康 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是酿造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封装是否符合要求。 正规厂家酿造出的白酒,需要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下进行专业的存放,之后再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调制才能得到色香味俱佳的饮品。而一些自酿酒的作坊,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卫生监督,酿造之后也基本没有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封装时也不会去考虑什么放置时间和必要的调制,所以饮到这样的酒会存在一定的 健康 隐患。


另外,如果饮用自酿酒出现身体方面的问题之后,维权也是一大难点,所以尽量不要去购买和饮用那些私自生产的酒品。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大家要记住,不贪酒、不酗酒,最好饮用正规的品牌酒,如果退而求其次想购买“小烧”这样的散酒,一定要擦亮眼睛,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手续和证件,有没有正规的食品检验单,如果这些缺少其中的一样,价格再美观也不要考虑。

甲醇从哪来?

先要从原材料谈起,原料(蔬果)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会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这些果胶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大米、糯米等粮食因去皮,含果胶很微量,可忽略。经提纯浓缩的高度酒就要当心,做好掐头去尾。另外果酒、地瓜酒类若未去皮,相对含量高些。

我看各种媒体上说,家酿如何如何不好。但是我老婆自酿的葡萄酒(加糖,不太好的葡萄),按葡萄酒的定义,是劣质酒,可是比任何吹的神乎其神的酒好喝。好喝不是第一位的么?那些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所谓的高级酒,十有八九是三精水(糖精,色素(精),香精)。这种所谓家酿酒不能喝的论调,十分可能是他们的利益相关方炮制的谎言。就算是真酒,也很难喝,自酿酒成本不足10元,大概5-7块一斤,不至于几十几百(关键是难喝,可能假的占主流)。

我开始造酒是弄的甜米酒,感觉挺有营养价值,后来蒸馏白酒,酒,喝着好喝,晕乎乎浑身舒服,晚上喝一杯两杯,睡眠也好,第二天起床精神状态很好。我造酒用的小型蒸馏机,取酒头最多半两。取酒的度数不低于五十二度,不高于五十五度。这就是我的酿酒原则。用的粮食,高粱、大米、小麦

纯大米发酵蒸留的白酒,甲醇含量是很低的。浙南农村传统米酿白酒基本没酒头,甲醇含量也不超标,喝了不上头。其他粮食高梁,薯类发酵的酒甲醇含量要高些,蒸留时需去头。

热酒还是检验假酒的好办法。

如果不是粮食酒,热过60 ,里面的各种添加剂怪味就出来了,立马断定酒质好歹。

这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工艺。

怎么一杆打死呢。现在酒厂有几个是传统工艺真正粮食酒。少,就中国几大名酒都是添加剂,勾对而成。而民间大众真正传统粮食酿造酒,这才是粮食酒。无添加剂,无其它酒精。为啥很多人爱,是因为老百姓只信眼晴而不信广告,瞎吹。我觉得应正确引导小作坊,纯粮工艺酿造酒。千万不要一刀切。为酒厂利益着想没用。一切交由市场说了算。

科学发展到今天

都在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变异,换句话说只研究矛,而没有去研究盾,盾是什么?那就是人,人是最复杂最高深的研究对象,到现在为止对人的微观机构组合处于一知半解,人是一个强大的“垃圾”处理器,是一台无法研究透的最高级的设备,包括解毒,油水分离,自动搅拌等等等等。自从杜康发酵出来酒,千年过去了,也没有从酒里提醇,也不懂得啥叫提醇,反而叫真酒,不是假酒。我们要相信科学,但是任何研究脱离了研究对象的现实,只是在写论文,毫无意义。通过长期漫长的生存验正表明,一种食品人们长期食用而很 健康 ,就不要去误导众生,对酒而言:当下重要的应该去研究用酒精勾兑出来的酒还不上头,边喝边麻醉,慢性对人体的伤害,这是当务之急,希望化学专业的高材生去找出里边的化学分子式。

严格来说,提甲醇是个伪命题。

因为凡是酒,里面都有甲醇,只是甲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这个检测报告,是所有酒类正规企业必须要每一批次都要也是应该有的。我们把这个检测报告叫常规六项。

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理化指标确实有甲醇这一项。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酒友们,我们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人为提取甲醇的过程,但每次的检验结果都是远低于标准要求!

怎么做到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刚蒸馏出来的酒放一放,甲醇自然就挥发了。

但是,不要以为所有产品都是这样,如果都没有甲醇的话,国标检测就不会有这一项了,所以,看你的工艺和设备以及储藏时间来决定。

说实话,如果是纯酒精勾兑的,反而不会有甲醇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纯粮酿造的也许会有。

有人质疑,那就干脆喝勾兑算了,别去追求纯粮岂不是更好更安全。

我相信很多酒友都有发现身边经常有手抖的人,喝两杯后立马就不抖了,这就是坚持喝酒精的结果。

每次调和好的酒灌装之前,都要到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做检验,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这样不单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样也是厂家必须要做的。因为万一那项不合格,被查出来没收罚款不说,还会把辛辛苦苦开拓的市场拱手让出,所以,不经过检验就出厂,完全是对自己和消费者不负责任。

除了常规检验,我们还有塑化剂和重金属检测,从根本上保证安全。

至于小作坊,生产工艺和设备跟正规厂家无法相提并论,不多做解释。

想喝好酒的,采用上图的几个方法做些简单的实验,只要能通过这几个土办法,您可以放心大胆的喝。

别听他们胡说,我酿酒好多年了,一直在总结经验提高品质,没有他们说的提炼甲醇什么的。

只是头酒不能接,里面杂醇比较多,沸点低的杂醇、甲醇比较高不宜饮用。

我是从2012年开始学酿酒的,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每次酿酒都有心得,从好开始的不会蒸粮食,发酵不彻底,蒸馏不出酒等等,到现在基本算入门。(图上是今年十一假期在蒸高粱,这是我自己种的红高粱。)自酿酒最大的缺点不是没提甲醇,是酒糟味较大,不像市场上买的那么纯净,勾兑的口感要好无自酿。也许是我技术还不够成熟,我每次酿出来的酒喝着不烈很平,但是口感要稍差,有酒糟味。虽然很小但常喝酒的一喝就知道。我原以为是因为我没有过滤,后来了过滤机过滤后再尝,口感好了很多,不仔细品味道还好,仔细品后味还是稍微有一点酒糟味。

也许这就是粮食酒的特点。具体的说应该是一次取酒不勾兑自酿酒的特点!
这是我蒸好的高粱
,这次我蒸了40斤,弄的太多了,我的小锅装不下了,刚开始加水时还好,后来吸水膨胀,加上蒸开花,最后盖子都盖不上了!
要想减少酒体杂醇、甲醇含量,就在刚开始出酒时多接点酒头,然后再正式取酒。(这是酒头,84度,不能喝,这几年杂醇较多。)
这样接的就喝了不上头,口感平揉。刚出酒时酒度数在80度左右,慢慢的降低,可以看酒花识度数,大酒花度数高,有黄豆大小的时候70度以上,有绿豆大小的时候在60度左右。整体取酒在56度左右就不要再取了,后面的大火收尾,下次蒸酒时倒在锅底水里再次蒸取。

我每次都取酒到58度左右,等放凉了刚好55到53度,适合存储。接到60度以上不勾兑喝着有点烈,不够平揉!如果你喜欢高度那就接的度数点,接到整体在60度左右,再高不勾兑没法喝!

总之,自酿酒不是没提甲醇,最大的缺点是口感没有勾兑的好,稍微有点酒糟味。喜欢喝酒的朋友可以自己酿点。有爱好的可以一起交流应验。

我三叔家以前在农村就是开小酒坊的,每年的农闲季节,也就是在冬天的时候都是他酿酒的时候。

他酿的酒主要是用地瓜漏粉后粉渣子和麦麸子酿酒,那几年他们村里像他家一样酿酒的小酒坊有不少。

他们酿出来的酒基本都卖给十里八乡的乡亲,而且他们酿酒讲究掐头去尾,刚出来的酒头度数高,味道特别的冲,因此很少有人购买,这个是要去除的。酒尾的酒因为发酵没有彻底,所以里面杂质比较多,因此也会不用。 不过他们村里的酒坊没有红火几年,后来全都被关停了,主要原因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

前几年我老丈人家里也会用葡萄酿酒,而且那几年很多城市的居民也喜欢在葡萄上市的季节用葡萄酿酒。不过这几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基本看不见再有人自酿葡萄酒了,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

自酿的酒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我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还是不喝为妙。

农村的自酿酒没有经过合格的检验,加上自家的酿酒设备简陋,还有工艺上不过关,因此很可能出现甲醛超标现象。不过这个是对于酿酒生手来说的,而很多农村家庭祖辈自己酿酒饮用,因此对于制作工艺和流程都很成熟,农村自酿酒能不能喝,我觉得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不过要喝农村的自酿酒,最好温热后饮用,这样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会使酒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挥发出去。

刚烧出来的酒是可以喝的,其实含量比较多或对人害处最大的是杂醇油,杂醇油会导致上头(头痛、口渴),是毒性不大的有害物,故名思义是“杂醇油”,是一种不易挥发的物质。如果提出去得用复杂工序。

一般甲醇在乙醇中含量极少,我们的饮品酒几十度的应该称做食用级中低含量乙醇,一般是三十到七十度,食品酒精(甲醇和乙醇都以酒精度为计量单位)含量越低,味道越不好,酒精含量越高味道越纯正。

一般用大米、玉米、高粱、小麦制出的酒合甲醇极少,果胶质是甲醇的原始祖,制酒不要选用薯类和果类当原料,甲醇就少。玉米最好用剥皮去脐的玉米面,小麦最好直接用小麦淀粉制做,大米和高梁米就直接粉碎制酒。而高粱米和菠菜一样含有单宁,新做出来的酒有一股苦涩味儿,那不要紧,新酒储存一段时间就好了。

关于含不含甲醇和杂醇油我举个最简单的两个例子,这就说到猪坚强和猪天价了,好比有杂醇油和甲醇酒像速成猪一样是喂过添加剂猪饲料的,也能吃但是人心里犯嘀咕,总感觉没有用纯粮食野菜什么的喂十来个月生长期长的猪肉好吃环保,事实也是如此。上化肥农药的菜和不上化肥农药的菜确实不一样。

最佳的饮用消毒两用白酒是七十三度,可以当酒精消毒了。这个度数的酒喝到嘴里难以下咽,咽下去肚子里千女散花般一股烈热,肚中仿佛烈火在烧,就像乌兰图雅唱的有个歌词叫“热辣滚烫”,这种热辣滚烫是在肚子里。

即使有甲醇那是粮食和原料中带来的,不必恐慌,因为甲醇酒精含量高、易挥发,把白酒放在密封容器中就把甲醇挥发掉了,一般粮食酒里只要不掺假,一般是不含甲醇的。杂醇油也会相应减少,而且储存一至三个月的白酒度数虽然损失了,但是酒香味出来了,这就是酒是陈的香的由来。

我家自己酿酒

没那么多事儿

也没出啥事儿

Ⅹ 白酒里面允许存在甲醇吗

白酒里面允许存在甲醇。

我国对蒸馏酒及配制酒的卫生标准规定,甲醇含量以谷类为原料者不得超过0.04克/100毫升,以薯干和代用品为原料者不得超过0.12克/100毫升。白酒中的甲醇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则不能上市销售,以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

甲醇对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和血管的毒害作用较大,中毒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等症状,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

在购买饮用酒品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包装酒品,查看标签内容是否齐全;不要购买无产品标识、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的散装酒;同时,不要饮用来路不明、色味异常的“酒”品。



(10)大米蒸馏酒是否有甲醇扩展阅读:

甲醇和乙醇都是通过肝脏代谢,首先在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甲醛或乙醛,然后在醛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甲酸或乙酸。二者在人体内的代谢之旅,走到这一步基本相似,再往后就分道扬镳了。

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酸很容易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提供能量。因此,乙醇可以适量饮用;当然,过量引用,同样能引起酒精中毒,严重者导致死亡。

甲醇在体内代谢产生的甲酸不容易被代谢,会在体内蓄积,尤其容易在视网膜周围堆积,毒害视网膜细胞,损伤眼部功能,甚至让人失明。甲酸进入血液后还会引起酸中毒,导致肾脏衰竭和呼吸衰竭等,最终造成死亡。而甲醇容易发生中毒,甚至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大米蒸馏酒是否有甲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